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分析上海建设离岸金融市场的可行性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430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00529102636439
  • 日期:2010-05-29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内容提要:本文从区域选择的视角,对全球离岸金融中心的形成路径进行了分析归纳,结合实际,对我国建设离岸金融中心的路径选择提出了建议。并根据金融中心的相关理论以及全球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的经验,研究分析了上海建设离岸金融市场的可行性,对上海建设离岸金融市场的模式和路径提出了建议。      
             
       全球金融危机触动了世界金融格局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上海建设离岸金融市场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2009年,我国开始人民币国际结算试点,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成为国家战略,我国经济率先复苏,贸易前景广阔,为上海建设离岸金融市场奠定了基础。       
       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将重塑平衡,我国也面临着调整经济结构,推动金融经济全球化等多重任务。在此形势下,上海建设离岸金融市场对于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以及经济的稳定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使其成为开放本币自由流通的缓冲区;有利于促进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缩小我国金融市场与发达的国际金融市场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应对各国贸易保护对我国出口的负面影响,带动我国贸易、生产和就业的增长;论文 上海论文网#p#分页标题#e#整理提供有利于形成我国合理的经济发展战略布局,通过离岸金融市场所在地的辐射效应与先导作用带动相邻地区乃至整个中国经济的加速发展。同时,离岸金融市场将为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内地提供一条合法的渠道,也将为我国巨大外汇储备的有效利用开辟途径,从而进一步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另外,通过离岸业务,可以间接对海外相关金融机构吸收人民币业务活动进行监管,掌握相关海外市场上的人民币供求状况,有利于维护人民币汇率平稳。美国、加勒比海等国家和地区离岸金融中心的建设发展,为上海建设离岸金融市场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一、离岸金融市场形成路径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借鉴  
   
        纵观当前全球几十个离岸金融中心,按业务经营和管理方式可归结为分为内外分离型、内外一体型和簿记型(避税型)三种类型。从区域选择的视角分析,离岸金融市场的形成可归纳为三种路径。路径一:不划定区域,放宽准入推动形成离岸市场            
       1、IBF模式的特点     
     此路径以美国的IBF( 国际银行设施,International Banking Facility)为代表,是一种特殊的内外分离型金融市场,它采用了一套全新的运作模式。与传统的离岸金融中心形成路径相比,其不同之处主要有三点。      
      一是分布广泛。IBF的发展并不局限于某一州或城市,只要符合条件的银行都可以开展。IBF在美国各州都有,但是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于一些大的金融中心。二是准入简单。金融机构不需要向美联储理事会提出申请或事先取得认可,只要在规定时间内通知联储理事会,表示同意遵守有关规定,设立专门账户以区分境外美元和境内美元,均可以加入IBF成为其成员。任何美国的存款机构和外国银行在美分行皆可申请开办。三是管理严格。地理分布的广泛性决定其管理更复杂,蕴含的风险也更大,为避免对国内货币市场造成负面影响,IBF的管理机制十分审慎。在账户设置方面,要求严格的内外分离;在经营对象方面,存放款仅限于非居民(包括银行)。在业务设置方面,没有证券买卖。筹资只能吸收外国居民、外国银行和公司的存款,但存款不受美国国内银行法规关于准备金比率和存款比率的限制。贷款必须在美国境外使用。    
       美国IBF的产生和发展与当时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美国国内的金融状况密不可分。20世纪60年代,欧洲美元市场的迅猛发展威胁到纽约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同时,美国国内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资金,金融机构的多元化加剧了各机构之间的竞争,导致建立离岸金融市场成为繁荣美国本土的国际金融活动的必然选择。IBF的产生把设在海外的离岸金融业务吸引回美国市场,提高了美国国内银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纽约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并刺激了美国国际银行业务的发展。     #p#分页标题#e#
       2、IBF模式对我国的借鉴      
   伴随我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开始了全面的竞争。当前,我国的国有银行在资产规模上处于世界前位,但在国际业务方面与外资银行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在适当的时机在国内开办人民币的离岸金融业务,有利于内地银行业的国际化发展。       
      当前,我国的工、中、建、交银行都采取内外分离的管理模式,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很多外资银行也在我国积极从事离岸金融业务。借鉴IBF模式,不限定地域,允许多家银行采用分设账户、内外分离的模式来拓展离岸金融业务,是一条备选路径。但是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监管能力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并且,从美国发展的实践来看,拥有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国际金融活动活跃的大城市最终成为IBF的集聚地。例如,近半数的IBF和超过80%的资产集中在纽约。参照这一情况,如果我国采用IBF的运营模式开展离岸金融市场,上海很可能成为我国IBF集中的城市。      
        路径二:设定有形的封闭区域,设立内外分离型离岸金融中心         
       依据金融中心的集聚效应理论,金融市场的规模经济理论等,划定有形的封闭区域,是现阶段我国建设离岸金融市场的可选路径之一。    
       1、金融中心的基础理论     
      集聚效应理论。国内外学者对金融中心集聚效应的研究较多。以金德博尔格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金融中心首先是市场,市场是效率的源泉。金融中心具有集聚效应,表现在金融中心能够提供近距离交易与沟通的便利;金融机制能够大幅度提高交易效率。梁颖(2006)认为,金融产业集聚发展的内在增长引擎源于现代服务业的发育和成长;国际大都市经济结构的转型是金融产业集聚的前提;有效的空间载体和重要的政策平台,是金融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因素;专业人才集聚和强劲的面向全球市场的金融业务需求,是国际大都市成为金融中心的重要依托和支撑。     
         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理论。该理论认为,金融中心存在是因为其具有规模经济性,但规模经济是有条件的,金融机构的空间集聚是有边界的,超过这个边界,就会产生规模不经济。金融中心的规模经济性,表现在节约资金、提供融资便利;金融机构的合作便利,人才便利等。       #p#分页标题#e#
      金融发展极理论。我国学者在总结金融中心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离岸金融市场的“金融发展极”战略。金融发展极应是有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金融机构在某些地区或大城市聚集发展而形成的金融中心。金融发展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资本集中和输出,技术创新与扩散,产生规模效益和形成凝聚经济效果。   
        2、对我国的借鉴       
     离岸金融业务的扩展能够促进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从国际经验来看,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都是采取划定区域、发展内外分离型离岸金融中心的方式,东京和纳闽已经成长为世界上主要的离岸金融中心。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在金融业尚不够发达的情况下,构建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金融发展极不宜过多,否则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应。              基于金融集聚效应和金融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在离岸金融市场发展初期,划定区域,将新批准开办离岸金融业务的中外资银行集中于区域之内,建立一个有形市场,有利于扩大影响,逐步积累客户,形成集聚效应。并且,划定区域便于管理,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防控风险,降低新旧金融体制摩擦形成的负面影响。     
       路径三:在特定区域设立避税型离岸金融中心    
         1、避税型离岸金融中心的特点     
        避税型离岸金融中心是只有记账而没有实质性业务的离岸金融中心,又称“逃税型”离岸市场。在这些国家或地区开展金融业务可以逃避银行利润税及营业税等,且成本与费用较低。目前,避税型离岸金融中心多为岛国或小国,地理位置偏离大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许多避税港国家历史上曾是西方国家的殖民地,与发达经济保持了密切的经贸往来,为国际投资者所熟悉。开曼群岛和巴林等地皆属此类。    
       2、对我国的借鉴        
    在区位的选择上,参照国际经验,我国建设避税港型离岸金融中心,保税区、开发区等经济特区较为理想。首先,这些地区便于封闭管理,不会对整体经济金融造成明显的冲击;其次,这些地区多沿海且开放度较高,既与国内市场相联系又与国际市场相衔接,具有广泛的客户基础和资金来源;第三,这些地区在政策上较易突破,在放松金融管制和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上易于实施。      #p#分页标题#e#
       在市场主体的准入上,避税港型离岸市场的参与主体不仅有银行,还包括证券、债券、信托等不同类型,是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离岸市场,涵盖了金融领域的所有业务。既可经营离岸银行业务,也可经营离岸保险、离岸证券等业务。     
      但是,我国建立避税港型离岸金融市场的条件与国际标准的差距较大,特别需要在制度建设方面大力推进。首先是法律法规体系,可以分别制定离岸银行、保险、信托等多个市场的法规制度。其次,要形成税率低、税目少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这是避税港型离岸金融中心吸引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最后,要在避税港进行外汇管制的改革试点,推动资本项目下的开放。   
   
       二、上海建设离岸金融市场的可行性       

        离岸市场基本上反映了不同的金融业发展水平和金融监管水平,从实践来看,各国都是根据自身的条件,主要是经济对外开放程度、金融业发达程度、金融监管严密程度等,选择不同类型的离岸市场。在进行区域选择时,主要依赖相关扶持性产业政策,由政府根据经济发展战略进行空间布局,按照相关标准对城市进行评估,比较选择出具有金融产业集聚潜力的城市,并给以相当宽松灵活的产业政策进行发展配套,引导企业选址、投资的方向。避免战略布局不清晰造成的多中心、分散化,削弱离岸金融中心的作用。    
        闫彦明(2006)认为,影响金融资源集聚与扩散的主要因素包括:实体经济的发达程度、跨国公司的集聚程度、金融制度、政府政策扶持及优惠程度、金融资源空间布局规划、重大的技术革新以及金融人才数量等。       
      梁颖(2006)认为,金融企业选址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一是区域的地理位置因素,包括时区优势、地点优势、交通优势、较低的商务成本等;二是地区市场的供求因素;三是路径依赖因素,区域的历史因素在金融业的发展过程中也会产生作用;四是政府的推动因素,包括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吸引金融企业的优惠政策等。      
         我们借鉴关于金融集聚的相关理论以及国内外学者已有的研究,并结合国际上离岸金融市场形成的实践,分析上海建设离岸金融市场的可行性。1、地理位置因素。与国内诸多大城市相比,上海构建离岸金融中心享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和交通便利条件。从全球来看,上海位于太平洋西岸,与东京、香港、新加坡相邻或处于同一时区,也能与国际金融中心伦敦、纽约构建连续24小时的接力交易。上海又位于远东的中心点,辐射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东亚地区。从国内看,上海位于中国南北海岸中心点,长江和钱塘江入海汇合处,历来是内外经济接轨的重要枢纽。上海港是中国大陆最大的枢纽港。2008年,上海港口货物吞吐量58170万吨,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800.6万标准箱,位于全球第二位。            #p#分页标题#e#
2、路径依赖因素。上海是在近代中国经济中最大的金融中心,也是中国现代金融业的发源地。上海深厚的金融城市历史为现代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与崛起提供了市场基础、历史声誉、经验与信心。当前,由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集聚效应,也成为企业选址的路径依赖因素。        
    3、交易主体因素。上海已成为我国中外资金融机构的最大聚集地,建立起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公司、期货公司、票据业务中心等在内的类型齐全的金融机构体系及监管体系,特别是上海外资金融机构数量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论文 上海论文网整理提供在沪经营的外资金融机构数增加到165家,其中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有57家。截至2009年6月,已开业的外资法人银行19家,占全国外资法人银行总数的53.1%,并表外资法人银行总资产8450.5亿元,占全国外资法人银行总资产的84.8%。为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继开展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后,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暨上海清算所于2009 年11 月28 日在上海挂牌成立,为金融市场高效运行奠定了基础。   
       4、市场规模因素。上海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金融市场完备的城市之一,无论规模还是广度,都已位居世界前列。目前,上海已经形成了以资本、货币、外汇、商品期货、金融期货、OTC衍生品、黄金、产权、再保险市场等构成的全国性金融市场体系,汇聚了世界上主要金融市场种类,金融市场的成交总额和规模连续大幅度增长。     #p#分页标题#e#
 


 

   
      2008年,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成交额位列全球第七,亚太第二;股票融资额位列全球第八,亚太第三;其中IPO融资额733.5亿元,位列全球第三,亚太第一;2008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值为9.73万亿元,位列全球第六,亚太第二。截至2008年底,银行间市场债券托管余额位列全球第六。2008年,上海期货交易所成交额28.9万亿元,同比增长24.8%。其中,天然胶成交位列全球第一,铜成交位列全球第二。2008年,上海黄金交易所成交额8983亿元,同比增长184.3%。其中,现货黄金场内交易额位列全球第一。2008年,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外汇远期成交173.68亿美元,人民币外汇掉期成交4402.97亿美元,同比增长39.6%;人民币利率互换成交4121.5亿元,同比增长63.3%。      
       2009年,上海金融市场规模排名进一步提升。1—10月,上海除了外汇市场外的各类金融市场交易总额201.8万亿元,同比增长55.6%。前10个月上海证券市场成交31万亿元,同比增长76.5%。在全球证券交易中,上海证券交易所前10个月股票成交额排名第三,比2008年提升了4位。10月末上海证券市场股票市值、银行间债券托管总额均居全球第六,与2008年持平。       
 


 

   
     目前,上海各金融机构开发的金融产品不仅包括票据、信用卡、资金运营、中小企业金融、汽车金融、资产托管、产品研发等市场前沿的各个方面,也覆盖了数据处理、会计处理、国际贸易单证处理等多项银行后台业务处理功能。   
      5、经济总量因素。经济实力是离岸金融中心形成的核心要素。扩大的生产和贸易产生了对资金筹募和资本流通不断提出的新的要求,从而直接导致和促进了金融活动的集中和金融工具的发展。2008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256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8%,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年末国家外汇储备19460亿美元。出口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8.9%,达到了日本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时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而作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我国经济将率先复苏。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中国经济增速远高于世界经济增速。        #p#分页标题#e#
     上海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具备了汇聚国内商贸并辐射全国乃至海外的作用。1992年至2007年,上海连续16年保持GDP两位数增长,增速快于全国。2008年GDP总量超过香港,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万美元,跻身世界中等发达经济体之列。根据2009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排名,上海在经济规模方面超过香港,位于全国首位。            
 


 

   
     2008年,上海进出口总额6065.7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23.7%。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经济圈⑤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21.68%,大伦敦区在英国经济中的比重不过与这个份额持平,而作为美国历史最悠久、经济最发达的纽约大都会区(New York Metropolitan Area),其GDP更是只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左右。                6、政府推动因素。建设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升级为国家战略,使原来以地方为主推动上升为集国家力量推动,中央、上海市和浦东区三级联动,形成政府推动合力,大大增强了协调建设的力度。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先后制定出台一些优惠政策,也成为上海离岸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推动因素。分析表明,上海在地理位置、市场供求、路径依赖、政府推动等方面具备了建设离岸金融市场的基础条件,但在商务成本因素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三、启示与建议  
    
     (一)我国建设离岸金融中心的路径选择通过对离岸金融中心形成路径的国际比较,我国建设离岸金融市场的背景与伦敦、纽约、新加坡等国家既有共同点,也有显著的不同之处。我国建设离岸金融市场路径选择,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一是要结合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有助于维持现有金融体制现状,不需要立即突破资本项目下的外汇管制,并且为资本项目下的完全开放进行尝试和探索。二是要有助于弥补国内金融市场发展不足,利用外资实现经济发展战略,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支撑。三是要有助于加快我国金融体制与国际接轨,金融产品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国际金融准则的对接都可以在离岸金融市场来先行先试。四是要有助于国际金融人才的培养。因此,笔者认为:     #p#分页标题#e#
          1、我国离岸金融市场不宜采用内外一体型模式。内外一体型需要金融业具有高度的经营自由,境内市场几乎完全开放。而我国目前尚不具备相应的条件,仍实行外汇管制,资本项目下不能实行自由兑换。金融改革正在深化阶段,金融监管水平还有待提高,金融风险防范能力尚不足够。在这样一个较为薄弱的金融基础上建设“内外一体型”离岸金融市场,显然条件尚不成熟。     
       2、单纯的避税型模式不适宜长远发展。特定区域避税型模式适合自身经济规模较小的小型国家或地区建立离岸金融。我国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的初衷是为降低资金筹措成本,加强国际经济协作,促进国际贸易发展,推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但避税型离岸金融市场不具备资金集散和转口功能,它通常只起一个“记账中心”的作用,对本国经济发展缺乏推动作用。        
    3、我国适宜采取划定区域、内外分离的路径,并且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吸引力。在区域的选择上,在上海划定区域开展离岸金融市场试点,逐步建设我国的离岸金融中心是切实可行的途径。     
       (二)上海建设离岸金融市场的模式选择按照上述内外分离型原则,笔者建议上海建设离岸金融市场可以考虑两种方案:     
      1、依托上海洋山港,开展低税型为主的多元化离岸金融市场   
          洋山港开展离岸金融业务试点的优势:一是其市场潜力巨大。洋山港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载体,将建设成为世界最大规模集装箱港区之一。中国巨大的市场资源成为吸引金融机构入驻洋山港开展离岸金融业务的重要因素。据测算,未来10年至20年间,赤道环球线中心港将成为世界航运体系的核心层。在这条航线上约有5—8个中心大港,货物吞吐量有可能占世界航运业的50%以上。洋山港既与国内市场相联系又与国际市场相衔接,具有广泛的客户基础和资金来源。二是政策优势明显。上海在洋山港开港时,启动了一期7.2平方公里的洋山保税港区,它也是中国第一个保税港区,实行封闭管理,发展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洋山保税港区集目前国内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三方面的政策优势于一体:国外货物入港区保税;国内货物入港区视同出口,实行退税;港区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等。#p#分页标题#e#论文 上海论文网整理提供在洋山港保税区开展离岸金融试点,在放松金融管制和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上易于实施。三是其地理位置相对封闭,便于管理。实践证明,当金融管制严格且实施有效时,离岸市场操作就难以影响或冲击在岸市场;当管制放松或者不能有效实施时,离岸市场操作就会影响和冲击在岸市场,影响到在岸市场货币政策的实施及其汇率稳定。洋山港位于上海杭州湾长江口外的崎岖列岛,西北距上海南汇芦潮港约30公里,陆地面积130万平方米,便于封闭管理,不会对整体经济金融造成明显的冲击,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控制风险。     
       此方案的缺点:一是大部分金融机构需要新设,增加了金融机构的开办成本,且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二是难以集聚国际金融人才。我国不是把洋山港作为避税港而发展,而是要以服务国际贸易、实体经济发展为目的,因而需要大量的国际化金融专业人才。而洋山港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商业配套还不完善,交通成本高,成为吸引金融人才的瓶颈。      
        笔者认为,如果选择在洋山港开展离岸金融业务,可以包括三部分,即离岸银行业务、期货保税交割和离岸再保险业务。具体措施是:大力吸引国际金融机构落户,集聚国际资本;允许国内企业开设离岸账户,为其境外业务提供资金结算便利,从而使上海成为重要的离岸人民币及其衍生工具的全天候交易结算中心,成为国内外金融机构、海运保险和再保险机构开展离岸业务的运作平台。研究加大对航运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航运融资、航运保险等金融服务,研究组建主要面向航运业的专业性保险机构、融资租赁公司以及航运产业基金。            #p#分页标题#e#
       2、依托陆家嘴金融商贸开发区,实施“一区两制”,建立有形市场。伴随金融体制改革进程,逐步建设成为全业务、多层次的离岸金融中心    
       此方案的优势是:有利于发挥陆家嘴金融核心区的集聚效应、规模经济效应和品牌效应,依托现有的中外资金融机构,减少沉淀成本。一是陆家嘴金融商贸区金融机构集聚。目前,功能区汇集中外资金融机构515家,占浦东新区的92%。从机构类别来看,有银行类机构178家,证券类机构215家,保险类机构151家。新型金融机构不断涌现,如证券指数公司、货币经纪公司等。从监管机构来看,央行上海总行、反洗钱中心,上海银监局、上海保监局和上海证监局等均在此落户。从国际化程度看,拥有19家外资法人银行、53家外资银行分行和52家外资银行代表处,合资保险公司数量全国领先。二是金融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环境比较完善。陆家嘴金融商贸区集聚了众多各具特色的高端建筑,金茂大厦、世界金融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已成为金融城的地标性建筑,加速了金融资源汇聚。同时,功能区加快了交通、商业、餐饮、文化、居住、娱乐等配套环境建设。三是金融人才集聚。2008年底,浦东拥有各类金融专业人才12.4万人,占上海金融人才的一半以上,金融人才将成为开展离岸金融业务创新的智力支撑。    
        此方案的缺点:一是陆家嘴金融商贸区目前的商务成本较高。为了吸引更多外资金融进驻,政府需要在税收等方面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如果在金融管制规则(存款准备金、流动性、资本充足度等要求以及利率限制)、税收政策和信息披露要求方面给予离岸金融业务以最宽松的管制、优惠的税收政策和最低要求的信息披露,则势必会对在岸金融机构产生较大的冲击。因此,要把握税收等政策的优惠程度。二是监管难度相对较大,对金融风险的防范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笔者建议,如果选择划定陆家嘴金融贸易开发区开展离岸金融业务,应该严格审批准入、逐渐放开。要求区域内的金融机构必须实施严格的离岸业务与在案业务的分离。具体措施是:首先,对于现有的中资银行,只允许各银行在区域内的分行设立专门的离岸业务部门,申请离岸业务执照,开展相应业务,总行对其承担法人责任。对于外资银行,重新对其离岸业务资格进行审批,符合条件的才可开展业务。其次,允许国内企业开设离岸账户,为其境外业务提供资金结算便利。逐步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探索实行美元计价、净价交易、保税交割进行原油和金属期货的交易模式。引进境内外金融机构,在区域内试点开展离岸再保险业务等。     #p#分页标题#e#
      综合分析两个方案,笔者认为,无论采取哪个方案,都必须依托我国以及国际经济贸易的广阔市场,发挥金融、航运双中心的相互支撑作用,稳步推进,逐步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离岸金融市场。

参考文献:
①巴曙松:《从产业转型到金融转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②杨咸月、何光辉:《上海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研究》,《财经研究》2002年第28卷第8期。
③李扬:《金融中心:集聚金融资源的有效机制》,载《国际金融中心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④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7》,论文 上海论文网整理提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⑤王力:《中国区域金融中心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版。
⑥理查德•罗伯茨:《伦敦金融城:伦敦全球金融中心指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⑦周振华:《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科学发展2008/2009上海发展报告》,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⑧ Xu,Mingqi,2007 Building 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Strategic Target,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PEC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