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重要的国家战略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269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00522090845422
  • 日期:2010-05-22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内容摘要: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重要的国家战略,中国迫切需要有这一竞争战略高地的支撑。应当坚持从国家战略高度,理解、思考、谋划、引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一要强化目标意识和差距意识;二要加强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两个体系建设;三要大力发展投资基金类金融中心;四要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改善金融发展环境。南京区域金融中心构建是泛长三角一体化的迫切需要,有着众多的优势条件。应当明确指导思想与指导原则:壮大南京金融体系,做强南京金融机构;建设南京金融后台服务产业基地;建立推进南京区域金融中心构建的保障条件。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南京区域金融中心同在中国长三角和泛长三角地区,区域内各城市都应参与合作共建与联动。上海、南京这两个中心建设应当积极进行错位联动发展。        
  
      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重要的国家战略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1992年在中共“十四大”政治报告中最初提出的。中央当时希望上海建成“一个龙头、三个中心”(国际金融中心是其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这本来就是出于国家战略考虑的。这一战略举措实施十多年来,虽然已经取得了骄人成绩,但上海离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仍有相当的距离。当前上海比较突出的问题是金融市场不发达,交易品种太少,整体开发程度和广度还十分有限,自身金融业的核心实力依然无法与纽约等发达城市相比,也没有形成国际金融中心应有的辐射与聚集功能。论文 #p#分页标题#e#上海论文网 www.zhonghualw.com 整理提供而现在我国发展的历史条件和国际背景已大不同于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如果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金融中心支撑,大国和平崛起之路会走得很艰难,甚至有可能存在巨大风险。中国已经走上竞争激烈、环境险恶的国际化道路,不仅需要具备动员和配置全球经济资源的能力和手段,而且还需要有规避和化解国际经济风险的能力和手段。这次全球性经济危险势必将引起全球经济格局和金融格局的变化。中国能否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抢占战略高地,将直接影响到我国今后十年二十年是否具备继续顺利发展的国际条件。金融是现代经济的灵魂,金融中心是当代国际竞争的战略高地。中国迫切需要一个国际金融中心这一竞争战略高地的支撑。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2009年4月《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国发〔2009〕19号) (以下简称“国务院意见”)明确要求,上海“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基本形成国内外投资者共同参与、国际化程度较高,交易、定价和信息功能齐备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基本形成以具有国际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金融机构为主体、各类金融机构共同发展的金融机构体系;基本形成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流动自由的金融人力资源体系;基本形成符合发展需要和国际惯例的税收、信用和监管等法律法规体系,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发展环境”。国家提出这一战略要求,充分表明了我国的现实发展迫切需要一个能够与之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同时也充分表明了我国目前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不相适应。这种必要性和紧迫性正是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核心内涵。        
     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意义巨大。#p#分页标题#e#论文 上海论文网 www.zhonghualw.com 整理提供一是我国实现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这既是上海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也是更好地服务于全国发展的需要;既有利于上海突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逐渐下降的制约,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也有利于我国拓展金融资源运作空间,提高金融资产配置效率,更好地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同时还有利于通过改革开放和创新的先行先试,加快形成更具活力、更富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奠定科学发展的体制基础。二是发挥上海比较优势的必然选择。上海具有比较完善的现代化市场体系、现代金融体系、先进的港口基础设施、高效的航运服务体系,以及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有广泛参与全球竞争的周边经济腹地,具有加快形成国际金融中心的有利条件。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大力发展金融业,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使上海更好地发挥综合优势,更好地发挥带动示范作用,更好地服务长三角地区、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      
        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应当坚持从国家战略的角度,理解、思考、谋划、引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一要强化目标意识和差距意识。“国务院意见”指明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把握原则、总体目标、重要任务和重要措施,我们应当深刻理解,认真贯彻落实。把握好上海在全国经济发展乃至全球经济格局中的战略定位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发展方向与路径选择。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与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目标相比,现在还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首先,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充分必要条件是通过市场与机构的有效结合具备产生能动员和配置全球金融资源的集聚功能和扩散功能,而上海尚缺乏这方面的一系列制度条件、政策措施、工作方式与清晰思路的充分准备。其次,只有当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上海才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金融中心。#p#分页标题#e#论文 上海论文网 www.zhonghualw.com 整理提供现在面临的困境是:如果我们不加紧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恐怕会错过最好的时机。而如果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时候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就有可能遭遇很大的风险和困难。第三,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环境,尤其是包括资本运营环境、金融生态环境、金融人文环境等的“软环境”建设尚需做出极大努力。            
       二要加强市场和机构两个体系建设。即切实加强金融市场体系和加强金融机构与业务体系建设。前者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任务,后者是实现核心任务的紧迫需要。应当不断拓展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形成比较发达的多功能、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不断拓展金融市场产品和工具;积极稳妥推出金融衍生产品;加大期货市场发展力度;拓宽上市公司行业和规模覆盖面;积极发展各种机构投资者;逐步扩大境外投资者参与上海金融中心的比例和规模;推进内地与香港的金融合作和联动发展;积极发展上海保险市场;根据金融体系建设的需要,大力发展有利于增强市场功能的各类金融机构;积极拓展各类金融业务;稳步推进金融服务的对外开放。     #p#分页标题#e#
       三要大力发展投资基金类金融中心。有专家指出,国际金融中心按其服务市场类型和业务种类,分为商业银行类、投资银行类和投资基金类三类金融中心。上海在商业银行类金融中心的发展上不具备明显优势,而在投资银行类金融中心发展上,上海已经在国内占据绝对的优势;在风险投资类金融中心上,上海地区正在崛起。从上海的实际出发,应当加强第一类金融中心的银行总部建设,促进第二类金融中心稳中求升,力求第三类金融中心的导向性发展。充分发挥上海有着中国发育最完备的国际国内市场的优势,吸引更多的国有和外资银行把部分总部交易职能移往上海。努力把自身的上海银行打造为全国银行和国际银行。积极为企业总部提供跨区域的金融服务,论文 上海论文网 www.zhonghualw.com 整理提供同时,为经济实体在其他区域的分支机构提供服务,使上海金融中心的触角随贸易伸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由于第三类金融中心是投资基金与高新技术产业联姻的产物,它与实体经济紧密相关,对高新技术进步起着支撑性作用,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上海应当大力发展这类金融中心,把高新技术研发与研发转化相结合,上海经济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p#分页标题#e#
         四要提升服务水平,改善发展环境。努力健全上海金融服务方式和手段,提高交易效率。完善金融服务设施和布局规划,提高服务能力。全面提升金融集聚区服务功能;规范发展中介服务;建立我国金融资讯信息平台和全球金融信息服务市场。努力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金融市场和金融企业为主体的金融创新机制。加强金融体制建设,加快制定既切合我国实际又符合国际惯例的金融税收和法律制度。完善金融执法体系建设;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网络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建立金融监管平台和制度,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努力改善金融发展环境。 
            
       二、南京区域金融中心构建是泛长三角一体化的迫切需要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 2008 ]30号)要求“积极推进泛长江三角洲区域合作”。长三角地区包括苏浙沪两省一市,泛长三角地区主要又延伸到了安徽、江西两省。构建南京区域金融中心正是推进泛长三角一体化的迫切需要。   
        (一)构建南京区域金融中心是泛长三角一体化的客观要求          
南京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副中心城市,是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城市,也是长三角地区连接泛长三角地区的重要门户城市。南京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中被定位为以上海为龙头,以南京、杭州为“两翼”的长三角核心区的重要一翼。南京将发挥临江港口优势,建设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重化工业为主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长江航运物流中心;发展壮大商贸物流、金融、信息和旅游等产业,建设区域性现代服务业基地,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和科教人才资源优势,建设科教研发和高技术中心;加快南京都市圈建设,促进皖江城市带发展,成为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门户。#p#分页标题#e#论文 上海论文网 www.zhonghualw.com 整理提供2009年上半年,作为江苏省会城市的南京与安徽、江西两省的省会城市合肥和南昌共商了泛长三角战略合作,签署了《南京•合肥•南昌科学发展对接和合作备忘录》,明确了三市联手打造区域新三角、共同推进泛长三角合作发展的九大共识,即:理念对接、规划对接、市场对接、产业对接、文化对接、科技对接、载体对接、服务对接、机制对接,实现了泛长三角区域合作的创新突破。而南京积极构建区域金融中心,正是泛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紧迫需要。            
      (二)构建南京区域金融中心是泛长三角金融合作的强大推力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社会经济体的输血系统,高度发达的金融业可对经济增长起到“引领增长效应”。把发挥衔接长三角地区和泛长三角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桥头堡作用的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南京,打造成我国重要的区域金融中心,无疑将大大增强对泛长三角地区的金融输血的能力。南京区域金融中心将在泛长三角区域资本形成中发挥聚合功能,南京制造中心将向周边城市转移,资金、财务中心、采购中心向南京集中,南京将成为泛长三角经济发展的核心载体;南京将发挥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的助推作用,并通过这种调整产生经济结构重组的结构动力;南京将提高金融支付效率,通过建立清算和结算的联合服务,让快速统一的清算明显提高资金运用的效率。近年来,安徽的东向战略与合肥都市圈、皖江城市带的建设,以及江西环鄱阳湖城市群的构建,表明皖、赣两省积极融入长三角的区域战略导向,使做强南京都市圈发展的基础逐步坚实。长三角战略地位的提升和泛长三角区域合作的推进,其深远意义正是要通过“东部率先”,带动“中部崛起”和“西部开发”。积极构建南京区域金融中心,加强泛长三角地区的金融合作正成为区域合作的新标志。      #p#分页标题#e#
      如果说产业转移是泛长三角金融合作的内在动力,那么国际金融危机则成为影响泛长三角金融合作的外在压力。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金融危机的风暴,将使金融资源在全球重新洗牌,金融利益格局将出现重大调整。全球金融业重心呈现出向亚洲转移的新趋势。积极构建南京区域金融中心,正是要抓住全球金融资源重新整合的机遇,抓住已有的政策优势、市场优势,增强金融凝聚力,吸引更多的机构、人才、资金等金融资源集聚南京,增强泛长三角金融合作的实力。      
      (三)构建南京区域金融中心有着众多优势条件     
      1. 南京区位优势突出。南京作为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以江苏、安徽大部分地区和江西北部地区为腹地,是长三角向中部地区辐射的桥头堡,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南京处在直接承接上海沿江开发龙头效应的位置上,发挥着沿江梯度开发承东接西二传手的作用。论文 上海论文网 www.zhonghualw.com 整理提供南京又处于沿海与长三角交汇区域,东部与中西部经济转换地带,南方与北方经济发展交融区域,战略枢纽地位突出。南京凭借位于“泛长三角”地理中心的区位交通优势和科技经济实力,正成为带动中部地区发展的“排头兵”。在“十一五”规划中,皖、赣两省东向发展通道的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新的交通圈建设正逐步突破传统的交通格局,势必将引发新一轮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等要素在南京经济区内加速流动,这些都为泛长三角区域的金融合作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p#分页标题#e#
       2. 南京经济优势和金融优势明显。近几年,南京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排名均在前列,竞争优势显著。南京已成为苏皖赣地区金融机构最为齐全和集聚效应最为明显地区。中国人民银行九个大区行之一的南京分行负责对苏皖两省银行的货币政策指导,在宁的银监会江苏监管局、证监会、江苏监管局和保监会、江苏监管局全面负责相应的监管,为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监管条件。南京现代金融体系基本形成。南京建立了在中央银行调控下,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政策性金融与商业金融相分离,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商业银行及广大城乡信用社及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形成了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保险、证券机构众多,信用社、信托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等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格局。南京金融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南京已于2002年成为第二批允许外资银行开办人民币业务的城市之一。目前已有英国渣打银行、比利时联合银行、东亚银行、香港恒生银行等在南京设有分行。在南京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绝大多数都是区域性管辖行,业务范围均辐射到苏、皖、赣三省。表明南京已成为国内资金的集散地,形成以南京为中心,货币在区际间流动的新格局。南京金融业发展已具规模,为建立区域性金融中心奠定了较好基础。   
        3. 南京还具有较好的科技人才和文化环境优势。南京人文荟萃,人才济济,是我国重要的科研和教育基地,有各类自然科学研究和开发机构600多家,拥有以高校、科研院所为依托、代表国家一流学术水平和科研水平的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百余个,拥有体系完善、功能齐全的科技服务网络。有各类科技协会、学会400余个,科技人员近40万人,聚集了一大批高素质科技英才。2007年末在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79人。近十年来南京完成各类研究开发项目数万项。论文由#p#分页标题#e# 上海论文网 www.zhonghualw.com 整理提供2007年发明专利授权量千余件。南京还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国历史上南北经济、文化、语言交流发展的重要结合点,是融吴楚文化、南北文化于一体的文化熔炉,也是集山、水、城、林于一体的美丽城市。南京有良好的人文、生态环境,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荣膺联合国“世界人居环境奖”城市。南京将能在更大区域范围内吸引更多金融人才来南京发展、更多金融资本来南京落户,增强南京的金融集聚能力。     
       (四)构建南京区域金融中心应科学选择发展路径     
       1. 明确指导思想与指导原则。构建南京区域金融中心的指导思想是:以“国务院意见”(国发[ 2009 ]19号)为指导,以促进南京金融产业科学发展,为南京地区和泛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服务为宗旨,加快推进南京金融产业机构聚集和结构优化升级,立足泛长三角区域的苏、皖、赣地区的金融合作,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金融调控、服务、信息、人才和监管体系,接受上海腹地辐射,同时又形成次金融中心,对区域内其他城市提供金融服务和金融支持。依据金融中心演化规律,先建立直接腹地,然后是腹地外更大区域,在业务和服务范围上逐渐形成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错位发展、业务互补的南京区域金融中心,形成泛长三角地区筹资融资、金融资金供求集散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    
        构建南京金融中心的原则是: ( 1)坚持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原则。通过构建南京区域金融中心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南京金融产业集聚和结构升级,实现南京区域经济与金融协调发展。(2)坚持金融产业内部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原则。借鉴国内外金融中心建设经验,明确南京区域金融中心功能定位,结合国家的金融许可政策和南京的既有优势条件,形成银行、证券、保险全面发展,前后台业务齐头并进的局面。#p#分页标题#e#论文 上海论文网 www.zhonghualw.com 整理提供在全面提高金融创新和发展能力的基础上,抓住金融产业发展机遇,培育南京在金融产业部分门类、局部市场的竞争优势,打造国内有特色的南京区域金融中心。(3)坚持政策推动和顺势而为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把握国内外金融产业发展趋势顺势而为,更要加大政策推动力度,充分发挥统筹规划、协调指导和组织实施等各方面的作用,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支持,通过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积极构建南京区域金融中心。       
        2. 以经济推动和政府主导相结合方式推进南京区域金融中心构建。金融中心产生和发展一般通过两种模式推动,一种是自然发展模式,也叫经济推动模式,一种是政府主导模式。经济推动模式是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基础,由经济和贸易、金融自由发展推动而形成金融中心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发展较为自然,也较容易形成有聚集能力的金融中心;政府主导模式是依靠政府的力量结合地区具有的优势,通过政策和配套措施的实施,推动金融中心的发展,主要是依靠政府的力量挖掘金融中心的各项功能,最终形成具有一定影响的金融中心。以南京现有的经济条件和所处的地理位置,应确立采用以经济推动模式和政府主导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推进金融中心的构建。这是由于金融中心的形成虽然在很大程度上由经济和金融业发展的自然过程决定,但是在金融中心形成的初期阶段,更需要由政府提供政策优惠和制度环境,从而加快金融中心的自然集聚和形成过程。            #p#分页标题#e#
       3. 壮大南京金融体系,做强在宁金融机构。努力提高南京金融前台交易能力。积极争取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支持,在金融市场建设上取得局部突破。大力吸引总部不在南京的全国性和区域性银行设立总行专业信贷中心、金融数据中心、研发中心、培训服务中心、银行卡中心、呼叫中心、灾备中心、清算中心等全国性或区域性业务部门。支持国内各金融机构在宁分支机构加快发展,吸引更多外资银行进驻南京,加快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建设。推进银行业金融创新,全面提高竞争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以市场为导向、需求为基础,实施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金融工具和技术创新,不断开发金融新产品、新业务、新市场。建立鼓励银行开拓业务、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推动银行体制和机制创新,营造有利金融创新的良好环境。大力发展证券业,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保险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大力支持保险业改革创新。全力推动信托、租赁、期货及各种新兴金融机构发展。加快形成凝聚力和辐射力强的南京区域性资金集散中心、金融活动交易调控中心、金融信息和中介服务中心,努力提升南京区域金融中心地位。  
         4. 建设南京金融后台服务产业基地。建设包括金融运营中心、金融服务软件及系统研发中心、业务创新中心、金融硬件设备研发中心等金融后台服务产业的核心功能区。大力引进从事对内对外开展各类外包服务的非金融机构。建设向金融核心功能区内不同金融机构提供一系列支持性服务的共享服务中心。完善金融产业结构,形成金融产业集群,为金融后台服务产业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制定切实可行的金融后台服务产业基地(区)建设规划及实施步骤。提供优惠条件,积极引进金融机构的后台服务部门。加大金融创新力度,鼓励设置各类金融研发机构。营造良好金融氛围,为独立后台服务机构创造商业机会。            
5. 建立推进南京区域金融中心构建的保障机制。论文由#p#分页标题#e# 上海论文网 www.zhonghualw.com 整理提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通过信用价值规范、地方立法规范、企业制度规范、宣传舆论规范建设诚信文化。加快构建区域社会征信体系,形成有利于金融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信用环境。积极推进担保体系建设,切实改善金融生态,维护金融企业合法权益。发展金融人才市场,完善相关配套措施,提高政府各部门服务意识。切实保护金融投资者利益。注重各项监管政策的综合性和系统性,形成高效率的金融监管,促进南京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三、上海、南京两个金融中心应错位互动发展 
 
       一国金融体系在空间上很少呈均匀分布状况,大多集中于少数或个别大城市,形成“金融中心”。金融中心根据功能定位的不同可划分为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国家金融中心和国内区域性金融中心,彼此之间相互竞争与合作,配置金融资源在空间上的流动组合,构成一国金融中心层级体系的空间布局。回顾20世纪以来,科技进步大大加快了世界金融中心城市的发展,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趋势。经济实力强大的国家或经济区可以同时拥有若干个功能互补、层次不同的国内金融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它们既有效竞争又优势互补,对于促进本国或地区经济的发展、提升经济中心城市功能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对所在地区发挥着重要的金融支持和经济辐射功能。     
        上海、南京两个金融中心,同处于中国的长三角和泛长三角地区。上海金融中心是全国的金融中心,也是亚太地区的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并将逐步成为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南京金融中心是国内区域性金融中心,是泛长三角地区的区域金融中心。本#p#分页标题#e#论文 上海论文网 www.zhonghualw.com 整理提供区域金融中心主要服务(辐射)于国内特定区域,是该区域内金融机构集中、金融市场发达、金融信息灵敏、金融设施先进、金融服务高效的融资枢纽,它能集中大量金融资本及其它生产要素,从而有力推动该区域内城市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但区域金融中心又不同于国际和国家金融中心,它还需要与区域内外其他金融中心进行联动,并具备接受其他金融中心金融辐射的能力。              
       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国家金融中心,是我国国内金融业的引导中心,并不直接对长三角和泛长三角地区提供金融支持,这使得南京有需求、有可能成为区域性的金融中心,接受上海腹地的辐射,并形成次金融中心,对区域内其他城市提供金融服务和金融支持。同时,苏浙皖赣建设国际制造业基地,又可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产业依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南京区域金融中心面对不同市场,在地缘上存在优势互补,在业务和服务范围上形成错位发展,最终实现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意见(国发[ 2009 ]19号).
2. 杨建文. www.zhonghualw.com从国家战略的角度引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J ]. 上海经济, 2009 (8).
3. 华顿. 三路并进,协力突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新布局[ J ]. 上海经济, 2009 (8).#p#分页标题#e#
4. 蒋海玲,胡杰. 从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看南京金融业发展[ J ]. 现代金融, 2009 (1).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