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金融毕业论文范文:探讨我国金融当下存在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77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107251924041928
  • 日期:2011-07-25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探讨我国金融目前存在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文章运用因子多变量统计分析这一数学统计方法,金融毕业论文范文在选取两个层次、8个方面的20个指标构建我国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我国金融风险的现状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初步结论:我国金融运行于高风险区间,主要表现为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庞大,财政风险迅速积累,非银行金融机构存在突发性风险隐患。据此,提出我国近期防范金融风险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风险 因子分析 金融风险预警

一、引言
我国业已加入WTO,面对金融开放,我国的金融形势更加复杂,局部性的金融波动增加,金融机构的国内国际传导效应增强,会产生更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金融风险的不断增大已成为我国经济中的一大问题。为了对我国的金融风险状况有一个客观准确的把握,需要对金融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即定量分析为主,辅之以定性分析。我国现行的一些金融机构等级评定法都属于综合评分法,其显著特点是计算简便,易于理解和操作,但评价标准的确定具有很强的人为性。因此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有时难以令人信服。本文以此为出发点,试图运用多变量统计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的金融风险进行预警监测分析,以把握金融风险的发展态势,找出影响金融风险的因素,制定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有效措施。

二、我国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金融危机的爆发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具有一个前置期,因此,我们可以从统计学的角度,通过设立金融风险指标预警体系,对指标进行量化和综合评价分析来监测可能产生金融风险的动向和征候。为保证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的高效灵敏,选取指标时遵循以下原则:
1.规范性,即所选取指标尽量采用国际国内中央银行监管预警指标,整个预警体系具备较为严密的科学性。
2.系统性,即选取的监测预警指标有高度的概括性和综合性,能够全面反映经济变动的规律。
3.灵敏性,即要求指标的灵敏度高,细微的指标数值变化就能直接反映出金融风险的变化情况。
4.互补性,即整个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内的指标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补充,能够客观全面地对金融风险做出预警与估测。
5.可操作性,即所选取指标可以从广泛的经济数据中获取相关的可靠资料,每—项指标均有精确的数值表现。遵循上述的指标选取原则,本文在认识金融危机产生根源、基本类型,及发生后所带来的社会经济变化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金融风险的特殊性和统计数据索取的可能性,共选取了我国自1990年-2003年宏微观两个层次,8个方面,20个监测指标。评估指标临界点的确定,一方面是参照国际上公认的标准,另一方面充分结合了我国的实际情况(见表一)。#p#分页标题#e#

三、我国金融风险预警监测的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是近些年来颇为流行的多元变量统计方法。它是用较少个数的公共因子的线性函数和特定因子之和来表达原来观测的每个变量,从研究相关矩阵内部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的变量归纳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
(一)指标的选取与分析的步骤
本文把上述2 0个预警指标作为一个完备体系,对1990年到200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具体分析步骤包括:第一,采用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模型与巴特利特球度检验(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来判断数据是否符合因子分析要求。第二,用主成分法提取公因子,计算因子负荷、公因子方差比和特征根。第三,对因子进行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考察因子的可解释性,计算因子得分,以此为依据对我国近年来金融风险的发展趋势和风险度做出判断。
(二)因子分析和经济意义解释
我们利用SPSS 11.0统计分析软件对输入数据的检验结果表明,变量间偏相关性的KMO统计量,数值为0.672,各变量间的相关程度无太大差异,数据可以做因子分析。球形假设检验的数值为117.259,球形假设被拒绝,指标间取值具有一定的关联度。具体分析结果如下(见表二)。所谓公因子方差比,指的是按照所选标准提取相应数量主成分后,各个变量中信息分别被提取出的比例。表二可见,除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股票市盈率和经常
 
项目占GDP比重各尚有约50%、25%和20%的信息未被提取外,其余11个变量的信息都提取得非常充分(见表三)。我们按照特征值大于1或者累计贡献率大于85%的原则提取公共因子。从表三中可以看出:第一个主成分的特征根为9.534,它解释了总变异的47.669%;第二个主成分特征根为3.408,它解释了总变异的17.039%;第三个
主成分的特征根为2.403,释了总变异的12.017%。前个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9.144%,基本上包含了所有指标的信息(见表四)。因子负荷用于反映因子和各个变量间的密切程度,反映某个指标对某个公共因子的相对重要性。当各公因子间完全不相关时,因子负荷值就等于因子与变量的相关系数。它的绝对值越大,说明该指标对当前变量的影响程度越大,所包含该指标的信息量越多。表四给出了经25次正交旋转的因子负荷矩阵。正交旋转后,从众多的指标变量中提取出的五个公共因子分别反映了我国金融风险状况五个方面的主要特征:1.公因子1在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国有银行资产收益率、GDP增长率和M2增长率等4个指标变量上有较大的负荷量,该因子主要反映的是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和银行的资产质量及抗风险能力,其方差贡献率最大,为47.669%,是能对金融风险做出预警监测的主要因子。2.公因子2与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财政支出占GDP比重、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和国债负担率等有较大相关性,其方差贡献率为17.039%。该因子主要反映的是国债风险水平以及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3.公因子3在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信贷增长率、企业资产负债率、股票市盈率、股票市价总值占GDP比重和通货膨胀率等6个指标上负荷较大,方差贡献率达到12.017%,这些指标综合反映了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企业经营效率和股票市场规模和泡沫程度。4.公因子4在外债占GDP比重、短期外债占外债总额比重和经常项目差额占GDP比重等3个指标上有较大负荷#p#分页标题#e#
 
值,其方差贡献率为7.073%。该因子主要反映的外资流入规模和外债风险。5.公因子5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和外汇可供进口月数有较大的相关性,其方差贡献率为5.346%,该因子主要反映的是投资增长型风险和外汇储备的充足程度。进行因子分析之后,利用回归法计算出因子得分,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4个因子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得出各年度金融风险的综合得分F,计算公式为:F=(47.669×F1+17.039×F2+12.017×F3+7.073×F4+5.346×F5)/89.144其中F1、F2、F3、F4、F5分别是公因子1、公因子2、公因子3、公因子4和公因子5的得分,得分列表如表五。
(三)我国金融风险的现状分析
从因子的得分情况来看,可以看出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在过热经济的推动下,金融风险从1990年到1994年呈现了一个逐步上升的过程,经过近三年的宏观调控,1996年取得了经济“软着陆”的成功,金融风险也随之有所下降。但近几年来,从总体上来看金融形势又趋于严峻,风险不断加大,2001年达到历年来的最高水平。
1.从公因子F1看,我国在1998年和1999年银行不良资产型风险居于主导地位,这正是上世纪90年代末通货紧缩情况下金融风险急剧凸现的原因。近几年的银行不良资产型风险呈缓慢下滑趋势,2003年降至近十年来的最低点,这与我国金融部门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尤其是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和“债转股”的实施不无关系。但从衡量银行不良资产型风险的指标看,均已超出警戒线,并且远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银行不良资产型风险仍然是我们需要密切监测的金融风险之一。
2.自1998年执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以来,随着国债规模的扩大,财政风险越来越大,并加剧了金融风险,这从公因子F2得分情况可以看出,2003年达到历年的最高点。从衡量国债风险的三个指标看,早在1995年债务依存度就超过了20%的国际警戒线,此后一直居高不下,2003年达到29%;2003年的国债负担率也超过20%的临界值,达到25%;财政赤字率2000年也曾经突破3%的临界点,2003年降至2.74%,仍是十分接近临界值。我国潜在的债务风险已经存在,并且与日俱增,财政运行风险加大,财政形势较为严峻。
3.公因子F3的得分情况反映了我国股票市场的规模和泡沫程度。可以看出F3在1994年的得分为历年最高,这恰恰是当时经济过热,股市运行监管机制不健全、投机现象严重的集中反映。此后十年,股市泡沫风险有所缓和,但这种风险无疑是我国潜在金融风险的表现之一。比如说市盈率明显过高,2002年沪深股市的平均市盈率为53.56倍,严重超过临界值,2003年虽然降至28.36倍,但仍在临界点附近徘徊,并且这个数值并没有把大量的亏损公司包括在内。虽然我国目前的利率水平很低,市盈率或许可以高 一些,但正常市盈率主要取决于长期利率水平,而不是短期利率。4.由于我国还没有在资本项目下实行自由兑换,资本流动型风险尚不具备制度基础。从衡量资本流动型风险的程度指标看,三项指标均处于警戒线之内。但我们应该看到,由于我国资本管制有效性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弱化,我国目前对外资企业的利润转移,对地下汇兑和边贸地区的外币流入等的监管是相当薄弱的。5.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增长一直是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拉动力,但在积极财政政策拉动投资的滞后作用带动下,我国从2001年开始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明显呈现了过快趋势,2003年在2002年增长16.9%的基础上又增长了将近10个百分点,达到26.7%的增速,今年一季度更是达到了4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速,明显加剧了煤电油运供求矛盾,导致金融机构基建贷款等中长期贷款增大,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加大了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了潜在金融风险。#p#分页标题#e#

四、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对策
据不完全统计,80年代以来全球约有150个国家发生过不同程度的金融危机,如果不及时处理好金融系统风险的有关问题,我国金融体系也会面临严重困难。为了防范和规避金融风险,维持我国经济、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建立不良资产退出机制。我们要通过金融体制改革逐步建立一个本身能以安全的方式有效地动用和分配社会资金的金融体系,这是我们防范金融风险关键之处。就目前来说最紧要的是建立有效的不良资产退出机制。健全的市场退出机制能够通过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系统,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选择最佳退出方式,在最佳退出时机退出市场,并且合理地确定市场进入领域。这样既能够较好地化解存量资产风险,使部分不良资产迅速变现,也可以从“源头”上控制增量资产风险,进而实现提高银行资产质量和效益的目的。
2.加强金融风险的监测、预警,建立金融风险的综合防范体系。要在央行与金融监管部门、金融企业之间建立起一套沟通联系制度,通过及时分析研究辖区金融运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发出预警,并制定和实施相应的对策。要尽快健全非现场监控和预警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既能及时显示金融风险大小、预测预警信号,又能全面了解经营管理状况以及各项经营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进一步转换政府职能,建立全社会共同防范金融风险的大体系。
3.建立我国金融风险的转移体系。风险转移是通过建立存款保险公司的方式,当金融机构倒闭时,由存款保险公司对存款人的损失给予一定的限额补偿。存款保险公司的建立可以弥补监管当局对金融风险监管的不足,对于减少金融机构破产、/jinronglunwen/jinrongbiyelunwen/化解金融存量风险、增加社会公众对金融体系的信心及稳定金融体系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金融毕业论文范文方开泰.多元统计分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王伟东.经济全球化中的金融风险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3]杨子强.金融风险控制与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3“]我国金融风险与经济稳定发展”课题组.我国金融风险与经济稳定发展.统计研究,2000,4
[4]许青峰,曾宪宏.建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有效机制.市场经济研究,2001,6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