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价格与会计盈余关系研究
摘要:通过对计价观与信息观、会计盈余与经济盈余、永久盈余与暂时盈余、会计盈余与现金流量等会计范畴的研究,发现股票价格与会计盈余之间具有非线性的、互动的、结构性的、实证的关系。深刻认识金融学毕业论文范文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有助于提高会计准则的质量和资本市场的监管效率。
关键词:股票价格;会计盈余
一、从信息观与计价观的角度看,股价和盈余具有非线性关系
计价观的本来含义是指会计能够准确地计量企业每一项资产、负债和权益(Edwards And Bell,1961),计量的结果就代表了会计要素真实的价值。这样,在证券市场上,股票价格代表了所计量资产的价值。费尔萨姆、奥尔森(Feltham and Ohlson,1995)在股票价格与权益的账面价值之间通过模型(简称F-O模型)建立了关联,通常认为这是一种现代计价观。用公式表示为:PAt=bvt+gtPAt是t时点企业的价值,bvt是t时点企业资产账面净值,gt是未来超常盈余在t时点的折现值。它一般有两个来源:一是指企业本身所具有的获取超常盈利能力;二是指应计会计系统计价的结果。不同会计方法的使用,使会计盈余与经济盈余出现差异。当会计盈余超过经济盈余时,表现形式上就是超额盈余。如在稳健主义原则下,先进后出法(LIFO)、加速折旧以及经济资产费用化等。这种宁可低估收益而不高估费用的稳健主义,是超额盈余的一个重要来源。在这里也可以看出,在计价观的视野里,采用何种计量属性对结果不产生影响。例如采用历史成本使第一项小于其市场价值,差额部分就会在第二项表现为超额收益,总体结果不变。所以计价观适用于任何基础的会计系统。F-O模型所表示的现代计价观的主旨是通过客观计量企业价值而达到准确反映股票价格的目的。如果说企业价值是客观存在的话,但股票价格却是一个“主观感觉系统”。从这点说,计价观企图通过一个公式在二者之间建立关联,是很难成功的。这一问题的深入,导致了信息观的诞生。信息观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比弗(W.H.Beaver,1980)在被誉为“当代最有影响的会计学著作之一”的著作《财务呈报:会计革命》中首次提出来并系统阐述的。信息观的提出,应该说是会计思想的一场深刻的革命,它对股价与会计信息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维视角。信息观认为,会计盈余信息只是向投资者传递了一种信号,能够帮助投资者评估证券的预期报酬和风险。但盈余信息只是总体混合信息的一部分,它只是对总体信息而言,提供了与价值相关的信息增量。因此在信息观看来,应计会计不是一个计量问题,而是一个信息系统。股票价格与会计盈余之间不是计价观下的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信息观下更深刻的非线性关系。#p#分页标题#e#
二、从会计盈余与经济盈余的角度看,股价和盈余具有互动关系
1946年,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J.R.Hicks)在总结前人关于收益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收益就是在期末和期初同样富有的情况下,一个人可以在该时期消费的最大金额。这一收益概念对于企业来说同样适用。企业收益可以理解为:在某一时期内,在期末和期初拥有同样物质财富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在本期内所消费的最大金额(赵德武,1995)。上述关于收益的概念是为了明确什么是真实收益而定义的。该定义从概念说明了真实收益的内涵。比弗(1999)通过引进完全、完善市场以及确定性概念,具体阐释了真实收益即经济盈余的涵义。
所谓完善市场指:(1)商品或要求权交易是在零交易成本下发生的;(2)任何个人和企业都不具备赚取超常投资回报的特别优势或机会;(3)价格并不随任何个人或企业的行为而改变。完全市场指所有商品或要求权都有相应的市场存在。而确定性是指,所有期望都会实现且投资者知道他们会实现。所以任何要求权的未来价格都是在确定性下已知的。在这样的理想状态下,盈余可以从该企业及其权益计价中推导出来。盈余与会计系统具体的特征无关。例如,在确定性情况下,企业的价值就是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表示的,在完善和完全市场条件下,不同期间现金流量就可以转换为单一的现值数字。因此,在理想情况下,经济盈余就是这一现值所表达的现金流量,它具有唯一性、确定性、明晰性的特点。但现实世界是一个不完全市场、不完善市场以及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在这样的环境下,经济盈余就无法定义和理解了。就是说,在现实世界里,经济盈余只能停留在概念阶段,不具有可操作性,取而代之的是会计盈余。会计盈余是人工设计的游戏规则的产物,不同的游戏规则就有不同的结果。因为世界是不确定不完全不完善的,所以游戏规则也是不完善不完全的,也处于不确定状态,由此导致会计盈余计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不完善不完全的市场以及不确定性条件下,不同的计价程序,会导致不同的会计盈余。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会计盈余只能从信息观的角度加以理解;盈余是投资者评价证券价值的一个信息源,而应计会计的作用就是提供一个信息系统,这种信息的作用就是改变投资者对某种证券未来的预期和信念而影响股价。比弗把现实背景下的盈余与股价关系归纳为会计盈余与股利三级链:(1)当期价格与未来股利链;(2)未来股利与未来盈余链;(3)未来盈余与当期盈余链。它们之间这种联系,反映了股票价格与会计盈余在现在和未来状态下的互动关系。
三、从永久盈余与暂时盈余的角度看,股价和盈余具有结构性关系#p#分页标题#e#
暂时盈余是由非经常项目引起的,这些与企业正常经营活动无关,也不会在未来重复发生,所以是一种暂时性的盈利。只有持续性的盈利才真正代表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所以股价只应该对盈利中持续的部分做出反映。永久盈余是企业获取未来现金流量能力的指示器,代表未来无限期的股利的现值。盈利反应系数(ERC)就是衡量盈利持久性的一个很有用的概念。盈利反应系数即某一证券的超额市场回报相对于该公司报告的盈利中的未预期因素的反映程度(司可脱,2000)。很明显,持久性越强的盈利事实,其盈利反应系数越大。如企业成功开发出新产品的市场反应系数肯定大于企业资产处置产生收益的反应系数。如果市场预料到资产处置行为,将不会对这种暂时行为做出反应,也就是说,它的ERC将为零。因为前者的盈利是一种能力,有理由相信在将来能够持续发生;后者只是当期的一个事实,不会在未来继续重复。盈利由持久性和暂时性组成。Kormendi和Lipe(1987)已证明,非期望的当期盈利变动的持久性越强,ERC就越高。Bowen(1981)对电力公司会计盈余与股价关系的研究发现,市场对经营性盈余项目和非经营性盈余项目在定价时赋予不同的权重。在一个有效的市场上,股票价格将只会对持久性盈余作出反应,而会无视暂时盈余的存在①。或者说,盈利构成中,暂时性盈余比例越小,盈余质量越高。上面的分析说明,盈余的持久性与盈余质量密切相关,持久性盈余部分越大,暂时性盈余部分越小,ERC就愈高,股票价格也愈高。这说明股票价格与会计盈余之间具有结构性关系。而且盈余结构的信息比盈余大小的信息更能反映企业未来获取现金流量的能力,与股票价格具有更实质性的联系。
四、从应计项目与现金流量的角度看,股价和盈余具有实证关系
现金流量只是流进流出项目的信息,而应计项目不仅反映现金的这些信息,且包含其他丰富的信息。如应收账款,包含对未来款项回收率的信息。因为这一项目的多少是根据对过去回收率、对方具体情况的变化、环境的变化等等因素作出的,所以它能提供相关的信息。折旧费用的摊销和计提,反映了管理当局对资产损耗程度、收回投资期限等方面的信息。因此,会计盈余既是会计程序计价的结果,也反映了管理当局选择过程中的主观判断,是一个信号显示的过程,比单纯的现金流入流出具有更丰富的信息。所以,FASB(1978)指出:以应计会计为基础的有关盈余的信息通常表现在企业当前和持续产生现金流量能力方面优于仅限于现金收入和付出方面的财务信息。实证研究表明,会计信息比现金流量与非正常报酬更相关。鲍尔和布朗(1968)、比弗和杜克思(1977)都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结论是现金流量与非正常报酬率相关性比会计信息与非正常报酬率要低。后者的研究表明,现金流量根本不具有任何边际信息。这说明把当前现金流量转换成会计盈余的应计程序,使盈余比当前现金流量更能反映“永久”盈余或未来预期的现金流量(瓦茨和齐默尔蔓,1999)。这些研究结论表明,会计盈余与股票价格之间存在着更深层次的实证关系。#p#分页标题#e#
五、启示
股价与盈余具有结构性关系表明,在资本市场上,非持续营利不能创造未来的现金流,只会对股价的定位起误导作用。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在资本市场上,不仅要披露盈余的大小,更重要的是披露不同盈余的性质,或者可以把非持续盈余直接驱逐在会计报表中的会计盈余之外。我国资本市场上的关联方交易所产生的大量盈余曾经把资本市场搞得乌烟瘴气。证监会后来修改规则让这部分盈余进入资本公积。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许多上市公司又在变换花样,把关联交易通过第三方变成非关联交易,使这部分利润又可以堂而皇之的进入会计报表,又可以为继续圈钱作贡献。所以,会计准则的制定要重视研究会计盈余的结构,只要是非持续盈余,不管是否关联方交易,都要以某种方式把其置于正常会计盈余之外,使广大投资者充分认识这部分盈余非重复发生、不能创造未来现金流量的性质,这样就会降低股价的噪音。股价与盈余具有非线性关系给我们的启示是,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商誉等产生未来现金流量能力的无形资产,对股价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现行会计准则对财务信息的生成很重视,但对这些重要的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却缺乏可行措施,这样势必影响股价的信息含量。因此,制定披露关于人力资本、研发投资及各种无法计量的无形资产的会计准则,是未来会计准则发展的方向之一。股价与盈余具有互动关系,说明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向资本市场传递着公司发展前景等方面的信息,直接影响未来盈余,进而影响股价的走向。这种互动关系,对会计准则的制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股价与盈余具有实证关系说明,会计盈余不仅是一个静态的底线数字,而是一个对应计项目选择和判断的过程,如折旧方法、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资产减值政策的选择等等,都是向资本市场传递着丰富信息的过程。有良好营利能力的公司,就会选择加速折旧和后进先出法,投资者对这种信号识别得越充分,就越能准确地反应在股价里,使得会计盈余与股价之间更具有实证性联系。所以,从二者具有实证关系看,会计准则就是如何发挥会计选择过程中的信号显示功能,把会计盈余计量的过程,变成一个动态的积极的信号显示过程,这也是高质量会计准则应该具备的基本特征(黄文锋,2002)。
参考文献:
[1]Aharony.J,J.Lee and T.J.Wong,1999,Financial Packagingof IPO Firms in China[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Forthcoming
[2]Beaver,W.H.,R.Lambert,and D.Morse.1980,The InformationContent /jinronglunwen/jinrongbiyelunwen/of Security Price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Economicsl.3-28.#p#分页标题#e#
[3]威廉.H.比弗著,薛去奎译.1999,财务呈报—会计革命[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4]威廉.R.司可脱著,陈汉文译,2000,财务会计理论[M],机械工业出版社。
[5]罗斯.L.瓦茨、杰罗尔德.L.齐默尔曼著,陈少华等译.1999,实证会计理论[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6]黄文锋,会计政策信号显示功能研究[J],四川会计2003,(8).(责任编辑:梁红漫;校对:LHM、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