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经济论文,撰写经济论文目的在于,在经济学、金融、证券、贸易等相关理论指导下,从宏观和微观的两个角度,分别对社会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公司企业的典型案例等加以深入分析,继而得出理性的结论,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解决方案,不断扩充经济领域的学术理论,扩大经济学研究范围和领域,可以学以致用,去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经济论文,供大家参考。
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历经三个阶段①,1979-1993 年为现代商业银行体系初步建立;1994-2002 年为商业化改革与发展;2003 年至今为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与发展。近年来,随着宏观经济的飞速发展及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我国商业银行进入快速发展期,其资产规模、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盈利能力等各项指标持续向好,甚至可以与国际先进银行相媲美。根据《银行家》(The Banker)2015 和 2016 年“全球银行 1000 排行榜”,我国工、农、中、建四大银行跻身于世界前列。其一级资本排名如下表所示,超过了美国花旗集团和摩根大通银行等国际先进银行,基本形成了以西欧、美国、中国和日本四大板块为主导的全球银行业竞争新格局。纵向比较,我国国有银行发展速度很快,实力大增;横向比较,特别是与西方国家的银行业相比,我国银行有其绝对的竞争优势,也有其绝对的劣势,因此,随着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日趋国际化,随着我国宏观经济高速增长趋势的结束,应该看到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竞争中的问题与不足,准确把握国际银行业的竞争发展态势并从中吸取经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未来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银监会 2017 年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情况表,2017 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分别为 26.84%和 24.84%①,可见,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仍然以存贷利差为收入主要来源,这样,银行的经营风险非常高,不能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所带来的冲击。而西方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高达 50%左右②。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的兴起,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以及中国对外投资的飞速增长,未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存在诸多机遇,我国银行业是否能抓住机遇,提升其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话题。综上,我国银行业的竞争,不仅仅是国内同业的竞争,还有国际强手的挑战,在我国漂亮的全球银行排名背后,如何客观地评价我国银行业的竞争能力,引导我国银行业抓住机遇,发挥其竞争力的绝对优势、提升其竞争力的绝对弱势,对于我国银行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1.2 本文的研究方法
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方法:
1.2.1 理论研究法理论
分析是本文的研究基础,理论研究主要分布在本文的第 2、3 章。在第 2 章中,本文从宏观经济学的视角,提出了商业银行是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抽水泵”,更加明确了商业银行对实体经济的贡献与作用;对商业银行竞争力进行了界定;因为效率与竞争力是两个相似的概念,因此,本文对其进行各自界定;在界定效率时,从微观经济学上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来解释;最后,分析了二者的关系。本文的第 3 章回顾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改革历程中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演变,并提出当前商业银行的发展瓶颈,以对实证分析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根据 2016 年《银行家》“全球银行 1000 排行榜”,本文选取排名在前 20 的国内外大型商业银行作为样本银行,包括我国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工、农、中、建、交)和其他国家(美、英、法、日、德、西班牙)共 20 家国际大型商业银行进行综合竞争力比较,分析方法如下:构建竞争力评价体系:根据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选取了 14 个指标构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因子分析数学模型:对 p 个变量(X1-XP)进行因子分析得到 m 个公共因子,那么 m 个公共因子的变化可以解释各个变量的大部分变异;采用因子分析法对 20 家样本银行 2012-2016 年五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五年的综合竞争力排名和公因子排名;对实证分析的结果进行宏观与微观分析,得出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的绝对竞争优势与绝对竞争劣势。通过实证分析,本文尝试性地对提升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提出一些建议,期望对未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思路。
..........
第 2 章 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与效率
2001 年中国入世以来,我国金融业对内开放的步伐逐步加快,国内银行业之间的竞争加剧,还将面临着与外资银行的同台竞争。并且,我国银行业的竞争,不仅仅是国内同业的竞争,还有国际强手的挑战。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的兴起,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以及中国对外投资的飞速增长,我国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存在诸多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极大地挑战与不确定性。李文军(2008)指出银行竞争的焦点集中表现为效率的竞争。那么,什么是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什么是商业银行的效率?二者有何关系?在回答上述问题之前,有必要对商业银行的概念进行理论界定。
2.1 商业银行的理论界定
商业银行是什么?近些年,从金融竞争性市场中出现了很多金融机构,它们都以银行自居,例如:投资银行、美国的全能银行、抵押银行等。这使得银行的概念更加令人困惑。不乏有国内外学者对银行进行定义。Mishikin(2011)指出银行是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银行是一般公众打交道最多的金融中介机构。Rose 和 Hudgins(2014)从银行提供的经济作用、银行向客户提供的服务、银行存在的法律基础等方面对银行进行定义:“银行是提供可以随时按要求(例如签发支票、刷卡或者以其他方式进行电子转账)提取的存款服务并提供商业或企业相似(例如试图扩大商品存货或购买新设备的私人企业提供信贷)的贷款的机构”。黄达(2013)从商业银行的作用来定义商业银行,指出商业银行是“充当企业之间的信用中介,支付中介、变社会各阶层的积蓄和收入为资本、创造信用流通工具”。谢太峰(2007)界定商业银行为“现代商业银行是以获取利润为经营目标、以多种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具有综合性服务功能的金融企业”。综上,商业银行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它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企业,它的经营目标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以货币商品和货币资本为主要经营对象,并能提供货币业务、信用业务、信息咨询等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中介机构,在整个宏观国民经济中,担负着“抽水泵”的作用。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为商业银行,而非其他类型的银行机构。
............
2.2 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竞争理论大师乔治﹒斯蒂格勒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写道:竞争系个人(或集团或国家)间的角逐;凡两方或多方力图取得并非各方均能获得的某些东西时,就会有竞争。竞争力正是上述竞争主体争夺某种东西或资源时的能力,它从根本上决定了资源配置的格局和效率[1]。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企业,因此,其竞争力首先属于企业竞争力的范畴。世界上较早从事竞争力的研究是总部设在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他们认为“竞争力是指一个行为主体与其他行为主体竞争某种相同资源的能力”[27]。Prahalad 和 Hamel(1990)从技术和产品创新的角度研究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逐渐积累出来的、隐含在公司核心产品或服务里的知识和技能。于良春、鲁志勇(2002)提出竞争力是企业在实现其经营目标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综合上述观点,本文认为企业竞争力是企业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把企业内部因素和抵御环境变化等诸多外部因素相结合的一种综合能力;这种综合能力是可以持续发展的;并且企业竞争力只存在于竞争和开放的市场中;企业竞争力是别的企业难以模仿的本企业独特的优势。
...........
第 3 章 中国商业银行改革历程中竞争力的演变...........20
3.1 中国商业银行业改革历程.........20
3.2 中国商业银行改革历程中竞争力的演变.........22
3.3 当前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瓶颈.......26
第 4 章 中国大型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比较实证分析............30
4.1 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30#p#分页标题#e#
4.2 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说明...........31
4.3 构建因子分析模型..........32
4.4 样本的选取与数据来源...........34
4.5 2016 年样本银行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 35
4.6 2015 年样本银行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 41
4.7 2014 年样本银行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44
4.8 2013 年样本银行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47
4.9 2012 年样本银行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50
4.10 实证结果分析.......52
第 5 章 提升中国大型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61
5.1 提高中间业务收入水平,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61
5.2 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61
5.3 加强金融创新,增加金融产品“异质性” .........62
5.4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公司治理架构..........62
5.5 建立品牌发展战略,向全能银行迈进.....63
5.6 重视发展金融科技,向“数据运用”银行转型.......... 64
5.7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商业银行竞争力......64
5.8 抓住“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机遇,加速国际化步伐.........64
第 5 章 提升中国大型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基于上一章对国内外 20 家样本银行的实证分析结果,并借鉴国内外学者的意见与建议,本文尝试性地对提升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提出一些微观层面(即从提升商业银行自身竞争力的角度)的建议。
5.1 提高中间业务收入水平,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
我国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表现出来的竞争力优势聚焦于其高盈利性,这个高盈利性除了中国特有的政策性保护以外,也与中国盈利模式或者业务结构相关。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在中国的经济体制下,以传统的存贷利差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将解除对“存贷利差”盈利模式的保护。因而,发展中间业务成为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冲击、保障银行盈利性的有效措施。2015 年在对中间业务收入的调查中,投资银行业务收入、理财业务收入、结算类业务收入占据前 3 位,占比分别为 56.3%、50.2%、42.6%[6];这表明我国银行业已经呈现出混业经营的趋势,而且银行开展投行业务已经成为重要的经营模式,是其利润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由于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竞争,电子业务收入在中间业务中的收入由 2014 年的第三位(44.6%)下滑至 2015 年的第四位(35%)[39]。由此,在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银行业务结构和盈利模式正在发生转变,在保持原有的中间业务收入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投行业务、理财业务,向全能银行迈进,提升我国商业银行在全球的竞争力。当然,短期内,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整体依赖于传统信贷业务的状况还难以改变。
.........
结论
2000 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高速增长,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我国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异军突起,其资产规模、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盈利能力等各项指标持续向好,甚至可以与西欧、美国、日本等国际先进银行相媲美。根据《银行家》(The banker)2013-2016 年“全球银行 1000 排行榜”,我国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跻身于世界前列,基本形成了以西欧、美国、中国和日本四大板块为主导的全球银行业竞争新格局。纵向比较,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速度很快,实力大增;横向比较,特别是与西方国家的银行业相比,我国商业银行有其绝对的竞争优势,但也有其绝对的劣势。因此,随着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日趋国际化,应该看到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竞争中的问题与不足,准确把握国际银行业的竞争发展态势并从中吸取经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未来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的重要意义。本文以五家大型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辐射中国中资其他类型的银行。该篇文章从商业银行的界定开篇,分析了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的概念、界定了与之相似的商业银行效率,进而明确了二者的关系;而后,本文简要回顾了自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历程,并分析了改革历程中我国商业银行的演变,进而提出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瓶颈。为了突破上述发展瓶颈,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并实现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根据 2016 年《银行家》“全球银行 1000 排行榜”,选取了排名在前 20 的国内外大型商业银行作为样本银行,包括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工、农、中、建、交)和其他国家(美、英、法、日、德、西班牙)共 20 家大型商业银行进行综合竞争力比较,构建了竞争力评价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 2012-2016 年五年来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五年来的综合竞争力排名,并对实证分析的结果进行了宏观与微观分析。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