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论文哪里有?笔者认为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另一个关键优势是不同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可以实现连接起来,创造更大的、更具流动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一旦连接完成,多个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碳排放权交易价格会实现对接和趋同。
第一章绪论
第二节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关于碳排放权交易的文献研究
在国家层面的碳排放权交易影响研究分析:Zhang Y J和Wei Y M(2010)指出在欧盟的碳排放权交易计划中,着重探讨了碳排放权交易的运作原理和经济效益及这两个主要因素,得出通过碳排放权交易能实现减碳减排目的的结论。Gavard C、Winchester N和Paltsev S(2016)在研究以碳配额许可证贸易为代表的欧美与中国之间的问题时,发现限制中国出口许可证的数量有助于激发中国电力企业对低碳技术改革的积极性,而增加出口许可证数量则会减弱这种效果。Zhang X et al.(2017)指出通过实施碳排放权贸易,中国电力公司可以更好地参与低碳技术创新,而不是仅仅依赖于国外的出口许可证。孙春(2018)分析认为欧盟和中国所设立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价格相互影响,并且双向波动溢出效应存在,不仅受到各自市场内部的价格波动影响,而且还会受到对方市场的影响。
在区域层面的碳排放权交易影响研究分析:汪鹏,戴瀚程,赵黛青(2014)的研究显示,通过构建动态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广东省的六大行业,包括发电、混凝土、石化、钢材、造纸、纺织,都被纳入到碳排放交换的框架中,从而探讨其在减少碳排放及推动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张俊荣,王孜丹,汤铃(2016)利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在建立了相应的仿真模型基础上得出结论,认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政策对京津冀地区的碳减排进程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对经济的影响则较小,通过降低免费碳配额的分配以及调整碳价格,可以更好地限制碳排放,但是这也可能导致严重的经济影响。
第二章碳排放权交易与碳排放效率的基础理论及假设
第一节碳排放相关概念界定
一、碳排放
“碳排放”指温室气体排放,包括二氧化碳与其余温室气体的排放。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商品在生产环节、流通环节、使用环节和回收环节都会产生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被统称为碳排放。在经济活动中,每一单位商品在每一环节产生的温室气体总量即为动态碳排放总量。
“碳排放量”指某一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所有碳排放总量。学术研究中经常使用碳排放量表征二氧化碳排放量。考虑到数据获取的限制,本文在测度碳排放量时,将各省市自治区的碳排放量也定义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二、碳排放权交易
碳排放权交易是指为促进温室气体减排而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来保护环境的交易机制。《京都议定书》建立三种国际减排合作机制,以确保减排目标的成功实现并提高效率,即国际排放贸易(IET,International Emission Trade)、联合履行机制(JI,Jointly Implemented)和清洁发展机制(CDM,Clean DevelopmentMechanism)。该机制的基本原理是:一方向另一方支付费用以获取温室气体减排额,购买方可利用所购减排额实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
第三章碳排放权交易对区域碳排放效率影响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碳排放量和碳排放效率测算
要测算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效率,首先需要计算各省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通过建立一个自上而下的碳排放核算体系,准确地评价不同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并且可以根据当地的特点,对每个地区的排放进行综合评价,先得出每个地区的碳排放效率指标,这一指标将有助于深入探索和分析,进一步评估每个地区在碳排放控制和减排行动方面的表现。再通过这个测算和评估过程,可以获得一个完整的我国各地区的碳排放效率的综合指标,这将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一、碳排放量测算
目前环境数据统计工作中,测算碳排放量的主要方法有三种:碳排放系数法、实测法和物料衡算法。在测算区域层面的碳排放量时,通常采用碳排放系数法。该方法使用特定能源的碳排放系数和消费量来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对于实测法和物料衡算法,碳排放系数法更适合统计数据不够详细和测算范围较大的情况。一般情况下,根据IPCC的假设,某种化石燃料的碳排放系数被认为是固定的。
第二节区域碳排放效率的空间分布特征
由于中国的地理环境、要素禀赋、生产方式和经济社会增长层次的多样性,使得每个省份的碳排放量都具备了独特的特征,且这种特征与其他地方的环境状况密切相关。根据之前的研究可知,由于空气污染的无边界,每个省份的污染物都可能被传递到其他地方,从而导致其他地方的污染物排放量更加严重。在中国东部的经济社会增长迅速,特别是北京、上海、海南这些以服务业、高科技领域,为主的省市,碳排放量都比较低。西南地区的可再生资源更加充足,这些城镇的碳排放量也比较低,如重庆、云南、青海、宁夏这些地区。然而,一些地区以非可持续的燃料来推进经济增长,比如山西省,这些地区的碳排放量就很大。因此,可以推断出,在空间分布上,碳排放效率也可能存在规律性差异和关联性。
一、聚类分析方法介绍
K-means聚类分析法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各种环境问题,其中一种重要的工具就是分析数据集中的类别。这种分析技术能够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数据,从而更好地预测未来的环境变化趋势。K-means聚类分析是一种以距离为基础的聚类技术,它可以通过不断迭代的方式,将具有相似特征的样本进行有效的分类,从而达到最佳的结果。
K-means聚类分析的步骤如下:第一,需要准备一个包含样本数据的数据集,其中每个样本都有一组特征。第二,根据需求和数据特征,基于领域知识或试验确定希望将数据分成多少个簇。第三,从数据集中随机选择K个点作为初始的聚类中心。这些点可以是数据集中的随机样本或通过其他优化方法选择的。第四,对于每个样本,计算其与每个聚类中心之间的距离,并将样本分配到距离最近的聚类中心所对应的簇,可以使用欧氏距离或其他距离度量方法来计算距离。第五,基于当前的簇分配,计算每个簇中样本的平均值,将这些平均值作为新的聚类中心。这一步更新了聚类中心的位置。第六,反复执行步骤4和步骤5,直到聚类中心不再发生变化或者达到最大迭代次数。这个过程是迭代的,直到达到停止条件。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二、对于未来的展望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其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市场化”的方式为温室气体排放定价。通过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合理配置资源,在交易过程中形成有效的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并向各行各业传导,激励企业转型升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的建立,特别是碳金融的发展,有利于推动社会资本向低碳领域流动,鼓励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的创新,培育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型生产模式和商业模式。
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我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自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22日向全世界宣布我国“双碳”目标以来,国内政策国体系不断建立,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到《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工作的意见》,再到《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行动方案》,中央推动碳达峰和碳中和力度前所未有,将对现行能源和工业体系进行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改革,并对我国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根本性、革命性、长期性的影响。国内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经验表明,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从一项经济学理论发展到引导全社会转型的政策工具,其建立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地方政府、企业、审核机构、投资机构等各方的积极参与,共同推进,最终为实现以市场机制撬动社会资源,助力“双碳”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