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论文哪里有?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在农场主认知水平改善其绿色生产行为采纳决策上已形成了具有我国农业特色的发展模式,同时也必须意识到家庭农场仍存在市场信息不通畅导致的认知偏差现象。
1 引言
1.5 可能的创新点
本文基于河南省家庭农场的实地调研数据,采用定性、定量有机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索家庭农场的绿色生产行为特征,明确其绿色生产的关键推动力,并揭示了家庭农场对绿色生产行为的采纳机制。因此,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
(1)较为系统的归纳整理了家庭农场绿色生产行为采纳机理。现有关于家庭农场绿色生产行为采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资本禀赋水平等单一因素研究,缺乏政策与市场联动视角的分析。而家庭农场绿色生产行为的采纳不仅局限于家庭农场自身发展条件,因而本文将政策推动与市场倒逼等一系列变化共同引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并丰富了现有的家庭农场研究。
(2)扩展了家庭农场绿色生产行为采纳的实证研究。鉴于家庭农场数据不易收集的特点,学术界对于家庭农场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为辅。在以往相关研究中,学者多采用最小二乘法或有序Logistic模型进行分析,导致研究结论缺乏一定的适应性。因而,本文从实践角度借助二元Logistic模型对家庭农场多种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进行实证分析,探究其边际效果;并利用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识别出影响家庭农场采纳绿色生产技术的关键因素。
3 河南种植业家庭农场发展状况及其绿色转型研判
3.1 河南种植业家庭农场发展现状
河南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区,省域面积16.7万平方公里,仅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74%,省域内平原盆地占全省土地面积的55.70%、山区丘陵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4.30%,良好的地势条件为河南省发展家庭农场奠定了基础。
整体而言,家庭农场以种植类农场为主,种植类家庭农场占比超全省家庭农场的50%,例如:河南省、山东省、吉林省;但就四川省而言,种植类家庭农场虽占比最高,但其养殖类家庭农场和种养结合类家庭农场占比也超过50%,说明选取河南省种植业家庭农场作为研究对象其参考价值更加广泛。
5 河南种植业家庭农场绿色生产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5.1 研究假说
推动家庭农场绿色转型是一个复杂工程。一方面,在政府制定重大战略或部署工程时,应将农业活动置身于整个生态系统当中加以考量,只有科学的制度才能有效约束主体行为;另一方面,在农业绿色生产实践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市场供给条件与需求额度,经济效益最大化是行为主体所追求的永恒目标。在市场“拉力”与政策“推力”的大环境下,以上两方面也将有效约束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行为。
农业绿色转型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其理论目标定位于化肥农药等农资品减量、二氧化碳减排、生产效率提升与农民收入增加(李翠霞等,2022)。相比较于传统农业,采用绿色生产行为的现在农业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就微观家庭农场的农业绿色生产行为选择而言,这些行为具体指施用有机肥、减施化肥、减施农药、采用生物环保植保产品、农膜回收等。一方面,我国化肥农药的施用强度远超国际标准,农业生态环境脆弱,而且面临修复困难,走出一条农业资源集约化、产业模式生态化的新道路是实现“减排”与“增效”的双赢。另一方面,面临当前中国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压力,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无公害的有机农产品,此外,关于不符合市场规范的农产品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对于农业从业者与消费者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可见生产者决定农业生产绿色转型即是把握市场机遇。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假说1:H1:绿色认知对家庭农场绿色生产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
5.2 模型选择与变量选取
5.2.2 变量选取
(1)因变量
本文的因变量为家庭农场绿色生产技术采纳情况,分别选取产前、产中、产后三环节中具有代表性的四类绿色生产行为,产前环节选取化肥减施、农药减施,产中环节选取节水灌溉,产后环节选取农膜回收。若家庭农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采取该项绿色生产行为,则因变量取值为1;若未采取该项绿色生产行为,则取值为0。
(2)关键自变量
认知水平是本文研究的关键自变量,具体选取绿色认知知与效益认知分别对因变量进行影响进行估计,其衡量指标与具体测算方法详见4.2.1与4.2.2。
(3)控制变量
借鉴以往研究发现,农场主行为采纳决策是综合多方因素的影响(吴雪莲等,2017;王思琪等,2018)。为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家庭农场绿色生产行为采纳的因素,本文引入了三类控制变量。第一类是个体特征变量,包括年龄、受教育水平、是否党员、是否参加过农技培训;第二类是农场特征变量,包括经营规模、注册登记、雇工数量;第三类是经营特征变量,包括经营类型、是否兼业、亩收益水平。
6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2 政策建议
(1)完善绿色生产技术传播渠道,提升家庭农场绿色生产认知水平
通过研究发现,在农场主认知水平改善其绿色生产行为采纳决策上已形成了具有我国农业特色的发展模式,同时也必须意识到家庭农场仍存在市场信息不通畅导致的认知偏差现象。提升家庭农场认知水平,一方面加强绿色生产行为的宣传教育,打破农业市场信息壁垒,提高农场信息获取效率,有效发挥村内广播、村中合作社、亲朋好友与网络科技等信息媒介的作用,同时开展“点对点”培育,通过下乡指导绿色生产技术、现场观摩学习等方式,为农场采纳绿色生产技术提供帮助;另一方面,采纳绿色生产行为是维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且绿色生产行为依据农场主营和所处环境而随之变化,因而拓宽绿色生产技术的获取渠道、积极引导农场主树立绿色发展观念是根本之策。
(2)加强农业配套基础设施,重视家庭农场建设培育
首先要强化政策保障体系,完善制定鼓励其发展的优惠政策。在农场主采纳绿色生产行为过程中,不仅政府关乎宣传学习作用,其采纳绿色生产技术的基础条件也很重要。就节水灌溉而言,调研发现其基础设施完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场的采纳行为。针对农场采纳绿色生产技术动力不足,可将农场经济效益切入点,对农场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给予适当补贴,解除农场采纳绿色生产技术投资成本高的后顾之忧,有效带动农场主采纳绿色生产行为;同时加强资源整合,将分散在各部门的有关农业资源进行整合,建设集农技推广、农技补贴、农产品质量监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机构,进行综合监管服务,助力于农场建设培育。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