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产业结构调整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思考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
  • 论文字数:27855
  • 论文编号:
  • 日期:2023-01-08
  • 来源:上海论文网

经济论文哪里有?笔者根据理论机制和实证分析,发现在要素能够充分自由流动的情况下,产业结构调整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基本是一致的,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调整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本是积极促进的,而产业结构高级化调整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第一章 绪论

1.3创新与不足

文章的创新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本文探究的内容是产业结构调整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而现有文献多探究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第二,本文基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方面进行实证检验,但既有研究和现实决策中大多仅聚焦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或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二者中的一个方面进行优化分析。除此之外,本文从时间和空间双重维度,将城市按照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地理区域以及不同人口规模进行划分,进而细致分析了产业结构调整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异质性。第三,本文选取284个地级以上城市2003-2018年的数据进行研究,现有研究多从国家或省级的角度进行研究,从地级市的角度进行研究,将提供更加细致的研究。

本文的不足在于,一方面由于2003年以前大量城市数据的缺失,仅从2003年开始数据分析,时间跨度较短;另一方面城市数据平均受教育年限等统计指标的缺失,对部分指标的衡量较为不够精确,可能影响结论的准确性。

经济论文怎么写

第三章 产业结构调整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

3.1要素充分自由流动视角

3.1.1 长期情况

在长期内,新型技术的更迭和新兴产业的涌现,会加快淘汰传统的落后产能,即低附加值产业逐渐被高附加值产业兼并或者替代,产业结构也逐渐趋向于高级化调整。新古典经济学派认为,在要素完全自由流动的前提假定下,不同产业的生产效率应是基本相同的。任何一个产业的技术创新都会带来劳动力、资本等要素从边际产出低的产业流出,并向集聚于边际产出率相对较高的产业。此外。要素的持续流出会倒逼低边际产出率产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出效能,进而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级化转型,最终社会经济结构再次恢复到均衡状态,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程度也由此提升。因此,在要素充分自由流动的条件下的长期状态中,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调整均会使得资源配置效率改善,产业结构调整将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3.1.2 短期情况

短期中,即使要素能够充分自由流动,因为存在着技术进步发生在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可能性,要素可能会流出,因为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当要素流出行业存在规模经济、要素流入行业不存在规模经济的时候,政府干预行为影响要素配置等原因,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调整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非总是正向促进的,且两者的影响可能并不一致。

第一,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技术进步。短期内如果是制造业发生技术进步,制造业的要素生产率将会提高,劳动、资本等要素向制造业流动,要素的再配置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此时,产业结构合理化进程加快,但高级化转型放缓,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一定程度的增长,这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可以显著推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但是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调整则将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产生负向的抑制作用。

第二,要素生产率提高导致的要素流出。若资本密集型产业发生的是资本偏向性的技术进步,那么单位劳动的资本不断增加,劳动被不断挤出至非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生产率下降,进而全要素生产率可能下降。在该情况下,由于劳动不断从资本密集型产业被挤出,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程度将下降,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的方向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方向一致;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上升,产业结构高级化调整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方向相反。

第四章 产业结构调整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4.1模型设定与说明

本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调整和高级化调整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本文选择的模型为固定效应模型,因为产业结构调整具有趋向性特征。个体固定效应解决的是因个体而异的,不随时间改变的遗漏变量问题,由于本文所使用的共有十五年的数据,样本数据较长,使用个体和时间双固定效用模型更加合适。

本研究的被解释变量是全要素生产率,其的不断提高是技术进步和各种生产要素高效配置的表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实现了从要素投入型向技术创新型的变化,目前学者主要从索洛余值法和非参数方法两个角度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与分解。索洛余值法的优势是借助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假定规模报酬不变与技术进步为希克斯中性,该方法的弊端一是进行诸多假定导致测算内容相对复杂,二是各种假定造成结果的误差性较为明显。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是作为常用的非参数方法之一,该方法的优势一是适用于多投入多产出情况,适用范围更广,二是不需要假设生产函数,指标选取灵活性大。

4.2实证结果

首先,针对面板数据的计量模型的选择,本文采用Hausman检验进行选择,检验结果显著,拒绝了随机效应的原假设,表明实证分析应选取固定效应模型。其次,为考察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等两个方面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本文采用逐步回归法,分别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等核心解释变量以及消费水平(consu)、要素禀赋结构(endow)、信息化水平(infor)基础设施水平(struc)、人力资本水平(human)、政府干预度(gover)、对外开放水平(open)等控制变量进行回归估计。本文通过逐步回归法检验产业结构调整与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路径,实证结果表明核心变量的系数和显著性尚未产生显著变化,这说明固定效应模型所输出的结果比较稳定,基准回归结果如表4.3所示。

经济论文参考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2 对策建议

根据理论机制和实证分析,发现在要素能够充分自由流动的情况下,产业结构调整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基本是一致的,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调整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本是积极促进的,而产业结构高级化调整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本文提出如下的对策建议。

第一,优化要素流动环境,激发市场活力。要素充分自由流动的情况下,产业结构调整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基本是一致的,因此要优化要素流动环境,一方面通过降低地区间的要素流动壁垒,另一方面通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要素流动壁垒的降低。地区之间的“市场分割”一方面使得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在跨区域流动中受到诸多阻碍,另一方面限制了技术、知识和信息等要素的流动,制约了产业调整关联效应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全域性的空间传导机制的发挥。因而应尽快给要素市场“松绑”,积极扫除要素流动障碍,通过打破行政层级壁垒进而促进各要素在不同区域间高效流动,从而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二,充分进行合理化调整,审慎进行高级化调整。研究显示,从整体来看,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调整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产业结构高级化调整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因此,更为重要的是进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调整,进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调整是要更加郑重和谨慎。产业结构合理化一方面表现为产业间协调程度和关联水平,另一方面表现为要素投入结构和要素产出结构之间的耦合程度。当前政府应审慎进行劳动的跨行业调整,避免加剧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的发生,从而影响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