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论文哪里有?本文主要是研究成渝双城经济圈这一特定区域内,资源优势、规模经济、政府支持、科技创新等主要因素医药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影响。通过明确界定医药制造业和产业集聚等相关概念,阐述了产业集聚的基础理论,并分析了医药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形成动因、发展现状和影响。
1 绪论
1.4.1 可能的创新点
由于现有的对医药制造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等定性研究,涉及的定量研究主要集中对医药企业财务绩效和盈利的测度,鲜有文献集中研究某一特定经济区域的医药制造业产业集聚。因此,提出以下两点创新:
(1)在研究视角方面,基于成渝双城经济圈的背景下,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通过经济圈内的特殊制度环境,研究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揭示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2)在研究内容方面,大多学者从全国整体的医药制造业入手,进而分析产业集聚影响因素,而本文从成渝双城经济圈这一特定区域医药产业集聚的实际发展出发,结合实证方法构建模型,根据实证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具体分析了区域内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
3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3.1 相关概念界定
医药制造业对推动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及确保国民身体健康和养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产业集聚从最初作为经济理论被提出,再到后来逐渐运用到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中,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因此首先要明晰医药制造业、产业集聚等内涵和相关理论。
3.1.1 产业集聚
(1)产业集聚概念
19世纪90年代,产业集聚(Industrial Agglomeration)首次被英国近代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大多数研究均表明,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倾向于在某一特定的区域范围内进行集中或集聚的产业,都是该国家具有比较优势或者经济竞争优势的产业。最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有美国好莱坞的娱乐业、拉斯维加斯的博彩业、丹麦海宁市的风车企业、瑞士巴塞尔市的医药产业等,产业集聚具有的一些典型的规律特征均不难从这些例子中窥探一二。
学者们先后对产业集聚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早期的学者认为,如果企业生产同一种或同类产品,在空间地理上与之相关联的上下游企业形成了集聚,就可以称之为产业集聚[59]。产业集聚可以理解为在一定的区域内开展相似的产业经济活动,同时具有非均衡分布的局部经济特征[60]。后期学者们进行研究以后,就衍生出不同范畴的产业集聚的定义。有学者指出,由于中心城区的经济活动十分活跃,现代服务业会进行集聚,因此可将产业集聚看成一种经济现象,具体是指在特定地理范围内集聚了某些特定产业[61];或者可以一个特定地理单元内高度集中了某些相同、相似的企业或者有关联的机构组织,看成所谓的产业集聚[62]。根据新编经济金融词典中,产业集聚的定义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以及与这些企业相关的配套企业等持续不断集聚的动态过程。
5 成渝双城经济圈医药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实证分析
5.1 实证方法概述
产业集聚作为产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医药制造业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形成规模经济以及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手段,将会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增长速度。本章利用2007—2019年成渝双城经济圈内的17个城市行政区域的数据,首先根据国内外相关经典文献中的方法,对医药制造产业的集聚度进行测度;然后分别从平面和空间视角,通过构建静态面板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研究成渝双城经济圈医药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
5.1.1 产业集聚的测量方法
医药制造业产业集聚的研究基础来源于产业集聚理论,国内外学者至今已经研究了很多关于制造业产业集聚的测度方法,使用频率较高的有空间基尼系数、EG指数等,而很多学者基于前期的研究基础,进而提出了产业集聚度、赫芬达尔指数等方法,因此根据这些测量方法探索出医药制造业产业集聚的测量模型。
随着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在研究医药制造业产业集聚时也逐渐多元化,并且引入了不同的测度模型,研究内容和方法均在不断拓展。例如谢静等(2017)通过建立理论框架,运用DO指数对医药制造业的子行业基准集聚水平进行测算,从行业集聚、创新集聚、创新共聚三方面对比分析了我国医药制造业的子行业创新集聚水平[71]。刘伯炎等(2019)参考Hoover区位熵的计算方法,测量了中国30个省份在2006—2016年医药制造业产业集聚度,研究发现提高本地医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与医药制造业产业集聚之间没有正相关关系[72]。陈晓玉等(2020)结合Haggett的区位分析理论,利用区位熵系数评价长三角地区医药制造业的产业集聚程度,指出医药制造业产业集聚水平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较高[57]。李拓晨等(2021)基于人力资本错配指数,利用Hirschman-Herfindahl指数,结合从业人员数量的测量,测量了全国各地区医药制造业的专业集聚水平,考察了在创新绩效和产业集聚的关系中加入人力资本错配,并对地区异质效应进行了分析[72]。
5.2 变量说明及模型设定
5.3.1 数据来源和变量选取
(1)数据来源 关于成渝双城经济圈医药制造业的相关数据,均来源于2008-2020年的《四川统计年鉴》、《重庆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同时采用插值法对个别缺失数据进行完善。首先剔除了范围以外的地区,考虑到重庆市属于直辖市,各个区县的数据并不完整,有些甚至没有公开,所以将重庆市看作一个城市样本。因此,选用包括重庆市在内的17个城市一共1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
(2)变量选取
① 被解释变量
医药制造业产业集聚水平(LQij):利用区位熵对川渝地区和全国医药制造业、所有产业的总产值两种数据进行测度[60]。
② 核心解释变量
人力资本(lab):由于医药制造业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持,不仅需要医药制造的人才支持,也需要产业发展人才的支持。人力资本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对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将各个地区的医药制造业从业人员年平均数作为衡量指标。
政府支持程度(gov):我国的经济体制具有特殊性,一方面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相关优惠和补贴政策,引导资源聚集在某一地区;另一方面政府主导建立各种高新技术开发区,像“中关村生物医药园”、“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常州生物医药产业园”等著名的医药产业集聚区。医药制造业集聚化发展受到政府支持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各城市医药制造业R&D 经费内部支出中政府资金占比来衡量。
规模经济(se):在产业处于发展的初期,企业集聚在某一地区,通过共享信息、技术和政策红利等方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而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规模经济通过不断扩张规模来提高生产收益,是医药制造业产业集聚的重要动因,选用医药制造业企业个数反映规模经济。 回归模型的选择
6 结论与对策建议
6.2 促进医药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对策建议
根据以上研究结论,为了促进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医药制造业产业集聚,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6.2.1 推动产业集聚与经济圈建设联动发展
由于成渝双城经济圈内的各个城市都具有不同的地区特点、交通运输条件和经济贸易水平,推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投资新机遇,制定促进区域主导产业建设与经济圈建设联动发展的规划;成渝两地在招商引资时可以加强合作,通过取长补短进一步细化产业内部分工,完善区域内配套的机器设备,利用经济圈内的资源优势,为医药制造产业集聚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实现经济圈、重点产业和区域发展战略联动。各级政府对医药制造业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同时合理布局医药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根据经济圈的发展战略,可以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带动周边城市的产业发展。从短期发展来看,在经济圈建设初期,很多医药制造企业才刚刚入驻,并未形成产业集聚,因此在经济圈内选取成都和重庆作为中心点城市,成都、重庆的周边地区便可作为产业集聚的增长极,接收中心点城市产生的技术、知识外溢以及一些生产要素,然后逐步消除区域产业差异,促进产业合作效率提升。长期上,主要探索建立与所在城市医药产业集聚区的联动发展模式,降低医药制造产业改革创新成本。充分利用“互联网+”、5G和云计算等技术,推动医药制造业向着现代化产业发展,通过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区,让经济圈内城市协同发展,进一步释放高质量发展动能。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