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论文哪里有?在全样本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根据国家统计局对东中西部地区的区分方法进行了异质性分析。随后建立门槛效应模型,进一步探究在不同门槛变量的作用下研究生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
第一章绪论
第二节文献综述
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直是学界广泛关注的课题,且大都认为教育层次越高将越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研究生教育处于教育层次的最顶端,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研究生规模扩大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也日益受到国内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我国学者对二者间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研究生规模扩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及其影响程度测算;第二,对研究生规模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影响作用进行分析。
一、研究生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一)关于研究生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单向影响研究。一些学者认为研究生规模扩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线性的:李锋亮、袁本涛(2013)将研究生毕业数的自然对数作为核心自变量、GDP总量的自然对数作为因变量,对宏观明瑟收入模型进行变换,通过实证简化分析说明我国的研究生规模扩大对于省际的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李锋亮、王瑜琪(2020)基于各个国家的视角,以高等教育各层次规模作为自变量,分析不同高等教育层次扩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重点分析硕、博士扩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认为二者均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贡献,但短期内硕士扩招的作用效果更明显,博士扩招的作用效果存在滞后效应,但是博士扩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会随着经济增长而逐渐增大。另外,还有一些学者认为研究生规模扩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非线性的:王树乔、王惠等(2017)运用门槛面板模型,采用平均受教育年限法、永续盘存法计量劳动力和物质资本,发现人均GDP与各省市授予的研究生学位数之间存在稳定的正向关系,并且认为研究生规模扩大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门槛特征,当经济增长水平高于门槛值后,研究生教育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溢出效应更大。吴东姣、马永红(2019)没有对总体经济发展关系进行研究,而是选择与人力资本投入依赖程度日益升高的第三产业,选取每年研究生学位授予人数、第三产业增加值等指标,探究两者间影响关系,同时认为硕、博士生教育规模均对第三产业有着显著促进作用,但存在着相对明显的滞后特征,从分区域层面看,研究生规模扩大对于东、中、西部第三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
第三章我国研究生规模与经济增长现状
第一节我国研究生规模的概况
自我国研究生考试制度恢复以来,我国研究生规模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变化,并呈现出逐步上升的态势。如图3-1所示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78年到1998年,我国研究生规模由1.07万人扩大到7.25万,每年招生规模平稳增加,研究生总量相较于世界其他国家还处于较低水平,研究生培养体系还不够成熟但具有很强的补偿性扩张的特点;第二个阶段是进入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启动以后研究生规模得到迅速扩大,研究生招生人数由1999年的9.22万人增长至2020年的110.6万人;研究生在校生人数也从23万人增至300万人以上,年均增长率超过10%,在这一阶段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也有了较大提升,研究生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也趋于增加。经过四十年的发展我国逐渐形成了系统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在研究生培养规模和培养质量上取得丰硕成果。
第四章我国研究生规模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检验
第一节研究设计
一、变量选取
(一)被解释变量:经济增长(PerGDP)。本文借鉴王立勇、袁子乾(2021)等人的做法,采用人均实际生产总值PerGDP表示,即扣除价格因素的、能够代表地区经济实际发展水平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本研究以1998年作为基期,在各地区生产总值指数的作用下对名义GDP总量进行平减调整,得到地区实际生产总值,再除以各地区总人数得到各地人均实际生产总值。
(二)解释变量:研究生规模(Edu)。根据以往研究来看,研究生规模统计口径一般有三种:研究生招生人数、研究生在学人数以及研究生毕业人数。考虑到研究生招生人数和在校人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较大滞后效应,本文参考李锋亮、吴帆等人(2020)的文章,选用研究生毕业人数作为解释变量。
(三)控制变量:城镇化水平(Urb)、对外贸易开放程度(Open)、政府财政支出水平(Gov)。一是城镇化率,用各省城镇人口与各省总人口之比来衡量城镇化率。根据王智勇(2020)的研究成果,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有助于提高非农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城镇化率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二是对外贸易开放程度,采用江静、许士道(2021)等人的做法使用各地区进出口总额与GDP的比重来衡量。三是政府财政投入,参照高波、王紫绮(2021)的方法利用政府财政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表示。
第二节基准检验
首先验证研究生规模对于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本提升效应,以从总量层面说明研究生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使用stata14.0版软件进行面板数据分析。通过F检验,二者均对混合回归原假设强烈拒绝,进而我们采用豪斯曼检验进行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回归,根据表4-3,卡方检验量为59.52,皮尔逊统计量为0.000,检验结果拒绝随机效应因而选择固定效应模型。
表4-4为固定效应模型下,有效控制标准误对参数估计值的扰动后,研究生规模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估计结果,其中第1列为未引入控制变量时的结果,第2-4列为采用分步回归法逐一添加控制变量的结果。当未引入控制变量时,在1%的水平下研究生规模对表4-4为固定效应模型下,有效控制标准误对参数估计值的扰动后,研究生规模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估计结果,其中第1列为未引入控制变量时的结果,第2-4列为采用分步回归法逐一添加控制变量的结果。当未引入控制变量时,在1%的水平下研究生规模对
第五章结论与建议
第二节政策建议
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研究生规模、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应充分利用研究生规模扩大对经济增长影响的规模门槛效应、经济门槛效应、研发投入门槛效应及产业结构门槛效应。
一、因地制宜推动研究生规模与经济协调发展
要辩证地看待研究生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生规模对经济增长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会受到社会发展状况的影响。关键在于研究生扩招政策与社会发展状况是否匹配。
首先,经济发展水平位于低区制和中区制的省份应致力于为研究生扩招政策的实施提供社会发展环境支撑。为此,地方政府应加大减税力度,规范各种税收优惠与减免,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保障纳税人最大限度获得政策红利;持续挖掘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水平的提升,实现由消费主体、消费结构升级,逐步过渡到消费层次、消费理念、消费环境等全方面消费升级;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和边际消费水平。
其次,对研究生规模中、低区制的省份适度加大研究生规模,保证研究生规模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最佳区间。同时在注重研究生总量绝对规模的基础上,也要注重调整研究生硕博士招生的相对规模以及各专业招生的相对规模。
最后,可以因地制宜制定分区制的研究生扩招政策,依据各地区情况制定不同等级的研究生规模扩招方案。因而,今后我国研究生扩招的速度与规模应当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避免出现“一刀切”的扩招政策,一方面不利于推动地区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研究生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例如,在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省份进一步推进研究生规模扩大,在中区制省份采用相对平缓的趋势扩大研究生规模,而在低区制省份则应注意进一步控制研究生规模扩大的节奏,确保研究生扩招政策与当地发展情况相适应,充分发挥研究生规模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