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论文哪里有?本文先后整理了健康人力资本和健康投资相关基础理论并分析了健康投资的区域差异现状,详细论述了健康投资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机制,并以此为基础,利用全国 271个地级以上城市 2007-2019 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公共健康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此外,进行稳健性检验。
第一章 绪论
一、可能的创新点
第一,研究视角的创新。虽然现有文献也有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全面研究了健康投资如何对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但很少有对其中的机制路径进行相关检验,丰富了健康投资的相关研究,拓展了研究视野,也对进一步推动公共健康投资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政策指导意义。
第二,研究方法的创新。为了验证健康投资会因为挤压物质资本投资而抑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选用人均物质资本存量这一调节变量来进行机制检验,具有一定创新性;数据方面,使用全国 2007-2019 年地级市数据,样本覆盖量较大。
第三章 公共健康投资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我国公共健康投资的区域差异
一、财政医疗支出差异
在衡量各地区健康投资水平时,单纯使用地方财政卫生支出的绝对值无法反映出健康投资的实际状况,更不能反映出政府在某一时间段上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因此为了全面分析各区域的政府卫生支出现状,本文使用各区域财政卫生支出、各区域财政卫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各区域财政卫生支出占各区域 GDP 总额的比例共三个数据来全面分析各地区财政卫生支出水平,具体如表 3.1 所示。
由表 3.1 可知,全国及四大区域的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均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东部地区财政卫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低于全国水平且仅小幅度领先于东北地区,这说明了东部地区对健康投资的关注力度和重视力度存在一定的松懈。就财政公共卫生支出占 GDP 的比重这一指标来讲也远远小于全国水平,且在四大区域中垫底,究其原因可能是东部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产业结构完备,经济最为发达,因此财政支出占 GDP比重较小也有迹可循。值得注意的是中部地区财政卫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及占GDP 的比重均高于全国水平,这表明了中部地区近年来对健康卫生事业的投入在不断增加,且对健康卫生方面的投资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西部地区财政卫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领先于其他三个区域,而且占 GDP 的比重在全国范围来看是数值最大的,原因在于西部地区对健康卫生方面的投资力度很高,且财政卫生支出对经济产生的贡献很大。而东北地区财政卫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一直以来都低于全国水平,可能的原因在于东北三省对于健康卫生事业不够关注与重视,且占 GDP 的比例相较于经济较不发达的中部和西部地区来讲偏小,原因在于东北三省因为其重工业的发展从而带动了经济,因此 GDP 产值较另外两个区域相比较高。
第五章 公共健康投资影响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模型构建与数据说明
一、模型构建
为了检验政府公共健康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本文详细整理了 2007-2019 年全国 271 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宏观面板数据,所有数据均来自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各省市统计年鉴以及各省市统计发展公报等。
二、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一)核心变量
1.被解释变量
经济增长指标 lnpgdp:地级市人均 GDP 的对数。本文实证分析中的经济增长指标选用地级市人均实际 GDP 的对数来表示。人均 GDP 能够衡量一国或地区的居民生活水准,且对宏观经济发展水平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反映作用,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一国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影响医疗卫生技术水平,从而影响居民的健康水平。基于此,本文通过查阅各年份《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以及各县市统计年鉴,选取 2007-2019 年的人均 GDP来研究经济增长情况,以 2005 年为不变价来衡量各市的产出。理论上,人均 GDP 数值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居民健康状况越好。
2.核心解释变量
健康人力资本的积累主要依赖于健康投资的增加,关于政府公共健康投资的指标衡量,考虑到卫生总费用中除了政府卫生支出还包含社会卫生支出以及个人卫生支出,不具有针对性,因此综合考虑数据的可得性,本文借鉴张鸿琴和王拉娣(2020),以地方财政医疗卫生支出来衡量公共健康投资(lnGH),数据通过查询《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以及各县市统计年鉴可得全国 271 个地级以上城市 2007-2019 年的地方财政医疗卫生支出。
第二节 模型检验与实证分析
一、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的部分数据涵盖“全市”和“市辖区”两个统计口径,因此为了保持统计口径的一致,本文选取“全市”这一统计口径。考虑到部分城市如青海、曲靖、商洛等数据缺失较严重,因此样本范围涵盖了除港澳台之外所有 31 个省级行政区共 271 个地级以上城市在 2007-2019 年间的数据。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 5.2 所示。
结果显示,在样本期内,公共健康投资的均值为 2.8243,最大值为 6.2812,最小值小于 0,表明公共健康投资水平跨度较大,较好的反映了中国不同地区的健康支出差异。经济增长指标的均值为 10.3973,最大值为 12.5086,最小值为 8.1309,其他指标也基本符合预期,表明数据是良好的。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结论
本文先后整理了健康人力资本和健康投资相关基础理论并分析了健康投资的区域差异现状,详细论述了健康投资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机制,并以此为基础,利用全国 271个地级以上城市 2007-2019 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公共健康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此外,进行稳健性检验。进一步在此基础上采用中介效应对健康人力资本在公共健康投资影响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进行检验,以及使用调节效应来检验物质资本存量是否抑制了健康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小。最后进行分地域以及分城市级别的异质性检验。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从整体影响效应来看,公共健康投资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并且通过了稳健性检验。且分地域来看,政府公共健康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域异质性,具体而言,西部地区政府公共健康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明显,其次是东部和中部地区,东北地区排最后。西部地区最显著的原因在于国家各种政策的实施以及倾斜,加上本身经济的落后使得健康投资得以发挥最大程度的刺激作用,东北地区落后于其他三个区域的原因在于东北地区的王牌产业是重工业,其经济增长主要依赖资金、劳动、技术,这些因素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十分坚固,这就显得健康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不明显。
第二,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健康投资能通过促进健康人力资本积聚来促进经济增长,健康人力资本起中介效应的作用。原因在于政府公共健康投资的增加能降低就医负担、影响储蓄与消费、降低人口死亡率以及影响人口规模与结构等途径促进健康人力资本提升,且健康人力资本通过影响教育投资、形成复杂劳动力来促进产出以及促进健康产业的发展等途径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第三,从物质资本作用机制的检验结果看,健康投资挤压了物质资本投资从而抑制了对经济的促进作用,物质资本投资起调节效应的作用。一方面,政府公共健康投资的增加能加速人口老龄化,进而挤占物质资本存量的积累;另一方面,在经济社会的总产出一定的情况下,公共健康投资的增加就势必会减少其他方面的物质资本的投资,如果增加的健康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比挤占的物质资本效应来得小,那么势必会抑制经济增长速度。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