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论文哪里有?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得出,G 村老人养老服务需求有但是不够清晰和具体,养老服务供给存在生活水平低、日常生活照料缺失、精神生活匮乏和医疗服务欠缺等问题,总结其困境主要是供给侧结构性问题突出:养老服务供给内容与农村老人养老需求不匹配,供给主体缺位和供给模式单一,另外就是农村养老服务供需不对称:
1.绪论
1.2.2 国外研究现状
先城市后农村也是西方大多数国家发展道路的顺序。相对较早发展农村社会保障的国家是德国,随后日本也建立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美国在 1990 年拥有相对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机制。总体来看,国外学界专门针对农村养老服务的研究仍然不多。
(一)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的研究
供给主体方面,Jones(2007)基于照料的理论框架分析出成年子女照顾老年父母的多重动机,这些动机包括互惠、责任感、利他主义和亲密感④。Barrow M. Georgia(1999)认为家庭是老人养老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并且随着老年人寿命的延长,子女对父母的照料会而变得更加普遍。Allen.Walke(2000)提出家庭规模减小、家庭结构变化和代际关系疏远等成为弱化家庭养老的催化剂,需要国家一起承担养老的责任。 Rhonda J.V. Montgomery(2003) 和 Chapman S A(2003)认为社区应该成为家庭的替代者来提供各种养老支持和保障,老年人在社区养老模式下能够得到更多的社会养老资源化及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⑤。但是,Noriko Tsukada 和 Yasuhiko Saito(2006)通过对老龄化大型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近一半的老人都不愿接受社区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四分之一的老人拒绝日间照料服务⑥。King R(2012)从研究阿尔巴尼亚跨国移民中发现子女外出减少了对老人的生活照料,同时由于非政府组织支持的老年人照料机构、国家养老机构主要设立在城市并且数量有限,最终造成农村老人健康水平的下降及城乡老年人社会福利的不均衡。莱斯特.M.萨拉蒙(2008)主张认为非营利组织和政府应该合作互补,发挥各自在养老方面的优势为老人提供养老服务。
3.G 村养老服务需求情况
3.1 研究对象
以 60 岁以上老人为主要研究对象,除了观察他们的生活之外,还入户访谈家中一位老人。调查时期共有 46 户老人居住在村,结构访谈中收到有效问卷 46 份,半结构访谈老人 16 位。根据访谈结果现将 G 自然村的老年人基本情况总结如下:
从调查情况来看,这些老人年龄集中在 60-85 岁,其中 16 人为男性,30 人为女性,其文化水平较低,大部分(91.3%)为小学文化水平或文盲。老人的子女个数平均达到 3 个,子女个数只有 1 个的老人仅占调查总量的 10.87%,子女个数为 2 个以上的家庭占了 89.13%,其中有 2-4 个子女的家庭占 71.74%,有 5 个及 5 个以上子女的占 13.04%。与子女共同居住是老人得到子女照顾的前提条件,子女常年在外导致的留守老人数量达到 67.4%。老人的年经济收入为 1000-20000 元不等,主要来自外出务工子女打钱、自己卖棉花油菜、打零工及政府给予的养老金等,养老保险每月 105元。80 岁以上老人每年得到政府补助 720 元,被评为低保户的老人还有一些低保金的收入。村里大部分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只要仍有劳动能力都没有闲下来,有干农活或工地活,他们所从事的体力活动远远超过了身体承受能力,长年累月下来身体积攒了很多毛病,目前存在患慢性病偏多,主要有:高血压、糖尿病、白内障、风湿病等,不能自理的情况不算普遍。由于传统观念的作用,农村老年人缺乏科学养老思想,往往把指望放在子女身上,老年生活质量偏低,个人卫生状况差。
5.G 村养老服务供给侧困境
5.1 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问题突出
5.1.1 供给内容与需求不匹配
G 村老人除了基本的生活照料需求外,还存在着医疗卫生、精神慰藉、休闲娱乐等多方面的需求,但是目前村内老人所获得的养老服务远不能满足其需求。首先是最基本的生活照料缺失。很多农村老年人和配偶生活或单独生活,生活起居也都是配偶照顾或自己照顾,但是老人身体机能衰退,对照料自己渐感无力;其次是医疗护理不足。老年人的心结就是患病无钱医治和无人照料,并担心自己成为家人的生活负担。村卫生室的医疗条件有限,无法满足老人患病治疗。养老机构里面针对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刚性需求较高的康复护理服务床位较少,针对失能失智老年人的护理短缺。再次是精神慰藉缺失,农村地区空巢现象普遍,老人孤独感遗弃感倍增。最后就是文化娱乐活动缺失。农村田地普遍承包出去,农村老人干农活时间减少,缺乏休闲活动又增加了其孤独感,易导致心理问题。同时由于地方经济水平状况差,农村地区缺乏老年活动中心、老年休闲等基础设施。因此,在提供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时,应该认清老人养老需求的内容,需要充分考虑哪种或哪几种养老服务是当前农村老人需要和乐意接受的,哪几种养老服务是农村老人当前最迫切需求的,这些都应该成为是农村养老服务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5.1.2 供给主体缺位
目前我国已基本上形成了老人自身与家庭、政府、社区、市场等力量共同参与提供农村养老服务的格局①。然而 G 村的养老服务主要由家庭承担,市场、社区和政府都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政府在养老服务供给中存在职能缺位。首先,政府投入不足,使巨大的农村养老需求得不到相对应和相适应的供给回应②。其次政府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养老服务中做的不够,像土地、税收、用水电等相应优惠政策没有落实到位。最后是政府没有真正关注农村老人养老服务需求,造成政府供给服务的低效率性。
5.2 养老服务供需不对称
农村养老服务供需不对称体现在农村老人养老服务需求与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不能完美契合。
5.2.1 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
(一)家庭养老服务弱化
G 村的家庭养老受各种因素影响不断弱化,这是在我国农村地区是一个常见的问题。首先是城镇化的发展使得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以致无法对老人给予照料,这在一定程度弱化了家庭养老功能。其次是因计划生育政策而导致子女的数量减少问题,使得养老负担集中在少数子女身上,养老供给不足。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产生了相应的负面效应,第一,农村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的精神生活贫乏,空虚孤独感强烈;第二,对老人的生活照料给其家庭成员带来一定的经济和精神压力。
(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滞后
G 村的社区养老处于起步阶段,仅限于社区建立老年活动中心为老人提供交流活动场所,其他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匮乏,上门服务和日托、短托等服务基本缺失,难以在老人照料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农村老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极少,可能是由于社区养老服务宣传不足、现有的服务及其设施匮乏,农村老年人无法通过社区养老服务提升晚年生活质量。总体而言,目前农村地区的社区养老还没有真正起步,处于一个概念建设和宣传时期,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6.结语
6.1 研究结论
我国不可逆转的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使得农村养老服务供需矛盾问题成为我国必须面对的一项全局性、系统性的工作,了解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的困境,在我国“未富先老”的社会背景之下尤具现实意义。通过实地调查得出,G 村老人养老服务需求有但是不够清晰和具体,养老服务供给存在生活水平低、日常生活照料缺失、精神生活匮乏和医疗服务欠缺等问题,总结其困境主要是供给侧结构性问题突出:养老服务供给内容与农村老人养老需求不匹配,供给主体缺位和供给模式单一,另外就是农村养老服务供需不对称:农村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社会养老服务形式宣传不足和农村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没有充分挖掘。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研究,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意义重大,任务艰巨。相信在国家的支持和领导下,各负责单位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一定可以使得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的质量与数量同时提升。
对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的有效性产生影响的因素,除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政府部门的政策导向财政支持和社会力量的参与外,是否还有其他因素?在调查中,有一个特别明显的现象,就是当老人听到养老时只想到了他们的儿子,想到他们的儿子的经济状况和孝顺程度,要知道养老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事情也是整个社会的事情。调查中还发现,有很多老年生活较充裕的老人并不是有儿子的农民,更多的情况是养儿子就养了一辈子,从其儿子出生到成家立业,老人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到了年老就是希望得到儿子提供的衣食住,这在他们眼中似乎就是养老。该市的总床位数7093 张,但是空床率高达 90%,养老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由于老人缺乏养老意识,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不够清晰和旺盛,也是其养老需求得不到满足的重要原因。传统的中国养老“抚育-赡养”模式中父母是毫无保留的付出,把自己的收入、积蓄等资本全部付出给子女,然后年老依靠子女养活,这使得老人过早耗尽资源,造成自我资源缺乏,最后只能依附于子女,导致他们的老年生活质量取决于子女的经济能力和孝顺程度。因此农村老人需要转变自己的养老观念,增强自我养老意识,学会了解并接受新的养老服务形式。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