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论文哪里有?本文在概括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创新效率效应研究背景和意义基础上,界定相关概念,然后,简要系统回顾了相关文献,总结地方政府债务影响区域创新效率的理论基础,为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创新效率影响效应的研究夯实基础;从历史角度,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成因、沿革、现状及问题进行厘清;从区域创新环境改善效应、人力资本提升效应、创新融资挤出效应及偿债压力竞争效应四个方面对地方政府债务影响区域创新效率的途径进行了理论分析;利用创新效率理论和 SFA 方法对我国区域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对其时空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
第一章 绪论
1.6 创新之处及不足
1.6.1 创新之处
根据以上对研究背景、思路、内容和方法的交代,与以往研究相比,本文的边际贡献包括以下几点:
(1)本文为地方政府债务和创新效率的有关文献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延伸了现有的地方政府债务与创新的研究。一是已有文献更多关注地方政府债务和经济增长,地方政府债务、企业融资、市场结构等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而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关注较为缺乏。二是以往研究地方政府债务和创新的文献更多从微观企业视角进行理论与实证剖析,较少有文献从宏观视角进行考察分析。本文首次将地方政府债务与区域创新效率联系起来,基于区域创新环境和要素流动的视角,从省一级的宏观视角考察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影响区域创新效率差异的内在机理,从直接效应、空间效应、门槛效应和异质性影响等多维度出发,探究了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不仅丰富了区域创新的研究视角,而且从理论上拓宽了地方政府债务理论的研究范畴,为探索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引入新的思路。
(2)本文从非线性的角度考察了地方政府债务与区域创新效率之间的关联。现有对地方政府债务与创新之间研究大多以线性关联假设为前提,但这可能与现实中存在的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创新既有利也有弊的现象不符。因此,基于非线性假设更能揭示二者之间的联系。
(3)与现有文献相比,本研究从区域创新环境改善效应、人力资本提升机制、创新投融资挤出效应、偿债依赖及压力挤出效应四个方面考察了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有利于更加准确地识别地方债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机理,客观公正看待地方债的作用,知晓了地方债也是影响我国区域创新效率的重要因素,为控制债务规模和改善区域创新效率提供理论支持,即通过实施合理管控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调整债务支出结构,可达到趋利避害,促进区域创新效率提升之功效,这有助于相关政策的科学制定。
第三章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成因、沿革、现状及问题
3.1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成因
探究地方政府债务的成因是论证地方政府债务及其影响效应的逻辑起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原因比较特殊,与我国财税、金融及土地制度安排息息相关。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3.1.1 财政体制存在缺陷
新中国 70 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财政经济体制。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通过调整体制机制,给予地方政府蛋糕分享权,调动了各地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力促了地方经济增长和财政规模扩大。但“包干”和“分灶”使地方更加注重自身利益,权力下放后地方自主权陡增,侵犯国家利益的事情时有发生,如地方封锁、投资膨胀、中央调控力削弱、预算外收入膨胀等。我国 1994年分税制改革,是对 80 年代形成的分散的、零碎的财税体制进行的一次较大变革,通过税种权限的重新划分,重新调整了利益关系,目的是增强中央财力,以更好发挥调控全国大局的作用,构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税制框架。另一方面,在削弱了地方财力的同时,维持地方事权维持不变,地方财政收支缺口难以弥补,加大了对中央政府转移支付依靠度。如表 3-1 所示,1994 年后,中央财政的不利地位得到改变,在整个财政收入中占比迅速提高,却使得地方政府财政入不敷出逐年扩大,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政府财政收支差额逐渐扩大,财政压力加大。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地方政府承担的社会职能扩展,支出范围不断扩大,在转移支付也不足以弥补这种赤字后,地方政府只能在既有政策框架内,想办法通过其他途径来进行融资,其中债务融资是最重要方式。此外,我国转移支付构成中专项转移支付占比过高,其项目大多需地方政府进行资金配套,地方政府实际能支配的财政收入远远不够其支出;此背景下,为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巨大的资金需求,地方政府利用政策设立投融资平台进行举债。
第五章 我国省级区域创新效率测度及时空演化特征
5.1 前言
区域创新是一个既有投入又有产出的综合过程,如果一个区域以更少的创新投入获得较多的创新产出,则该地区的创新效率就高,相应的创新能力也越高。从理论上说,一个地区创新能力强弱的衡量标准不应仅关注其创新投入或创新产出的数量,更应重视提升创新要素效率,效率是检验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现有研究往往挑选具有象征性的投入产出变量,以反映创新活动的实际情况,但是精准测算创新效率较难,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统一的测定方法。当前我国已确立了“科技自立自强”战略,在实现此目标过程中既要重视加大对原始创新研发的总量投入,也要注重科技投入资金使用效益问题,区域创新效率可以剔除投入或产出规模差异的影响,真实反映地区创新绩效水平。特别是在各方面资源紧张和国际“技术封锁”背景下,效率问题更显重要,应该将钱花在刀刃上。区域创新效率的测度主要基于投入产出理论和效率原理,强调单位创新投入的创新所得或者单位创新产出的耗费。目前创新效率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类:随机前沿方法(SFA)和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前者属于参数技术;后者属非参数技术。然而,两法各有利弊,随机前沿方法的前提是函数模型设定要正确,充分考虑随机误差和无效率因素的影响,DEA 方法存在指标敏感性、忽略随机误差等问题。
关于区域创新效率的量化研究早期多集中于国家层面上,无论是采用单一指标还是综合指标来衡量技术创新效率。谢丽娟等(2009)[158]和李婧等(2010)[159]史修松等(2009)[160]等分别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和随机前沿分析模型(SFA)对我国 30 个省市的区域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评价,发现我国区域创新效率差异明显。
第七章 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创新效率影响的空间效应
7.1 前言
前文(第 6 章)我们已经检验了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创新效率的直接作用效应,这仅是对地方债的区域创新效率效应的初步判断,并没有考虑到空间因素,那么它们之间的是否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本章将实证检验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地方政府债务通过基建投资或其他方向的支出,会直接影响周边区域经济和资源要素的配置。首先,一个地区大规模举借地方政府债务,由于地区间存在着或明或暗的竞争,一定程度上会刺激周边地区想尽各种办法举债发展经济;其次是,一个地区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也会影响周边地区的创新环境,资源配置状况,有可能对周边地区产生溢出效应。可见,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也可能存在着一定的空间相关性。因此,有必要对空间溢出效应进行探讨。此前国内外学者在研究地方政府债务和创新时,大多数研究运用 OLS 方法进行回归,也就是说以往研究忽略债务和创新空间相关性的存在。考虑到我国创新活动呈现一定的空间分布特征,如东南部创新企业相对集中,创新效率较高,尖端创新产出也相对集中。因此设计模型时,把空间关联考虑进来非常必要。因此本章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结合我国省域间创新效率和地方债时空分布的客观现实,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考察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创新效率的空间效应,以便更全面了解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
基于空间关联性视角研究政府债务与创新这一命题的文献甚少,仅有熊虎等(2019)[286]基于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了地方债对企业创新的效应。为了使研究结论更准确,结合以往学者的研究,本文考虑了区域创新效率的空间相关性,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地方政府债务可通过影响所在地区创新环境影响区域创新效率。区域经济活动往往存在空间依赖性,特别是区域间创新要素的流动和地方政府竞争对创新效率影响很大。无论从创新要素流动的视角还是从地方竞争的视角来看,创新效率均存在空间相关性,本章实证检验地方政府债务对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
第九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启示
9.1 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文献研究进展及相关理论基础,尝试通过建立合适的计量模型并以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地方政府债务与区域创新效率二者间关系。本文在概括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创新效率效应研究背景和意义基础上,界定相关概念,然后,简要系统回顾了相关文献,总结地方政府债务影响区域创新效率的理论基础,为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创新效率影响效应的研究夯实基础;从历史角度,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成因、沿革、现状及问题进行厘清;从区域创新环境改善效应、人力资本提升效应、创新融资挤出效应及偿债压力竞争效应四个方面对地方政府债务影响区域创新效率的途径进行了理论分析;利用创新效率理论和 SFA 方法对我国区域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对其时空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实证部分通过建立面板固定效应模型、空间计量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分别检验了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创新效率的直接效应、空间效应和门槛效应。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9.1.1 我国区域创新效率较低,东西南北差距明显
从测量结果看,从 2009 年到 2018 年,我国创新效率整体平均水平为 0.3565,水平仍然较低,创新效率在时空上不平衡。高效率省份总体上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吻合,高效率省份主要聚集与东部和南部地区,低效率省份大多聚集于中西部地区。
9.1.2 我国地方债对区域创新效率的“正向”与“负向”效应并存
地方政府债务通过影响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等创新环境直接或间接影响区域创新效率。通过理论机理分析,地方政府债务通过区域创新环境改善效应、人力资本提升效应、创新投融资挤出效应、偿债依赖及压力挤出效应等 4 方面影响区域创新效率。然而,在不同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情况下,影响区域创新效率的路径可能存在差异。在债务一定范围内,地方债可以增加基建投资,为“双创”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创新效率增长;但当地方债务超过一定规模时,则会导致高利率挤出创新投资,此外,利息负担对财政支出的竞争等问题,抑制创新效率的提升。政府债务的扩张将直接导致企业融资成本的增加,挤出企业的创新投资,创新投入和积极性呈现下降,促使企业不得不减少人力资本和研发资本投入等,从而抑制了创新效率的提升。当政府债务还本付息压力的增大,政府可支配资源总量减少,财政科研支出相应减少,政府支持企业创新的财政投入下降,区域创新效率受到抑制。因此超出合理范围的地方政府债务,不利于区域创新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