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论文哪里有?本文立足于微观企业的视角,以企业资源基础理论为依据,尝试性地构建了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知识资本内部系统,用以探究知识资本的投入形成过程。随后,研究了知识资本对经济绩效的作用机制以及这种机制的行业异质性。最后,本文将可持续发展与内循环发展理念融入生产经营,将上述两部分结合,构建了知识资本-经济绩效循环模型。
绪论
0.2.1 知识资本构成维度的文献研究
关于知识资本构成维度的观点,诸多学者见仁见智,基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众多构成维度划分方式,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划分标准,主要有二维构成、三维构成以及四维构成的划分方式。比较经典的二维结构模式是解构为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两个子部分,人力资本是以人为鲜活载体的各类知识要素,结构资本是维持组织执行经济活动的架构支撑,结构资本中包含着创新资本(Edvinsson& Sullivan,1996)。这一分类中的结构资本内涵丰富,包括企业维持组织结构的内部结构资本以及企业所在产业链中的外部结构资本(Sveiby,1997)。金水英和吴应宇(2008)同样也将知识资本划分为体现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本与保障企业有序运行的结构资本,并通过数据研究指出高技术企业需要增加人力资本与结构资本的投入积累。
最为知名的知识资本三维构成模式是 Stewart(1994)提出的,他在完整地提出知识资本的概念后,认为知识资本是能够用于创造物质和文化的知识要素,是一个组织重要的财富,将其划分为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客户资本三个子部分。组织中的人运用头脑中的知识要素创造效益即为人力资本;维系组织有序运作的架构和章程是结构资本;客户资本则是在市场中形成的相互营销关系,这便是著名的“H-S-C”模式。谭畅和刘林青(2019)认为人力资本、研发投入以及外商直接投资三个方面有机融合形成知识资本,以此探究知识资本对一国出口竞争力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研发投入起到了显著促进作用。曾世华和左连村(2020)则指出,知识资本是人力资本、顾客资本和组织资本的三元构成体,以流通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知识资本能够驱动流通业的发展,提升其产出。同时,不同类型的知识资本集聚对流通业的发展存在着差异性,人力资本与顾客资本对流通业创造经济效益发挥着持续性的作用,结构资本产生着直接而非持续的作用。
2 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三类细分领域描述性分析
2.1 三类细分领域制造业规模情况分析
规模经济的实现能够高效化地使用生产要素,将生产成本控制在合理区间,并且获得理想的生产效率。适度地扩大规模有利于促进企业、产业乃至整个经济的良好发展。本文在这一部分将从企业数目、内外资比例以及总资产量三个方面分析技术密集型三类细分领域制造业的规模情况。
图 2-1 描绘了 2011-2018 年间三类细分领域的企业总数目及外商、港澳台商直接投资的企业数目情况。从企业总数目来看,在 2011-2018 年间总体呈现增长的趋势,由 2011 年的 32302 家企业增加到了 2018 年的 39411 家,年均增长率达到了3.14%,企业蓬勃发展。从企业总数目的每年情况来看,2012 年企业数目出现了下降的态势,减少了 2317 家,降幅为 7.18%。在其他年份中,企业总数目均保持着逐年增长态势。因此,微观的技术密集型企业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情况,在量的规模上不断地成长壮大。图 2-2 反映了三类细分领域中外商、港澳台直接投资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目的比例情况。从变动趋势来看,虽然在 2012 年增长了 0.45 个百分点,但非内资企业所占比例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由 2011 年的 0.30 持续降到了 2018 年的0.22,其中 2014 年一年间便下降了 3.63 个百分点。这组数据说明三类细分领域的技术密集型企业在数量不断成长的同时,内资企业的力量也在逐步变强,外资、港澳台企业的影响力在相对减弱。医药、计算机通信、汽车企业在发挥规模效益的同时,自身主导力量也在同步加强,把主动权握在自己的手里。
3 知识资本-经济绩效循环模型实证研究
3.1 理论分析与模型设定
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是诸多技术密集型企业的集合体,微观企业的知识投入积累形成了产业层面的知识资本,并对产业的经济绩效有序释放能量。在产业层面收获的经济绩效又会分配到企业的资源能力中再次执行知识投入的循环。因此,选择微观企业数据组成产业样本更能够落脚到实际、更加细致地实证研究知识资本-经济绩效循环模型。基于上述思路,本文依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公布的 A 股上市的医药企业、计算机通信企业以及汽车企业的净利润排行榜,由高到低分别选取 2011-2018 年的每个细分领域各 20 家龙头企业组成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研究样本(剔除数据缺失的企业),原始数据摘录自企业历年年报。
3.1.1 知识资本内部系统的理论分析
本文从企业的微观视角入手,建立知识资本内部系统这一理论模型,探究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知识资本的投入形成过程。本文选取了体现增量概念的当期知识投入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企业资源能力作为核心解释变量,选取主观经营意志、企业性质定位、企业动态成长、客户集中度以及政府干预作为影响当期知识投入的控制变量。综上所述,对当期知识投入的影响分析如下:
(1)企业资源能力。企业资源基础理论将企业自身实力提高到生产经营的主要地位,对内部资源能力的运用比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更加重要(Wenerfelt,1984)。同时,知识经济时代下塑造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知识资本驱动力也需要企业手握充足的资源能力进行长期的知识投入积累。因此本文认为企业的资源能力是影响知识投入积累、形成知识资本的核心因素。
假设 1:企业资源能力对当期知识投入能够产生显著的推动作用。
(2)主观经营意志。知识资本凝聚积累并产生经济能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企业暂时牺牲眼前的经济利益,这与单纯逐利的理性经济人假设以及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原则相悖。同时,职业经理人也可能为了自身的利益,做出损害股东利益和经营效率的行为。因此,通过股权激励,赋予职业经理人一定的话语权,将其与股东利益在一定程度上结合起来,有利于企业改善业绩,长远发展(李玲,2016)。所以,增强职业经理人的影响力有利于凝聚企业向心力,摒弃暂时逐利的行为,树立战略前瞻性促进知识投入。
假设 2:主观经营意志对当期知识投入能够产生显著的推动作用。
3.2 变量选取
3.2.1 知识资本内部系统变量选取
(1)当期知识投入。企业投入的知识资源在确定产权归属、融入企业生产经营后能够演变成为知识资本(罗福凯,2010)。本文认为知识资本是通过当期知识投入积累质变而成的。在绪论部分,本文将知识资本分解为技术资本、人力资本以及市场资本三个子部分,因此在知识资本内部系统实证研究中,本文亦将当期知识投入分解为专注技术创新的当期技术投入、侧重人才队伍建设的当期人力投入、重视市场营销服务的当期营销投入三部分,作为被解释变量。本文借鉴陆嘉俊(2012)、仇武超和金晓丽(2013)的观点,选用研发费用衡量当期技术投入,选用应付职工薪酬衡量当期人力投入,选用销售费用衡量当期营销投入。
(2)企业资源能力。在知识资本-经济绩效循环模型机制分析中,本文认为当年的经济绩效在扣除必要支出后可以转化为自身的资源能力,作用于下一期的知识投入。基于上述思路,本文参考企业财务报表的客观核算方式,选取上一年度企业留存收益这一存量概念作为衡量企业资源能力的指标。历年的净利润在支付完必要的项目支出后,剩余额度会积攒进入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这两个存量账户,上述两个账户的额度之和即为留存收益。
(3)主观经营意志。本文参考郑换丽(2020)的指标设计,选用高管(剔除高管兼任董事、监事的情况)持股数目加 1(方便后续取对数,避免原本持股数目为 0 的数据无意义)来衡量企业主观经营意志。
4 结论建议
4.1 研究结论
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是技术密集型企业的集合体,本文立足于微观企业的视角,以企业资源基础理论为依据,尝试性地构建了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知识资本内部系统,用以探究知识资本的投入形成过程。随后,研究了知识资本对经济绩效的作用机制以及这种机制的行业异质性。最后,本文将可持续发展与内循环发展理念融入生产经营,将上述两部分结合,构建了知识资本-经济绩效循环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三个细分领域(医药、计算机通信、汽车制造业)进行了描述性分析,通过实证研究检验了上述模型的合理性,得出了如下的研究结论:
第一,本文从规模情况、经营投入情况、经营成果情况三个角度,运用表图工具对上述三类细分领域制造业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三类细分领域制造业的发展情况稳中向好,对外部的依赖性逐步减少。从规模情况来看,企业数目在不断增长,手握的总资产额度不断丰富,逐步获取规模经济释放的红利,而且非内资企业的比重在逐步走低,中国自己的内资企业正在成长壮大。从经营投入情况来看,稳健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为三类制造业提供着日益坚实的物质基础,新产品与 R&D 的投入开发充满活力。从经营成果来看,利润总额在总体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需要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具有竞争力的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不断涌现,新产品创造日益丰富的经济效益,并逐步减少国际市场依存度。
第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知识资本内部系统的回归结果显示,核心因素与辅助因素对知识资本的形成发挥着不同作用。作为核心因素的企业资源能力对三类当期知识投入均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这一结果不仅说明了企业资源能力是增加知识资源投入、促进产业知识资本凝聚积累的核心力量,更验证了这个核心力量具备明显的稳健性、可行性。五类辅助因素则各自表现出不同的作用形式。主观经营意志对三类当期知识投入均表现出促进作用,但仅对当期人力投入的促进作用显著,说明职业经理人对知识资本积累有着积极影响,但力度相对有限。企业性质定位对当期技术投入的阻碍作用有限,但明显地抑制了当期营销投入,对当期人力投入则表现为不显著的促进关系,原因可能在于国有经济成分活力不足的缺点阻碍了知识要素向技术领域和营销领域有序流动,而国有经济的稳定性对高素质人才的集聚产生了部分虹吸作用。企业动态成长对三类当期知识投入均表现为显著的促进作用,知识资源投入积累、质变为知识资本是一个长期过程,生命力长久的企业更能够为此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支撑。客户集中度阻碍了三类当期知识投入的增长,这种阻碍作用在当期人力投入和当期营销投入中表现得尤为显著。说明知识资本的积累过程需要一个宽松自主的市场环境和发达的市场网络,客户依赖度过高不利于凝聚知识资本。政府干预对当期知识投入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关系,政府从外部施加合理的经济干预有利于现阶段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知识资本积累。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