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经济论文哪里有?本文研究了青岛北部绿色生态屏障工程实施可行性,通过研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结合研究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有几点展望:(一)本文的研究是站在工程之前的角度进行相应的分析评估,所采取的计算模型及方法等是通过一定的理论分析和借鉴他人研究成果得出的,但是与实际相比,仍然会有一定的偏差,此类研究若以实地调查方式完成,所得出的结果准确性会大大提高,目前的测量条件有限,希望今后能有更加有效的方法测定有关结果。
第一章· 引言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可行性研究国外研究现状
从可行性研究的总体情况看,国外可行性研究的萌芽较早。19 世纪初,有学者提出了从企业立场出发,通过分析企业财务收支情况判断项目优劣的研究方法。后来以法国工程师让尔•杜比的“消费者剩余”思想为基础,进化发展为“费用-效益”分析法。其后,“费用-效益”的分析方法发展出“社会净收益”的概念,并奠定了现代“费用-效益”分析的基础,这些形成了现代可行性研究的雏形。1930 年前后,美国政府将“费用-效益”分析法应用在河流的开发、管理和利用等工程项目的评价和决策上,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上世纪 60 年代,一些欧洲、北美洲的学者对可行性研究的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将“费用-效益”研究方法从侧重微观财务分析发展进一步提炼总结为微观、宏观层面同步分析项目优劣的方法,促使可行性研究成为一门集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和创造性为一体的系统研究方法,之后成为一门研究学科。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费用-效益”分析法进一步发展为以国民福利最大化的社会分析法,一般在进行社会分析前,要先进行财务分析和经济分析,这种分析方法在当时也被成为最理想的项目评价方法。
在可行性研究的方法上,T .L.Saaty (1980)提出了可用于多目标评价决策的层次分析法(AHP 法) [2]。L·斯光尔和 H·万德塔克(1995)提出了被称作 S 一 V 一T 法或 S/T 法的分析方法,开始应用社会分析方法开展可行性研究[3], 这是一种用以效率为目标的“影子价格”,推算其成本、效益,用以反映真实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的方法,可以排除市场价格可能造成的假象,解决对没有市场价格的成本、效益进行衡量的问题。研究者 James E Smith(1994)从经济评价方面着手,对投资项目的经济评价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提供了经济评价的方法[4]。William C·Wheaton 和 Raymond G·Torto 等(2001)认为在研究项目的市场风险时应用前瞻性的方法,并试着通过建立现代时间序列的评价模型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5]。Ken He(2007)通过研究提出,在投资项目财务评价时,如果想进一步提高投资决策的正确性,可采取实物期权法计算财务净现值[6]。GerardBarkema(2014)研究认为,蒙特卡洛方法是一种可用于投资项目风险评价的合适方法[7],这种方法也称统计模拟方法,指使用随机数(或更常见的伪随机数)来解决计算问题的方法,与它对应的是确定性算法。
第三章 经济价值分析
第一节 青岛北部绿色生态屏障工程概述
一、工程背景
2014 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显示,青岛市人均活立木蓄积量 1.19 立方米、人均林地面积 0.02 公顷,而全国的平均水平在青岛市的十倍以上,根据《青岛市城市发展规划》,到 2020 年全市人口将增加到 1200 万人,当前的人口数是 900 万左右,也就是说到时较现在增加了近 300 万人。人口增加带来的生态产品供给分配变化使得要保持现在的人均水平,也还需增加 6 万公顷的造林面积、增加 360 万立方米的活立木蓄积量。平度、莱西两市地广人稀,国土面积占青岛市总面积的 42.04%,区域内林地较少,大部分是平原,森林覆盖率分别为 10.75%和 8.77%,比全市平均水平低的多,自身新增造林的需求就比较大、造林实施空间较大。在平度市、莱西市境内规划建设青岛北部绿色生态屏障,是基于两市自身发展需要,和青岛市绿色发展需要而提出的选择,在这两市造林,既有利于扩大青岛市森林面积,改善全市生态状况,有利于促进两市发展,缩小青岛市南北发展差距和生态差距,促进南北发展平衡。青岛地处山东半岛东南端,频临黄海,地势是东高西低,而南北两侧隆起,中间呈现低凹。在生态安全格局上,东南部沿海一线,崂山山系和沿海基干林带作为生态屏障,有较高的森林覆盖率;西部黄岛区有大小珠山、铁撅山、藏马山等山群作为生态屏障,森林覆盖率也比较高。但在北部,大部分是平原,现有森林的面积就较小,较低的森林覆盖率,使生态屏障难以形成,已有的大泽山、大青山两座主要山脉,由于跨度较小,不足北部边界的 1/3,位置又处中间偏东,在对抗北部特别是西北部的污染源方面,有些能力不足。青岛市属于半湿润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盛行西北风,因此每年冬天,大量的冷空气、烟煤、粉尘等,从北部和西北部进入青岛市,造成青岛市冬季经常出现扬尘、雾霾、低温恶劣天气。青岛北部绿色生态屏障的规划建设,既可以使青岛市森林资源总量增加,也可以使青岛市森林资源质量提高,还能有效抵挡北部、西北部的扬尘、冷空气,对改善全青岛市空气质量等具有较大的意义。同时,北部绿色生态屏障的规划建设,考虑围绕水源地建设完善水系防护林带和水源涵养林,既可以增加全市森林资源总量,又可以充分发挥森林的水源涵养和蓄水功能,对青岛市水源地保护、生态安全保护意义重大。
第四章 生态功能价值分析
第一节 生态功能价值计算模型
一、涵养水源功能价值计算模型
森林是一个相对立体的生态系统,本身物种比较丰富,群落结构也比较复杂,通过林冠层的节流,根系过滤等方式,可以发挥涵养水源的作用。森林涵养水源的价值通常可以用 2 个指标衡量,一是森林的贮水功能价值,一是森林净化水质的功能价值。森林贮水的功能价值不便于直接计算,我们可以用“影子工程替代法”[54]来计算,就是根据森林贮水能力,计算相同贮水能力水库的建造成本,以此来代替森林的贮水功能价值。
二、保育土壤功能价值计算模型
森林的枝叶和每年产生的凋落物对大气降水有一定的截留功能,这使得森林覆盖的土地得到森林的固土保肥的效果,原理简单说就是森林的覆盖减缓了水流对土壤的冲击,减弱了地表的侵蚀,保护了地表土壤,留住了地表土壤的营养物质,森林的根系对土壤有较大的固定作用,同样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减缓土壤养分流失。
固土保肥是森林生态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生态屏障规划区内增加的森林面积固定土壤和保持土壤中矿物质养分(主要是氮磷钾)的价值来衡量规划区内森林固土保肥功能价值。
第二节 生态功能价值计算结果
一、涵养水源功能价值计算结果
在计算生态功能价值时,栽植首年均不计入产生生态效益的年份,从栽植第 2年开始计入,根据工程实施的规划进度,第 2 年计入的林分面积为 2146 公顷,第 3年计入的林分面积为 7839.43 公顷,第 4 年后计入的林分面积 11805.53 公顷。根据青岛市气象局数据显示,青岛市年均降水量为 662.1 毫米每年,根据杨海军等研究结果,林地蒸发散失水分约占降水量的 88%,地表径流量约占降水总量的0.004%(可忽略不计)[61]。根据周冰冰等进行的调查研究,建造单位库容水库的工程成本[62]约为 5.7 元每立方米,净化水的平均成本约为 1.38 元每吨,工程实施后涵养水源功能价值计算结果见表 4.1。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第二节 研究展望
本文研究了青岛北部绿色生态屏障工程实施可行性,通过研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结合研究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有几点展望:
(一)本文的研究是站在工程之前的角度进行相应的分析评估,所采取的计算模型及方法等是通过一定的理论分析和借鉴他人研究成果得出的,但是与实际相比,仍然会有一定的偏差,此类研究若以实地调查方式完成,所得出的结果准确性会大大提高,目前的测量条件有限,希望今后能有更加有效的方法测定有关结果。
(二)本文中研究所使用的数据,参照了相应的《评估规范》,并查阅了大量学者的研究结论,但是在研究中也发现此类工程的评价体系指标非常多,工作量很大,同时,由于部分数据不公开,获取精确数据的难度比较大,导致有些计算采取了估计的平均值等方法,这对研究结果的准确性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希望这些问题随着社会发展、研究深入得到解决。
(三)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由于受本人研究背景、有关数据采集、研究采取的方法及研究时间的限制等因素所限,该研究尚不够深入,与一些专业人士实地测量的结果也会有一定差距,但是从目前的研究形势看,我所采取的研究方法等比较通俗常用,所得出的结论会有一定误差,但应不影响研究结论,希望以后有更加深入的研究机会,再对该问题进行细致分析。
(四)此类工程除本文分析的这些价值收益外,还可能产生其它社会效益,分析社会效益涉及的方面会比较多,也很有难度,受当前条件所限,本文未对社会效益进行研究,希望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对社会效益的有关理论进行探讨,再对此类工程的社会效益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