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论文哪里有?本文认为,短期内蒙古国难以摆脱对矿产资源严重依赖的前提下,政府应该在坚持“矿业兴国”的发展战略的同时,进一步拓展产业领域,大幅改善投资环境,保持国内政治环境的稳定性和法律法规的连续性、稳定性、严肃性,大力吸引外国投资。一方面,由矿业带来的资金扶持制造业、金融业、服务物业等其他行业的发展,达到产业结构多元化的目的。
第 1 章 绪论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蒙古国经济转型的研究
阿岩、姜月忠、敖仁其等蒙古学者(1996)[1]认为,在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由于蒙古国市场改革模式直接搬用“东欧激进”改革的方法,未与本国国情形成有效结合,导致其而经济衰退。财产私有化过程仓促而缺乏监督导致财产效益损失和经济衰退。此外,新体制的不健全是经济危机的诱因。
巴特尔(1998)[2]对蒙古国转轨前期经济情况进行分析,转轨前期蒙古国经济体系不完善、国民经济依赖前苏联援助,经济发展不能独立自主,形成对外依赖性强的特殊发展模式。同时,对外贸易关系只面向前苏联和经互会成员国的畸形格局,使得其受经互会一体化的约束导致国内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弊端。在此基础上,巴特尔对发生重大变化的蒙古经济社会进行比较研究,进一步提出了转轨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总结。该学者“近年蒙古国经济形势分析”(巴特尔,2002)[3]一文主要分析了转型前十年间经济发展遇到的问题和困境。在巴特尔看来当时的蒙古国国民经济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经济发展严重依赖苏联外援和经互会成员国,所以经济市场受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影响非常大,这就导致当政治经济制度突变时,由于对市场经济不熟悉,导致市场经济发展受到阻碍。因此,证明激进的市场经济改革不适合当时的蒙古国国情,也是转轨前十年经济发展遇到问题和困难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蒙古国内部党派斗争、政治局的不稳定也对经济发展形成不良影响。但是,诸多对经济发展起到的消极因素和影响之外,还有一些明显的积极因素。比如,政府实施的一些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下,产业结构逐渐优化。市场经济的优势也明显凸显出来。市场经济体制下,私有制已经占主导地位并且人们的思想也得到了解放 、企业竞争意识加强、经济范围内表现出对外贸易规模扩大、贸易结构改善、通货膨胀也得到了控制、并且国内外投资明显增加,外汇储备增加。
第 3 章 蒙古国经济危机背景与经济发展历程
3.1 经济危机背景
蒙古国经济 2014 年经济增长进入下滑通道,全年经济 GDP 增长仅有 7%。近几年,国际矿产市场的大好背景下,依靠矿产资源开发和出口的蒙古国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但是随着国外投资者们的积极投资,大量外国资金进入蒙古国内,经济呈现“过热”状态。随着外资的大量涌入,输入型通货膨胀日益严重。2014 年全年 CPI 同比增长率为 12.8%(乌兰巴托为 12.9%),较去年全年累计额10.5%上升 2.3 个百分点。加之,2008 年蒙古国选举引起的党派之争导致蒙古国财政收支逐年扩大。同时,随着大宗商品价格低迷,蒙古国政府财政收入减少导致政府财政。
赤字大幅度增大。财政收支的不平衡已经严重超出了经济承受能力,2014年占 GDP 的比例为 5%,2016 年攀升到 GDP 的 15.3%。同时,2014 年蒙古国政府债务占 GDP 的份额超过 50%,2016 年更是接近 GDP 的 80%。随着,这几年蒙古国政府采取的扩张性财政赤字以及货币政策,蒙古国外债总额连连攀升,主权债务风险突出。尤其,2012 年蒙古国政局修改外商投资法导致外资撤离,外国直接投资额直线下滑。企业破产、失业人数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等负面影响进一步深化,蒙古国经济陷入危机。认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只是加剧了这次经济危机的爆发。
第 5 章 蒙古国经济危机原因分析
5.1 过度依赖矿产资源导致产业结构失衡
过度依赖矿产资源导致蒙古国产业结构更加单一,不适应国际市场。日本经济学家赤松(1932 年)通过研究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提出产业发展的“雁型模式”,用来描述后起国某一特定产业(如 19 世纪日本棉纺工业)产生、发展的过程。该理论主张,本国产业发展要与国际市场紧密结合,使产业结构国际化,适应市场。转型前期,由于长期受前苏联发展模式的影响,蒙古国基础工业极端落后,传统畜牧业为主导的单一的产业结构以及局限的对外贸易关系导致蒙古国经济发展严重滞后。转轨经济以来,蒙古国致力于产业结构调整,尤其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政府大力开发,采矿业逐步替代畜牧业成为支柱产业。同时,采矿业的繁荣推动了其它行业的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开始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其中,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的发展明显,批发零售和修理业、交通、通讯、仓储业有所发展。2014 年蒙古国国民生产总值中制造业占 10.7%,发展较快,建筑业占GDP 比重约 5.8%,批发零售业占比约 18%,一定程度上拉动了经济增长。尽管近几年蒙古国产业结构有所调整,但依旧未能根本上改变其产业结构以采矿业为主的结构性问题,产业发展依旧不能适应国际市场。
实际上,在经济发展高速阶段流入蒙古的巨大财富,非但没有帮助蒙古建立起多元化的产业结构,而是令蒙古国强化了对资源的依赖使经济逐渐单一化。采矿业具有很高的利润率,使得其他领域的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制造业等其他部门的发展却一直较为缓慢,蒙古国初现“荷兰病”。目前蒙古国四大产业为采矿业、批发零售业、农牧业和制造业。2014 年四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合计占比为58.6%,其中采矿业占 17.6%。因为采矿业具有很高的利润率,使得其他领域的经济发展动力不足。除采矿业和燃料动力工业外,以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轻工业和食品加工业仅占工业生产总值的 11%,这种过度依赖资源的产业模式极不利于经济部门间的持续、平衡和健康发展,为日后发展埋下了潜在风险。
第 7 章 蒙古国进一步克服经济危机的思考
7.1 提高行政效率
腐败问题普遍,行政效率有待提高。官僚腐败是商业运营最主要的障碍。蒙古国官僚机构从底层到高层普遍存在腐败问题,政治和商业结合密切,议会多数成员都有商业利益,而对政党有贡献的商业人士甚至可获谋取政治职位。这种政商结合是腐败根深蒂固的重要原因。尽管 2012 年以来,蒙古政府加大反腐力度。采取一系列整治措施和行动,但收效甚微。现任政府于执政以来,尚未有反腐败的举措。对于蒙古国政府来说,腐败问题是普遍、持续存在的问题。以世界银行2017 年营商环境指数中的开办企业、获得建筑许可和获得电力的情况来衡量蒙古国的行政效率,蒙古国三项指标在 190 个国家中的排名分别为第 36、第 29、第 137 位,前沿距离为 92.55%、78.19%、55.12%。同时,与区域平均水平相比,蒙古国在获得建筑许可和获得电力办理时问和程序上均高于地区平均水平,反映出蒙古国的行政效率有待提高。蒙古国资源依赖型经济的长期增长取决于经济多元化和对矿产财富的谨慎管理。蒙古国经济基础狭窄,从中长期来看,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抵抗外部环境的冲击。蒙古国矿产资源是巨大的财富,对矿产资源进行谨慎管理,可以提高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稳定外国投资政策,提供可预见的投资政策环境,有利于维持矿业外资流入,这对未来经济扩张至关重要。
随着蒙古国政府大力开发矿产业,相关产业逐渐替代畜牧业成为蒙古国经济增长的支柱性产业。然而,蒙古国矿业的繁荣未能有效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农业种植业、工业以及制造业、建筑业和金融等行业发展滞后,表明蒙古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荷兰病”现象较为明显。目前蒙古国产业结构比较单一,核心产业以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附加值含量低下。具体而言,畜牧业、采矿业、批发零售业和社会服务业分别构成蒙古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核心部分。采矿业和畜牧业都要依靠自然资源和环境优势,矿业兴国发展战略虽能够带动蒙古国经济快速发展,但产业结构过度集中于采矿业使得资金、人力、物力资源过于集中于这些行业,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他行业的发展。一些新兴产业得不到充分的资金、技术支持,极大限制限制了多元化产业发展趋势,蒙古国经济反而更加依赖矿产资源开发,国际矿产资源价格波动的风险使得蒙古国资源出口型经济体的弊端日益凸显。
结论
九十年代初转轨以来至今蒙古国已经经历了三次经济危机。包括 1990-1993年转轨经济引发的经济衰退、2008-2009 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的经济危机以及这次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引起的经济衰退时政府采取的错误政策导致的经济危机。一直以来蒙古国经济发展都与矿产资源价格的跌宕起伏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摆脱矿产资源的过度依赖,改变产业结构单一发展才是应对经济危机的长期出路。
本文认为,短期内蒙古国难以摆脱对矿产资源严重依赖的前提下,政府应该在坚持“矿业兴国”的发展战略的同时,进一步拓展产业领域,大幅改善投资环境,保持国内政治环境的稳定性和法律法规的连续性、稳定性、严肃性,大力吸引外国投资。一方面,由矿业带来的资金扶持制造业、金融业、服务物业等其他行业的发展,达到产业结构多元化的目的。另一方面,加强技术密集型行业特别是高科技领域的合作,逐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尤其是抓住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提供的良好机遇,深化与周边国家的产业合作,积极融入东北亚区域合作,从而更好地推动本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