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知识动态能力视角下企业智力资本与成长绩效关系探讨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52
  • 论文字数:55856
  • 论文编号:el2022012211003024822
  • 日期:2022-01-22
  • 来源:上海论文网

知识经济论文哪里有?笔者认为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是力量“显得格外贴切,智力资本作为知识的集中体现,已然成为企业最具竞争优势的战略资源及财富创造的重要源泉。然而,企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产品更新日新月异、全球化带来的国际竞争为许多企业的生存带来了威胁与挑战,作为静态资源的智力资本难以助力企业在动荡的复杂环境下维持原有竞争优势。此时,动态能力引起众多学者和组织管理者的重视。本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如何通过积累智力资本、培育动态能力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维持自身优势,获得持续发展。

一、绪论

(一)智力资本研究综述
基于价值创造角度,Edvinsson 和 Malone(1997)提出智力资本是企业价值和效益的来源,并将其定量表述为市场价值和账面价值的差额[7]。Hsu Y H(2009)提出,组织通过智力资本的不断累积能有效提升综合竞争力,所以智力资本就是能够创造价值并帮助企业实现总体目标的一切能力、知识、文化、战略、流程、知识产权和关系网络的综合[8]。Secundo G(2016)提出智力资本通过内部要素的相互作用促进利益创造和组织创新,是营利与非营利组织创造价值不可或缺的要素[9]。Nassar S(2018)提出智力资本是使公司价值达到最大化的隐藏资源,在当今经济组织体的价值创造中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10]。
基于无形资产角度,Stewart(1997)认为智力资本内涵涵盖了企业在日常运营及竞争力提升方面所需的无形资源及能力[11 ]。为了研究这种无形资源和能力在组织价值创造方面发挥的作用,管理会计领域还专门提出了一种基于智力资本会计的全新视角,旨在通过衡量公司智力资本以改进管理控制,提升企业绩效[12]。此外,无形资产研究派系的代表人物还有列夫,基于会计学视角列夫提出智力资本是无法在会计报表中直接体现的难以用文字表述的无形资产[13]。Khalique M(2015)强调智力资本的本质是一种无形资源,通过积累的无形资源企业可以创造新的利益[14 ]。Anifowose 等(2018)将智力资本简单地描述成没有在财务报表中显示的有用资源[15]。郝国胜和耿丽平(2020)认为智力资本是能给企业带来附加值的无形资产,具体由知识和技术等组成[16]。
基于知识能力角度,沙利文(2006)认为智力资本是知识和能力被有效利用的过程[17]。Sardo F 和 Serrasqueiro Z(2017)认为智力资本可以定义为知识资源以及企业基于知识资源创造组织价值的能力[18]。邹国平等(2017)提出组织拥有的全部知识资源是智力资本的核心,这些资源能助力企业保持当前的竞争优势,换句话说,智力资本即组织的知识存量[19]。周礼、谢薇薇(2019)提出,智力资本并非单一资产,而是存在于企业内部的能通过资源整合使其发挥联合效用的能力,实质上是能为企业创造优势的知识和能力[20]。

知识经济论文
知识经济论文范文

.........................

三、研究假设及理论模型

(一)相关理论基础
本研究在构建智力资本、知识动态能力、成长绩效三变量关系模型的过程中,主要参考了与组织资源、知识管理、组织能力相关的理论研究,具体理论内涵梳理如下:
1.资源基础理论
资源基础理论(Resource-Based View)作为企业能力理论的发展起点,为揭示企业内部运行方式提供了新的视角。
1959 年 Penrose 发表《企业增长理论》,奠定了资源基础理论的发展基础。该文提出企业是”由一系列资源组成的集合体“,这些资源既包括土地等物质资源,又包含生产技术等无形资源。此外,结合”成长经济“,他认为充分的企业资源是所有规模的企业迅速成长的必备条件。Wernerfelt 于 1984 年发表《企业资源基础论》,奠定了资源基础理论的重要基础。文章首次提出”资源基础“的观点,把企业资源视为企业战略的基础。Wernerfelt 认为竞争力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是企业拥有的资源在附着性、异质性和稀缺性上有所不同。实际管理中,为获取超额收益并保持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超越的竞争优势,企业必须高效利用、积累、创造现有资源[96]。Barney 于1991 年发表《企业资源与持续竞争优势》,进一步完善了资源基础论。该文指出,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存在某些企业以超低成本获取资源达到更高绩效的可能。同时,作者在文章中建立了持续竞争优势的资源模型,模型假设企业战略资源在价值性、稀缺性、不可模仿性和难以替代性上存在差异,且这种差异具有稳定性[97]。Peteraf 于 1993年发表《竞争优势的基石:资源基础观》一文,该篇文章中,作者基于微观经济学视角,创造性地搭建起”资源——战略——绩效“的因果逻辑框架,充分表述了资源基础论的核心观点,并提出企业资源差异决定企业绩效差异的结论[98]。
综上,资源基础理论在众多学者的研究下不断发展完善。其核心观点是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企业内部,并非外部环境。具体来说,主要内容包含三点:第一,企业是资源的集合体;第二,企业竞争优势源于异质资源;第三,异质资源的难以模仿性保证了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
...........................

五、实证研究

(一)数据收集与样本特征
1.问卷回收及整理
本研究的调研在 2019 年 2 月至 2019 年 7 月之间进行,回收问卷后,仔细查阅问卷信息并剔除无效问卷。无效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第一,主体部分有漏填题项的问卷;第二,答案存在明显规律性的问卷,例如大范围勾填同一选项或答案分布呈 Z型;第三,问卷被调查对象与研究设定要求不相符,此项主要针对人口统计变量的工作年限一栏,因本研究的受访对象为熟悉企业经营状况的管理层(以中高层为主),而在企业任职三年及以下的管理者可能并不熟悉企业的整体状况而被排除在外。
正式调研中发放问卷的形式主要分为两类,一是通过网络以电子形式发放,二是将问卷打印好通过实地调研和邮寄的形式发放。最终统计结果如表 5.1 所示,电子问卷发出 300 份,回收 258 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剩余 192 份,有效问卷率 64.0%;纸质问卷发出 180 份,回收 150 份,有效问卷 134 份,有效问卷率 74.4%;合计总共发出问卷 480 份,回收 408 份,有效问卷总数 326 份,有效问卷率 67.9%,问卷数量达到研究要求。

表 5.1  正式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
表 5.1  正式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

为检验以电子形式回收的问卷和以纸质形式回收的问卷是否可以合并分析,需要检验两群体主要变量的平均值是否有显著差异。检验时选择独立样本 t 检验法,该法用于检验自变量为两分类类别变量,因变量为连续变量时两组的平均值是否有差异。检验结果如表 5.2 所示。可以看出,检验结果的 P 值均大于 0.05,说明两种方式回收的问卷在各主要变量的均值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因此可以将电子问卷和纸质问卷合并进行后续分析。
.............................

(二)因素分析
本研究问卷题项均来自有较高信效度的成熟量表,虽然成熟量表已经过大量学者反复验证,容易获得同行认可,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成熟量表与本研究涉及变量并不完全一致,可能存在内容上的差异性;另一方面,某些题项引用自外国期刊,翻译时难免与原意发生偏离。因此,将各位学者的量表进行重组并在一个不同的区域进行调研时,无法保证量表原有的建构效度,所以需要对其进行检验。建构效度检验是一种严谨的效度检验方法,因其不仅有充分的文献理论做支撑,同时还能根据实际所得的证据检验理论的正确性。统计学上常用因素分析法有效抽取测验工具的共同因素,以求得量表的建构效度。因此在正式信效度检验前,本文先采用因素分析法对量表建构效度进行初步检定。
对智力资本的 12 个测量题项做因素分析,如表 5.8 所示,旋转在 5 次迭代后收敛,得到的 KMO 值为 0.928,大于 0.8,同时 Bartlett 球形检验的卡方值为 3833.020,在 0.001 水平下显著,表明智力资本维度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因子分析结果如表 5.9所示,分析后得到三个因子,各个题项所在的因子与预设情况完全一致,且测量题项因子载荷均大于 0.5,智力资本量表建构效度得到初步验证。此外,人力资本的解释方差为 29.052%,结构资本的解释方差为 27.763%,关系资本的解释方差为 27.233%,累计方差 84.048%,三个因子的可解释方差分布较均衡,且可以解释整体变量的绝大部分方差。综合来看,通过对智力资本全部题项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出的三个因子与本文的理论假设一致。
................................

六、研究结论、建议与展望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不足之处及未来可研究的方向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样本数据在区域分布上覆盖面较小,由于主观能力和客观条件的限制未能在全国范围展开实地调研。事实上,由于自然条件、政策法规以及社会文化等的差异,各区域企业的智力资本、动态能力以及绩效也可能存在差异,所以样本范围的局限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结论的普适性。为使结论更具一般性,在未来研究中可适当扩大范围,更加深入地探索不同区域企业在智力资本、动态能力和绩效上的差异性。
第二,本文检验智力资本、知识动态能力和企业成长绩效关系的数据均为横截面数据,只能反映某一时间点三个变量的相关关系。实际上,动态能力作用的发挥存在时间的滞后性,并不与企业成长绩效完全同步,后续研究中,可采取纵向研究方法采用跨期数据深入分析三者的相关关系。
第三,本文提出并检验了智力资本三维度、动态能力三维度对企业成长绩效影响的关系模型,事实上,智力资本子维度与动态能力子维度之间也存在着错综复杂的交互关系,这些交互关系也可能是企业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未来的研究中可结合变量子维度的交互作用,探究其对绩效的影响路径,使研究更具完整性。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