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经济论文,本文通过运用查找文献、对比国内外相关研究、分析数据、剖析实际案例等手段对“运用风险投资模式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课题进行论证研究,归纳出以下结论:(1)风险投资的追逐高风险高收、具有投资的长效性、投资的安全性等特点与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和需求高度契合,两者之间联系密切。由于作者知识的局限,学术分析能力的有限使得本课题的研究中存在不少不足点,研究中提出的理论和所设计的模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补充与完善。风险投资因为其是一种近代崭新发展起来的金融投资工具,相较于其它传统金融工具其蕴含着巨大的潜能和发展空间。
.........
1绪论
国内外关于分析风险投资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研究多集中在理论层面,关于实际具体操作层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不仅能够补充对于风险投资助推科技转化在实际运用相关方向的研究,同时可以为在科技成果转化一线工作的同志提供具体的操作方案,为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增强风险投资的运用与发展提供参考。本次研究拟通过剖析风险投资和科技成果转化两者的关系及产生的作用等因素,希望能够解决以下问题:(1)风险投资与科技成果转化是否有联系;(2)是否能够引入风险投资来参与并助力科技成果转化的发展;(3)怎样能够有效引入风险投资的投资模式来帮助科技成果加大转化推进效率,特别是以高校为代表的我国科研机构如何在实操层面运用风险投资在世界各国的研究均表明风险投资对于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具有积极效果。试图结合真实的实操案例进行探索、归纳、论证、总结相关知识和经验,并通过研究希望能够找到发挥风险投资优势来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瓶颈的一些方法。
.....
2文献综述
2.1风险投资的定义、特点及现状
报告还显示2016年中国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起步期、成长期和种子期。相比2015年,种子期的投资项目小幅提升,上涨1.4个百分点。起步期上涨3.3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风险投资渐渐向科研转化所处的种子期和起步期侧重。但是同时横向比较近10年的数据发现,种子期企业项目始终占比在20%左右,种子期企业所获投资还是太低(见表2-4)。这也表明:我们国家的风险投资发展节奏在加快的同时相关投资表现也非常积极,但是目前我们国家的风险投资还是属于偏保守型。聚集大量科技成果待转化的种子期企业却依然无法获取风险投资的足够关注和重视。从而提高外部资方的合作信心,吸引更多的资方参与转化。同时由于该模块是以资产管理公司为基础建立的,而资产管理公司并非科研机构唯一的出资部门,因此导致原模式在运行中出现“无形资产出资和管理单位不匹配”,以及“科研机构转化出资部门不统一的问题”的问题。
2.2科技成果转化的定义、转化方式及现状
以上的研究都显示出:风险型投资行业是应科技成果持续成长的需求而应运而生的,同时风险投资的自身发展又不断催生出更多的科技成果被转化。自风险型投资诞生直至现在的一路发展都是与科技成果转化互依互存,彼此作用。两者间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但是现有关于上述方向的研究都聚焦在相关理论层面上,对于如何在实际操作这个层面上更有效地运用风险投资的手段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深入研究比较少。大多数的研究只是解释了科技成果转化和风险投资的关系及相互关系和作用,却很少涉及具体如何运用风险投资。由于原模式中负责科研机构出资的模块只有一个“科研机构投资平台”,而该模块既要担负起资金出资,符合科研机构经营性资产的管理;又要担负起无形资产出资,符合事业性资产的管理。
3理论研究...............................................................................................18
3.1科技成果转化遇到的阻碍...........................................................................18
3.2科技成果转化中运用风险投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1
3.3风险投资在科技成果转化中起到的作用....................................................23
3.4运用风险投资模式的适用范围...................................................................25
3.5总结...............................................................................................................28
4案例研究...............................................................................................31
4.1研究对象介绍...............................................................................................31
4.2两类模式的数据对比分析...........................................................................31
4.3两类模式的典型案例分析...........................................................................36
4.4总结...............................................................................................................42
5改进的新模式.......................................................................................44
5.1增加的新模块...............................................................................................44
5.2对已有模块的继承和优化...........................................................................51
.....
5改进的新模式
5.1增加的新模块
本文在总结了先期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基础上,并且结合这些年出的新的鼓励成果转化的政策,同时结合其它单位项目转化的先进方式,尝试将原有引进风险投资参与转化的实践模式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使得科研机构能够更方便和有效的引入风险投资来服务成果转化。新模式如下图5-1:由于原模式在实践中暴露出“无法打通成果的机构内外联系衔接渠道”的问题,而原模式中又没有现成的模块功能可以进行优化改进来解决此问题。因此在新模式的设计中,尝试通过增加相应新的模块来帮助解决。希望能够通过增加“成果池”模块在新模式中建立起科技成果在科研机构内外的衔接渠道,方便对接科技成果信息、使科技成果有一个统一的专门的成果对接管理部门。从而起到弥补原模式缺陷的作用。由于原模式中缺少科研团队激励功能的模块,从而导致其运行时存在“研发团队激励机制缺失”问题。在此次新模式的设计中将缺少的功能通过增加“科研团队激励通道”模块进行补充,希望通过新增模块实现以无偿赠予股权的形式将成果转化的权益落实到研发团队,以直接股权激励的形式保障科研人员能享受到科技成果所产生的所有权益。
5.2对原模式中已有模块的继承和优化
值得注意的是该模块实施中必需由科研机构出资⑪与外部资金成立转化基金,而不是利用外部现成的基金或让外部资金单独成立转化基金。由于基金的投资决策是需要合伙人的投资决策委员会表决。而科研机构作为合伙人可直接进入投资委员会,以此加强研发团队的话语权;即能一定程度影响表决,又能了解基金的投资真实情况,更好的帮助把控技术的继续研发方向。从而起到对基金逐利和科技转化研究间的平衡杆作用,避免基金过多考虑利益而忽视技术的发展客观需求。同时科研机构作为“成果来源单位”对科技成果转化出资的行为,可以体现出研发机构和团队对转化成果的信心和支持。在新模式的设计中,希望通过将资金出资功能和科技成果出资功能分别设立独立平台,从而明确无形资产出资由统一代表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投资平台进行出资,而资金出资由统一代表科研机构的资金投资平台进行出资。这样即对外出资上形成统一而清晰的科研机构出资代表,又不会造成科研机构内部的“事业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两个管理体系的互相干扰。
......
6总结与建议
随着科技成果对于我们这个世界的影响日益扩大,世界各大国对于科技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高度重视。科技已成为我国赖以屹立世界之林的一块重要的“基石”。而科技成果的转化则直接关系到这个基石的稳定性,因此也日益备受关注。然而如何破解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说面临的问题和阻碍也不断拷问着实行科技成果转化的各个机构和单位。作为新兴的金融模式----风险投资可能会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钥匙。在以下几个方向仍有待加强思考和探讨:(1)本次研究主要站在科技成果转化的角度进行研究,缺少立足于风险投资的视角考虑和分析相关问题。(2)本次研究主要分析研究的科研机构形式以高校为主,较少考虑其它科研机构特性。因此,本研究也将目标设定在风险投资应用领域。并尝试将风险投资和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相联系。
参考文献(略)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