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中非石油“一体化”经营合作综合经济评价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73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20032521435819807
  • 日期:2020-02-07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本文是一篇经济论文,本论文以“一体化”经营合作为切入点开展中非石油合作研究,充分利用资源产业理论、规模经济理论、范围经济理论、垄断优势理论、交易费用理论等经济学理论,和企业能力理论、内部市场理论等管理学理论,全面分析中非石油“一体化”经营合作发展的历程、现状、取得成效和存在问题,结合发达国家石油产业“一体化”发展经验对比和中非石油“一体化”经营合作发展环境分析,构建中非石油“一体化”经营合作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评价结果对重点国别“一体化”经营合作提出推广策略,同时,从国家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进一步推动中非石油“一体化”经营合作的政策建议。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非洲是我国重要的对外投资目的区域,非洲石油资源也是我国对外投资的重要战略资源领域。我国开展对外投资以来,中非在石油合作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在推进石油“一体化”经营合作方面积累了良好的实践经验。目前,“一体化”经营合作已经成为跨国石油公司发展的关注重点,同时,从石油资源国来看,“一体化”经营合作的外部环境也正面临深度调整,更加复杂多变。探索中非石油“一体化”经营合作综合评价方法及发展路径对我国石油企业进一步推进中非石油合作,提高国际石油资源整合能力,保障我国石油资源产业安全,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对丰富和完善我国对外投资理论和经营合作模式创新发挥积极的作用。
第一,中非石油合作的战略意义重大。
非洲是我国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石油资源丰富,是世界八大产油区之一。近十年来非洲石油产量及出口量迅速增长,在国际能源格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石油进口规模不断扩大,对外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石油能源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中非石油合作越来越成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支撑。非洲是我国重要的石油进口来源地。从 1992 年开始,中非石油贸易逐步开展,前期合作主要是从安哥拉、利比亚等国进口石油,当年进口总量达到 49.85 万吨,至此,中非石油贸易总量不断扩大为中非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周晓波等,2011)。在中非合作论坛召开后,双方在石油等能源领域合作力度逐步增强。2017 年,非洲是我国石油贸易中第二大原油进口来源地,仅次于中东地区,占我国进口原油总量的 20%。从国别情况看,共 44 个进口来源国中有 14 个为非洲国家,为进口国别最多的地区。中非石油合作呈快速增长态势。中国石油企业自 1995 年开始与非洲开展石油合作,在合作初期主要在苏丹、安哥拉、尼日利亚、加蓬等国合作,以获取石油开采权的方式开展石油合作(周晓波等,2011)。过去 20 多年中,我国石油企业在非洲累计的权益投资超过 800 亿美元,形成了区域性石油项目集群,年产原油生产能力达到 8 千万吨左右,权益产量已经超过 4 千万吨。随着中非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化和拓展,在中国海外投资目的地中,非洲地区占据了重要的份额,中非石油合作已经成为中非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油企通过在苏丹、尼日尔、乍得等建立“一体化”全产业链的现代石油工业体系,帮助这些国家提升了石油工业化水平,促进了非洲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李越强等,2018)。
..............................

1.2 概念界定与研究范围
本文研究主要从国际经济合作的角度,研究“一体化”经营合作。新制度经济学对“一体化”的理解,可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既包括企业微观发展层面的“一体化”经营合作,也包括在区域间宏观经济发展层面的“一体化”经营合作。
从企业微观发展层面的“一体化”经营合作看,更加强调的是经营。主要是指石油公司充分发挥自身“大而全”的优势,针对部分投资区域的外部环境条件特征,在石油投资合作过程中的勘探开发、储运、炼化销售等上中下游各环节投资方与工程服务方的“一体化”。这种“一体化”主要的特征是包含“四个一”,即实现“一个投资主体”——一般都是同属于一个集团公司;“一套经营决策系统”——石油投资公司、工程服务公司以及炼化、销售等部门都同属于一个决策系统领导;“一个利益核算体系”——石油投资公司、工程服务公司以及炼化、销售等部门的成本和收益都同属一个核算体系核算;“一个价值导向”——石油投资公司、工程服务公司以炼化、销售等部门在经营理念和价值取向方面高度一致。在长期的经营合作实践中,“一体化”演化出了两个模式:
一是上下游“一体化”,也称为“纵向一体化”。上下游“一体化”是指在石油工业基础较薄弱的资源国,石油企业既投资上游的石油资源勘探开发业务,也投资中游的储运、炼化、销售业务。充分发挥下游产业的“杠杆效应”,通过管道炼化等下游业务撬动上游石油资源的获取,帮助东道国构建门类齐全的石油工业体系的同时,也在资源开发权的获取方面获得优势和机遇(Reynolds DB.,2005)。
二是甲乙方“一体化”,也称为“横向一体化”。甲乙方“一体化”是指在油气工业基础薄弱的资源国,既作为油气资源开发的投资方(甲方),也作为油气工程服务提供方(乙方),充分利用作业者的优势,以投资业务带动工程服务、装备制造等业务快速发展,快速推动大型石油项目建设,实现“左右投出去(石油开发公司投资),右手收回来(工程服务公司等乙方单位获取相关业务)”。以海外投资业务带动工程服务业务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石油资源,同时对跨国经营合作工程的具体建设提供全流程的支撑和管理。
本文的技术路线图
............................

2 理论基础

2.1 经济学理论
2.1.1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
2.1.1.1 规模经济理论:一体化
产生规模经济效应规模经济理论是西方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内容,也是现代企业管理学理论的重要研究内容,规模经济理论是指在特定时期内,某一产品或经营规模总量持续增长的同时,单位成本逐渐降低,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范围内,经营规模与经营成本呈反向变化的规律,规模增大成本降低,利润水平逐步提高。
钱德勒(Chandler,A.D.,Jr.)在其名作《企业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工业资本主义的原动力》中,将现代工业企业充分利用规模经济的能力列为 19 世纪末以来现代工业成长的基本动力之一。对于规模经济,目前学界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代表性的观点有如下几种:英国《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从企业生产的角度解释规模经济。如果工厂增加产出,生产产品的平均成本降低,二者呈现负相关关系,称为规模经济;美国坎贝尔·麦克康耐尔和斯坦利·布鲁伊著的《经济学原理、问题和政策》中,从生产和成本的关系解释规模经济。规模经济的表现是,随着产量的增加长期平均成本趋于下降。在此基础上,提出随着产量增加长期平均成本不发生变化,称为规模收益不变,若随着产量增加,长期平均成本趋于上升,则称为规模不经济;国内教科书上关于规模经济的概念与西方大同小异(郭鹏、郭全福,2007)。例如夏大慰主编的《产业组织学》中,从生产和收益的角度解释规模经济,认为规模经济是生产和经营规模的扩大而收益不断递增的现象。郑林所著《产业经济学》从生产和成本的角度,提出规模经济是随着产出量的增加而发生的单位成本下降过程的结果。
从以上规模经济的几个定义来看,其内涵大致相同,但表述仍存有一定差异。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把规模经济的含义表述为,产业在一定生产技术和市场条件下,随着产品生产能力的扩大,呈现出单位产品成本趋于下降,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过程,以此获得成本优势。从理论上讲,规模经济存在一个最优产量点,在这个最优规模点上,规模经济不变;在最优规模点以内,规模经济递增,反正则递减。产生规模经济的原因主要是投入要素具有不可分割性。例如,在产出水平很低的情况下,也必须投入一定量要素,尽管这部分要素中有一部分没有转化为产品。因此,一些产出规模小的企业承担的平均成本要高于产出规模大的企业。造成规模经济的不可分要素有很多,包括长期固定成本、初期建设成本、资源利用、材料存储等(吕建中,2010)。
..............................
#p#分页标题#e#
2.2 管理学相关理论
2.2.1 企业能力理论:企业核心能力在于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企业能力理论起源于企业战略理论,是20 世纪90年代发展而来的新兴理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自熊彼得(1942)和潘罗斯(1959)强调企业能力以来,许多学者就已经在多方面进行研究并形成了不同的概念和观点,部分学者将企业能力称之为企业竞争力(伊戈尔·安索夫,1965)、或核心能力(普拉哈拉德、哈默,1990)、或组织能力(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1990)。
企业能力理论围绕企业如何在动荡的环境中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并做出了不尽相同的解释。部分学者将企业视为一个能力体系,企业形成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往往来源于拥有的特殊能力。这些学者认为,企业能力体系的差异决定了企业的异质性,因此他们将企业内部过程作为基本的分析单位,强调要素市场的不完全性,认为企业不可模仿难以复制、不能完全转移的独特竞争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本文认为的企业能力更多偏向于控制、组合、协调和整合不同技能、能力、活动,包括生产、研发、营销等各个环节,即所谓的资源配置整合能力。
一体化已经逐渐成为企业谋求规模扩张、提升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战略。但是,规模扩张只是发展表象,其背后实质是资源的最优配置和使用,企业边界决定的合理性,是在适应其生存环境和形成核心能力的过程中逐步完善的。在资源和市场允许的前提下,特别是在石油产业领域,上下游一体化经营管理使得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和使用,企业可以利用一体化打造独特的竞争优势,获得超额收益和保持竞争优势。而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石油巨头企业间能力的竞争已经超越了单个企业的竞争,演变为一体化产业链间的竞争。
2.2.2 内部市场理论:市场机制与企业机制的融合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费累斯特(Forrester)教授提出了企业内部市场理论。他认为,企业内部逐步推行利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过程,形成了企业内部市场化。在现实实践中,表现为一体化的企业组织在确定上下游转移价格时,采取市场交易价格。从配置资源的方式上可以把企业内部市场化定义为,企业内部经济主体的经济自由权利逐步增加,主体之间的层级权威逐渐淡化而逐步采用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过程(吕建中,2010)。显然,该定义强调了企业内部市场化动态调整过程,是权威机制和市场机制关系发生变化,即市场机制为主,通过市场是内部经济主体地位逐步平等。但应该说明,现实中企业内部不可能完全市场化,总会存在企业内部权威机制的作用,经济主体的地位只能相对平等,不能绝对平等。
..............................
 
3. 中非石油“一体化”经营合作发展现状与问题.................................28
3.1 中非石油“一体化”经营合作发展历程...............................28
3.1.1 第一阶段:巩固基础阶段(1993-1996 年)................................... 29
3.1.2 第二阶段:探索发展阶段(1997-2002 年)................................... 29
4. 石油产业“一体化”经营合作国际经验借鉴...............................50
4.1 发达国家石油产业“一体化”发展路径.......................50
4.2 发达国家石油产业“一体化”主要经验.................................53
5. 中非石油“一体化”经营合作环境分析.................................67
5.1 存在机遇...........................................67
5.1.1 非洲石油资源储量丰富........................................67
5.1.2 油企竞争转为供应链“一体化”竞争......................70

7 进一步完善中非石油“一体化”经营合作模式及政策建议

7.1 构建新时期中非石油“一体化”经营合作体系
中非石油“一体化”经营合作在企业层面探索发展,一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效,为中国石油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为中非石油产业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模式支撑。同时,随着非洲国家的逐步发展,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一体化”经营合作也遇到一些挑战。面对国际石油产业变化发展形势,结合中非两国石油产业发展和经营合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应进一步加强统筹,多角度、多层面构建新时期“一体化”经营合作体系框架。
7.1.1 总体目标
结合新时期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和国际石油产业发展趋势,构建适应新时期发展形势的中非石油“一体化”经营合作体系,充分发挥“一体化”经营合作在应对油价波动风险、促进全链条协同发展、提高经营合作效率、提升盈利水平等方面的作用。
一是保障安全。通过构建新时期中非石油“一体化”经营合作体系,推动“一体化”经营合作在非洲国家有效推广,拓宽中国原油来源渠道,加强对全球石油资源掌控能力,保障中国石油供应安全。同时,通过对中非石油“一体化”经营合作体系的构建和优化完善,推动我国石油企业上下游、甲乙方协同发展,有助于提高中国石油企业国际竞争力,以保障中国石油企业在国际市场发展空间安全。
二是提升产业竞争力。通过构建新时期中非石油“一体化”经营合作体系,打造政企协同、全链条合作、相关行业配套的“一体化”经营合作模式,促进中国石油企业整体竞争力水平的提升的同时,推动上下游企业及相关法律、金融、安保、战略咨询等相关配套行业协同发展,从而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实力,促进中国企业在石油产业国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图 5-2 2013-2019 年非洲发现天然气储量分布
..........................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和亮点本文的主要结论为:
一是本文梳理了中非石油“一体化”经营合作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结论认为:中非石油“一体化”经营合作经历了巩固基础、探索发展、快速发展和成熟完善的阶段,目前,中非石油贸易总量不断提升,石油产业“一体化”经营合作范围不断拓展、参与中非石油合作主体日益多元、中非石油产业的合作方式逐步优化。中非石油“一体化”经营合作对保障我国石油能源安全、提升我国石油产业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相关国家战略建设和促进非洲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是本文总结了中非石油“一体化”经营合作存在的问题,结论认为:目前中非石油“一体化”经营合作多以企业市场化行为为主,缺乏从国家战略层面的统筹考虑,对非洲国家“一体化”投资环境研判不足,导致部分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遇到一定的阻力,存在相关配套服务支撑尚显不足的问题。同时,在企业经营管理层面还存在主导企业带动能力有待提高、上下游协同发展水平不足、“一体化”推进有待平衡、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亟待解决。
三是本文构建了中非石油“一体化”经营合作评价指标体系,并对重点国别推广策略进行了系统分析。结论认为:对中非石油“一体化”经营合作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东道国石油资源禀赋条件、中非产业合作基础、东道国外向型经济依存度、中非双边合作机制、东道国监管政策环境、东道国经济合作风险等六个大类要素和 21 个细化指标,根据非洲 15 个重点产油国的具体指标情况,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埃及、埃塞俄比亚、莫桑比克、坦桑尼亚等国家得分排名靠前,说明这些国家更易于推广和开展石油“一体化”经营合作。对于排名较为靠后的国家可针对具体弱项指标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推动与这些国家的石油“一体化”经营合作。
四是本文提出了推动中非石油“一体化”经营合作的政策建议。结论认为,推动中非石油“一体化”经营合作发展,不应仅仅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考虑,而同时要在国家层面助推“一体化”发展,侧重于加强顶层设计、营造中非国家间良好合作环境、加强“一体化”经营合作相关服务和指导、加强中非石油“一体化”经营合作的宣传和舆论引导等方面。通过政府和企业协同配合,提高中非石油“一体化”经营合作模式的竞争力。同时,在企业层面也要通过逐步完善“一体化”经营发展模式,提升“一体化”经营管理水平,积极提高企业海外经营透明度,强化“一体化”合规管理等方面推动中非石油“一体化”经营合作。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