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研究背景
目前中小企业数量保持较快增长,但其发展质量和可持续性长期受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因素制约,“融资难、用工难、成本高、税费高”是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困境,其中资金问题占到近60%,其他困难几乎都可以用资本化解决。国家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7年底,全国81%中小企流动资金需求无法得到满足,60.5%无法取得长期贷款,以中小企业为代表的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6.0%,较全国总投资低1.2百分点,“麦克米伦缺口”长期存在,主要表现为融资规模小、渠道单一;融资程序复杂、成本高;征信体系建设滞后、信息不对称等方面,融资约束导致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缓慢。
随着数字金融的出现,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有了新的突破。数字金融是指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大数据、数字科技对信息进行深度的挖掘和分析,实现数字信息与金融全方位融合。以大数据为纽带将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联结,起到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提高融资效率、完善信用评价体系,缓解信息不对称,进而降低双方融资成本的作用。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预测至2025年,从全球角度,数字金融的发展可帮助16亿新增账户享受正规金融服务,为中小企业和个人提供2.1万亿美元的信贷供给、为金融服务提供商筹集4.2万亿美元的存款,并节约4000亿美元成本。据最新公布的中国数字经济报告显示,我国已成为全球领先的数字化大国,移动支付交易额达171.5万亿元,渗透率达68%,关键数字技术的风险投资额位居世界前三。2016年9月,国际性共同纲领《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的出台为全球数字金融发展指明了方向,数字金融已经成为金融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基于数字金融快速发展,针对其在信息收集、数据分析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开辟便捷、高效新途径。
.............................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研究目的
(1)探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新渠道。将数字金融代入中小企业融资情景,通过融资双方博弈行为分析,论证数字金融在增强金融包容性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立面板数据变系数模型,测量数字金融对各地区中小企业的实际融资支持效果。
(2)分析数字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现状及问题。发现数字金融具有较强的融资支持作用,但仍存在局部领域风险高、企业征信体系发展滞后、传统金融机构数字化改革缓慢、数字金融与科技结合层次浅,中小企业难以适应数字金融环境等问题制约其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作用发挥。
(3)针对性提出引入“监管沙箱”机制,建立“政银担合作”制度,加强对数字金融高风险领域防控;大力推进企业征信体系建设;推进“三信”平台建设,确立政府、传统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公司三方创造性合作构架;加快传统金融数字化进程,构筑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全景模式;推进数字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引导数字金融向边远地区拓展;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搭建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增强企业对数字金融的理性选择等创新对策措施,极大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
..........................
2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界定
总结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及特点,推进至中小企业融资约束表现及成因分析。对数字金融概念进行清晰界定,详细系统分析数字金融四种模式的内涵及特征,发现数字金融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具有重要意义。
2.1.1中小企业融资
(1)中小企业融资及方式。中小企业融资是指中小企业为保证日常运营、项目投资、以及未来发展要求进行的资金筹措行为,并由金融机构为其提供定制化融资解决方案。企业融资方式如下图2-1所示,而中小企业基于自身规模和注册资本,通常无法满足直接融资公开发行股票、债券的要求,而这两种形式正是大型企业主要使用的低成本融资渠道。
中小企业主要依靠内源融资,若采用外源融资则主要通过信用贷款。我国银行信贷主要针对国有企业或大型民营企业,中小企业长期遭受严重的银行信贷歧视,因此民间借贷成为其重要的外源融资渠道。民间借贷长期处于我国金融监管的边缘地带,其融资成本远高出正常银行信贷,且提供持续性现金流量保证程度低,在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同时也承担了民间借贷的经营风险。
..........................
2.2相关理论基础
通过前文对中小企融资约束、数字金融模式及对中小企业融资意义的总结,本文主要借鉴网络经济理论、信息不对称与交易费用理论、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理论、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为基础展开论述。
2.2.1网络经济理论
目前对“网络经济”的界定从不同视角有不同的观点,现有文献主要从宏观、微观、中观三个层面对其进行阐述,宏观层面认为,网络经济是指以互联网为核心、经济主体的交互式为主要特征的新兴经济业态。中观层面认为,网络经济是以网络产业为核心,包括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高新技术崛起和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变革。网络信息技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广泛应用,所有经济活动都可以基于网络平台实现在线处理,信息流传递和处理便捷化、高效化,信息搜寻成本急剧降低,使得信息替代资本在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并最终成为核心经济资源的一种全球化经济形态。微观层面认为,网络经济是一个大型虚拟市场,是指企业依托网络进行日常运营和市场交易。包括企业在现代通信网络及计算机网络下所形成的一切经济活动,特别是与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网相关的活动。本文主要采用中观层面定义。
网络经济具有“外部性”和“锁定效应”。在网络经济下,经济以网络形式组织和运作,经济网络内的信息流动达到了前所未闻有的速度,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与智能化数字网络信息高度相关,源于网络外部性的正反馈效应也被迅速放大,并呈现出一个基本的经济特征:消费者连接到一个网络所获得的价值,取决于已经连接到该网络的其他消费者的数量。锁定效应是指由于经济行为主体的有限理性以及对未来发展难以预计,把经济行为主体局限在原有技术网络框架下,或锁定在原来的运行平台。
............................
3数字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可行性分析...............21
3.1数字金融对融资双方博弈行为影响分析...............21
3.1.1模型假设...............21
3.1.2完全信息动态博弈...............22
4数字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现状及问题..........32
4.1数字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现状..........32
4.1.1数字金融为中小企业提供多元化融资选择..........32
4.1.2数字金融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初具规模..........32
5增强数字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的对策建议..............44
5.1防范数字金融风险提高中小企业融资利用率..............44
5.1.1加强对数字金融高风险领域防控..............44
5.1.2大力推进企业征信体系建设..............44
5增强数字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的对策建议
5.1防范数字金融风险提高中小企业融资利用率、
从增强数字金融高风险领域防控、加快企业征信体系建设,推进政府、传统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间创造性合作等三方面防范金融风险,是提高中小企业融资使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5.1.1加强对数字金融高风险领域防控
网贷行业作为数字金融高风险领域,加强其风险防控主要从政府监管、网贷平台防控、出资人教育三个角度推进,具体措施如下:
(1)完善政府监管机制,转变监管流程。一是完善网贷平台设立审批程序,对各项业务职能进行清晰的界定,严格审核网贷平台由信息中介向信用中介转变资质,将个人信贷、企业信贷分别设立不同的经营许可牌照,对管理人经营能力、金融从业经验进行评估,维持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性,防止投资者财富流失。二是明确划分数字金融行业监管主体,搭建行业内监管体系,完善数字金融协会建设,形成混合监管体系。三是转变监管流程,由事后处罚转向事前审核、事中监控制度,保持数字金融行业稳定持续发展,而非放任其过热、野蛮式增长,一旦问题爆发再进行严格监管处罚,导致行业发展骤停或急剧下降,引发市场恐慌。
(2)引入金融“监管沙箱”机制。为缓解金融风险防控与金融创新间冲突,防止制度的不确定性引发金融创新抑制,“监管沙箱”机制则更好适应了金融科技发展环境。“监管沙箱”通过建立“微缩版真实市场+宽松的制度环境”,在保障消费者利益的前提下,沙箱内数字金融企业依据自身优势及对市场的理解从产品结构、服务形式、运营模式、结算手段等全环节加大创新尝试。在沙箱构建时,对测试企业采取严格的申请审核制度,确保申请企业具有创新性产品和服务,或在技术领域具有领先优势,并能实现充足的资源投入。#p#分页标题#e#
.............................
结论
中小企业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存在中小企业经营风险高、抵押品不足、融资双方信息不对称、投融资主体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使得其发展长期受资金制约,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高速发展,数字科技与金融全方位融合,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找到新的突破口。本文从中小企业融资特点、融资约束成因出发,将数字金融代入中小企业融资情景,详细系统分析数字金融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问题,有针对性提出增强数字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对策建议。本文研究理论上具有前瞻性和时代性,在实践上突出可行性和现实性,具有重要的实践应用价值。通过本文研宄得出如下结论:
(1)通过理论归纳和整合,明确数字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理论基础:网络经济理论、信息不对称与交易费用理论、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理论、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这些理论基础为数字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指明发展思路和方向。
(2)创新研究方法。利用融资博弈模型和面板数据变系数模型从理论和实证角度论证数字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可行性和必要性,测量数字金融对各地区中小企业的实际融资支持效果,发现其在增强资金供求双方信任度、匹配度,提高资金、信息资源使用效率方面独具优势。融资博弈模型构建深度、复杂性逐层递进,不断增强理论模型与实际融资情景拟合度,使分析结论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实证研究中运用了大量最新数据,借助协方差分析法确定最佳模型形式,并进行适应性检验,确保了模型设定、估计、检验系统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弥补当前对该问题定量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