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与分解之经济分析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79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20011910553719680
  • 日期:2019-12-31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就是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点就是推动三大变革,目的就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也是“全要素生产率”第一次出现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当中,凸显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于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 40 年来,我们依托丰富的劳动力要素,依托高投资,依托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模式,共同发力促进了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国奇迹”,为世界瞩目。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 1978 年的 3679 亿元增长到 2017 年的 82.7 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 9.5%,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 2.9%左右的年均增速。然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从 2010 年开始,劳动年龄人口开始转向负增长,人口抚养比例增长,人口红利已没有太大的优势,劳动力成本呈上升趋势,靠政府大规模的高资本投入以维持经济增长也不再具有持续性,对于出口而言,尤其是最近的中美贸易摩擦,更是说明我国的出口阻力越来越大,靠高出口来推动经济增长也不太现实,整体来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从 2014 年开始,我国经济开始进入新常态,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那么我国如何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的持续高质量快速发展,便是现阶段我们学术和政策制定所共同关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对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综述
经济增长的研究,是宏观经济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其研究起源于经典的生产函数——柯布-道格拉斯函数。1928 年,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和数学家查尔斯.柯布共同提出了生产函数理论,即“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并利用生产率对经济增长进行定量研究,标志着西方国家从单一的要素生产率研究开始偏重于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但是美国经济学界公认,最早提出全要素生产率问题的是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J.Tinbergen),即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他在 1942 年以德文发表文章,跨出了道格拉斯使用过的生产率函数概念的关键一步,在资本和劳动投入的函数中添加了一个时间趋势,表示“效率”的水平。1954年,希朗?戴维斯发表了《生产率核算》一书,该书首次明确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内涵,从而被经济学界推崇为“全要素生产率”的鼻祖。1957 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Solow)在《经济学与统计学评论》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技术进步和总量生产函数》的文章,该文统一了生产的经济理论,并拟合了生产函数的计量方法,创造性的将技术进步因素引入经济增长模型中,并将技术进步率定义为将人均产出增长除去资本集约化程度增长后未被解释的部分,该未被解释的部分被称为“索洛余值”。1960 年,美国学者丹尼森(E.  Denison)通过借鉴索洛研究的成果,提出了对“索洛余值”新的测量方法,即首先将投入要素种类进行细分,然后利用权重加权合成总投入指数。1980 年,美国经济学家乔根森(Dalew.Jorgenson)从索洛模型出发,利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法分别测算了总量和部门两个角度的全要素生产率,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定义为产出增长率扣除各生产要素投入增长率的产出效益后的“余值”,该方法很好的解释了生产率变动的原因,即新增投资中的新技术促进了生产率的提高。
............................

第二章 相关理论

一、制造业相关理论
(一)制造业定义及分类
制造业指的是在机械工业时代,按照市场的要求,对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制造资源进行制造,以转化为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大型工具、工业品与生活消费产品的行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754-2017,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总共有二十个门类(从 A 到 T),其中制造业门类又细分为 31 个大类(从 13 到 43),如表 2-1 所示。


..........................

二、全要素生产率相关理论
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主要是指在所有的投入要素(如土地、劳动、资本等)保持不变时,总产出仍能增加的部分。通常被解释为总产出中不能用要素投入来解释的那一部分“剩余”,即“索洛剩余”,由美国经济学家 Robert Solow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理论框架下,通过对美国经济数据的分析而提出来的。全要素生产率所反映的不仅仅是生产的技术水平,也反映了公司治理策略和管理水平、制度水平、资源配置效率、要素质量等不能被投入要素所解释的所有相关因素。
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方法一般都是以生产函数为基础进行计算的,对于用索洛余值法估计全要素生产率,主要有五种生产函数,一是 Cobb-Douglas 生产函数(C-D 生产函数),由美国数学家 Cobb 和经济学家 Douglas 于 1928 年提出;二是固定替代弹性生产函数(CES 生产函数),由美国经济学家阿罗(J. K. Arrow)等于 1961 年提出;三是多要素二级 CES 生产函数,由 Sato 于 1967 年提出;四是 VES 生产函数,由 Revankar 于 1971 年提出;五是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由L.Christensen 等于 1973 年提出。其中,在 C-D 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发展了多种计算全要素生产率的方法,如普通最小二乘法(OLS 方法)、固定效应估计法(FE方法)、OP 方法、LP 方法和 GMM 方法等。对于用边界生产函数法,即潜在产出法估计全要素生产率,一般先估计前沿生产函数,然后估计实际投入产出组合与前沿生产函数的距离函数,再结合 Malmquist 生产率指数就可以估算出全要素生产率。其中,前沿生产函数的估计主要有随机前沿分析法(SFA)和数据包络分析法(DEA)。
...........................
第三章  数据处理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及分析 ........................... 32
一、数据处理....................................... 32
(一)数据说明........................... 32
(二)描述性统计.............................. 33
第四章  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及分析 ................................... 51
一、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 51
二、全要素生产率分解结果分析.................................... 53
第五章  对策建议 ....................................... 54
一、深化所有制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54
二、完善创新创业体制机制,提高科学技术竞争力.................. 55
三、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合理布局........................... 55

第四章 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及分析

一、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

........................

第五章 对策建议

一、深化所有制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在所有制改革政策的推动下,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确实有所改善,但其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需要进一步推动和落实所有制改革措施,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积极引进外部投资者,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第一,要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第二,在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同时,要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重视创新成果的保护,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科研创新的投入比例。第三,对不同的行业、不同特性的国有企业,应采取不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第四,混合所有制公司的规章制度、财务制度等治理体系都应该公开透明,公平公正以保障所有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保障非公有资本在公司治理过程中有相应的话语权;第五,建立投资者自由进入和退出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的体制机制,保障投资者能够按照市场化程度自由选择;第六,要不断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公平对待国有和非国有资本,保护资本所有者的合法权益;第七,进一步推动政企分离,基于混合所有制企业更多的自主决策权,以市场化的方式合理选择相应的企业战略和运行方式;第八,在混合所有制企业的选人用人方面,尤其是企业的关键领导决策者,要通过市场化的方式选择合适的管理者,让能者上庸者下,让市场化的业绩来决定管理者的去留。#p#分页标题#e#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