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粮食主产区农地规模经营的影响因素之经济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79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9102821551019382
  • 日期:2019-10-14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十九大的一个重要战略部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成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乡村振兴归根结底是以农民为主体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其中发展现代农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经营体系、服务体系成为关键所在。农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其经营方式和经营规模会制约农地生产效率、农民农业收入和现代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农民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地提高,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工业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局限性日益显现,这种千家万户“划田埂而种”、土地家庭分散经营模式使得农地呈现细碎且分散的状态,不仅难以适应大型农业机械化的使用,束缚了较多农业劳动力,而且阻碍了农业新技术、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和应用;同时单一、分散、封闭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了农户投资积极性降低、农业生产劳动力素质下降、部分农地利用效率低下甚至弃耕等问题。同时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发展,大量农民进城务工,造成了土地分散经营、闲置现象加剧,规模化程度不足,土地产出率难以提高。因此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适合国情、省情、村情的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成为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振兴乡村的一个主要任务。
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一直以来都是政府关注和推进的焦点内容之一。1990年 3 月,邓小平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和农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要有“两个飞跃”, “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同时还必须坚持“第二个飞跃”,是指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至 2007 年 3 月 16 日,第十届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次将土地承包的权利,确定为农民自己的物权,能更有效地保障农户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利益;同时鼓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或合作农场。2014 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自此,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方向基本确定,并在全国各地加快推进。2016 年 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提出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三权分置”作为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重大制度创新, 是我国农业向规模经营转型的关键举措。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农地规模经营的早期研究和必要性研究
Young(1770)最先开始研究土地规模经营问题,认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一种达到最优经营效果的农业活动,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发展下,土地等生产要素实现了最优配置。在 19 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现实生产中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集聚,总结出大规模耕作方式产生的原因,认为其具有社会必然性,有利于机械化提高农业有机构成。Chai(1966)认为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是土地、资本和劳动,适度规模就是在当时最低成本的条件下达到最大产出的要素配比。Schultz(1968)从制度和技术角度出发,认为规模经济能够带来农业生产增长。Simmons(1968)通过设计一些评价指标对农地规模进行了评级。在 20 世纪中叶,约翰·希克斯研究了规模经济效率的投入产出后,提出由于农地增加而带来的机械化技术和劳动科技生产化技术效率是相等的观点,同时他还提出增加农地投入而减少劳动,由此带来的机械化技术进步和科技进步引起的高效率是一样的。杨小成(2008)在分析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农地规模经营可以解决城乡差距过大的问题,扩大经营规模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道路选择。唐茂华、陈丹(2009)认为农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一个缓慢但渐进的过程。
(2)农地规模经营和农业生产效率的关系
关于农地规模经营和生产效率的关系,李谷成等(2009)使用 1999—2003 年湖北农户数据,得出规模经营的农户,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刘渐和等(2009)、孙雄松和吕建秋(2011)等分别就农地流转与农业科技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均认为现有的农地制度不利于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农地使用权流转可以促进当前农业技术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许庆(2011)的研究表明,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可以减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但不利于提高粮食单产。林本喜、邓衡山(2012)的研究表明,经营规模和兼业化经营会降低农地利用效率,而加大主要农资和劳动力的投入则会提高农地利用效率。范红忠、周启良(2014)认为,为了实现农业产业集群效应,必须进行农业大规模经营,因为大规模农户的资金等农业实力更有优势,农业生产要素能够进行合理配置,都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仇焕广等(2017)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营规模的扩大在短期内不会带来土地生产率的下降,二者之间呈现稳健的“倒U 型”关系。此外,保障地权稳定性亦有助于提高土地生产率,自有地块单产显著高于转入地块单产。
..............................

第 2 章 农地规模经营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
2.1.1 农地经营规模
农地经营规模是衡量农业生产要素集聚程度和组合关系的主要指标,描述农业生产要素的现状,在农业生产中体现为农地、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结合的数量范围。一般我们把农业生产经营者或单位的耕地数量称为农地经营规模,论文以家庭经营单位的户均耕地面积来衡量,参考谢小飞和吕剑平(2018)的研究,户均耕地面积在 10 亩以下的一般为小农户。
2.1.2 农地规模经营
农地规模经营主要是指农地经营规模的扩大和经营效率的提高,主要受社会生产力水平、农业技术水平和农地经营规模等因素的影响。可以说,农地经营规模是农地规模经营的一个生产要素,与小规模的一家一户式经营单位比较,农地规模经营能够用数量来加以衡量,所用的指标就是耕地面积和依附在其上的劳动力、资本等农业要素产生的最优效益,论文中用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来衡量。结合实际具体而言,农地规模经营状况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户均耕地面积、劳动者的素质、农业机械化程度、基础设施完善程度等,同时还受到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农地规模经营的主要模式有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和公司制龙头企业等。
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各生产要素实现最优组合和有效运行,最终获得最优效益。即在一定的经济技术及自然条件下,农业生产单位通过合理配置农地、劳动力、资本等农业要素进行农业生产,以期获得最佳的效益,在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下,农地适度经营规模的最优值不同。总的来说,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在符合各地区农业情况、经济发展状况、农业技术水平等的前提下,在各地区推行的以实现规模经济为目的的一种农地规模经营状态。
............................

2.2 理论基础
2.2.1 规模经济理论
早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Adam Smith)就给出了规模经济的定义,认为:“规模经济是劳动生产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而马歇尔(Alfred Marshall)把规模经济分为内部和外部规模经济两种,分别讨论在企业内要素配置和企业之间合理分工的情况,主要目的是在提高产量的基础上降低成本;还把规模报酬的变化规律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规模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讨论要素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目前经济学中,规模经济是在一定的产量范围内生产,一般出现在规模扩张的初始阶段,即生产组织从最开始逐渐扩大规模时产量增加平均成本不断下降,一旦扩张到一定规模之后,继续扩张就会使得经济效益下降,单位成本上升,出现规模不经济。所以,农地规模经营的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适度规模经营才是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关键是找到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的分界点。论文研究的农地规模经营就是指农业主体在现有的生产力水平下,扩大经营规模,实现农地规模经营,达到农地适度规模经营。#p#分页标题#e#
2.2.2 农业生产函数理论
农业生产函数,以简化的形式再现农业生产过程,其目的在于确定在既定条件下生产要素合理的投入数量和比例,从而达到提高要素利用效率,获取最大产量或经济效益的目的。农业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

..............................
第 3 章 河南省农地规模经营的现状分析..............................18
3.1 我国农地规模经营的发展实践.......................................18
3.1.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户自主经营..................................18
3.1.2 土地流转下的农地规模经营..............................19
第 4 章 河南省农地规模经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34
4.1 模型构建.........................................34
4.2 变量选取...................................34
4.3 数据来源...................................35
第 5 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39
5.1 研究结论分析.....................................39
5.1.1 农地规模经营现状的结论分析................................39
5.1.2 实证结果的结论分析................................39

第 4 章 河南省农地规模经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1 模型构建
论文主要从影响因素出发,基于农业生产函数,利用河南省 2000—2016 年18 个地市的面板数据,使用 Stata15.软件对河南省农地规模经营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在研究过程中,选用面板数据是为了控制个体的异质性,较好的避免多重共线性问题,确保实证结果更加真实合理。
对农地规模经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其中农地规模经营是被解释变量,农地经营规模是解释变量,因为农地规模经营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所以在构建模型时,需要考虑其它影响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加入,论文把农业实际劳动力、农业固定资产投入、农业技术水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制度作为控制变量。
........................

第 5 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分析
5.1.1 农地规模经营现状的结论分析
第一,河南省农地利用效率整体上比较高,投入产出配置合理的年份占比达到 52.94%,但对农地投入方面还需要加强科学技术的投入。其主要原因是农业大省河南省一直都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农地合理的投入产出配置,还有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整合农地要素,积极推进农地规模经营。
第二,分区来看,位于河南省东部、北部和南部的 12 个地市农地利用效率较高,位于西部山区和中部地带的 6 个地市农地利用效率较低。究其原因,地理位置是首要优势,平原地带耕地面积充足,自然条件也适合农作物生长;其次,农地基础设施完善,尤其是农地灌溉设施齐全,加上经济发展比较好,机械化水平较高;此外,规模农业经营户发展较好提高了该地区农地的利用效率。而西部山区则存在土壤贫瘠,耕种面积缺少,道路交通不便,农地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中部地区主要是耕地面积占比低和农地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
5.1.2 实证结果的结论分析
影响河南省农地规模经营的主要因素是农地经营规模、乡村从业人员、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化肥施用量、有效灌溉面积和政策,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农地经营规模是农地规模经营的主要影响因素,目前河南省的户均耕地面积最大值为 7.87 亩/户,远未达到适度规模经营的 79.90 亩/户。所以,积极促进农地流转,加快农地的规模化经营,提高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是今后农地经营的主要趋势。
第二,乡村从业人员是影响农地规模经营的主要因素。目前河南农地经营的实际劳动力投入偏多,影响了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主要是因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顺畅,不仅导致劳动力资源的浪费,还导致了农地的低效率,直接影响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提高,进而影响了农地规模经营。
第三,农业机械总动力是影响农地规模经营的主要因素。随着农业机械总动力的增加,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也会增加,但增加幅度较小,主要是因为目前河南省的机械化程度较高,农机利用效率也较高。因此,在实际中,需要打破农地地块零碎化和地形位置等的限制,进一步提高农地的机械化程度,进而显著影响农地规模经营。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