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经济论文,经济就是经邦济世、经国济世或经世济民等词的综合和简化。(如“识局经济”(《晋书纪瞻》)、“皆有经济之道而位不逢”(隋王通《文中子中说》卷六)。它的含义包括国家如何理财,如何管理各种经济活动,如何处理政治、法律、军事、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即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意思。(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经济论文,供大家参考。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994 年中国通过分税制改革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预算相互分开,这项改革增加了中央政府的收入,但却压缩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却需要承担更多的地方建设责任,财政支出不断扩大。这就造成了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入不敷出的局面,财政缺口不断扩大。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弥补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资金缺口,满足经济增长的内在需求,地方政府开始通过各种平台和渠道举借债务,债务规模不断扩大。2011 年国家审计署公布了《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公告》,在分税制后两年内,在 1996 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普遍举借了债务:比例为省政府占100%、市政府占90.05%、县政府占86.54%。地方政府债务开始对地方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近年来,在我国地方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债务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地方政府债务的主要作用是弥补市场经济下私人投资的不足,通过政府投资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其投向主要在私人投资较少涉及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等公共领域。表 1 显示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资金的具体投资领域,其中有 86.7%投向了市政建设、土地收储、交通运输、保障性住房、教科文卫、农林水利、生态建设等基础性、公益性领域。通过地方政府债务筹措的资本投入完善了地方公共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硬件基础,加快了地区城市化的进程。在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为了恢复经济,中国政府实施了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巨额的资金被地方政府运用到公共产品的投资中,很快地恢复了经济的增长速度,但于此同时也伴随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迅速膨胀的问题。2013 年国家审计署公布了《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截至 2013 年 6 月底,全国各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为 20.7 亿元。省市县三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比 2010 年底增加了 38679.54 亿元,年均增长 19.97%,增速较快。
........
1.2 研究方法
为了准确地测量出在地方政府债务约束下的生产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分析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第一,文献研究分析法。通过对现有与政府债务相关的文献进行研读,本文总结了政府债务债务的相关理论以及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主要研究成果。根据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机制,选择较为科学合理的地方政府债务的估算方法,为全文提供数据基础。并且根据测量生产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文献,确定最适合的测量手段和重要的影响因素。第二,对比分析方法。对传统和在地方政府债务约束下的生产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对比,分析地方政府债务对两者的影响。对省份进行区域划分,对比东中西部的生产效率、各要素的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分析东中西部的差异性以及资源利用情况。第三,实证分析法。通过实证分析方法研究选取因素对生产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对生产效率采用 Tobit 模型,对全要素生产率采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根据实证结果分析各个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参考意见。
.......
2 文献综述
2.1 政府债务的主要理论研究
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各国学者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到目前为止,理论研究主要形成了以下四种观点:
2.1.1 凯恩斯主义的债务“有益论”
债务“有益论”的观点认为政府债务的合理扩张对经济增长具有正面的影响。该观点最早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70 年代,凯恩斯主义指出政府债务的扩张途径是通过政府调整税率,减少征税额度。因为政府减少税收的直接影响是增加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引发居民消费支出的增加,进而产生消费的乘数效应,拉动私人部门有效需求,通过拉动内需来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能。此外,该观点还认为政府举债是积极财政政策的表现。政府通过举债可以扩大财政支出,增加政府资本的投入,通过投资来拉动经济的增长。很多学者在之后的研究也指出,如果一国经济持续的衰退,必定会减少未来的潜在产出,对经济产生深远的不利影响。未来潜在产出的减少会影响企业的行为,企业会缩减用人规模,加剧工人失业的情况。失业工人人数将不断上升,导致其工作能力的衰减,进而对资本的组织、积累和新一轮投资活动的开展都有负面影响。因此,无论是在短期或是长期,增加政府债务能够避免经济的持续衰退,促进未来潜在产出的稳定和提高,促进各项经济活动的正常开展。Elmendorf&Mankiw(1999)的研究结果显示,如果政府采取减少税收的方式扩大政府债务,会通过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形式增加社会需求,进而提高社会的产出水平。并且在非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政府通过减税举债在短期内的正面影响将会更大,因为通过促进充分就业拉动了经济。Delong&Summers(2012) 研究指出当市场利率较低的情况下,政府会出现自发融资的行为,即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很多国家发展的经验显示经济衰退会对潜在产出、未来 GDP 水平产生长期的不利影响,需要很长时间的调整和恢复(Carra&Saxena,2008)。因此政府举债能够帮助该国走出衰退,避免衰退导致的持续负面影响。通过政府资金的投入,快速地恢复生产和生活的秩序,刺激经济的恢复。
........
2.2 国外文献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不断深入,但是还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 Reinhart 和 Rogoff(2010)的研究,选择了 44 个国家在 1790-2009 年的数据作为样本,发现了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存在门槛效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门槛值均为政府债务占 GDP 的 90%。当比重低于 90%,政府债务不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影响;但一旦比例超过 90%,政府债务的继续增加会显著地抑制经济增长。这个结论在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之后大多数的实证研究则是围绕两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展开。Minea 和 Parent(2012)在 Reinhart 和 Rogoff(2010)基础上采用面板平滑门槛回归模型检验得出了类似结论:政府债务和经济增长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当政府债务占 GDP比重在 90%-115%之间时,会抑制经济的增长。当比例超过 115%时,政府债务能促进经济增长。此外,还有很多研究根据不同样本也得出类似结论,当一国的政府债务水平超过了一定比例,就会抑制经济的发展,不同类型国家的门槛值不尽相同(Kumar and Woo,2010;Caner,2010;Cecchetti, 2011;Checherita andRother,2012)。Kumar and Woo(2010)将政府债务水平进行划分,分为低中高三个类别,并且考虑到变量的内生性,分别通过统计的稳健性检验。结果发现发现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率、全要素生产率和投资率均呈现负相关关系。当政府债务在中低水平(<90%),不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但当达到高债务水平,政府债务的持续增加会成为经济增长的负担。而且高债务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更为严重。如果政府债务占 GDP 比率提高 10%,会使人均 GDP 增长率降低 0.2%。Caner等人(2010)对 99 个国家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均存在门槛效应,但门槛值会出现差异。发达国家政府债务占 GDP比重的门槛值为 77%,而发展中国家的门槛值为政府债务占 GDP 比重的 64%。当超过这个比值,政府债务增加会降低经济增长率。具体表现为每增加 1%的债务会引起年度经济增长率下降约 0.017-0.02 个百分点。Cecchetti 等人(2011)对1980-2010 年 18 个 OECD 国家的债务数据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当政府债务占 GDP的比率超过 85%以后,政府债务继续增加将会对该国的经济增长造成不利影响。Elmeskov 和 Sutherland(2012)选择 12 个 OECD 国家作为样本,分析得出债务阈值为 66%。Checherita 和 Rother(2012)对 12 个欧元区国家 1970-2008 年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并将政府债务的平方项引入实证模型,结果发现政府债务占 GDP比重在 90-100%之间时,会对长期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很多学者进一步分析了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当一国政府债务水平较高,会影响人们对通货膨胀和金融市场的预期,人们会减少储蓄或将资金转移到国外;政府当局也会减少对公共产品的投资。由此造成国内投资的下降,资本存量增长率下降,导致的劳动生产率下降,经济增长速度减缓(Kumarand Woo,2010)。#p#分页标题#e#
........
3 研究方法和数据说明 ........15
3.1 研究方法.....15
3.2 数据说明和指标选择 ....18
4 生产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结果分析 .........21
4.1 生产效率分析.......21
4.2 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30
5 考虑地方政府债务生产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33
4 生产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结果分析
利用上述方法和数据,本文计算了 2000-2014 年间中国 31 个省区在地方政府债务约束下的生产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同时与传统生产效率和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的结果是地方政府债务会对生产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影响程度根据地区的发展情况存在差异性,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发生作用的具体机制。同时分解了在生产过程中各种投入要素的效率和无效率情况,对我国各地区的资源利用情况有了详细的了解,并就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出了一些建议。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发现了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比较严峻,为了切实提高落后地区的发展水平,就如何更好地利用地方政府债务做了理论的阐述。
4.1 生产效率分析
生产效率测量的是在某个特定时期内各省份与生产边界的相对关系,是静态的分析指标。图 1 显示的是 2000-2014 年间全国和三大区域在考虑地方政府债务和不考虑地方政府债务的生产效率的变化趋势。在不考虑地方政府债务的情况下,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生产效率基本呈现增长的趋势。其中东部生产效率明显高于全国和其他地区,中部地区生产效率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的生产效率最低。这表明生产效率是衡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地区生产率效率越高,经济越发达,地区发展水平越高。因此要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要从根本上提高生产效率。利用生产效率的提高来改变我国经济增长的方式,从粗放型的经济模式转变为集约型经济模式,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兼顾环境保护的同时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将地方政府债务纳入考虑后,全国和地区的生产效率仍大致呈现增长趋势。其中全国以及中西部的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效率的增长速度均要低于不考虑地方政府债务的数值,东部地区某些年份的生产效率相比传统数值略有提高。这说明了地方政府债务的持续增加会对地区的生产效率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首先,在社会资本一定的条件下,政府投资和私人投资是具可替代性的,那过多的政府投资会导致私人投资的减少,发生“挤出效应”。从而在资本市场出现资本错配的现象,不但影响生产效率的提高,还会影响资本投资的作用。其次,资源的投入都存在边际生产率递减的原则。地方政府的资本投资也受到边际资本生产率递减的约束,当政府资本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继续增加政府投资,会使得每单位投入资本的边际收益下降,不利于整体生产效率的提高。图 1 中东中西部的生产效率差异也反映了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由于地理位置等外在原因,中西部地区发展较为落后。因此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央应该要对中西部地区进行政策的倾斜,发挥好地方政府债务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地方政府债务对基础设施进行完善,为经济发展提供硬性基础,同时也要根据中西部地区的特点寻求更加合适的方式促进经济发展。
.........
结论
政府债务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除了投资于公共部门,还会投向市场的生产性活动,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与许多国家不同,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主要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建设,具有鲜明的生产性特征,因此将地方政府债务纳入生产函数之中,更能反映实际的生产情况。本文利用 SBM 方法和GML 生产率指数,将地方政府债务作为非期望产出,估算了 2000-2014 年间中国 31 个省份在地方政府债务约束下的生产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并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分解。研究发现:第一,考虑地方政府债务约束之后,大部分省份的生产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都出现了显著的降低,这表明忽略地方政府债务可能会显著高估大部分省区的生产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因为地方政府债务会挤出私人投资,同时受到资本投入边际效率递减规律的约束,对整体的投资效率都产生了负面影响。第二,我国三大地区在要素无效率水平方面存在巨大的差距,东部地区各要素无效率值全面低于中西部地区,其次是中部地区,要素无效率最高的地区是西部。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落后,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不仅不利于当地的发展,还造成了资源浪费严重。按照经济学原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素会流向效率较高的部门和地区。近年来劳动力向东部流动符合要素流动的原则。但由于政策的导向,资本和土地等要素的供给却偏向中西部地区,这意味着我国地区之间存在显著的资源错配问题。要大力推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不应只是一味地投入资源,而要从根本上提高生产效率。通过人才引进和科技创新,提高对资源的利用效率,才能拉动经济的高效持续增长。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