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邻避设施类PPP经济项目的公众反对风险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02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8122219190918165
  • 日期:2018-12-21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本文是一篇经济论文,经济就是经邦济世、经国济世或经世济民等词的综合和简化。(如“识局经济”(《晋书纪瞻》)、“皆有经济之道而位不逢”(隋王通《文中子中说》卷六)。它的含义包括国家如何理财,如何管理各种经济活动,如何处理政治、法律、军事、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即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意思。(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经济论文,供大家参考。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数据分析表明 PPP 项目失败情况难以避免
PPP 作为一种创新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供给方式,通过放宽市场准入,发挥着财政杠杆作用,在释放社会创新活力,激励社会资本公平竞争,增加优化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效率,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公共服务需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PPP项目的特点是涉及利益相关方众多、项目全生命周期长、合同关系和层次复杂,因此决定了项目很难有始有终,提前终止的情况也时常发生。从世界银行的PPP项目库中可以看到,截至目前中国PPP项目的总数为1458个(1993年-2017上半年),其中项目期满后顺利移交的项目有7个,占比0.48%;提前终止项目数为35个,占比2.40%[1]。而提前中止的35个PPP项目的合作期开始年份为1994-2005年,同期PPP项目总数为621个,占比5.64%。从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来看,发展中国家在1984~2010年启动的4847个PPP项目中,有334个因提前终止而失败,占比6.85%[2]。从韩国BOT模式的发展经验来看,项目再谈判也无法解决的问题便会促使项目直接走向失败[3]。
.........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通过对已往学者有关PPP项目提前终止(包括2014年以前的BOT项目)的研究发现,提前终止的PPP项目具有共同特征,且集中于能源、交通、污水处理、固废处理等行业。世界银行PPP项目库中在1993-2017年时间段内提前终止的35个PPP项目中,交通类项目有9个,污水处理类16个,能源类10个,如表1-2所示。这些项目中的能源与水环境治理类设施都属于“邻避设施”。常见的邻避设施诸如环境市政设施(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场、垃圾中转站、垃圾填埋场等)、能源设施(发电厂、天然气制造和供应厂等)和部分交通设施(高铁、高速公路等)为城市正常运转和居民日常生活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但由于其对周围环境会产生较强的负面影响而遭到居民的反对和抵制,这种现象被称为“邻避效应”(Not-in-my-backyard,NIMBY),这些具有强邻避效应的公共设施被称为“邻避设施”。总结PPP项目失败或提前终止的案例研究文献,发现因公众反对而提前终止的PPP项目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邻避设施类PPP项目(以垃圾焚烧项目为代表),一类为使用者付费类PPP项目(以收费公路为代表)。邻避设施类PPP项目由于产业本身的工艺问题,易导致周围环境的污染从而使其选址问题成为一大难点,容易遭到公众的反对和抵制[7]。据不完全统计显示,仅2016年上半年,规模较大的环保类群体性事件至少有52起,其中千人以上规模的就有12起。涉垃圾类的有19起,涉工业污染的19起,涉变电站的6起,涉污水处理的1起[12]。
..........
 
第二章 文献研究
 
2.1 邻避效应研究综述
邻避现象的普遍出现,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提出了一系列的词汇来分析这一问题,并试图开发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常用的词汇详见表 2-1。通过对上表词汇含义进行辨析,其表达内容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 NIMBY、LULU、NIMTOO、BIYBYTIM、CAVE 及 NOOS,这类词汇传递的是一种典型的“搭便车”心理,即认可项目或设施对社会发展的必要性和积极作用,但自己不愿意承担它的负面作用,即“别建在我家后院”。这种邻避效应程度相对较低,取决于项目的负外部性大小、风险的高低,由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是被认可的,辅助以合适的配套措施是能够被一些民众接受甚至欢迎的,例如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厂、垃圾填埋场、炼油厂项目等。另一种则更为极端,是根本不认可设施的建设必要性,不希望此类项目出现,包括NIABY、NOPE 和 BANANA。这种项目往往是具有高度危险的设施,如核能设施、危险物品仓库等。本文所讨论的邻避设施主要是第一类,即项目的技术风险可控、负外部性可弥补且公众反对的原因主要分为两类:一方面是由于其未能掌握项目的真实或全部信息导致公众对项目的风险感知被放大;另一方面是因其承担了邻避设施全部负外部性导致的不公平感作祟。邻避现象的背后蕴含着社会、环境、经济、政治、心理等深层次的矛盾问题。
.......
 
2.2 外部性理论研究综述
在不存在外部性的市场中,由于“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影响,个人的经济行为——无论他是生产者或是消费者都对社会中他人的福利没有影响。换句话说,在外部性的情况下,个体经济单位从其经济行为中产生的私人成本和私人收入,等于其行为所造成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57],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成本小于社会边际成本,私人边际成本MPC+外部边际成本 MEC=社会边际成本 MSC。如图 2-4 所示。图 2-4 说明了生产负外部性的原理。假设 MPC 是某厂商的边际成本,由于存在着生产上的外部不经济(例如生产造成的污染),故存在边际外部成本 MEC。由于外部性生产厂商的经济行为,使得其私人连成成本小于社会的边际成本,因此 MPC 在 MSC 的下方。厂商根据边际成本=边际收益决定生产量,因此对生产外部性的厂商来说,最优生产量即D=MPC时,因此厂商的最优生产量为Q*。而此时社会的最优产量为D=MSC,即 Q**,说明生产负外部性的企业产量过高,不符合帕累托最优。
.........
 
第三章 研究设计........26
3.1 邻避设施类 PPP 项目的实质负外部性治理研究 ......... 26
3.1.1 研究逻辑 ............ 26
3.1.2 研究方法 ............ 26
3.2 邻避设施类 PPP 项目的放大负外部性治理研究 ......... 27
3.3 公众反对风险导致 PPP 项目提前终止研究 ............. 29
第四章 邻避设施类 PPP 项目的实质负外部性治理..........31
4.1 PPP 邻避设施的负外部性内容分析 ......... 31
4.2 消除实质负外部性的治理手段分析 ......... 33
4.2.1 外部性治理手段的优缺点对比分析 .......... 33
4.2.2 补偿机制相较其他治理手段的优势 .......... 34
4.3 基于负外部性治理的补偿机制设计 ......... 36
4.4 本章小结 ........... 53
第五章 邻避设施类 PPP 项目放大的负外部性治理..........56
5.1 网络舆情传播放大负外部性的模型构建 ..... 56
5.2 SIR 模型的系统动力学网络舆情传播分析 ............. 60
5.3 舆情传播路径阻断与消除负外部性被放大风险的对策 ............. 76
5.4 本章小结 ........... 85
 
第五章 邻避设施类 PPP 项目放大的负外部性治理
 
5.1 网络舆情传播放大负外部性的模型构建
美国学者 Shayne Bowman 与 Chris Willis 曾指出:自媒体是普通公民经由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联,一种提供与分享他们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途径[130]。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媒体下新兴的信息传播渠道都是典型的自媒体形式,小巧便携的手机大大加快了信息发布和传播的速度。微博成为中国网民获取信息、发布消息,发表评论的重要媒介。截至 2017 年底,微博用户数量已达 3.4 亿,活跃用户中,男性占比 55.5%,女性占比 45.5%;高等学历用户占比 77.8%,中等学历用户占比 15.7%,初等学历用户占比 6.5%。用户年龄方面,18-30 岁的用户人数占用户总数的 80%,年轻一代成为网络新兴媒体的中坚力量。与传统媒体单向度、组织化、规范化的传播方式相比,自媒体的信息传递显现出不同的特点。自媒体传播具有个性化和自主性,只要拥有可以上网的设备,每一个公民都是“记者”。自媒体不需传统媒体的审核与挑选便可借助网络平台将自己的观点传输,一个人发出信息,N 个受众可以接收到,受众们再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次传递,便造成了自媒体时代信息的海量性和个性化的特征。尼葛洛庞帝曾在《数字化生存》中写道:“你不必再阅读别人心目中的新闻和别人认为值得占版面的消息,你的兴趣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过去因为顾虑大众需求而弃之不用、排不上版面的文章,现在都能够为你所用。”在这种环境下,一些突发事件如其他邻避设施传出负面信息产生时,对政府及企业的反应能力、组织能力等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邻避设施类 PPP 项目中,其实质负外部性是由生态环境负外部性、身体健康负外部性和社会经济负外部性构成,并由其互相影响所最终决定。分析三种负外部性之间的朴素作用可见,其中的生态环境负外部性是根本和核心,环境污染的存在引发了身体健康的损害和社会经济的损失。而上述负外部性相互交织,决定着公众对设施的邻避态度。而在邻避设施类 PPP 项目的识别、准备、采购、执行和移交的全过程生命周期中包括了项目的规划选址、建设、运营和关闭等阶段,公众对实质负外部性的感知水平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特别是在原有邻避情绪的基础上,若伴随其他邻避设施发生负面新闻、环评等前期决策评价流于形式、由于政府公开信息不及时不充分导致谣言的滋生等等情况,都会使公众的邻避情绪加深,对邻避设施负外部性的感知加重。在这一过程中,带有主观色彩和片面性的负面信息透过网络的传播广泛扩散,极易加大公众辨别真伪的难度。#p#分页标题#e#
........
 
结论
 
对以往失败的 PPP 项目类型研究和易导致公众反对的传统基础设施项目进行分析,发现邻避效应是导致这些项目失败最常见因素的因素之一。改革开放后我国生产力高速发展,使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水平到达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也使社会矛盾发生了巨大变化。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由于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民群众的需求层次提高,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也日益强势。同时,现阶段也是我国 PPP 项目井喷时期,巨量 PPP 项目正通过建设期进入运营期。一方面是万亿级的项目接力落地,一方面是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邻避设施项目引发公众反对频频喊停。按照国外的城市化发展经验来看,中国将进入到一个邻避效应多发的阶段。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要对公众负责,受公众监督。因此,邻避效应引发的公众反对,必将直接影响到政府的决策。在 PPP 项目关系中,这种影响则会导致政府违约行为的发生,使得PPP 项目失败,所有利益相关方蒙受损失。邻避设施类 PPP 项目一旦失败,最后的恶果就是邻避设施原规划地所在的社区及至地方失去了原本合法且合规的项目,社会资本前期的投资被浪费,全体公众失去享受更好公共服务的机会,而被邻避效应笼罩的公众也未必取得了更优的利益结果。因此,解决邻避效应则可避免公众反对问题,而解决邻避效应的关键在于消除其负外部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深度剖析了邻避设施项目招致公众反对风险的机理。公众反对风险产生的深层原因是邻避设施具有负外部性,且此负外部性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实质负外部性导致的社会成本收益不均衡,使得社会公平被打破并引起公众反对;另一部分是由于DAD 封闭决策中公众参与缺失、政府公信力下降、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在自媒体时代舆情传播的背景下相互交织、影响,使得实质负外部性被放大,产生溢出效应,加重了公众的风险感知,从而加剧了公众反对态度的强度和公众反对人数的范围。第二,构建了针对实质负外部性的治理的补偿机制。本文通过经济学理论分析的方法寻找治理对策,遵循经济学中治理外部性的传统方法,并对各传统方法的优劣进行分析,认为庇古税原理是治理邻避设施类 PPP 项目负外部性的最佳手段,并以此理论为基础探讨其具体应用——补偿机制的设计建议,以此来协助邻避设施的选址,减少公众反对的阻力。
..........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