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市场化改革对中国碳排放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41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8091820395917802
  • 日期:2018-09-14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本文是一篇经济论文,由经济学基本概念、范畴与范畴体系组成的理论体系,包括一般的理论经济学与特殊的理论经济学。人类经济学、科学经济学是一般的理论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特殊的理论经济学。(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经济论文,供大家参考。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
1978 年,中国开始推行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其目标为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让市场在经济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以重新唤起经济主体的活力。历经近四十年的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然而,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一直以来依靠的是大量的资源投入,这种粗放式增长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自 21 世纪以来,由于经济规模扩张、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清洁生产技术水平偏低等方面的原因,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上升,并于 2006 年赶超美国,碳排放量位置全球第一。Friedlingstein 等(2014)发现我国的碳排放增长率是世界平均水准的两倍以上。由生产活动所排放的温室气体而造成的气候变暖现象将会严重危害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各界对于发展低碳经济已形成共识。作为位居全球第一的碳排放大国,我们所承受着的减排压力无疑是巨大的。近年来,中国一直为实现减排而不懈努力,制定和实施了一些列减排目标和措施:2009 年 12 月,我国承诺到 2020年,国内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要比 2005 年减少 40%~45%;2011 年,中国政府指出:2015 年单位 GDP 二氧化碳比 2010 年降低 17%;2015 年 6 月,中国政府又提出到 2030 年左右,中国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到 2030 年,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减少 60%~65%;此外,为实现减排承诺,中国政府也明确提出在 2017 年建立全国统一碳排放交易市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绿色发展。然而,邹骥等(2009)的研究表明,在正常情况下,我国政府要实现减排承诺所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我们将将付出巨大的经济成本。为了减少由于减排而引起的不良冲击,对于生产中碳排放效率的提升是非常必要的。然而,我国整体碳排放效率较低,提升空间充足,且地区间存在明显的差距,影响碳排放效率的因素包括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对外开放、产权结构等(王群伟等,2010;魏梅等,2010;查建平等,2012;马大来等,2015)。
..........
 
第二节 论文的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化程度提升明显,经济发展迅速。然而,由于能源结构、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碳排放量加剧上升,并在 2006 年位居全球第一。 在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共识的背景下,碳排放效率的测算、影响因素等问题已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 本文就我国各省份经济市场化程度和碳排放效率的差异,市场化改革影响碳排放效率的机制如何以及线性和非线性影响等问题进行实证分析。首先本文阐明研究市场化改革与碳排放效率的原因,其次在梳理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构建能准确测算经济体制市场化程度的量化指标体系,并借助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市场化程度进行测算,此后采用超效率 SBM 模型对碳排放效率进行测算,同时拟从理论层面分析市场化改革对中国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机制,为下文的实证分析做好铺垫。 在此理论框架下利用动态面板模型与 PSTR 模型比较分析市场化改革对中国碳排放效率的线性影响与非线性影响关系。以期达到以下目标:(1)比较分析不同地区市场化程度与碳排放效率的差异;(2)从理论上探索市场化改革影响碳排放效率的途径与传导机制;(3)比较分析市场化改革对碳排放效率的线性影响与非线性影响的差异;(4)对比非线性模型中不同的转换变量,分析市场化改革对碳排放效率影响程度的差异,以期为各地区有针对性地政策设计提供参考。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市场化改革对经济发展有着明显的提升效应。但与此同时,二氧化碳排放及其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在发展低碳经济被全球各个国家接受并认可的背景下,国内外学者们愈发重视碳排放效率问题的研究工作。本章主要对碳排放效率的内涵与测算、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和市场化改革的发展效应这几个方面的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
 
第一节 碳排放与碳排放效率的内涵
由于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因此常将温室气体排放简称为碳排放。当然,温室气体排放还包括甲烷和氟利昂等,学术界在计算温室气体的过程中,通常会将上述气体折算成二氧化碳当量。经过两次的工业革命,人类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同时碳排放量也大大增加。当前人们仍旧选择煤和石油作为主要的能源,其在燃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大量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不可忽略的是,这一切源头还是在于经济的发展。碳排放效率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从表面上来讲,碳排放效率代表的是环境以及经济所受的影响的具体指标,对此可以用经济总量和碳排放两者之间的比值来衡量(张建玲,2008);更深层次的来说,碳排放效率包括了指定时间内所有生产要素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对环境的实际影响(王玲,2014),可以借助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来测算,这种测算方法主要是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出发,即使用较少的投入,提高好产出并降低坏产出。
........
 
第二节 碳排放效率的测算
在碳排放效率测算方面,国内外学者根据国家及地区的不同制定了相应的指标以求获得其实际生产所造成的二氧化碳的排放效率。结合上文可知,一般情况下有单要素以及全要素两类指标。在之前,人们借助单要素指标来对当前二氧化碳排放效率进行衡量的过程中,通过计算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然后再汇总单一投入或者产出数据,用两者的比值来反映碳排放排放效,一般会使用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以及单位能源二氧化碳排放来表示。例如,Kenji 等(1993)将 GDP 与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对比,其比值即为碳效率。借助这一指标可以得知某国家或某地区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为应对气候变化所作的努力,Canadell 等(2007)则将全球经济的碳强度定义为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世界国内生产总值(GWP)的比值,提供了度量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一系列经济活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方法;Zhang 等(2009)采用单位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作为碳排放强度的评价指标;Aldy(2007)则采用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当做评价指标,与此同时,还有其他学者也选择这一评价标准例如Jobert 等(2010)、Wang 和 Zhang(2014),并据此分析了人均碳排放的收敛性。Zhang 等(2008)把工业化累计人均排放量以及人均单位 GDP 排放量作为评价标准。潘家华和张丽峰(2011)借助 Kaya 所给出的定义来评测 1995-2008 这段时间我国各省的碳排放效率,同时考察其未来的变化趋势。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会借助的是单位 GDP 碳排放量这一单要素指标,Sun(2005)认为,想要准确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减排效果以及政策实施效果,较为理想的指标之一就是碳强度。
.......
 
第三章 市场化程度与碳排放效率的测算.......12
第一节 基于全局主成分分析法的市场化程度测算.............12
第二节 基于超效率 SBM 模型的碳排放效率测算.....18
第三节 市场化改革与碳排放效率的统计关系...........23
第四节 本章小结.........24
第四章 市场化改革对中国碳排放效率影响的机理分析.............26
第一节 STIRPAT 模型介绍.............26
第二节 市场化改革影响碳排放效率的理论机制.......26
第五章 市场化改革对中国碳排放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29
第一节 市场化改革对中国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基于动态面板模型.....29
第二节 市场化改革对中国碳排放效率的非线性影响―基于 PSTR 模型........34
第三节 本章小结.........41
 
第五章 市场化改革对中国碳排放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前文已经对市场化程度和碳排放效率进行了测算,并详细阐述了市场化改革对碳排放效率的作用机理,接下来本章采用 1998~2015 年我国 30 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省际层面出发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实证分析市场化改革对中国碳排放效率的线性影响。其次构建 PSTR 模型实证分析市场化改革对中国碳排放效率的非线性影响。#p#分页标题#e#
 
第一节 市场化改革对中国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基于动态面板模型
 
一、变量选择
根据对现有文献的归纳和总结,同时考虑到我国碳排放的现状和面板数据的可得性,本文将上文测算所得的用来表示市场化改革水平的市场化程度作为核心解释变量,碳排放效率作为被解释变量,同时选取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出口贸易和能源价格等变量作为模型的实证变量。具体如下:一是技术进步。有不少学者的研究表明,技术进步对碳排放效率具有较大的提升作用。技术的进步不仅能够提升煤炭等传统能源的利用率,降低碳排放量,提高碳排放效率。同时也能够促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和普及,提高碳排放效率(胡玉莹,2010)。本文以各地区的 R&D 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作为代理变量,该变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技术进步对改进碳排放效率的作用。二是产业结构。相对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的发展所需的能源投入更多,而能源的过多消耗则必然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加剧上升。只有当具有低排放绩效特质产业(第二产业)的比例缩减才会促进碳排放效率的提升(查建平,2012),因此,本文用第二产业产值占比作为产业结构的代理变量。三是出口贸易。现阶段发达国家对环境的重视程度逐渐上升,环境管制力度大幅增强,这些发达国家大都选择将国内一些对环境破坏较为严重的产业逐渐转移到发展程度较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这使得发展中国家的污染现象日益加重。许多学者也证实了“污染避难所”假说,例如,Dabo Guan et a(l2008)、魏梅(2010)、许广月和宋德勇(2010)以及其他学者在对出口贸易与碳排放效率的关系进行研究时发现,出口贸易会抑制碳排放效率的增加。而另有部分学者得出了相反的研究结论,例如朱承亮等(2011)在进行研究时就发现对外贸易会显著提升我国环境约束下的生产效率。
.......
 
结论
 
本文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和超效率 SBM 模型分别测算了 1998~2015 年我国 30 个省、市、自治区的市场化程度与碳排放效率,然后分析了市场化改革影响中国碳排放效率的理论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以中国 30 个省、市、自治区 1998~2015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分别构建了动态面板模型与 PSTR 模型实证分析市场化改革对碳排放效率的线性与非线性影响效应,得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从省际层面看,绝大多数省份的市场化程度都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只有少部分省份在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市场化程度短期内出现小幅波动,但之后几年又继续攀升,表明市场化改革在逐步深入。然而省份间的市场化程度差异较大。同时,从区域层面看,市场化程度存在地域分化的现象,东部沿海地区的市场化程度最高,远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中部的市场化程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近年来,已逐步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而西部地区市场化程度最低。这一结论表明,我国在继续深化改革的同时,应更加注重缩小区域经济体制市场化进程的差距。东部地区应继续推进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建立更加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中西部地区应更加积极地转变政府职能, 减少政府对经济运行的不必要干预,同时大力发展非国有制经济,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减少国有产权比重,提升市场因素在经济运行中的地位,以促使市场化改革更好地向前推进,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
第二,我国碳排放效率整体上处于缓慢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较低,大部分省市仍处在非有效的状态下,只有北京、上海和广东三个省市在 2015 年碳排放效率超过 1,处于有效状态,碳排放效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意味着在“十三五期间”,我国的二氧化碳减排空间较大,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减排目标可以通过提高碳排放效率的方式来实现;同时,我国碳排放效率与市场化程度特征相似,均呈现典型的东部大于中、西部的趋势,东部的碳排放效率远高于全国和中西部地区的碳排放效率水平,中部地区的碳排放效率在大部分时期与全国平均水平较为相近,而西部地区在大部分时期都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缩小地区间碳排放效率的差异应当是我国减排政策实践中考虑的主要问题,同时也是实现我国整体碳排放减排目标的一种有效方式,各地区可以加强合作交流,共享减排政策实施经验和低碳经济发展经验,并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度适合本地区的减排政策和低碳经济发展政策,避免“一刀切”的做法,从而缩小区域间碳排放效率的差距。
..........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