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经济论文,经济学的核心是经济规律;在对称经济学看来,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只是经济规律的展开和具体表现,经济学的对象应该是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后面的经济规律与经济本质,而不是停留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层面。(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经济论文,供大家参考。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
一、选题背景
随着中国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全国城镇化水平正经历一场空前的发展。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 年,中国城镇化水平达到 57.35%,比2015 年高出了大约 3 个百分点,比 2007 年城镇化水平高出 4 个百分点。城镇化进程和城市供水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一方面,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给城市供水行业带来了一次较好的良机;与此同时,快速发展的城镇化,也给城市供水行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可能引发水资源短缺、饮用水水质不达标等问题。此外,随着人口的激增和国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供水行业的消费者不仅对城市供水数量上需求越来越多,而且对供水质量和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当前中国正面临着一个棘手的困境:一方面要保障充足的城市供水与安全的饮用水;另一方面又要解决城市供水行业发展过程中政府监管的制度供给问题。城市供水行业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如何同时达到经济发展、社会服务的二维目标。为此,1994 年国务院颁布《城市供水管理条例》强调发展城市供水行业、保障城市生活、生产用水;建设部 2002 年颁布的《关于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城市供水行业改革以推进市场化为主要方向;2005 年国务院颁布《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旨在鼓励民营资本的进入;2012 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领域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鼓励民间资本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进入城市供水等市政公用事业领域的运营和养护;2015 年财政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文“关于市政公用领域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推介工作的通知”明确城市供水项目需要住房城乡建设部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特许经营管理制度,拓宽社会资本的进入渠道。为此,中国对城市供水行业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并对供水行业进行监管改革。尽管国家对城市供水行业做出坚定承诺和不懈努力,但水资源短缺、低质的饮用水、居民生活用水以及生产用水的不足仍是当前大多数城市所要面临的突出难题,中国城市供水行业的市场化改革的实际效果比预期目标仍有很大的差距。我国是中央集权性的国家结构,在这种结构下,中央政府对下级行政机构具有绝对的权威和控制力,但为何中央的政策却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困难重重甚至会以失败而告终呢?政府怎样才能实现城市供水行业的保供给、促效率的目标呢?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关于城市供水行业的国内外研究主要侧重于城市供水行业发展绩效、监管及监管体系、监管绩效三个方面。
一、城市供水行业发展绩效
从国外研究文献来看,学者主要对城市供水行业发展绩效进行案例分析和经验研究,但他们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研究结论。首先,在案例分析方面,Crampes 和 Estache(1996)、Shirley 和 Menard(2002)、Galiani(2005)等人认为私人部门的进入提高了城市供水行业的劳动生产效率、供水服务质量水平、用水普及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供水企业的运营成本。然而,Kirkpatrik 和 Parker(2005)、Shirley(2002)等人并不认为私人部门的进入会提升城市供水行业绩效,他们认为私人部门的进入会抬高供水价格,降低服务的质量水平,带来居民的不满。其次,在经验研究方面,Estache and Rossi(2002)通过1995 年亚非两洲 29 个国家的 50 多家城市供水企业的数据,将私人部门和国家部门的供水行业绩效进行对比后得出:私人部门的进入和国有部门对城市供水行业绩效并没有显著的差异。最后,Cecile Aubert,Arnaud Reynaud(2005)利用美国的Wisconsin 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城市供水行业的监管效果,认为供水行业的效率部分归于政府监管。D.Saal,D.parker(2001)通过对英国供水行业的政府监管和民营化经济效率的研究,认为英国供水行业民营化并没有带来供水总成本递减的趋势,并将效率的提升归于经济性监管的结果。从国内文献来看,只有极少数文献直接研究了国内城市供水行业发展绩效,并且文献的观点存在分歧。于良春和王志芳(2005)直接考察了我国自来水产业的发展和改革状况,并认为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可以提高供水企业的生产效率。仇保兴和王俊豪(2006)对我国城市供水行业监管体制进行了研究,认为通过对监管体制的创新改革可以提升供水企业的生产能力。这些较早的研究文献只是从行业特征出发对供水行业的发展进行梳理和概括,但并没有依据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
第二章 城市供水行业监管制度供求分析
长期以来,世界各国政府一直都将城市供水行业看作传统的自然垄断行业而进行严格的监管和控制。在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不断成熟,美英法等主要的发达国家开始对城市供水行业的监管呈现出多元化的潮流,开始推行以打破城市供水行业政企高度合一的局面为目的的城市供水行业监管体制改革,主要是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行了进入监管、价格监管、供水质量监管等措施。从而政府在供水行业的职能被重新定位,政府功能由城市供水行业的垄断经营者转变为引导者和监管者。美英法等发达国家所实施的这些监管改革扭转了城市供水行业一直以来低效率、亏损严重的局面,监管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此,世界各国掀起了一场在城市供水行业监管改革的浪潮。中国城市供水行业的市场供需矛盾较为突出。一方面,我国拥有庞大的人口,供水需求较大;另一方面,我国淡水资源非常短缺以及水污染严重。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一直对城市供水行业实行国家垄断经营制度,具有高度的政企合一、政监合一、过度垄断的特点,这一制度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严格的管控使得供水企业竞争积极性严重不足、经营效率低下、水资源浪费;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水价定价普遍较低、投资渠道严重依靠政府,寻租行为普遍存在,从而使得供水企业年年亏损严重;国民一直在观念上视水资源为无偿使用,导致节水意识淡薄等等。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配置资源带来了巨大的活力,国家开始着手对一部分城市供水行业进行政府监管体系改革,这些尝试性的改革取得了积极效果,使得供水行业的经营、管理、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但总体上政府对于城市供水行业的监管体系改革较为缓慢和滞后。尤其是随着近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供水行业面临着不容乐观的局面:一方面,法国的威立雅供水行业以及苏伊士供水行业和英国的泰晤士供水行业现已进入中国城市供水行业市场,这三大欧洲供水行业巨头的全球市场份额高达百分之七十,目前正不断加大对中国城市供水行业的投资,企图在中国建立“供水行业帝国”,在供水行业正逐渐形成行业竞争优势,“洋供水行业”在不断向我国的深层市场进军,更是为中国城市供水行业的前景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另一方面,自 2002 年开始,我国城市供水行业的政府监管体系改革的推进虽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我国城市供水行业的快速发展,但政府对于当前城市水务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改革的范围、改革的手段和速度等主要问题的认识还显得不够成熟,市场竞争机制与相应的配套手段的范围界定较窄,导致市场投资不足、经营管理效率低等问题。
第一节 城市供水行业监管需求
城市供水行业主要是围绕水资源的开发、生产、加工、输送等经营活动的产业部门,对城市居民生活和企事业单位的生存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城市供水行业的主要生产供应过程是将湖泊、江河等地表水资源以及泉水、地下水抽取的原水传送到供水企业,对原水中所含有的一些污染物进行分类处理,达到出厂水质标准后,通过城市供水管网输送了各类终端消费群体,消费者使用后产生的各种污水通过排污管道流入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对其进行处理后排到江河、湖海。因此,城市供水行业形成了一个由自然水-水厂-自来水加工-自来水输送-用户分销自来水-污水处理-排放的产业链。从这个产业链的过程不难看出,城市供水行业与水资源的紧密关系及其生产经营管理的流程决定了城市供水行业具有其独特的行业特征。
..........
#p#分页标题#e#
第二节 城市供水行业监管改革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水资源被视为一种公益性物品,由国家负责城市供水,城市供水行业基础设施也由国家负责投资建设和维护,从而国有垄断经营和政府严格监管的城市供水运营体制,具体体现为:第一,城市供水行业计划体制的主要特征是城市供水行业政企高度合一。这种关系具体主要表现在:自来水行业的投资完全由政府通过财政资金来投入,供水企业生产计划和决策都是由市级主管部门制定,自来水公司和污水处理企业的领导人由市级政府主管部门委派和考评,自来水公司和供水企业的经营亏损也由政府财政弥补。在这种体制下,政府投资、政企不分、事业化管理,企业没有经营决策自主权,没有独立企业利润目标追求,由此造成城市供水企业存在严重的“软预算约束”问题。城市供水企业实质上是政府机构的附属物和实现政府社会性目标的事业单位。第二,行政性地区垄断经营。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当地的自然地理、水资源和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和影响,各个城市的供水和污水处理企业实际上是以城市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因此,城市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自来水公司的生产经营规模,且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自来水输送管道网络大都被没有使用自来水的农村地区所分隔,这导致了供水企业在各自的城市范围内实施区域垄断经营。这决定了城市的规模进而就决定了供水和污水处理公司的经营规模及经营的地理区域,各供水和污水处理公司的管网由未使用的供水和污水处理系统安装的区域隔开,在区域内独家垄断经营。
.........
第三章 城市供水行业的监管体制分析...........24
第一节 城市供水行业监管机构纵向分析..........24
第二节 城市供水行业监管机构的横向分析......27
第三节 分权体制下城市供水行业监管的制度困境..............28
第四章 监管对城市供水行业供给绩效的实证分析...........32
第一节 研究设计..........32
第二节 指标选取与数据说明..........33
第三节 计量结果与分析........36
第四节 本章结论..........37
第五章 财政分权、官员晋升对城市供水发展绩效的影响.........39
第一节 财政分权、官员晋升与供水行业监管决策..............39
第二节 计量模型与数据指标..........44
第三节 实证结果与结论........47
第五章 财政分权、官员晋升对城市供水发展绩效的影响
第一节 财政分权、官员晋升与供水行业监管决策
随着制度变迁理论的发展,学者们正逐渐认识到一国制度的优劣是经济长期增长最重要的因素,资本的积累、技术的进步只是一国经济增长的结果并非原因。我国政府作为国家权力的垄断者和政策制定者,地方政府的质量或治理水平不仅能够解释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奇迹”,而且也能够解释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差异。因而,针对中国城市供水行业发展的任何讨论都绕不开地方政府在城市公用事业中所扮演的角色这一课题。我国城市供水行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供水综合能力、供水管道长度、供水总量以及用水普及率等方面的物质条件的改变,这些变化体现在国家横向层面及地区间纵向层面上。城市供水行业发展水平差异的背后更多地反映了一国的政治治理和政府作为的差异。提高城市供水行业的效率、增强行业的供给能力,以满足不断快速发展的城市化用水需求、保护消费者合理利益一直是中国城市供水行业发展和改革关注的重要内容。在财政分权体制下,这一责任被下放到地方政府。多年来,地方政府通过对城市供水行业的市场化改革来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的目标。本文采用相关数据测算出中国 24 个省份 2004-2014 年的人均供水总量、人均供水固定资产投资额、用水普及率(如图 5-1 所示),人均供水固定资产投资近些年持续大幅度下降,人均供水量和用水普及率不仅没有提高反而也在不断下滑。在中国式分权的背景下,城市供水行业的监管政策并没有取得预期目标,虽在市场化改革的初期取得一定果效,但长期来看供水行业的发展甚至偏离了改革意愿。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在分权的体制下,各省供水行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地方政府的决策偏好是如何影响供水投资、用水普及率、供水总量的,在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权责关系重构中应该如何建立较好的地方政府决策偏好激励与约束相容机制。
.........
结论
本文的研究发现,我国实行的进入监管带来了供水综合生产能力、供水总量、用水普及率水平的提高,这从侧面说明当前城市供水行业的市场化改革的成功之处。随着我国城市供水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持续推进,以政府主导的改革在投资主体多元化、供水企业民营化、市场开放竞争等方面虽取得显著的效果,政府所做的这些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升城市供水行业的总量水平,但由于传统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供水行业改革相对滞后及缺乏有效系统设计和整体持续推进,传统的计划经济管运体制传统的计划经济管运体制以及项目建设为核心的行业发展策略,仍然制约着我国城市供水行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深思城市供水行业的进入监管改革实践,不难发现:一是国内私人资本在供水业务经营管理方面往往出现逐利性较强、经验缺乏、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二是我国政府积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的同时,忽视了当前国内城市供水行业的监管上存在着严重的制度短板。三是我国城市供水行业推行进入监管改革的一个初衷就是吸引资金,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减轻政府财政的压力。但近年来供水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虽不断在增长,但不论是外资还是民间资本所占比重仍然较小,大部分的投资仍然来自政府财政,政府在城市供水行业投资仍然牢牢占据控制产权。在政府放松进入监管时,国有企业会滥用垄断权来损害消费者利益以及随意的政治干涉投资者,存在不公平的竞争市场环境。城市供水行业投融资能力严重不足,低价变现供水行业存量资产、不合理侵犯商业投资人利益等问题普遍存在,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国城市供水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适合中国特色国情的城市供水行业的投融资机制还远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政府应更全面、更深层地推进城市供水行业的市场环境建设,牢牢把握市场化改革的发展方向,明确城市供水行业市场化改革的目标。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