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溢出经济效应、收入分布与产品质量选择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79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8062821184917250
  • 日期:2018-06-24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本文是一篇经济论文,经济学核心思想是通过研究、把握、运用经济规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最大限度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与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经济论文,供大家参考。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市场竞争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技术不断进步而日趋激烈,厂商希望开发新兴地区的市场,从而提高竞争力。相对于发达地区而言,欠发达地区最明显的特征是居民收入分布不均等程度较大,同时人均购买力较低。那么,厂商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出售的产品质量是相同的吗?人们普遍认为,厂商在发达地区出售的产品质量较高而在欠发达地区出售的产品质量较低。伴随着剧烈的市场竞争,产业集中效应明显,大多数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更是加剧了这一现象。企业通过技术进步、压低劳动者工资等来降低成本,甚至不惜以低于成本的低价来抢夺订单。从而导致大部分中小制造企业只能从事低值低价的低端制造业。市场竞争的核心聚焦在成本和价格,而不是品质与创新。消费者的消费热情在各种促销活动的刺激下不断高涨,这其中,有不少现象令人深思,例如:不在生产地出售的中国制造高档电饭煲、相比从国内购买,从国外购买的运动鞋更耐穿、出口质量比内销更高的中国制造牛肉丸、出现质量问题全球召回却独缺中国的品牌汽车。令人担忧的是,同样的产品和服务,国内可以获得的质量往往比国外差。中国消费者为何不能享受同样质量的产品?同时,国内高质量的产品又去了哪里?根据一些行业惯例,高质量产品外销,低质量产品只能面临内销的命运;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上的双重标准屡禁不止,通过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的对比,我们发现,国内市场上的产品质量普遍低于国际市场,具体表现为:有时,我国消费者为了购买高质量产品,不得不花费更高的成本,从国外买回,殊不知这些产品正是中国制造。通过研究食品行业的数据发现,经过了政府多年的治理规范后的内销食品合格率仅徘徊在 90%左右,而我国出口食品的合格率多年持续保持在接近百分之百高水准。这一点微小的差距,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国际国内产品“同类不同质”的现状。当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后,国外品牌会在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大肆实行双重标准,例如:日本东芝公司对存在质量问题的电视、PC、移动支付等产品进行多次全球召回,却很少顾及中国市场。韩国三星公司对存在电池问题的“NOTE7”型号手机进行召回,这一召回同样不包括中国。宜家宣布召回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时并不包含中国在内,在舆论的压力下,不得与才召回中国市场缺陷产品。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相对于我国,国外厂商寻求新兴市场的进程起步较早,因而国外关于收入分布与产品质量的理论研究也相对更加成熟。其中代表性理论可以分为以下几种:首先是在消费者收入是均匀分布的条件下,在消费者对产品具有异质性偏好的纵向差异模型中,以消费者的偏好为指标,研究垄断厂商对产品质量的选择:Mussa 和 Rosen(1978)的研究认为,由于消费者具有异质性偏好,那么他们对不同质量产品的支付意愿不同,如果对高质量产品的支付意愿越大,说明消费者就越偏好高质量的产品,因此垄断厂商将为消费者提供不同的产品价格——质量组合。Kim 和 Kim(1996)的研究假定由于存在溢出效应,导致生产低质量产品的生产成本较低,溢出效应也就是厂商在生产高质量产品的过程中积累的先进生产经验。Gabszewicz 和 Thisse(1979)分析了纵向差异双寡头模型中的收入分配效应,他们认为消费者对高质量产品的支付意愿会随着收入水平的上升而增长。其次是在消费者收入分布有差异的条件下,研究收入分布差距对产品质量的影响,Chatterjee 和 Raychaudhuri(2004)的研究重点讨论了在完全垄断和双寡头垄断市场中,收入分布的变化会如何影响厂商提供的产品质量。他们假设市场规模是内生的,在收入分布不均等的条件下,厂商将同时出售高质量和低质量的产品,当收入分布不均等程度下降到一定范围内时,厂商将只出售高质量的产品。
.........
 
第二章收入分布与溢出效应相关理论概述
 
第一节 我国居民收入概况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居民生活水平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隐藏这个辉煌成绩之下的,却是一个令人担忧的数据,中国人均年收入仍然排在世界第 72 位。这两项本应当相互平衡的经济指标,在如今的中国竟那么的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先富带动后富”的方针政策,大力支持发展东部沿海地区,这一政治因素造成了我国的地区收入不平等程度不断加剧,地区间的收入差距逐步扩大,两极分化的格局正逐步形成。万光华(2006)认为,我国消除贫困和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进程严重受制于地区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扩大,这一问题更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Wan. Lu and Chen,2006)。我们直观地感受到,近十年来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中国人民的生活状况得到了质的的提升。这一感受得到了数据的支持,依据我国 2001-2016 年统计年鉴中关于居民生活水平的统计数据可知,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消除了人口增长的因素影响后,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同时,伴随者收入的增长,消费者的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一结论可以由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家庭存款余额年年增加得出,无论是农村居民还是城镇居民,用于精神文化的费用不断增加,而用于日常生存必须的费用不断下降,恩格尔系数得到降低,因此居民整体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生活状况也不断改善。统计年鉴中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以金额为标准划分成:(I)低收入,(II)中等偏低收入,(III)中等收入,(IV)中等偏高收入,(V)高收入五个等级。首先比较相同等级的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发现城镇居民的基尼系数要明显小于农村居民的基尼系数。接下来比较城镇居民内部与农村居民内部不同等级之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我们发现不同等级间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差异较大。城乡收入两极分化难以根除的原因之一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为全面实现工业化实施了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为了加快工业化资本累积,国家运用财政计划贴补城市发展,这又进一步扩大了城乡的收入差距。虽然国家开始将重点放到农村的发展上,正大力促进城乡经济的和谐发展,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生活状况有了极大的改善,但城乡收入的差距依然存在,难以消除。
........
 
第二节 收入分布相关理论
根据现代发展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将收入分布划分为功能性收入分布和规模性收入分布两种类型。功能性收入分布,起源于李嘉图,又被称为要素贡献收入分布,是在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时,以土地、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为主体,按照各生产要素在社会产品最终价值中所占的比例进行的分配。从收入的来源出发,研究所有者投入的生产要素与收益之间的关系,针对土地、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所有者分析要素投入数量与获得的相应收入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分析不同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之间的收入分布差异和对比,分析所有者的投入和收入之间的关系是否恰当。而规模性(个人家庭)收入分布,顾名思义,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时以居民个人为主体。帕累托的这一理论研究了居民收入在消费者个体、居民家庭,乃至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分布情况,通过收入分布的最终流向研究各个阶层收入占社会收入的百分比以及各个阶层的最终收入分布。主要反映了各个阶层所有者与其收入之间的关系,研究了决定个人或家庭的收入分布结构的关键性因素以及特定阶层人口数量与其获得的收入占比的关系是否合理。功能性收入分布和规模性收入分分布相互关联又各有不同。两者研究问题的侧重点不同:功能性收入分布重点研究比例问题,建立了经济效率的收入分布原则,该分布并不关心得到收入的究竟是谁,而着重于研究应当如何确定不同的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收入的占比份额;规模性收入分布并不关心居民获得收入的来源和方式,而着重于这些收入的数量。将个人或家庭以收入水平为标准进行分类,有利于说明不同的经济体之间收入分布的形成以及变化的趋势,再从每类经济体的收入与人口之间的关系来研究收入分布。两者的联系主要在于规模性收入分布不仅受功能性收入分布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功能性收入分布决定了规模性收入分布。由于所有者拥有的生产要素禀赋决定了该地区人口可获得的收入比重,规模收入分布的结构受居民收入分布格局的直接影响,这些居民拥有不同数量的生产要素。因此,规模收入分布的差距会随着功能性收入分布差距的扩大而扩大。本文在研究居民收入差距时主要涉及规模性收入分布,即各阶层的居民收入占比的变动情况、变动范围、各阶层的相对收入差距情况以及收入分布差距的总体趋势。#p#分页标题#e#
...........
 
第三章 收入分布、溢出效应与产品质量选择的理论模型........19
第一节 消费者选择与生产者选择....19
第二节 均衡及比较静态分析........23
第三节 检验............26
第四章 福利分析与政策建议............30
第一节 福利分析........30
第二节 政策建议........31
第五章 结论......35
 
第四章 福利分析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福利分析
随着溢出效应增加,厂商为 j 地区越来越多的低收入消费者群体提供低质量的产品,由于 j 地区收入分布差距较大,消费者的收入越低,这部分消费者的人数越多,因此市场规模是扩大的,这部分新增消费者的消费者剩余是正的。同时,原先的消费者会以更低的价格购买质量更低的产品,对这部分消费者来说,消费者剩余可能是负的,增加的消费者剩余会超过损失的消费者剩余,从而社会总福利是增加的。从社会福利的角度看,欠发达地区的消费者可以购买原先没有消费过的产品,社会福利无疑是增加的,同时,厂商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溢出效应越大,社会总福利就越大,因此欠发达地区的政府可以引进一些溢出效应较大的厂商,从而提高社会总福利。另一方面,厂商在不同地区出售的产品存在质量差异的原因在于消费者收入分布的不均等,政府可以通过缩小居民收入分布差距来提升我国企业产品质量,实现各地区市场均衡发展。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中,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同志提出,中国的产品质量现状有喜有忧,我国的产品质量有很大的进步,但是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首先,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产品质量问题,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质量问题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各级政府也积极响应号召,狠抓产品质量问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例如各地普遍开展了“质量强省、强市、强区”的活动。同时,积极开展“质量月”活动,“质量月”活动的主办单位为国家质检总局和 42 个部门。我国生产的产品质量在整体上有所提升,环境质量改善,工程质量也在不断完善,形成了重视质量、狠抓质量的氛围。质检总局进行的服务业质量测评结果表明,重点服务领域的客户满意度均保持在“比较满意”的水平。
..........
 
结论
 
本文讨论了一种社会现象:厂商在经济发达程度不同的地区出售不同质量的产品。基于寡头垄断模型,在给出两个地区收入分布的条件下,引入溢出效应,研究厂商在不同地区选择的最优产品质量。得到如下一些结论:
(一) 在溢出参数给定的条件下,收入均匀分布地区的产品质量提高会导致收入分布有差异地区生产相同质量产品的单位成本降低,因此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为了达到利润最大化,厂商会生产更多的产品直到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从而收入分布有差异地区的市场规模扩大。厂商通常在收入均匀分布的地区出售高质量的产品,而在收入分布有差距的地区出售低质量的产品。地区收入分布不均是导致产品质量下降的原因。
(二) 随着溢出参数的增加,溢出效应加剧,厂商在收入分布有差异地区的生产产品的单位成本降低,因此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为了达到利润最大化,厂商会生产更多的产品直到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从而收入分布有差异地区的市场规模扩大。同时,厂商将提高在收入均匀分布地区的产品质量并缩小市场规模,将高质量产品出售给一小部分高收入的消费者。生产知识的溢出效应加剧了不同地区产品质量的差异程度。溢出效应越高,产品质量越高,收入均匀分布地区的市场规模越低,而收入分布有差距的地区则相反,产品质量会降低,市场规模会扩大。同时,厂商的总利润增加,这是由于当溢出参数增大时,厂商选择将一部分市场从收入均匀分布的地区转移到收入分布有差异的地区,这就导致了收入均匀分布地区的利润减少而收入分布有差异地区的利润增加,增加的利润要大于损失的利润,故厂商的总利润是增加的。
..........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