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经济论文,经济学的发展曾经分为两大主要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经济学起源于古代中国经济思想、希腊色诺芬与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早期经济学,经过亚当·斯密、马克思、凯恩斯、中国经济学家等经济学家的发展,经济学逐步由政治经济学向科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理论体系和实际应用不断完善。(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经济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绪 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美国经济学家 Robert J. Barro 在其《不再神圣的经济学》中,对于个人外表,给出了比较客观的经济学分析:“只有当外表较好的那部分人所拥有的额外资源,被重新分配到那些丑陋者的手中,并且证明了这部分额外的资源在这些人的手中和在外表较好者手中对国民经济产值具有相同的效益时,政府干预自由市场对于外表的‘偏好’才能被认为是合理的。”在综述了相关的学术文献后,Daniel S.Hamermesh 等人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在许多职业中,长相更好的工人可以比其他人赚得更多,而长相难看的工人比长相普通的工人挣得更少。”从图 1.1 中,可以清楚的看到我国劳动力市场上身材对个人收入的影响。该图显示的是个人体质指数(BMI)及对应体质指数(BMI)水平上的个人全年总收入(Income)的分布情况。在图中,红色的虚线代表趋势线。图 1.1 表明,体质指数(BMI)的变化较为集中,而收入(Income)的变化则相对分散。图 1.1还表明,收入(Income)和体质指数(BMI)的关系大致上呈现出一个倒 U 型的模式,即随着体质指数(BMI)的变化,个人全年总收入(Income)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也就奠定了我们在下文中将要报告的较好身材对收入具有正面影响的基调。本研究试图证实个人外表对收入的重要影响,以检验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外表歧视的大小和稳健性为核心,并针对不同的人群遭受的外表歧视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Beauty Pays!”Hamermesh(2001)在他的书中似乎强调了一个明显的真理,即外表对个人的收入有显著的影响。在公司中,长相好看的的职员比长相一般的职员拥有更多的额外福利,包括他们享有更高的收入、更多的生活补助以及其他更加令人咋舌的特殊待遇。同样地,Rhode(2010)也在她的个人著作中提出了外表在个人求职以及职业生涯的晋升中所起到的特殊作用。经济学家们在劳动力市场中除了观察到性别歧视、户籍歧视、残疾歧视和种族歧视这一类的显性歧视的存在以外,亦观察或者认为不同的劳动力市场中还存在普遍的外表歧视问题。Hamermesh(2011)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整理,并将其称为“美貌经济学”(Economics of Beauty)。自 Hamermesh and Biddle(1994)的外表歧视的研究以来,外表对个人求职、收入和晋升的影响已经引起了广大的劳动经济学家的关注。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在当前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中,身材,或者说身高和体重,这两个重要且容易度量的外表特征,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重要角色,是否正如国外经济学者观察到的一样,我国劳动力市场中也存在着显著的、稳健的外表歧视问题?我们的研究正试图从身材,一个综合了身高和体重信息的变量入手,来开展中国劳动力市场中的“美貌经济学”研究。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从实践角度来说,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可以归为以下三点:①利用中国独特的社会和制度环境,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获取一手数据,通过计量经济学的建模来验证个人的外表特征对收入有重要的、稳健的、显著的影响,以期为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存在的外表歧视问题提供坚实、可靠的事实依据和经验证据。②对外表歧视对收入影响的稳健性做出判断,避免落入样本选择偏误,同时对外表歧视只存在于某一类人群中及其对社会福利影响较小的说法进行有力的回击。③在前述经验事实佐证的情况下——存在着帕累托改进的可能——探讨解决外表歧视的可能对策,从而改善外表歧视对个人收入的不利影响,以此来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从理论角度来说,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可以归为以下三点:①丰富在转型经济中有关美貌-收入不平等研究的文献。②利用中国特殊的制度和文化环境考量外表歧视的大小和有条件的检验外表歧视在不同劳动力市场中的稳健性。③有别于前人的研究侧重于雇主对外表的主观感受,本研究侧重于外表对收入影响的客观事实。
........
二、文献综述
同工同酬,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追求,这不仅关乎文明的进程,更与普罗大众的福祉相互联系。多年来,经济学家一直致力于消除劳动力市场中的各类不平等现象,而外表歧视的研究也逐渐成为一门显学。从理论上讲,外表歧视和经济之间的关系似乎是模糊不清的。在经济学中,有不少学者认为,外表特征与经济生产性之间并无关联(Loh,1993)。虽然 Glen 等人也曾认同劳动力市场中的确存在这种广泛的、令人吃惊的外表歧视现象,但在他们眼中,这类歧视更多的已经被社会所认可,因而也就失去了研究它的价值(Glen,1987)。不过,在另一方面,以往的文献也对外表歧视和经济之间的关系作出了相当多的探讨。例如,在整个经济社会中,比起其他方面相同、长得却不那么好看的同行,长相好看的工人平均来说挣得更多(Hamermesh 和 Biddle,1994);好看的外表可以对收入产生有利影响。归结起来,我们认为,虽然外表歧视和经济之间的关系看起来并没有那么密切,但事实是,这类歧视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正在日益扩大,并且侵蚀着当事人的利益,减少了他们的收入甚至得到工作的机会。从实证角度来研究外表歧视和经济之间的关系的社会学和经济学文献也很多。Robert 和 Quinn(1978)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表与获取工作的机会之间具有相关性,并且这种相互关系是十分显著的:外表较好的应聘者被录用的可能性更大。这类人在踏入职场时也拥有比其他人更高的初始工资。后来,Friez、Josephine 和 Russell(1989)的回归分析也得出了与 Robert 和 Quinn 类似的结论:好看的外表的确对收入产生了有利的影响,这部分人的工资增长率也相对较高。但是 Roszell、Patricia、Kennedy、David、Grabb 和 Edward(1991)在一项针对特定人群的研究中观察到一个相反的事实:女性群体中,美貌者的初始工资并没有很高,统计结果不显著。
然而,上述这些实证结果也引出了经济学家关于外表歧视的更多的思考:首先,由于大部分的文献在于估计特定国家内的美貌的效应,并没有将这些结果进行跨国别的比较,因而很难说是否这种关于外表歧视的现象在各个国家的劳动力市场中都是普遍存在的。其次,我们不可能忽视某些国家的劳动力市场中的确存在着外表歧视这样的现象,那么紧接而来的一个问题便是——外表是直接作用于收入,还是通过某些中介来影响收入?我们习惯上将前者称为口味性歧视(Baker,1957),将后者称作统计性歧视(Arrow,1991)。在跨国别的研究中得到的回归分析结果有所不同。Hamermesh(1991)对中国上海的女性工作者进行了研究,并将中美两国的美貌效应进行了比较。比较的结果告诉我们,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外表的歧视的确是存在的,并且在统计意义上显著,而两者的效应大小略有差别,美国人关于歧视的效应更大一些,中国人更温和些。关于外表歧视作用于收入的途径,一种解释是认为,身材特征反映了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能力差异。对能力差异的理解包含身高和体重。Steckel(1995)研究发现,由身高不同带来的工资收入差距,在引入劳动能力变量后,身高的作用明显减弱,因而得出——身高导致的工资差异反映出个人劳动能力的不同——结论。Averett 和 Korenman(1991)在其论文中推测了劳动能力方面的差距还可能反映在个人的体重上。近年来,关于能力差异的各种说法中,值得注意的一个观点是——身材中介于认知能力对个人收入造成影响,从而在劳动力市场中表现出身材歧视的现象(Case 和 Paxson,2008)。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还包括Bockerman(2010)等人,他们同意个人身材与认知能力相关的说法。
..........
三、数据描述............25
(一)样本与调查程序........25
(二)变量测量..........26
(三)模型设定和分析方法..........27
(四)数据描述结果............27
四、实证结果和讨论..........29
(一)基准结果..........29
(二)稳健性检验......35
1. 分性别检验..... 35
2. 分户籍检验..... 36
3. 分年龄组检验........... 37
五、结论和启示........42
(一)结论........42#p#分页标题#e#
(二)启示........43
四、实证结果和讨论
(一)基准结果
我们利用收入方程(1)探讨由体质指数(BMI)所引起的工资差异,观察并判断在我国现有的劳动力市场中是否存在身材歧视的问题,最终分解该歧视的效应。我们将研究样本限定在收入和体质指数(BMI)共同未缺失部分,从而保留了 10632 份数据。表 4.1 反映了在平均收入水平上,体质指数(BMI)对收入的影响。在模型1 中,我们只控制了性别、年龄、学历、婚姻状况这些变量,回归的结果告诉我们,体质指数(BMI)和体质指数的平方(BMI2)对收入有显著的影响,体质指数(BMI)每增加 1 个单位,收入会增加大约 14.7 个百分点,而体质指数的平方(BMI2)则会使收入下降大约 2%。我们观察到,体质指数(BMI)对对数个人全年总收入(ln Income)的影响大致呈现一个倒 U 型的模式,随着体质指数(BMI)的增加,对数个人全年总收入(ln Income)先上升后下降。也就是说,当一个成年人的体质指数(BMI)被人为的判定在正常范围之外,无论是偏胖还是偏瘦,相对于体质指数(BMI)正常的人来说,他们的收入有可能更低。因而,为了证实我们的这种推断,我们在模型 3 中将全样本分为偏瘦、正常、超重和肥胖 4 个组对体质指数(BMI)进行标准回归。回归的结果证实了我们的猜想,收入随着体质指数(BMI)的上升而增加,但是偏瘦组会将收入拉下大约 8.1 个百分点。同样地,在超重组和肥胖组,我们发现这种偏胖的观念将收入向下拉的趋势更加显著,分别为 7.6 个百分点和 17.3 个百分点。然而,我们需要指出的是,体质指数(BMI)的分位不仅划分了一个人的胖瘦程度,更重要的是,这一数值的大小与个人的健康程度密切相关。例如,黄南洁(2008)发现,偏瘦偏胖等异常体质指数(BMI)与亚健康者的症状表现基本相似,这类人群极易疲劳。而经常性的疲劳则容易导致工作状态的不佳,从而引起个人的收入下降。
...........
结论
来到 21 世纪,我们工作和生活中的歧视已不再仅仅局限于男女的差异、种族的矛盾,亦或是城乡的分割。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我们工作和生活的不断深入,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正在遭遇着比过去还要多的,并且越来越宽泛的歧视。很不幸,我们在本文中发现的身材歧视就是这么一例。很可惜,这样的实例并没有引起我们大多数人的关注。很遗憾,我们目前的劳动法中还没有与之相关的条例。然而,不管这种歧视以何种面目出现、会出现在哪类人群当中,我们不得不提的是,身材歧视很可能造成社会福利的巨大损失。我们都寄望于当前的劳动力市场是良性竞争的,寄希望于不能反映生产力的身材歧视都将转化为企业的成本。然而不得不提的是——惨痛的来自于其他歧视的教训——这些歧视也曾经寄希望于整个市场的力量来解决这些纠纷和不公,最后我们观察到这些歧视愈演愈烈,终究使政策都收效甚微。本文从身高和体重计算了个人的体质指数(BMI),基于个人的这些身材特征出发,探究了我国劳动力市场当中的身材歧视问题。首先,我们基于样本的观察,提出了大胆的猜测——我国劳动力市场中可能存在着身材歧视的现象。其次,对全样本数据进行了标准回归。再次,基于各子样本数据进行了稳健性检验。最后,我们的结论——我国劳动力市场当中的确存在着严重的身材歧视问题——得到了劳动力市场数据的证实。在我们稳健的回归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个人收入随着体质指数(BMI)的变化呈现出一个明显的倒 U 型的趋势。这种趋势表现为随着体质指数(BMI)的增加,个人的收入先经历了一个上升的阶段,然后是一个相对平稳的过渡期,最终,收入呈现出下降的特征;这种数值表现为,体质指数(BMI)每增加 1 个单位,收入相应增加 7.2 个百分点,同时,体质指数的平方(BMI2)将这种收入的正面效应抵消了大约 2%。这些结果在男性组、农业户口组、中年龄组和高年龄组得到了证实,统计的结果表明歧视的效应是显著的。相对而言,女性组和低年龄组的身材歧视现象的不显著,也很可能反映出劳动力市场对于身材的筛选已经开始。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