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浅谈“期望教育”在电类专业课教学中的作用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0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806191056349644
  • 日期:2018-05-15
  • 来源:上海论文网
     每个学生都盼望得到教师的赏识,如果教师能把握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人格特征,形成恰如其分的期望,这种期望有可能产生良好的自我实现的预言效应。这是进一步发挥教师的主导(或指导)作用,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方面,这种做法,权且称为“期望教育”。
  教师的期望,是通过各种途径诱发出来的,对各种期望的形成和特点,做出分析和研究,是使“期望教育”行之有效的第一步。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总结出将“期望教育”应用于专业课教学的一些体会,供同行参考。
  “期望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是教师应该在学生中具有较高的威信威信实质是反映了一种师生关系,它是通过教师的人格、能力、学识及教学技艺在学生心理上所引起的信服而又尊敬的态度。专业课教师比其它学科的教师更容易形成威信,学生佩服教师像变魔术一样做一个又一个实验;本来有故障的电路一经教师检修灯泡就亮起来;教师像技术工人一样,对电视机、DVD、MP3、手机等电器的调试和维修能力,让学生非常崇拜;教师对当今的尖端科技诸如运载火箭、激光、超导、无线电通讯等如数家珍……这些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电类专业课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使自己的道德和心理品质以及业务能力始终处于积极、发展的状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使“期望教育”具备基础先决条件。
  从教师的信息源来说,期望的形成,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
    1、直接期望。它是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心理特征、特长、爱好等方面,作出直接观察,从而形成的期望。例如,教师在刚接手的班级中选科代表时,通常对学生了解不深,只能根据短时间的观察、印象,选择有一定能力、成绩较好、对专业感兴趣,身体素质良好(电类专业课堂演示实验较多,需要科代表做助手)的学生。往往开始时,科代表的学习工作情况不是很好,但通过一段时间后,将会发现,科代表的专业成绩进步很快。这里不难看出,由于学生有一技之长,实际上确立了其胜任的可能性,再加上教师的期望,更使学生信心百倍,所以常常能克服困难,取得较好的效果。
  2、间接期望。它是由教师间接获得学生的信息,形成的期望。这一种情形,有利于教师打破认识的局限性,有利于对学生作全方位的了解。所以教师应经常和班主任、其他科任教师、学生、家长互通信息。记得班级中曾有一位学生,自己很想、家长也很期望她能考上本科院校,但由于她成绩不很冒尖,班主任又不知她的志向,故在本科目标名单中没有她的姓名。不知她怎么知道此事的,从此后的几天,该生上课情绪反常,毫无积极性。我找她谈话,她不肯说出原因。和家长联系后,一切真相大白。我鼓励她,而且平时上课也特别关心她。班主任也重新将她列入本科目标名单中,并做好她的思想工作。后阶段她的学习特别的刻苦,尤其是我任教的《电工基础》这门专业课。结果她在对口高考中《电工基础》考了高分,其它成绩也不错,考取了她心目中的本科院校。可见,我们对她的期望,转化为她学习的动力,促进她克服困难,取得最终的成功。
  从教师的教学目标来说,期望可分为有意期望和无意期望
    1、有意期望。这是教师把从学生了解来的各种信息,整理分析,达到一定的目的,明确提出的一种期望。这种期望依据充分,目的明确,容易控制,故而成效显著,记得99届我班上有一男生,其他各科成绩都不错,就是《电工基础》成绩不理想,每次单元测验只能考90分(满分150分)左右,批评几次效果更不好,该生逐渐对《电工基础》产生畏惧心理,每次课后见到我总是低着头。我找他谈话、鼓励他:既然你能学好其他功课,当然也能学好《电工基础》。并指出他在学习《电工基础》方法上的缺点,提出改进意见,希望他能早日实现突破120分,争取135分以上的成绩。平时,我经常利用晚自修时间,给他进行辅导,对他的进步表示肯定,使他树立学习《电工基础》的信心,有学习的动力。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努力,该生在升学考试中《电工基础》取得了142分的好成绩。考进大学后,他在教师节寄来的贺卡中写道“:就是我飞走天涯,也永远难忘老师给我的恩惠。”
  2、无意期望。它主要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接触,学生由于心理反应,误以为教师对自己的一种期望。在课堂教学中常会发现,那些平时经常跟教师交谈、接触的学生,一般在课堂上比较活泼,更易与教师配合。经过了解,他们都以为这样的教师平易近人,同时认为自己在教师心目中印象肯定也不错。显然,这样学生把教师与自己的愉快交谈,转化为教师对自己的好感,产生了一个具有良好效果的无意识的期望。诚然,处理不好,也会使教师无意识的某些活动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中,需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不过只有当教师与学生情感交融,教师的要求、期望等被学生接受,内化为自己的需要和努力的目标;而一旦师生关系冷漠,有隔阂,即使教师有合理要求,适宜的期望,也会被学生否定和拒绝,无法成为他前进动力。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和研究“期望效应”,教师要努力让学生理解自己对他们学生以及成才方面的期待,通过掌握这一教育心理规律培养更多的人才。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