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融合教育背景下幼儿园边缘儿童教育管理的叙事思考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
  • 论文字数:52365
  • 论文编号:
  • 日期:2023-01-29
  • 来源:上海论文网

教育教学论文哪里有?笔者认为教师作为班级的指导者,也是最了解边缘儿童的直接接触者,充当着儿童与外界的联系和互动之间起着关键的桥梁和解释的作用;

导论

二、文献综述

在知网以“融合教育”“全纳教育”为关键词搜索近十年的的相关研究共有6133篇,从2012年之后每一年的研究数量以每年500余篇为基数不断增长,其中2016、2019、2020年的研究数量高达700余篇,融合教育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研究课题和领域,郭文斌、张晨琛(2017)的研究通过技术手段对自2015年起10年间有关融合教育相关的864篇知网核心期刊进行分析发现:学前教育已经成为融合教育研究的热点3。

教育教学论文怎么写

(一)融合教育概念研究

纵观人类历史发展,融合教育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展开了“回归主流”运动,其目的主要是让轻度残疾者进入普通学校进行学习,将特殊儿童安置在普通学校当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80年代,“一体化”概念在美国开始流行,在概念上进一步的强调特殊儿童的教育平等,但在实质上还只是形式上的融合;到了90年代,“融合”逐渐取代了以上两个概念,融合教育不仅是一种安置的形式概念,而是保障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同样的受教育权利,同时为了提高特殊儿童的受教育质量,还针对特殊儿童的需求为其提供相应的个别化教育服务促进特殊儿童发展;在同一时期融合教育在国际上也拉开了序幕,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世界全民教育宣言》此次大会首次提出了全纳教育的概念:每一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学校要满足每一个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

第二章 融合教育背景下幼儿园边缘儿童W故事的剖析及原因探究

一、 家庭因素

W是家中的二胎,母亲在50岁的时候有了他,二胎计划并不是经过家人商量的结果,是W的妈妈单方面想要二胎,因为觉得自己年轻的时候忙于事业,将女儿交由亲戚抚养,现在W的姐姐已经已经大三了,但是母女间的关系十分疏远,因此想在二胎上面弥补自己的遗憾;W的爸爸因为觉得W来历不明认为并非自己亲生的,对W显得十分的冷漠,在W幼儿园三年期间父亲只来过两次,在W4岁的时候,W的父亲主动申请调到新疆工作,甚至在过春节的时候也不回来,W与自己的父亲几乎失去联系;W的姐姐对W的出生显得十分的排斥,从W母亲和W说起的关于姐姐的事情来看,因为家中条件比较好,姐姐认为弟弟的出现是跟他争夺财产的,姐姐经常会对W动手,因为姐姐上学和不在家的缘故,两人的相处时间非常的少;因此家中只剩下W的母亲,但是由于生意繁忙再加之更年期的到来,对于孩子的教育她感觉力不从心,W母亲坦言非常后悔生W。

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氛围是儿童成长的基础保障,完整的家庭结构是儿童身心良好发展的关键。家庭结构不完整,W家人之间的关系是破裂的、不和谐的,家人之间相互疏离、聚少离多,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淡漠,因此营造的家庭的环境和氛围是紧张的、有压力的,这会造成儿童出现心理问题和缺乏安全感,《指南》中提出3~4岁的幼儿对家庭是有亲近感和归属感的,并且爱自己的父母亲和亲近的长辈家人,在W的家庭当中与之长期相处的人只有其母亲,而母亲又忙于工作疏于对他的教育和关心,对于家庭他缺少家庭中爱和幸福的体验;其次,W的成长环境中刺激单一,在动作、语言、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没有学习和模仿的对象,任其野蛮生长,因此在各个方面学习经验十分的匮乏,而这些都是不利于儿童良好发展的。

第三章  融合教育背景下幼儿园边缘儿童W教育管理干预方案及效果

一、社会适应不良的干预方案

项目小组活动缘于小组活动,同时又有项目活动的属性。但与小组活动不同的是,项目小组活动不是随机的,而是围绕一个主题开展的时间长,可持续性的2人或2人以上活动,在活动的不同阶段教师可以不断地调整活动的指导策略。

教育教学论文参考

在对W社会适应不良问题的干预中,因为W社会适应不良问题程度严重,因此分两次开展项目小组活动,第一次项目活动中成员固定为四人(研究者、两名同伴、W),以“搭乐高”为主题;第二次项目小组活动的成员为班级所有人,主题为“中秋节”,两次活动中教师在不同阶段中为了更好地达到改善W社会适应不良问题的目的,推进活动的开展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和策略。

二、不良行为的干预方案

W存在的不良行为主要有:不良的行为习惯、异食行为、自伤行为、求关注行为、多余动作,根据对W的观察、多方访谈了解、权威的检查机构进行检查后结果显示身体各项指标正常、身体健康,种种偏差行为多是因为后天原因造成的,基于此,研究者制定了W不良行为的干预方案;强化理论通过改变外界刺激达到修正不良行为和培养良好行为的目的,因此在本环节干预中主要运用强化理论干预W的不良行为, 根据问题的性质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在个别干预中主要针对注意力和多余动作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辅导。

(一)正强化法——消除多余动作

正强化法是行为矫正中最基本的方法,指当儿童从事某一良好行为时,即可给予他所喜欢的强化物,以此来提高行为发生率的一种矫正方法,研究也表明正强化对于多数的儿童都有强化良好行为的作用,其中包括特殊儿童。

通过多次的接触,W已经和研究者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对研究者呈现的是一种依赖和信任的状态,研究者选定了适合边缘儿童W的强化物,同时结合李玉花(2020)研究中指出的中班儿童在一对一的指导中有趣、简单、刺激的游戏更有效果,因此本环节选择“走迷宫”游戏,基于上一节的干预效果,此次干预的目标是W注意力可持续保持的时间为10分钟且在注意力保持的时间内尽可能的不做多余动作。

研究者:W我们来玩一个好玩的游戏吧。

W:我要去外面的“时空隧道”玩(幼儿园的游乐设施)

研究者:这个游戏更加好玩,而且是你最喜欢的闯关游戏哦

W:我要玩(W激动的站在座位上)

研究者:这个闯关游戏需要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期间不能放弃或到其他的地方玩,不然就算失败,每闯过一关就能获得你最喜欢的汪汪队长的勋章哦。

W:我要我要!

第四章 融合教育背景下幼儿园边缘儿童W教育叙事后的建议和反思

一、建议

在运用教育管理策略对W实施干预的过程中,研究者也听到了更多学前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和管理边缘儿童时的困难和困惑,边缘儿童、教师、家长作为干预过程中最主要的参与者,但是正如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中所提出的:个体的发展是在一套互相影响的环境之中的;因此,在对边缘儿童干预的这件事当中,其他间接的因素也会直接影响到干预效果,不能仅将它单独来看,而是要放眼整体。综上,研究者将从影响边缘儿童发展的主要因素:国家、政府、学校、教师、家长几个方面给出建议:

(一)国家方面

1.完善融合教育相关法律

回首我国教育的发展进程,每一次教育的大发展,相关研究热潮的出现,都是因为相关法律政策的出台。

我国分别在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1994年《残疾人保障条例》中不同程度的提出要保障特殊需要人群的受教育权利以及进入普通学校进行融合教育,让他们享受到和普通学生同等的教育,但是这些法规是笼统和空泛的,在具体的实施起来时,地方可以解读的空间很大,导致这些法律、法规的提出没有实际效果,在两期《特殊教育发展计划》的颁发后,我国的融合教育迎来了大发展,关于融合教育的研究也在陡然增长,但是与此同时研究者发现:学前融合教育的受重视程度不够,法律中的相关规定不明确,操作实施过程没有保障和监督,对融合教育的评价系统也没有建立,所以学前融合教育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一、完善基于我国国情的学前融合教育政策;二、健全融合教育教师准入机制;三、明确融合教育实施程序;四、完善学前融合教育评价机制,以此来确保学前融合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