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哪里有?笔者认为无论是此次线上教学的实施情况,还是学者们对于线上教学实效性的深入研究,都是时代与科技共同诞生的产物,都处于摸索探究阶段。
绪论
(四)研究创新
1.角度创新
本课题“线上教学实效性的提升策略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是中小学领域,可以说是“热门话题的冷门角度”,通过知网和超星学习通两大网站检索“线上教学”,结果显示占据了该主题半壁江山的线上教学学术成果,主要来自远程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关于中小学线上教学领域的博硕士论文却几乎为零,同期期刊文章很多,发表时间集中在 2020 年春季,但主题不一,缺乏系统的研究成果。原因在于,2020 年疫情爆发之前,中小学线上教学都是线下教学的一种补充和辅助教学模式,全国范围内的中小学线上教学可以说是史无前例,前所未闻。因此,相对高等教育领域而言,中小学角度的线上教学研究空间很大。研究空间大意味着本研究可以直接借鉴参考的文献少之又少,因此只能多角度多维度查阅国内外研究成果,试图对“线上教学的实效性提升策略研究”进行研究,旨在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和效果,为教育教学改革贡献微薄之力。
2.思路创新
鉴于中小学线上教学这一主题的硕博论文成果少之又少,笔者在进行文献综述之际创新思路,将文献综述大致分为三级目录:第一级目录,以国界为主轴分为“国外研究现状”和“国内研究现状”。第二级目录,以时间为主轴,分为四大阶段,第一阶段,线上教学起步期研究——计算机辅助教学 CAJ;第二阶段,线上教学过渡期研究——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第三阶段,线上教学发展期研究——慕课 MOOC;第四阶段,线上教学的热门期研究——疫情期间全国范围内中小学全面线上教学。第三级目录,以主题为主轴划分为“线上教学的概念界定”、“线上教学的实施路径研究”“线上教学实效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线上教学实效性的提升策略研究”等。纵横交错,全面系统地总结归纳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线上教学实效性存在的主要问题、判断标准及影响因素
(一)线上教学实效性存在的主要问题
1.线上教学主体突出化与学生自我定位不准确之间的矛盾
传统课堂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正是在这种长期的应试教育背景下,师生之间的主次定位发生错位。线上教学与传统课堂最大的差异,在于因其特殊的教学模式,对师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主次地位提出了审视,此次线上教学重点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处于辅助教学的角色,学生在课堂中角色的转变,是现代教育不懈探索的目标,也是衡量此次线上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标准之一。
无论是传统课堂,还是线上教学,都是由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共同组成的“双向”教学活动,双方既独立存在又相互作用,线上教学的关键在于改变传统“教师讲、学生听”被动机械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探索精神。学生对于自我定位的不准确,造成此次线上教学开展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性和自主学习能力严重不足,当教师隔着屏幕一如既往地高唱“独角戏”,学生则在屏幕的另外一端被动地进行知识输入,并在缺乏监督管理的情况下,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最终造成线上教学实效性一般的结果。
2.线上教学目标精准化与教师专业水平不平衡之间的矛盾
传统课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以发展学生的智育为主,以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技能为目标;而线上教学理念侧重发展学生的知识情感体验和合作探究精神,突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也突显了教育改革的深入性和时代性。
四、 提升线上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一)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强化学习动机
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动力和诱因,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激发其主体意识,学生的主体意识既是线上教学的的影响因素之一,也是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两者互为彼此,互相影响,一言以蔽之,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学生应该强化自身的学习动机,才能保证其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学生只有在自我定位上确定其主体地位,才能反被动为主动,并持之以恒进行线上学习。
学习动机按照诱因的来源,以内外诱因分为:个体因为内在需要引发的内部学习动机和由外部诱因和外在奖励引发的外部学习动机;以直接和间接原因分为:由学习活动本身引起的直接动机和由社会意义引发的间接动机;还因时间长短分为: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无论按照哪种分法,学生对于学习的动机是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的首要条件和重要保证,应从思想源头上,确立其主体地位。教师和家长应该一起努力,引导学生将内在诱因和外在诱因、直接诱因和间接诱因、远景诱因和近景诱因相结合,以期最大化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2.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1)自主预习
学习过程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第一阶段的知识传输阶段”和“第二阶段的知识内化阶段”:知识传输阶段指的学生接受知识,通过教师的桥梁和媒介作用,完成知识的传输过程;知识内化阶段指的是学生对于上一阶段的知识,进行吸收消化、深层内化、学以致用。传统的课堂教学,基本都是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进行知识的传递,即“先讲课——后练习”的教学模式。而线上教学的诞生,颠覆了传统教学的次序,通过个性化的学习实现知识的传输过程,即“课前预习——课堂解惑”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知识内化得到质的提高。①传统课堂是先教后学,而线上教学与传统课堂之间,因为其网络虚拟性带来的不适应,可以通过“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得以解决,教与学次序颠倒的教学模式可谓“前途一片光明,道路曲折坎坷”,如何改变人类自诞生以来就形成的教与学的常规模式,需要不懈的探索和尝试。
(二)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1.转变教师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的转变,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先导,因为教育理念对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前瞻性和先导性,教师必须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并至始至终树立起改革创新的教育理念,才能为自身的专业发展建立思想前提和保障。
(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传统教学模式中,长期以教师作为教学的中心,与此同时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教学“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只注重对知识的海量呈现,却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身心发展;传统教学的“满堂灌”的教育方式,只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应试能力,却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五育并举,传统教育的弊端,根源于教育理念的固化和陈旧。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必须重新审视师生之间的角色关系,特别是在全新的线上教学模式之下,教师应该从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课堂的配合者、从知识的搬运者转变为知识的加工者、从思想的灌输者转变为思想的引导者。与此同时,学生应该从课堂的被动听讲者转变为课堂的积极思考者、从知识的摄入者转变为知识的探究者、从问题的接受者转变为问题的发现者。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其本质在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弘扬受教育者的主体精神。面对新的教学模式带来的挑战,必须从思想源头上找到解决的方法,因此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便成了此次线上教学的改革先导。
(2)树立改革创新的教育理念
创新的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应该打破墨守常规的教学观念、挑战神圣至上的教学权威、击破陈旧固化的思维定势、追求开阔创新的教学思路。其打破了传统教育固化的格局,萃取了传统教育的精华所在,在新旧的相互影响和平衡中,孕育出全新的教育模式。创新型的教师,创新型的理念,创新型的教育,是教育得以改革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此次线上教学的重要思想保障。面对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学评价,创新的理念应当成为整个教学实施过程的主旋律和自导思想,才能在科技与教育大结合的背景之下,转危机为契机,实现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全面线上教学。
结语
在新冠疫情的现实挑战和教育信息化 2.0 时代的时代机遇的双重作用下,线上教学必将成为未来教育的主流和趋势,教育领域必须迎接这股潮流的挑战和契机,其教学模式改革需要行之有效的实践经验和借鉴。无论是此次线上教学的实施情况,还是学者们对于线上教学实效性的深入研究,都是时代与科技共同诞生的产物,都处于摸索探究阶段。此次全面线上教学中,所有与之相关联的因素都不遗余力发挥作用,创造出许多战场外令人深受感动的教育故事,但是最终线上教学的实际效果差强人意。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面对规模之大的全国范围内线上教学,与以往的教育教学改革不同,没有经过一定的试验和过渡期,疫情现实需要直接将线上教学推到风口浪尖,因此在实验时间上略显仓促和短暂。其次,由于教育各方因素缺乏一定的理论经验和实践经验,也在新生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表现出不适应性。
疫情暂时成为过去,笔者的课题研究也将告一段落,但是无论是对线上教学模式的研究,还是对其实效性的探究,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路漫漫其修远兮,笔者将和奔赴在教育教学改革路上的教育工作者一起,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