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环境教育与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整合思考——以江西省赣州中学初中部为例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
  • 论文字数:33566
  • 论文编号:
  • 日期:2022-06-14
  • 来源:上海论文网

教育教学论文哪里有?本文通过对赣州中学初中部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对初中部六位教师进行访谈,系统研究课程标准和粤教版地理教材,结合教学实际,综合分析了赣州中学环境教育现状。分析发现,学生对环境教育的重视程度较高,具备较好的理论基础,但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初中地理教师的环境素养偏低;环境教育内容偏少且素材较陈旧;环境教育条件不佳;环境教育模式和方法的选择单一;缺乏系统的环境教育评价体系。


1 绪论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948 年威尔士自然保护协会主席托马斯在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协会提出了“环境教育”一词,标志着环境教育的诞生。1972 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并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揭开了全球环境教育运动的序幕[9]。1989 年,美国制定的《中学环境教育课程大纲》开始作为各国环境教育的教材,并且广泛使用。

国外对“环境教育”的相关研究开始的较早,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有些国家甚至有专门的环保机构和规范的环保法制保障环境教育的实施。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瑞典等率先开始进行工业化的国家,由于环境问题产生的较早,所以也是最先开始进行环境教育的一批国家,在环境教育这方面,这些国家走在世界的前列,有许多做法是值得中国这种工业化起步较晚的国家学习的。

日本的环境教育从小学就开始了,一直持续至大学,具有高度的连贯性。并且日本的环境教育体现了明显的家校结合,家庭和社区会配合学校进行良好的环境教育,并且为学校的环境教育提供了诸多实践机会。

美国的环境教育则具有完备的法律体系,以法律手段来保障环境教育的实施。另一方面美国有统一的环境教育组织机构,美国的环境教育协会为环境教育统一提供教育课程和指导大纲。

英国的环境教育提倡人与自然融合的互动教育,注重在做中学,在接触中学;因材施教特征明显,会根据不同年龄的中小学生创设不同的教育内容。英国伦敦大学的卢卡斯教授在《环境与环境教育》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卢卡斯模式”,主要研究了生态文明教育要在现实环境中进行,强调社会实践的重要性,生态文明教育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生态环境价值观,该模式服务于环境教育[10]。 

德国的环境教育也提倡走进自然,在自然中教育,使学生在于自然的相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气息,倡导“一切事物都值得保护”。德国的环境教育不仅注重环保观念的培养,更注重引导学生解决身边的环境问题。


3 环境教育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策略


3.1 深挖教学内容

3.1.1 环境问题与乡土地理相结合

环境问题无处不在,由于乡土地理所涉及的内容都是学生所在区域的地理现象和地理内容,学生对自身周围的环境会格外关注,周围环境的变化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更能让学生产生共情[32]。因此将环境问题与乡土地理相结合,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便于学生对环境问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效率。以赣州市为例,可以挖掘的相关素材有——章江的污染问题,赣州城区垃圾处理问题,赣南地区土壤退化问题,赣南农村地区耕地撂荒问题,赣州城区空气污染问题,某些年份赣南地区发生的水旱灾害问题,赣州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问题,由于过度开矿导致的土地荒漠化、生态恶化问题,上犹陡水湖治理,赣州郊区钢铁厂、化工厂、电厂的废气污染问题,汽车尾气污染,城区噪音污染问题,农田农药、化肥和重金属污染问题,老旧城区的改造问题等。

 教师在选取教学内容时,一方面可以自己去收集相关的素材,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提供相关的学习素材。将环境教育与乡土地理教学相整合有两种形式,一是教师自己收集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等材料,可分为水、空气、土壤、资源、生态、城市化、灾害等专题,当地理课讲到相关内容时,教师将乡土地理的内容融合进去讲解。如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讲关于水资源的破坏问题,教师可以以赣州城区章江和贡江的水质情况为例,也可以以城区某个湖泊或池塘的水质问题为例进行讲解。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讲到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教师可以以赣州的钨矿和锡矿的开采为例进行讲解。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河流,讲到流域的生态问题,我们也可以先讲解章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而扩展到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然后归纳出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方法和探索解决措施。二是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搜集身边的环境问题,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搜集一个生活中遇到或者了解到的环境问题,制作成五分钟之内的小课件,每节课课前五分钟作为小老师来展示和讲解。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每课一讲的形式,既不会占用太多时间,还能不断加强学生的环境观。


4 环境教育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教学设计与案例


4.1 课堂教学设计

4.1.1 环境教育与乡土地理相结合

教育教学论文参考


4.2 课外活动案例

4.2.1 研学活动案例

教育教学论文怎么写

进行环境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建立环保情感、锻炼环保意志和培养环保行为,因此也应该从知识、情感、行为三个维度对学生的环境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知识是环保的基础,只有对环境保护有充分的认知,认识到人类制造了哪些环境问题,正面临哪些环境问题,将来可能出现哪些环境问题,才能切实感知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道德情感是环境保护的助推剂,良好的环境保护情感,有助于环保行为的形成,并使这种环保行为得以长久的维持。环境保护不应该只停留在口头上,环境教育不是喊口号,应该付诸行动,付诸实施。有没有表现出良好的环境行为,才是环境教育效果好坏的最终评价指标。因此,对于环境教育的效果,我们既要评价学生环保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要评价环保情感的建立情况,还要评价学生的环保行为的养成情况。对于环保知识的掌握情况,教 28   师可以在学期或者学年结束后编辑相应的文化试题,以考试的形式进行测试,以最终得分的高低评价环保意识培养的效果。对于环保情感的评价,教师可以列举一些道德两难题,让学生在两难的情境中做出选择,以此来评价学生环保情感的建立情况,如“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谁优先?”,“是城市建设还是占用耕地?”,“开发极地还是保护极地?”等。对于环保行为的评价,可以做一份环保行为列表,内容包括节水、节电、垃圾分类、旧衣物回收、旧书籍处理、绿色出行、爱护花草树木、参与环保实践活动等项目。学生将能做到的项目打勾,教师根据学生获得红勾数量的多少,评价该生环保行为的养成情况。


5 结论与不足


5.1 主要结论

本文在综合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并结合教学实践,对“环境教育”和“有效整合”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即“环境教育”是指教师在环境教育目的的指引下,利用学校教育资源,结合环境教育内容,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的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培养;“有效整合”是指将学校的各种教学资源,如人(教师、学生)、物(教材、教具、设备)、财(资金)、信息(课件、教案、数据库)、政策(教育评价)、软件(时间、学风教风和校风)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调度、规划和安排  ,以达到良好的环境教育效果,实现教育目的的最大化。 本文通过对赣州中学初中部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对初中部六位教师进行访谈,系统研究课程标准和粤教版地理教材,结合教学实际,综合分析了赣州中学环境教育现状。分析发现,学生对环境教育的重视程度较高,具备较好的理论基础,但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初中地理教师的环境素养偏低;环境教育内容偏少且素材较陈旧;环境教育条件不佳;环境教育模式和方法的选择单一;缺乏系统的环境教育评价体系。

本文在分析环境教育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四项环境教育与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一是从乡土地理、新闻时事、国情的角度深挖教学内容;二是从提升教师环保素养,增加环境教育投入,创建环境教育数据库等方面改善教育环境;三是从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手段的改进等方面来调整教学组织形式;最后是建立和完善环境教育教学效果评价机制。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方面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环境教育评价量表,完善了环境教育评价体系;另一方面设计了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切实可行,实操性强。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