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哪里有?笔者认为现阶段,我国支教教育政策还不成熟、不完善,实行这一政策过程中仍然面临许多问题,J 区的顶岗支教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乡教师资源配置不均的现状,同时农村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水平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进,进而提高了 J 区教师队伍的素质。但该政策仍然需要不断的完善,尤其是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更需要不断进行改进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各部门需要关注到并在今后大力改进的。
绪论
三、文献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制度的研究成果颇丰,该研究方向是前期研究的基础,起到理论指导的作用。笔者在相关学术网站上,通过“城乡教师交流”“师资均衡配置”“顶岗支教”等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到相关文章千余篇。从检索结果的文章题目可以看出,大多数期刊文章都是就某一问题展开深入研究。而硕士论文则更多是将某一特定区域的教师交流工作作为研究重点,展开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笔者通过进一步的整理,查阅了相关期刊、文献共计 427 篇,同时查阅了 32 篇硕士论文。
(一)关于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的研究
1.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意义的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制度的不断发展与变化,教育制度也随之变动,除上述影响因素之外,社会舆论与经济两个方面的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育制度的变革。为进一步缓解城乡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社会的转型发展使得教育也随之改革。在政府相关部门的主导下,出台了一些政策来推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均衡发展,教师的交流制度、绩效工资制度也随之发生变动,教师交流的范围不断扩大,规模也随之增长,时长得以延长。学术界也把研究的目光投向了教师交流领域。
(1)克服教师职业倦怠,保持队伍充满生机
乐国林等在相关研究中借鉴了美国学者的研究结论展开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其提出“对于教育来说人员流动有其必要性,1.5-5 年这段期间是共同工作的人员信息沟通水平最佳的时间区域。”[1]孟令熙在《农村基础教育教师流动的合理性思考》一书中认为“教师流动就是学校与外界发生物质与能量交换并对其组织性和开放性的具体体现。”[2]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教师要形成流动性,若是一名教师在一个学校长期任职没有变动,虽然优秀的教师对于学校来说是宝贵的财富,可能对于教师个人来说工作生活就会过于单调,他面对的学生大多来自于同一区域,可能学生情况也差不多,这就可能导致老师的看法形成定式,也可能会降低其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教师通过参与交流活动,可以体验不同的环境下的不同经历,可以克服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职业倦怠,有利于教师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 教师顶岗支教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顶岗支教政策易被进行错误解读
从对顶岗支教教师职称的分析中可知,参与这项工作的教师中,只有不足 13%的从业者具备了高级职称,也就意味着大多数参与者的职称是中级或者初级,他们的占比超过了 87%。与此同时,超过 37%的教师立足于职称晋升和评先选优而参加顶岗支教活动;有 8.96%的教师是想要获得补助。由上述内容可知,超过一半的教师参加这项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后续的职称评定,通过这种方式丰富自己的教学经历。
教师 D 表示:“我的工作时间接近 20 年,但仍然没有取得中级职称,之所以参与这项工作,为以后评职称作准备,参与了这项工作以后,量化积分会加分。这几分对我来说也很重要。”
教师 H 表示:“之所以参与这项工作,还不是为了评职称,要不然,何苦这样折腾一番。在我们学校,想要评高级教师,支教是一条必备项,所以一有这项活动,我就立马申请了。”
教师 J 表示:“许多学校在选派支教教师的过程中,职称评定的需要是他们权衡的指标,领导们首先会考虑老师评职称的需要。”
教师 W 谈到:“我是自愿参与支教的,希望这项工作能为日后的评职称奠定基础,与此同时也希望得到支教的工作经验,体验支教生活。”
Z 教师表示:“其实学校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安排我去支教了,但是第一次让我去的时候,因为当时家里条件不允许,就拒绝了。这次学校通知我,我就很高兴的同意了,因为接下来要准备评职称了嘛!”
第五章 教师顶岗支教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政策实施,加大宣传解读
政策实施环境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则是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主要是指在整个政策实施过程中外部的公共政策、制度、社会和人文环境等对政策的影响;内部环境主要指政策实施的主体们共同营造出来的政策实施氛围。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内部环境,都深刻影响着政策实施的相关主体及整个过程,对政策能否良好的运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深入调研,优化制定
良好政策的制定,不是凭空想象得来的,需要制定者走进教育教学一线,广泛听取一线教师的看法和建议。毕竟一线教师,常年扎根于一线,对于学生的成长情况更了解,虽然理论层次的高度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但是他们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学生有着深入的了解,对学生的成长规律有着清晰的认识。他们更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堂,家长需要什么样的指导。他们更知道,应该怎样展开高效有序,因材施教的教学工作。深入调研后,结合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再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政策制定。
(二)加强宣传,解读到位
在 J 区义务教育阶段顶岗支教工作的实施过程中,有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优秀的教师能够准确认识和了解顶岗支教政策,消除其对顶岗支教活动的偏见和误解,鼓励其走进农村学校,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做出贡献。一方面,可以通过大众传媒对顶岗支教活动和政策进行宣传,吸引更多的老师加入到顶岗支教的队伍中去;另一方面,可以邀请顶岗支教结束的老师为大家讲述真实的支教情况,分享自己的支教收获,吸引大家自愿支教。
二、完善选派机制,树立大局意识
J 区义务教育阶段顶岗支教工作的执行主体主要有两个,分别为派出顶岗支教教师的在政策执行中占主动地位的派员学校以及接收顶岗支教教师的在政策执行中处于被动地位的受援学校。但是处于主动地位的派员学校通常只考虑自身的利益,为了不影响自己学校的教学水平,在执行该政策时,通常会选择有利于自身利益的做法,在选择顶岗支教教师时,派遣一些不满足受援学校需求甚至不满足顶岗支教政策要求的教师。因此,应该严格把控顶岗支教教师的选派机制,并不断进行丰富和完善,以避免以上现象的发生。对于教师的选派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顶岗支教教师及受援学校教师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具体如下:
在访谈中,有老师谈到:“教师支教应遵循自身意愿,以交流学习为原则,对城市骨干教师进行遴选,派遣其深入农村学校,尽可能的发挥支教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积及示范引领作用,同时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给予鼓励,全力支持城市优秀教师深入农村一线的活动。”还有的教师提出:“要严格把控选派教师过程的想法,要选拔出具有真才实学的在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上极具新意和代表性的一线教师,要根据自身意愿进行选拔,选出从内心深处想要积极主动去农村一线支教的教师,代替那些为了职称等只考虑自身利益的顶岗支教教师。”
结语
国务院在颁布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2015-2020) 》中提到:到 2017 年,乡村教师队伍“要逐步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到 2020 年,要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城区学校优秀教师去农村薄弱学校顶岗支教的教育政策,是当前我国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之一,是促进城乡教育发展及城乡教师交流的形式。现阶段,我国支教教育政策还不成熟、不完善,实行这一政策过程中仍然面临许多问题,J 区的顶岗支教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乡教师资源配置不均的现状,同时农村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水平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进,进而提高了 J 区教师队伍的素质。但该政策仍然需要不断的完善,尤其是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更需要不断进行改进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各部门需要关注到并在今后大力改进的。
笔者结合自己的顶岗支教经验,通过实际调查研究后,提出了一些该政策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以及存在的不足,探讨分析后针对出现问题或不足的原因提出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但是,受实际因素及个人能力影响,笔者只能对调研结果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分析和描述,对于问卷反映出的深层次问题并没有深入挖掘,导致对数据的解释过为浅显。另外,由于笔者自身科研能力有限,导致实地调研及撰写论文过程中对有些问题的研究可能不成熟,不深入,这些暂时的不足也正是笔者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继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