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哪里有?笔者认为通过通化市某小学的校本课程可以发现,在成立领导小组、确定开发目标、选编教材、备课实施、评价一系列的过程中可以看到该学校是认真对待此次校本课程开发的,是在完善课程体系的。通过校本课程开发,该校也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教师水平发展有限、尚未得到更多部分的支持等,真对这些问题都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导论
(一)选题的缘由
校本课程开发是教育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校本课程开发是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我国重视基础教育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无论从经济上还是文化上都处于急于改革的关键时期。每个国家重视发展的同时格外注重人才的培养,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不得不承认,创新精神是需要教育者的培育和开发的,作为教育中的基础教育,对国家发展的推动的确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战略,我国进行了基础教育改革。2001 年 6 月,国家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校本”正成为新的纪元急需开辟,教育界也不应只关注学校的生活现状,也要时刻关注学校自身所面临且存在的问题。在课程推进时强调“校本”,也是新课程推进阶段后对学校自身取得成绩后所提出的一种必然要求。
利用丰富的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对学校课程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本土红色资源是指以学生就读学校所在地区( 省、市、县、乡镇等 )的、能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加以利用、以实现课程目标、为教育教学服务的红色资源的总和。[1]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是本土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宝贵的财富,它有非常鲜明的民族特性,有着永恒的品质。这种精神财富,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的世界观提供方向,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学生精神世界的培养,可以为我国的教育和文化打定基础,可以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也充分展示了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革命性、先进性,充分展现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因此,利用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对课程的建设有必要性。
二、基于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
(一)课程开发的背景
果松镇学校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与大量的红色文化遗址距离很近,周围有很多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因此,我们是有责任和义务来对本土红色文化进行宣传弘扬的,我们地区的孩子也应该有传承本土红色文化的意识。果松镇内有通化市部队驻扎,在军人的带领下,果松学校是有传承红色文化的传统的,对红色文化资源也进行了相应的保护。在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校本课程开发之前,我们已经在此方面领先于其他学校了,我们的团委和政教处历来重视县里传达的红色文化有关的活动,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也费尽心思。我们距离杨靖宇烈士陵园步行也只有不到半个小时的距离,每年的清明节,都会组织学生进行扫墓活动,我们果松学校在这些方面都做了很多的探索,在此过程中,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
鉴于本次校本课程是第一次计划实施,所以在领导小组方面选择尤其重要。果松学校筛选了学校中资深的教师尤其以语文教师为主成立本土校本课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开展校本课程,保证课程的实施并完成课后教学的评价机制。校长王仁阁是课程小组的组长,是课程领导的核心。由于志花、王敏、吴绍敏、赵娜任副组长,成员有年级组长、教研组长以及政教处团队干事组成。领导小组组长王仁阁是一个年轻有作为的校长,自他上任以来,针对果松地区特点,重新对校园进行了建设,当我将此论文研究内容向校长汇报后得到了校长的大力支持。而于志花是通化县有名的诗人,在诗词协会中享有盛名,且有很多诗词作品是红色文化内容,所以对校本课程的开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王敏、吴绍敏、赵娜都是资深的语文教师,土生土长的果松人,不仅对于语文学科的知识内容驾车就熟,对于当地红色文化也有所了解,所以在校本课程的编写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成立领导小组后,要协调校内外资源,以教研活动的方式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彰显红色文化的特色,利于我们打造特色学校。红色文化校本课程的设立要确保“红色文化”校本课程能得到长期、有序、有效的开展。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人物,他要参与在校本课程的各个过程中,包括目标设定,开发实施,评价反思等,红色文化资源应贯穿在学校教学的各个方面,渗透在各个学科中,我们要通过建立本土红色文化校本课程让学生领会红色文化的精神,做到言行一致。
三、本土红色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与反思
(一)经验
1.建设特色学校,提高学校影响力
校本课程的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校的课程品质,为打造特色学校奠定基础,是学校发展的一个方向。校本课程建设的成功与否,一定程度上受到学校领导者的关注和支持,因此,当学校课程建设取得成效时,校长在学校的领导力也可得到有效的提升。对于学校来说,尤其是地处于乡镇地区的学校,学生的知识面狭窄,受到外界的教育是有限的,校本课程的建设也为学生打开了眼界,可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也可以提高学校的育人质量。校本课程的开发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事情,它的完成与发展过程是繁琐的、复杂的,这也就更加要求学校要做到脚踏实地,从实际出发,从现实出发,而不是只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流于形式,做成空纸检查、空纸宣传。通过果松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我们可以真切的看到,无论什么地区的学校,都是可以根据本土的特色化内涵进行特色学校的建立的,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是可以通过人为的努力得到有效实施的。
2.调动校内各资源,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果松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从确立领导小组开始,就已经进行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从领导人王校长到小组负责人、组长、各学科优秀教师,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对于果松学校来说,校内优秀的人才都投入到校本课程建设中,实现人力资源的充分调动。校本课程是一个集体性项目,不是某一个人可以单独完成的课题,它需要每个人的积极性,需要大家带着这份热忱参与,这样我们才看到了果松学校课程的开发质量。课程的领导者是这个建设中的领头人,他需要站在更高的位置统观全局,对课程开发的全过程进行统筹规划。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王校长在整个环节起到的作用,他带领着所有参与的教师确定方向,为课程小组的组成人员进行筛选、考察,并带领学校中层领导进行整体的规划和设计。在每个过程中时刻监督,每当我们遇到问题,需要向局里或者本地请求资源时,他都会冲在前线为我们调配各种资源。
(二)反思
果松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是有可取之处的,可以为有相同想法的学校提供经验和借鉴,但是,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我们也的确遇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1.果松小学开发本土红色文化校本课程存在的问题
(1)相关部门的支持尚未达到满足开发需求
校本课程结束后,我们对教师进行了访谈。通过访谈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老师们对于课程开发是有一定难度和想法的。首先,对于乡镇学校而言,政府和教育局支持的力度是远远小于其市里学校的,由于交通问题,我们所受到的资源和关注力度远远不够。由于学校和县教育局交通需要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所以很多事情沟通起来存在难度,虽然现在通讯发达,但是我们并不能让学生集体为相关领导进行展示,无法将一节更有效的课堂展现在领导面前。并且我们学校并没有作为重点学校由政府和教育局扶持,这一点使得我们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前期确实遇到了一些或多或少的问题。所以,以后的校本课程开发还是要尽可能提高多个部门的关注度,这样整个过程才能够更加顺利的进行。
(2)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不足
我们的本土红色文化内容确实十分丰富,但是在进行整理时却缺少可以清晰整理分类的教师。我们通过沟通发现,整理相关资源教师也应该是有此方面基础的,但是我们在进行本土校本课程开发时,并没有很好的对教师进行合理的分工,以至于出现了教师分工不明确的现象,徒增了教师的工作量。
结束语
红色文化资源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重要的工程,是对国家、对学校、对教师、对学生个人都具有重大意义的课程。吉林省红色文化具有浓重的地域特色,将本土红色文化融入课程中可以帮助我们传递当地的特色文化,给学生家乡荣誉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中,可以提升自身的专业意识,促进自身的发展。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可以增加学校的课程种类,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更有利于特色学校的建设。通过通化市某小学的校本课程可以发现,在成立领导小组、确定开发目标、选编教材、备课实施、评价一系列的过程中可以看到该学校是认真对待此次校本课程开发的,是在完善课程体系的。通过校本课程开发,该校也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教师水平发展有限、尚未得到更多部分的支持等,真对这些问题都提出了合理的建议。通过反思和相关的启示,笔者认为,想要有效的开展红色文化资源的校本课程开发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注重以学生经验为主,重视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
第二,从多方面完善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多方共同参与。
第三,保证开发过程中各方面的支持,尤其物质支持,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本论文的局限在于,因本人能力有限,对个案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所以研究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的努力。下一步,会加入更多的调查方法,研究更多学校的开发过程,对不同的学校进行经验总结,学习其他学校优秀的做法。通过全面搜集材料,加强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的校本课程开发。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