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觉得”与“认为”、“感觉”、“想”的辨析和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建议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
  • 论文字数:39896
  • 论文编号:el2022020711273929186
  • 日期:2022-02-07
  • 来源:上海论文网

教育教学论文哪里有?本文利用对比分析出的规则,笔者对收集来的偏误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发现“觉得”和“认为、想和感觉”的混淆偏误情况各有不同,笔者从自己的教学经验出发并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分别对这三组词的教学给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和教学策略,以期对汉语易混淆词的教学有所帮助。


第一章 绪论


1.3 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

1.3.1“觉得”类词及其偏误的研究现状

董秀梅(1991)提出将心理动词分为情绪情感心理动词和非情绪情感心理动词两类,她的判断标准是三个语义特征即[+人]、[+大脑器官]、[+思维活动]。这篇文章中提到“感到、觉得”这两个词的归类和其他的心理动词有所不同,因为它们既可以是心理动词,如描写大脑的运动和感知;也可以是非心理动词,如描写触觉和自身感受的时候。“感到、觉得”被当成是心理动词的时候,笔者认为它们属于非情绪心理动词,这类心理动词的特点是:在语义上不表示情绪情感,有认知意义;在语法上不能被程度副词修饰,因为这类词表示的行为没有程度变化。

孟建安(1997)提到“觉得,觉着,感到”等这类动词在现代汉语中都是表示感受、估量意义的动词,这类词作谓语所造的句子叫“觉得”句。文章在对“觉得”句为现实语言材料研究的基础上,归纳了“觉得”句的两种语义模式,并从转化的角度加以描述。文中提到构成“觉得”句必须有四个主要构成项,分别是感受者(施事,记为 N1)、感受对象(记为 N2)、感受行为(即“觉得”类动词,记为 V)、感受者对感受对象所产生的某种心理体验(补事,记为 VP),根 据 感 受 者 ( N2 ) 的 位 置 的不 同 进 而 归 纳 出 两 种基 本 的 语 义 模 式 , 即S1( N1+V+N2+VP)和 S2(N2+N1+VP),文中进一步将两种语义模式细分为:a 型(即N2 所指与 N1 所指是完全不同的人、事、物)、b 型(N2 所指和 N1 所指是同位复指关系,或 N2 是 N1 的一部分)、c 型(N2 所指包含了 N1 所指),并从推导转换和移位转换描述了 S1 和 S2 两种模式的语义构造特征。最后从多个方面分析了 VP 的语义指向,从成分功能上看,VP 可指向体词性成分也可指向谓词性成分;从句法成分上看,VP 可指向大主语也可指向小主语、句首状语等;从句法结构性状上看,VP 可指向单个的词、短语、小句形式;从语义关系上看,VP 可指向施事,也可指向对象。文章最后讨论了 VP 语义指向模糊所造成的歧义,模糊性的原因则在于 N2 的省略和充当 N2 的人称代词指代不明。并提出分化歧义的三种手段:借助一定的语境;补足被省略的 N2;确定充当 N2 的人称代词指向。

教育教学论文怎么写


第三章 “觉得”类易混淆词的使用情况调查


3.1 调查问卷设计与说明

3.1.1 调查目的

为了调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对“觉得”类易混淆词的选择倾向,为论文选择所研究的对象作参考。调查学生对“觉得”、“认为”、“感觉”和“想”这四个词的了解情况和混淆情况,了解学生遇见易混淆词时的学习策略,通过翻译和造句两道主观题获得学生一些语料和偏误。为后文偏误分析做准备。

3.1.2 问卷预期

调查者能够按照自己的汉语学习经验,顺利完成题目,体现出自己用词的倾向性,同时提供一些可用的中介语语料,另外收集一些学习者的学习策略。

3.1.3 调查对象情况说明

中高级水平(HSK3-6 级)综合国籍的汉语学习者,调查对象中一部分是上海外国语大学的留学生,还有一部分是匈牙利塞格德大学孔子学院的学生。都会简单的英语,性别和年龄没有特别限制。

3.1.4 问卷组成和设计说明

问卷一共由四部分组成: 单选题、多选题、造句题、翻译题。单选题:调查问卷参考已有的资料和自身对这些词的理解,设计了一些易混淆词常使用的语境,主要是为了调查学习者在特定语境下使用这类易混淆词的倾向性。多选题:主要是为了调查学习者主观上对学习和使用这些词的感受,为客观选择题的数据作补充,了解学生最容易混淆和不会用的词。同时收集学习者平时学习易混淆词的策略,以此作为后文教学策略设计的参考。造句题:使用这些近义词造句主要是为了筛选一些中介语语料,作为后文易混淆词偏误分析的语料来源之一。


第五章 对教材、教师和教学的建议


5.1 对教材的建议

5.1.1 教材的选择

笔者在匈牙利塞格德大学孔子学院有一年的教学经历,参与调查问卷的部分学生也是我在匈牙利的学生,我所在的孔院和我所教的高中,所使用的教材都是《HSK 标准教程》,这本教材因为每册书直接对应 HSK 等级考试,对学生通过 HSK考试的帮助很大,所以在当地非常受欢迎,笔者也依据这本书展开了为期一年的教学,对这本书比较熟悉。所以笔者选择对这本书中的“觉得”及其易混淆词进行调查。

5.1.2 “觉得”类易混淆词在教材中的情况调查

5.1.2.1“觉得”类易混淆词在教材中的概况

《HSK 标准教程》这本书共有 4 册,即《HSK 标准教程 1》、《HSK 标准教程2》、《HSK 标准教程 3》和《HSK 标准教程 4》,以下是“觉得”类词在教材中的情况概括,见表 5-1。

教育教学论文参考


5.2 对教师的建议

提高对易混淆词语的敏感度。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发现和归类易混淆词,必要的时候,给学生加以汇总和区别,及时帮学生扫清障碍。像本文所辨析的“觉得”类易混淆词语,教师就可以在学生中高级的时候,在课上为学生进行适当的总结。2

重视自身汉语素养的提高。汉语教师需要经常关注一些跟汉语本体研究和汉语教学相关的文献或者是讲座,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思路。这样才能在面对易混淆词的时候,分析得一针见血。

重视辨析思路的总结。教师在帮助学生辨析易混淆词的时候,要注重思路的总结,当学生问到个别小众的易混淆词时,教师可以利用自己已有的分析思路,帮学生梳理区别。

注重教学策略的选择。辨析易混淆词本来就是比较枯燥的过程,但是教师要根据易混淆词的类型,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比如后文所提到的那些多样的引导和归纳策略,让学生在发现中学习,体味成就感,发现分析易混淆词的思路。


第六章 结语


6.1 全文的主要观点

本文建立在语料库和问卷的基础上将“觉得”与“认为”、“感觉”和“想”在语义、句法和语用这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对比。在语义方面,“觉得”主要依据自己的主观认识和经验来判断;“认为”则更加侧重于有“客观依据”的论证;“想”重点在于呈现观点,引出想法,并不突出主体;“感觉”突出“感”侧重于感官的刺激而带来的内心体验和感受。在语法方面,本文主要从主语、宾语、否定词、状语、虚词、被字句、疑问句和复句这些方面对“觉得”和其他三个词展开了较为详细的比较。在语用方面,“觉得”、“认为”“感觉”和“想3”最主要的功能都是“判断”,但是“觉得”比“认为”更倾向于表达评价,“想 3”和“感觉”比“觉得”更多用于表达“推测”,另外“想 3”几乎不用于表达“评价”,“感觉”也很少用来表达建议。

利用对比分析出的规则,笔者对收集来的偏误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发现“觉得”和“认为、想和感觉”的混淆偏误情况各有不同,笔者从自己的教学经验出发并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分别对这三组词的教学给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和教学策略,以期对汉语易混淆词的教学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