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新时代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探讨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
  • 论文字数:34696
  • 论文编号:el2022020110044429185
  • 日期:2022-02-01
  • 来源:上海论文网

教育教学论文哪里有?笔者认为对高校而言,革命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过程中,要时刻注重正确方向引导的必要性,灵活运用革命文化资源开展教育教学,将革命遗存文化、革命制度文化、革命精神文化及革命道德文化的人文价值与融入式的教育形式有效结合,着力增强革命文化育人的科学性;继续运用主课堂与主渠道讲好革命文化故事,增强思政课教师运用革命文化讲好思政课的能力;借助新媒体融合发展的优势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拓展新的革命文化融入路径,赋能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育人事业,开拓新时代革命文化育人的新局面。


1 绪论


1.2.2 国外研究进展

a.国外学者关于中国革命的研究

国外学者对于中国革命文化的涉猎范围较少,主要集中在对于中国革命事件的历史研究。亨廷顿将革命视作一场关于社会制度、社会结构、政治活动等的国内变革,具有根本性的特点。美国战地记者埃德加•斯诺,在 1936 年出版的《西行漫记》(红星照耀中国)中,以独立于革命队伍之外的客观视角,就延安革命时期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做了真实客观的记录与描写,他是延安革命精神最早的弘扬者和传播者。1971 年,美国学者马克•塞尔登在《革命中的中国:延安道路》一书中,着重叙述了延安道路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哈佛大学费正清教授《中国新史》描述了延安革命热情的感染力,将其称为“延安模式”文化。也有国外学者研究毛泽东,通过研究著作和人物传记,也能对研究中国革命文化有所帮助。如费正清在《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中,首次提到“毛泽东主义”,在《毛泽东的思想》一书中,施拉姆对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及发展做了深入研究,美国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也真实地叙述了中国革命时期的事迹。综上所述,国外对于中国革命的研究多以对中国党史和革命精神展开研究,以时间节点划分,对中国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进行具体研究。

b.国外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国外很少出现以思想政治教育命名的学科, 然而存在着很多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性工作。国外高校也重视以灌输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如美国的“公民教育”,新加坡的“生活教育”,英国的“道德教育”等。其中以人权为核心是法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特点,其彻底摆脱了宗教的影响,成为独立的教育形式,也具有明显的层级性,形成各个年级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分层的教育模式。法国高校为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一方面,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为主要方式,建立大学生的基本价值观念;另一方面,以开展服务性质的实践活动为辅助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事务的管理,以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

教育教学论文怎么写


3 新时代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性


3.1 革命文化的时代价值

革命文化根系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淬炼于社会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丰富并完善其时代价值。在新时代,革命文化熠熠生辉,其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夯实文化自信及推进党的建设等方面都扮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

3.1.1 革命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

革命文化是在社会革命的实践中孕育的文化成果,是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习近平十分重视文化自信的建立,曾于多个场合提出文化自信是更为基础、更为广泛、更为深厚的自信。中国悠久的历史文明所孕育生成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的“魂脉”,也为革命文化奠定了深厚的文化根基。

革命文化是反映中国社会革命实际应运而生的文化产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适应发展的结果,这也体现了中国文化强大的吸纳力与包容度。在革命战争年代,革命文化体现了中国文化从借鉴他国经验到文化本土的过程。从最初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的领导人,他们都在努力的寻找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先进的社会革命理论的平衡。特别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领导中心的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科学指导,结合城乡差异、地域差异开展革命运动,创造性地开展了中国社会的革命运动,实现了从效仿他国道路至专注探索和建立本国革命道路的思维转变,这丰富了革命运动的形式,也孕育了富有特色的革命文化内容,展现了国人对于中国特色革命道路、革命理论与革命文化的自信。

“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①孕育于革命实践中的革命文化,是中国文化在赓续中与时代的发展相结合的成果,这展现了中国文化强大的生命力,进一步奠定了文化自信的源头,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其中,革命精神是最重要的精神品格,凝聚着共产党人的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斗志,与实现国家富强与民族复兴的初心,这仍然是激励新一代共产党人砥砺前进的精神支柱。

教育教学论文参考


5 新时代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


5.1 基本原则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将革命文化融入其中,应与时代要求相结合,遵循原则开展好教育教学工作,才能有助于革命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深度融合,更好地发挥课程的育人效果。

5.1.1 学理性和应用性相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理论性内容占据很大比重,将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要兼顾融入内容的学理性与应用性相统一。教师要以讲清理论为教学基础,同时还应重视对大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贯彻落实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才能真正实现“五育并举”。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在教授课程时,要将课程中涉及的基本理论讲清讲透,促使大学生从“物质-意识”、“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基本的哲学角度理解革命文化在不同时代的哲理性与重要性,帮助学生从近现代史的角度明晰革命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与历史意义,从而让大学生真正理解,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内核的革命文化的科学性、时代性与民族性特性。另一方面,单一的理论无法深化大学生的理解,也难以形成广泛的认同度,必须将所讲授的理论融入大学生的日常实践,实现从理论向应用的过渡,学以致用,才能加深学生的理解。除此之外,高校应充分运用主题社会实践、劳动教育等思政课程的补充形式开展教育活动,通过组织学生搜集关于革命文化的史实资料、参加红色革命区文化调查、参与劳动实践等活动,同时积极搭建网络平台,灵活运用革命文化资源开展活动,通过多元化的形式感受革命文化、体悟革命精神,内化学生对于革命文化的理解。


5.2 转变新时代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方式

在新时代背景下,将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需要结合大学生实际,从课程构建、教学方式及课程考核方式的多元化入手,合力转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方式。

5.2.1 探索育人新模式,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步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着育德、育品、育行的的关键作用,它以积极的价值作用引领学生实现品行修养与思想成长。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校将革命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立足于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也要更好地服务于课程的教学目标,完成革命文化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应从哲学、史学等不同角度把革命文化的理论基础、生成路径讲清楚,帮助学生理解革命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具体内涵及时代意义,在课堂中涉及到革命文化的部分采用提出问题、创设情境、专题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以教师的主导性带动学生学习革命文化的自觉性,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与学生的获得感。同时,高校整体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要为指向,将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融入各种类型的课程之中,将革命文化中蕴含的理想信念、精神品格等内容,结合课程实际需要进行内容的针对性融入,共同发挥课程育人的合力作用。

所谓课程思政是指,充分挖掘除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外,其他课程中的德育元素、思政元素,在其他课程的授课中,结合教学内容融入思政元素与德育元素,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推进的核心是进行价值观的塑造,高校应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抓手,主动求变,落实并强化“课程思政”的建设,充实并丰富专业课程、通识教育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使人文社科、理工类、农医类、艺体类等其他专业学生,在提升自身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水平的同时,实现由精进技能向感悟德性的转变。如理工农医类专业学生在进行难度较高的试验与工训时,教师应以革命先辈的事迹,引导学生树立在艰难环境中克服苦难与挑战的革命精神;艺术类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中,可以从红色元素中汲取灵感,进行艺术创作,编排一些与革命英雄事迹相关的舞剧,或是走访革命基地进行采生等。将革命文化资源进行有效转化,与其他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并向而行,共同促进智育、体育、美育的综合发展,培养大学生的人文情怀、科学精神、理想信念和现实关怀,陶冶其思想道德情操、提升综合素养。


结语

中国的革命文化,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展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时期,是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实践中创造的文化形态。在新时代背景下,革命文化并没有随着时代发展的浪潮而退去光彩,反而焕发出新的价值光辉,它是铸牢文化自信的精神源头,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最伟大的精神财富。革命文化的科学性、政治性、时代性、民族性,为培育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涵养时代青年的文化自信、厚植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提供了文化土壤,这与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目标不谋而合,革命文化内容的融入对开设好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也有重要意义。

本文研究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之下,革命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融合的教育现状,以问卷形式展开调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融入路径。然而由于本人才疏学浅、理论功底不足、表达能力欠缺,致使文章在阐述理论依据方面不够深入、分析数据方面采用的方法尚为简单,特别在优化融入路径部分的构思还不够全面,应以解决现存的问题为根本,提出更具操作性、实效性、针对性的融入路径。针对文章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之后我会不断地加以改进,深化文章研究,同时我也会虚心接受各位专家的建议与批评。

综上,对高校而言,革命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过程中,要时刻注重正确方向引导的必要性,灵活运用革命文化资源开展教育教学,将革命遗存文化、革命制度文化、革命精神文化及革命道德文化的人文价值与融入式的教育形式有效结合,着力增强革命文化育人的科学性;继续运用主课堂与主渠道讲好革命文化故事,增强思政课教师运用革命文化讲好思政课的能力;借助新媒体融合发展的优势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拓展新的革命文化融入路径,赋能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育人事业,开拓新时代革命文化育人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