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育教学论文哪里有?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在各种事件中都有所显示,中学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正确把握其思想发展导向对国家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这些充分展现了实施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地理学科作为开展思政教育的优质平台,拥有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有充足的优势可以助力于中学课程思政的推进,实现各学科同向同行的发展目标,为国家发展培养和储备现代高品质、高知识与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第一章 绪论
1.2.1 国外研究综述
由于教育理念和社会制度不同,目前国外关于课程思政的研究极少,但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较为丰富。从人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来看,古希腊罗马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萌芽,直到近代,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维护国家稳定的必要武器。二战后,培养相互尊重、富有民主精神的公民被联合国列为世界社会教育的首要主题,1946 年,为了消除二战对社会的侵害,缓解人们因为战争而留下的心理阴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率先创建了“国际理解教育”理论,而后世界各国纷纷将“国际理解教育”引进到课程教育中,以加强公民教育。1992 年国际地理联合会为全面阐述地理教育在个人发展与国际教育进步以及环境保护与发展教育的积极促进作用,出台了《地理教育国际宪章》,并对地理课程的结构、地理教育的研究方向和实施地理教育的原则和策略进行阐述。《宪章》指出,在中等教育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国家责任感、多元文化和国际观点,为实现地理教育目标,就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地理作为西方国家的核心课程,同时地理教育理论也得到学术界与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历史等人文学科共同实现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上个世纪初美国开始突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1987 年美国全国学校联合会提出了“在公立学校塑造品格”的教育规划,意图强化学校教育中的思政教育。前美国总统乔治·布什也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他认为应当在家庭教育规划中加入思想道德和价值观教育,并把这一观点撰写于《重视优等教育》一书中,美国十分重视家庭、学校和社会间的相互作用,提出了全社会共同开展思政教育的原则。并于 2002 年出台《美国联邦教育部工作要点(2002∼2007)》,其中对全社会加强学生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并明确 21 世纪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精神的公民[4]。
英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宗教影响较大,在教会学校学生以宗教教义作为道德行为准则,直至 1870 年颁布《初等教育法》后才设置专门的学校德育课程,而英国于 1988 年发布的《国家课程》中重申学校开设宗教课,体现了宗教传统的根深蒂固。通过公民教育、道德教育和历史教育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所以英国的思政政治教育目标是培养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的绅士。
第三章 高中地理课程思政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课程思政的现状调查
3.1.1 调查目的与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高中地理教师和学生对地理课程思政的认知和实践情况,了解师生对地理课程思政的态度,发现开展地理课程思政面临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措施,进而提出针对高中地理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策略,以期为实施地理课程思政提供参考。
本次调查对象为高中一线地理教师和高中生,由于本论文研究阶段处于新课程改革初期,课程思政没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全面开展,因此调查内容主要针对高中地理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对地理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和对地理课程思政的实施情况三部分进行展开。
3.1.2 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采用线上与线下同步进行问卷调查的分析方法,以提高问卷的效度。调查对象主要面向各地高中地理一线教师与高中学生,向他们发放纸质问卷与网络问卷以收集研究需要的有效信息数据,其中地理教师主要来自石河子高级中学以及黑龙江省和江苏省等地的部分高中,高中生则全部来自石河子市高级中学,累计发放 250 份调查问卷,其中发放教师问卷共 50 份,学生问卷 200 份,共收回 248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 99.2%,符合样本调查有效比标准。
第五章 高中地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策略
5.1 寻找地理思政元素,营造思政教学氛围
地理学科蕴含丰富的思政资源,教师要把握学科特点,积极探寻地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有效融入地理教学中。教育从来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会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影响。地理课程思政教学中,可以贴近社会生活实际,让地理教学与思政教育真实生动地结合,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枯燥单一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建立起科学意识与责任担当理念,主动自觉的用核心价值观来规范本身的言行,建立有地理学科特色的思政教育体系,全面提高地理学科的育人功能。
5.1.1 教材中思政元素的挖掘
通过对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 1》和《地理 2》的分析研究,寻找其中蕴藏的思政元素,所涉及的主要思政元素教学内容概括如表 5-1 和表 5-2。可以看出,《地理 1》主要通过描述生活中的自然地理现象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侧重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培养,如资源观、环境观、宇宙观等。《地理 2》则重点描述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在教学中则更适合开展思政教育,将国家发展战略和国际动态融入地理课堂,可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为学生形成绿色、协调发展理念提供坚强的支撑。
5.2 落实立德树人任务,设计思政教学目标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师必须遵循的教学理念,也是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9 年举行的学校思政教育教师座谈会中强调,教师应当以六要为标准来逐步提升本身的综合素养。这六要分别是人格要正、自律要严、视野要广、思维要新、情怀要深以及政治要强,地理教师要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坚持以德育为先,寻找课程思政与地理学科的最佳结合点,创新课程思政的实现途径,提高地理教学的育人水平。
5.2.1 教学目标设计原则
(1)注重核心素养和课程思政的理念融合
教师在设计传统的三维教学目标时,容易将整个地理教学过程分割开来,多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其他目标的实现,不利于地理教学工作的开展。确定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贯彻立德树人任务的具体体现,将其与教学内容整合在一起,可以为地理教学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手段。基于此,教师应深入解读该核心素养的外延与内涵,将核心素养的几个方面与课程思政理念进行融合。
(2)遵循课程标准中的内容要求
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依据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要求制定,其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内容多是能够说明影响、联系、意义等,以往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名词有民族主义、人地理念、国际眼光和爱国主义等。教师应当细读地理课程标准,对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细化处理,结合学情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与核心素养一一对应,并且要可测量,可实行。
(3)突出思政教育的目标体现
在教学目标中要突出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显示出地理教学的育人价值。通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从纵向历史与横向现实出发,坚持正面教育,在呈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同时注重隐性教育,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取有益身心健康的教育。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在各种事件中都有所显示,中学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正确把握其思想发展导向对国家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这些充分展现了实施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地理学科作为开展思政教育的优质平台,拥有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有充足的优势可以助力于中学课程思政的推进,实现各学科同向同行的发展目标,为国家发展培养和储备现代高品质、高知识与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本研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重点分析了地理课程思政这一主题,阐述了当前高中地理思政的实施现状与具体结果,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的教学实践方案。
第一,采用问卷调查法开展课题研究,笔者掌握了与课题相关的第一手资料,对教师的地理课程思政认知、教学设计和实践情况几方面展开调查,对学生的实施地理课程思政态度、地理课程思政开展形式和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调查,发现实施地理课程思政面临以下问题:(1)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不够,地理课程教学时间紧张,高考地理缺少课程思政相关内容考点,地理教材中缺乏系统的思政知识。(2)教师欠缺实施地理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教师的课程思政素养参差不齐,针对地理教师的课程思政课程和培训匮乏以及文理分科制度的影响。(3)课程资源的开发难度大,地理课程思政相关教学体系尚未建立。
第二,针对实施地理课程思政面临的问题,笔者提出推进地理课程思政实施的相关措施。(1)教师层面:加强对课程思政的重视和理念建设,在思想政治素养、自身专业素养和思政教学能力三方面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素养。(2)学生层面:加强学生对课程思政的关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训练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意识,提高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3)社会层面:加快课程思政资源体系的构建,深度挖掘各学科的思政资源,建设课程思政相关课程,推进课程思政各项研究的发展进程,完善课程思政的资源配置。地理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