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论文哪里有?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爱的教育的定位,本文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爱的教育的主要内容涵盖爱人教育、爱共同体教育和爱自然教育这三方面的内容,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爱的教育的基本方法包括理论教育法、情感教育法、实践锻炼法、自我教育法、咨询辅导法,并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爱的教育的实施要借助活动载体、文艺载体以及网络载体。
一、绪论
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爱的教育理论主张大多从家庭教育角度,提倡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比如,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阐述了家庭教育中的爱的教育思想。他认为爱是儿童教育的基础,只有对儿童进行以爱为基础的教育,儿童才会在良好的爱的情感体验下,获得自尊和自信,学会爱除自己以外的人。他指出要用自爱之心去爱人,“用不偏不倚的态度去为所有人谋求幸福,给所有人都带去好处”②。瑞士民主主义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同样也肯定家庭教育中爱的价值。他认为家庭教育的核心就是爱的教育。他同样肯定母爱在爱的教育中的重要性,据此他提出“母爱是教育的基本动力”的教育主张,对儿童进行爱的教育应从儿童对母亲的爱出发,通过生活中的行动、练习,把亲子之爱扩大到对兄弟姐妹、邻居、受苦难的人的爱,最后实现爱的崇高目标——对全人类的爱。
除了家庭教育中爱的教育理论主张外,意大利儿童文学作家亚米契斯还用《爱的教育》这一部日记体小说阐述了丰富的爱的教育思想。他认为爱的教育以爱亲人、爱朋友、爱师长为出发点,把家庭、社区、学校中的小我之爱,推向爱国家、爱社会、爱民族以及爱全人类的大我之爱。
美国教育家内尔诺丁斯的《学会关心一一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一书中,论述了“教育的目的应该是鼓励有能力、关心他人、懂得爱人,也值得别人爱的人的健康成长”③,并且对培养孩子关心的能力提出了许多建设性建议。她认为学校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即关心教育模式,以关心主导学校课程,让孩子学会关心自我、关心身边的人、关心陌生的人、关心自然以及关心全人类。
此外,以桑德尔、沃尔泽 、麦金太尔、泰勒等学者为代表的社群主义者特别强调对公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他们主张国家优先于个人而存在,强调社群、集体及文化等对个人存在的影响①。他们认为爱国是公民不可或缺的美德,公民教育应该把培养公民的爱国行为和爱国情操作为重要的任务。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爱的教育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爱的教育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等教育深受社会功利主义的影响,教育中片面强调对大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大学生的情感世界,致使很多大学生往往不知道什么是爱以及如何去爱,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着爱的能力缺失的现象。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因不懂得自爱和他爱而导致的校园悲剧事件时有发生,其突出表现为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漠视。据统计“大学生自杀率为 2.37/10 万, 每年自杀死亡的大学生占非正常死亡人数的 47.2%”①,而且多项关于大学生自杀原因分析的报告中,一致认为情感挫折是大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另外,大学生伤害他人,损害他人生命的事件也常有报道,比如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杀害室友事件、西安音乐学院药家鑫事件、复旦大学饮水机投毒事件等。大学生漠视生命的极端事件给高校和社会带来不少负面影响。除此之外,大学生爱的能力的缺失还体现在大学生对集体、国家的冷漠。部分大学生思想偏激,对社会充满狭隘和偏执的看法,毫无爱国之心,比如,2018 年厦门大学的“洁洁良”“精日”言论,湖南城市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王栋在网络中发布的“爱国是不可能爱国的,老子这辈子都不会爱国”、“都他妈大学生了还爱国,我看你就是蠢货”等辱国言论。还有一些大学生走向另一个极端,将爱国和爱中华民族理解为排斥外国货物,当出现国际关系冲突时,就采取打砸泄愤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的激情,缺乏理性爱国的能力。这些案例虽不是高校的普遍现象,但是也足以引起我们的反思,我们高校教育在重视智育时,是否对学生的情感的培养也同样重视;高校教育在把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力作为教育目标时,是否把培养学生爱的能力作为教育的目标。通过审视和考察近年来大学生爱的教育的实际,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笔者发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爱的教育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思想政治教育中爱的教育面临着巨大挑战,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爱的教育的现实所需。
四、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爱的教育的基本对策
(一)强化对爱的教育的价值认知
对某一事物的价值有正确认识,可以促使其相应行为的产生。只有高校领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老师以及大学生本身生认识到了爱的教育的价值,才能促使爱的教育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正常开展。因此,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爱的教育必须强化高校领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老师以及大学生本身对爱的教育的价值认知。
1.提升高校领导对爱的教育的重视
在“大思政”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格局下,高校领导是否重视大学生爱的教育直接关系着爱的教育的开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爱的教育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它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品德修养,培育大学生的爱国情怀与能力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而,高校领导要提升对爱的教育的重视,要把爱的教育融入到高校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中,制定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爱的教育的总体规划和实施计划,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2.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对爱的教育的价值认知
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爱的教育的发动者、组织者以及实施者,其对爱的教育的认知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爱的教育的看法。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老师要提高对爱的教育的认识,重视爱的教育的价值。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第一,开展调查,立足实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对于大学生爱的教育的忽视在于他们主观判断大学生已经是情感健全的“成熟人”,对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不了解。毛主席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利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了解中小学阶段爱的教育已经进行到哪一步,大学生在爱的能力形成过程中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根据调查数据和访谈回馈,进行信息分析,明确大学生爱的能力的“实然”情况,从而确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爱的教育职责。
(二)明晰思想政治教育中爱的教育理念
1.思想政治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爱的教育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明晰思想政治教育中爱的教育理念对培养大学生爱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明晰大学生爱的教育理念,首先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对爱的教育理念有清楚认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爱的教育理念是引导大学生从自爱走向他爱、从爱人走向爱共同体,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因此,在教育实践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树立正确的爱的教育理念,既要重视对大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以及社会主义等高层次的社会性情感培育,也不能忽视对大学生自爱、爱人等基础性情感的培育。除此之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还应该加强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并将其运用到爱的教育实践中,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大学生情感发展规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中爱的教育规律,从而明确当前思想政治教中爱的教育的主要任务,探索爱的教育路径,增强爱的教育的实效性。
2.明晰大学生对爱的教育的理念的认识
针对高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中爱的教育理念模糊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和实践教学等途径去明晰爱的教育理念。第一,在课堂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利用价值澄清引导法,对一些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澄清,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爱的教育。比如,关于爱的本质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首先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针对这些观点进行分组讨论,教师最后总结各组观点, 分析其优缺点, 指出各组观点的可取之处, 特别是帮助学生分析每种观点可能会带来的行为后果, 陈述爱的本质的主流观点, 让学生自己去作进一步分析判断和选择。第二,在课下,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对爱的教育理念进行理论研究和思考,让学生在自学中明晰爱的教育理念。第三,高校可以通过开展校园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认识爱的教育,比如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关于真爱的标准、爱的教育目标的辩论比赛。第四,高校还可以开展一些实践教学的形式,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爱及爱的教育的重要性,比如,组织学生到监狱去调查青少年犯罪的情感原因。
结论
本文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爱的教育为研究对象,以概念界定为研究起点,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理论基础,采取文献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着重对思想政治教育中爱的教育进行界定,指出思想政治教育中爱的教教育应该以培育学生爱人、爱共同体(集体、党、国家、中华民族等)、爱自然的能力和义务自觉践行为目标,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爱的教育的定位,本文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爱的教育的主要内容涵盖爱人教育、爱共同体教育和爱自然教育这三方面的内容,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爱的教育的基本方法包括理论教育法、情感教育法、实践锻炼法、自我教育法、咨询辅导法,并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爱的教育的实施要借助活动载体、文艺载体以及网络载体。本文认为当前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爱的教育有其必要性,它是解决大学生爱的能力与行为践行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获得感以及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现实所需。此外,本文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中爱的教育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指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存在对爱的教育价值认知不充分,爱的教育理念不明晰,爱的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爱的认知教育与情感教育失衡等问题。针对这四个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即强化高校师生对爱的教育的价值认知,明晰思想政治教育中爱的教育的理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中爱的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促进爱的认知教育与情感教育的有机统一,并且创新性地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爱的教育要进行“供给侧改革”。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