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育论文哪里有?本文从政治学、伦理学、教育学三科综合的视角来看待学校教育的正义取向问题,并以当下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实践研究三个角度来提出我国当下学校正义教育存在的问题,引出研究的主要问题,补充和丰富正义教育的相关理论。
第一章 绪论
四、文献综述
(一)关于教育正义的研究
关于教育正义内涵的研究
教育正义即正义的教育,正义是对教育性质的规定。教育正义的主体是国家和社会,客体是学校。国家正义要求教育正义,教育正义体现国家正义。关于教育正义的研究,学者们主要的关注点在于教育正义的内涵。
有的学者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分析教育正义的内涵。冯建军在谈到教育正义的时候,他把教育正义放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待,他认为教育正义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有不同的体现,他提出在“后均衡化时代”,教育正义的侧重点从之前学者们普遍关注的资源的分配正义转向更关注儿童个体发展的承认正义。他表明,教育承认正义主要是基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等的平等且湖中尊重的的社会心理关系,他认为教育活动内在的必然要求是承认正义,教育承认正义的底线就是不羞辱、不轻视,目标就是让每个人都能有尊严的生活① 有的学者从比较的角度出发,比较正义教育和教育正义,得出二者内涵的不同。解瑞红则是通过对比正义教育和教育正义在研究范式上面的不同来体现出二者的区别,她提出教育正义是从微观角度、通过消除某一些具体的不正义的教育事件,来提高教育正义;而正义教育恰恰相反,正义教育是从宏观视角,通过公正的教育制度来公正的分配教育资源,进一步促进教育正义。
有的学者从教育正义的主体出发,分析教育正义的主体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胡金木认为,教育正义就是在学校的正义表现,他所提到的正义表现主要是指学校要为儿童的成长和学习建立一个良善的生活。他提出:教育正义就是要做到消灭制度化的压迫,可以让所有的儿童能自由地激发多方面的激发潜力,儿童能在被承认和被认同的学校生活中成长,最后成为一个自己想成为的人。他把儿童在学校拥有良序化生活看作为是学校教育正义的核心。
第三章 初中学校正义教育现状与问题
一、正义教育是初中教育的重要内容
通过一段时间对三所初中学校的田野观察,以及分析初中学校教师和初中儿童的访谈记录可以得出:当下的初中学校正义教育发展较好,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在学校管理和教学活动中都能较重视正义教育,但在深入观察中,学校正义教育的发展仍有可提升的地方。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正义爱国教育
在观察中,笔者发现,初中学校普遍重视社会价值观中的正义爱国教育,将正义和爱国作为社会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内容。 笔者观察了三所中学,这三所中学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二十四字在这三所学校的墙壁上都有展现。有一所学校甚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十二个品质作为自己学校文化发展的抓手,通过培养学生的爱国、敬业、诚信等十二个品质,来发展自己本学校的特色校园文化。
通过课堂观察,笔者发现,不仅仅是道德与法治课,还有其他的一些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在这些课程的开展中,教师也是非常看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儿童各项品质发展的引领作用,非常注重培养儿童的爱国、正义等品质,教师们普遍认为这些品质是儿童成长的必要品质。
第四章 初中学校正义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明确正义品质在初中教育的价值统领地位
(一)传统教育批判继承传统“义文化”
“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观念之一,其由萌生到演变再到成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古至今,义文化一直处于不断的丰富和变化当中。
“义”字原作“義”,上面是“羊”字,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曰:“从羊与善美同意”①,因此“義”字中的“羊”有着美好、善良与正义的含义;下面是“我”字,“我”在甲骨文中原意指武器,代表着刑杀与决断之权。因此,“义”字原本含义为正义与美善,兼有刑杀决断之意。孔子首先对“义”的思想进行了界定,“训义为宜”,将“义”的含义重新简单明确的界定为“宜”,表明合理、合适,合乎道德和伦理原则;在后期,孔子又对“义”进行了升华,孔子认为“义”是道德的最高原则和追求。强调“君子义以为上”。“义”是一种道德原则,是一种世人行为的规范指南。这种道德规范是合理的,合乎“仁”的、正义的要求的。
因此,在当下社会,我们要批判继承传统义文化,对于义文化中的合乎伦理和合乎道德,我们要继承并弘扬,对待传统义文化中的一些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把“义”和“利”严格对立了起来,我们也是要有选择地批判继承,挖掘传统文化中有益的精华,让传统文化促进学校正义教育的发展。
(二)学科学习彰显时代的公平正义精神
彰显时代的公平正义精神,这对于我们明确正义品质在初中教育的价值统领地位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牟成文教授指出,弘扬公平正义精神,首先要做到学习,需要主体拥有关于公平正义精神的知识素养。在他看来,至少应该具备有关公平正义的历史知识、哲学知识和法律知识。
这也就给我们初中正义教育提出改进途径,若想深入的实施初中正义教育,学习历史、哲学和法律是必不可少的。
二、统筹初中正义教育内容体系
(一)社会、文化、政治、道德多种教育形成合力
正义教育并不是一门简单的学科课程,正义教育包含多学科的知识,正义教育与这些学科之前也存在着一些交叉的内容。因此,为了更好的将正义教育开展下去,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将社会教育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文化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政治教育中的现代社会公民教育、和道德教育这四种教育形成合力。帮助正义教育更好地落地,更好地起到它本身应该有的作用。
所以,在学校教学中,我们不应该把这四种课程完全割裂开来。我们应该将这四种课程融合到一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有包含正义的因素。我国传统文化中也是崇尚义气,中国古人还有舍生取义之人。这些无疑都和正义教育有着相似的地方,正义是道德教育的最高统领,二者具有一致性。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应尽快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现代社会公民教育、和道德教育这四种教育为组成部分的初中正义教育内容体系。
(二)将语文、历史、道法学科作为正义教育的核心载体
语文学科、历史学科、道法学科,它们三门课都属于人文学科,在开展这三门课教学时,授课教师以教材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用教师高尚的个人品质对学生施以道德上的影响。在教学和课后活动中,培养儿童的正义认识、正义情感、正义意志、正义行为,提升儿童的正义品质。
因此,为了更好的实施学校正义教育,初中学校要把上述三门学科作为教育教育的核心载体。正义教育不像其他的学科教育,有专门的教师、教材、和教学方法。正义教育在教学活动形式上更加类似道德的教育,具体说来,就是想过学科课程和活动形式对学生的正义认知产生一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正义认知。
之所以会把上述三门课程作为正义教育的核心载体是因为这三门课程他们的教学内容都和正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语文教科书中的英雄人物形象,历史教科书中的朝代更替和历史发展以及道德和法治教科书中培养儿童成为有道德的人,这些都与正义教育的目的不谋而合。
结束语
正义作为一个具有历史感而又永恒的话题一直被人们思考和探讨,在不同的时期,人们对正义的理解不同,因而出现了许多关于正义的不同含义。目前,正义已经成为社会制度、政治制度乃至人们行为方式的评价标准。学校以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必然也需要对学生正义教育的问题加以关注和研究,帮助学生践行富有正义感的行为。
当前关于正义与教育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个人正义品质的培养和宏观教育的正义价值取向方面的内容探究,对有关学校教育的正义取向这一问题却鲜少研究。本文从政治学、伦理学、教育学三科综合的视角来看待学校教育的正义取向问题,并以当下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实践研究三个角度来提出我国当下学校正义教育存在的问题,引出研究的主要问题,补充和丰富正义教育的相关理论。
但是由于笔者阅历与能力有限,仅抱有一颗追求至善的心是不足的。之后,笔者会继续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关内容的补充和学习,完善研究的不足之处。所以只能尽自己最大可能将事实与观点完整的表述出来,抛砖引玉,希望能够对初中管理者和初中教师有所启发,也真诚的希望得到各位老师和专家的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