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哪里有?本文阐述了教学学术、学术共同体等相关的概念、构建教学学术共同体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并通过访谈及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挖掘出当下中小学教师教学学术共同体的构建现状及问题出现的原因,尝试挖掘构建中小学教学学术共同体的路径,最后提出中小学教学学术共同体的构建条件,希望能为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小学教师教学学术共同体的构建提供实践参考价值。
绪论
(二)文献综述
本研究通过查看并梳理教学学术的发展脉络及相关研究,了解到目前中小学教学学术共同体的研究现状。先登录“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简称“中国知网”“CNKI”),再采用一般检索的方式,不限时间段,以“教学学术 共同体”为主题进行文献梳理,检索到期刊文献 110 篇,博硕士论文共 43 篇。针对教学学术相关的研究综述有以下几个部分。
1. 关于教学学术的研究
(1)教学学术的提出背景“教学学术”是在美国高校科研与教学之争而导致大学教学质量下降的背景下提出来的,由于大学教师为了自己的利益把时间更多地花费在科研方面,而对教学的关注比较少,导致教学质量陷入急剧下降的困境。而后,卡内基上一任主席博耶(Ernest Boyer)提出了“教学学术”的概念,试图促进教学与学术的联系,将教学看作是学术的一种,即“学术性教学”。随后,李·舒尔曼(Lee S.Shulma)在深入研究教学学术后,也发表了自己对教学学术一些独到的看法。舒尔曼认为教学学术不应当停留在教师的层面,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应当是分为教师的教育和学生的学习两个方面,既要保证教师的教学质量,也要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对此他着重强调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才是教学学术研究的重点,也是教学工作开展的前提①。
(2)教学学术的概念界定
国外学者从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对“教学学术”概念进行了界定。横向方面,对“教学学术”的定义从其双重身份(教学身份与学术身份)考虑,当偏重于“教学”身份时,“教学学术”就被视为一种“过程”,其包含实施教学理念的计划和行为设计能力,促进师生间互动的技能,应对可以预期和无法预期结果的能力和对探索复杂实践所带来的特定结果进行分析的能力②;当偏重于“学术”身份时,“教学学术”就被视为一种“成果”,是教师生产研究性和创造性的可视成果,包括期刊上的文章、会议论文、教科书等③。另外,自博耶的教学学术概念提出以后,国外学者纷纷对“教学学术”的概念进行了延伸思考,如 1997 年查尔斯·格拉塞克(Charles Glassick)等合著了《学术水平评价》(Scholarship Reassessed),该报告被称作是博耶《学术水平的反思》的下篇,是教学学术发展史上的另一座里程碑。我国大陆地区首次关注“教学学术”是崔国富 1997 年发表的“加强教学学术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论文,随后“教学学术”迅速被关注①。20 世纪90 年代末,国内开始有学者翻译、介绍教学学术的理念并提出自己的见解。2000年,我国首次有学者在学术期刊中提出教学学术的概念,并采用了博耶对学术工作的四种划分。作者从我国实际出发,对教学学术作了更全面的界定并提出了提高教师学术水平的具体措施。
三、中小学教师教学学术共同体的构建路径
(一)凝聚中小学教师教学学术共同体的理念
“教学学术共同体”概念在中小学教师领域的提出是一种新的尝试,带给中小学校新的学术研究观,利于纠正一线教师对学术研究的偏见和错误认识,从而利用教学学术共同体这个平台进一步发挥自己的教学所长,提高一线教师的教学学术水平,摆正教学与教学学术研究的地位。因此,促进教学与学术的融合与联系,尤其是建立中小学教师教学学术共同体,凝聚核心理念是前提,同时也是教学学术共同体的精髓所在。
1.更新教学学术观念,增强共同体成员的学术意识
由于教学学术一直占据高等教育的舆论场,导致众多一线教师对教学学术产生了较多的误解,认为学术研究是专家学者的工作,僵化地将教学的工作附加给一线教师,将学术研究的工作归于高校的教授或者是科研机构的专家、教育家,无疑在拉大教学与研究之间的距离,为一线教师参与学术研究工作制造了心理和精神上的障碍。因此,改变教学与学术之间对立的局面,坚持教学研究与学术研究相统一是中小学教师深入理解教学学术的前提,同时也是凝聚教学学术共同体核心理念的重要思想保障。如在教学学术共同体的日常研究活动中增加读书活动,成立读书分享小组或读书交流会联盟,定期开展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活动,便于教师接触新思想,不断更新教学学术观念。由此,凝练中小学教学学术共同体的前提条件是更新教师对传统学术观的认识,建立“教学与学术不分家”的理念,为教师深入理解教学学术的内涵埋下伏笔。
四、中小学教师教学学术共同体的构建条件
(一)提升中小学教师教学学术共同体的品牌竞争力
品牌是一个企业或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品牌相当于一个组织对外开放的名片,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一个企业或组织的文化品位和精神内核。中小学教师教学学术共同体作为一个独立的组织,应该打造自身的品牌,并提升该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更多的教师了解并参与到教学学术共同体的研究工作中。基于此,提升中小学教师教学学术共同体的品牌竞争力要从以下两点着手:以互联网为媒介,塑造中小学教师教学学术共同体的品牌特色以及以质量为本,加强中小学教师教学学术共同体的内涵建设。
1.以互联网为媒介,塑造中小学教师教学学术共同体的品牌特色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全息影像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支撑和促进教学与教育研究成为新时代的必然趋势①。中小学教师教学学术共同体是一线教师进行教学与教育研究的重要载体,如何提高教学学术共同体在中小学教师群体中的认知度,需要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进一步强化中小学教师对教学学术共同体的品牌意识。2019 年 10 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中提到要“综合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开展教育研究”,以及“不断拓展教育科研的广度和深度”②。以互联网为传播手段,对中小学教师教学学术共同体的品牌进行开发与宣传是当下塑造中小学教师教学学术共同体品牌的有效方式。当下许多共同体组织都有自己的品牌,但如何打造中小学教师教学学术共同体的特色品牌,是当下中小学教育领域应该关注的重要话题。一方面,中小学教师教学学术共同体要凝练出自身的品牌标识、品牌内涵以及品牌特色,在品牌标识上要具与众不同,并能反映共同体品牌标识的设计意图;在品牌内涵上要别具一格,凝练出共同体要传达的价值理念;在品牌特色上要彰显个性,并能够反映共同体的精神内核。另一方面,既要通过设计中小学教师教学学术共同体的官方网页、官方微信公众号平台、当地媒体报道等信息化方式将名师工作室的品牌特色推广出去,又要促进中小学教师教学学术共同体的研究成果共享,如复杂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案上传到固定的权威平台,让遇到类似教学问题的教师查阅和借鉴,或是将难以解决的教学问题公布在教师交流与发展平台,展开区域内教师对某一教学问题的大研讨,更大程度地激发群体智慧,促进中小学教师教学学术共同体成员间的共同发展。
(二)扩大中小学教师教学学术共同体作用的交流平台
教师间的交流与批判是教学学术的主要特性之一,中小学教师教学学术共同体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要为促进教师的高水平发展提供具有影响力的交流平台。当下的教学学术共同体组织如中小学校的教研组、备课组等都是以学校为单位展开的研讨,教师的眼界局限于学校及本区域内,不能汲取更多关于教育教学研究的知识养分,这种“闭门造车”式的研修方式不利于激发教师的思维活力。因此,扩大中小学教师教学学术共同体作用的交流平台势在必行,具体表现为构建中小学教师教学学术共同体联盟,实现教育资源、教育成果共享;举办高端学术会议,提升中小学教师教学学术共同体的整体层次。
构建中小学教师教学学术共同体联盟,实现教育资源、教育成果共享
以联盟的方式搭建学术组织之间的交流平台是当下较为流行且高效的一种方式,无论是名师工作室联盟还是其他教学团体之间开展的活动,走出本身所在团体的区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结交更多具有先进教学思想和方法的名师,进而促进一线中小学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因此,要创建中小学教学学术共同体联盟,发挥教学学术共同体的辐射示范作用。 建立中小学教师教学学术共同体联盟可以以学校、区域甚至省市为单位开展活动,如某一个区之间的一些中小学校的教师教学学术共同体可以以某个研究主题为主,组织相关的会议,成立针对学科或主要课题的研究联盟,以此增强区域间中小学教师教学学术的实力。除此之外,中小学教学学术共同体联盟的成立意味着每一位共同体成员都能够有机会见识更广阔的平台和教育天地,参与到教学学术问题的研究中来。如此,教学学术共同体联盟的组成成员除了众多一线的优秀中小学教师外,还应该邀请科研机构的教研员、高校教育研究者、知名一线教学名师等专家型教师加入到中小学教师教学学术联盟中来。一方面,这些专家型教师、学者的加入可以引导中小学教师在开展问题研究的方向,给予教学学术问题研究中理论方法的指导,避免问题研究中的主观性与无组织性;另一方面,一线教学名师在教学以及教学研究等方面都有所见解,中小学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积累的教学心得、与一线教师探讨学科教学以及教学学术、帮助有经验且有自己思想主张的优秀教师凝练教学思想,挖掘教学学术研究的潜力,为中小学教师教学学术共同体的未来发展提供强劲的支撑力量。最后,中小学教学学术共同体联盟的成立,能够更好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以及教学成果共享。一线中小学教师除了参与教学问题的研讨之外,还可以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切磋交流以及教育经验的分享,以有经验的教师带动新手型教师、以教学名师带动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实现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建立良性的教师发展关系,为更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师教学学术共同体的整体实力埋下伏笔。
五、结论与展望
(二)研究不足与改进
由于笔者自身知识受限,以及实践能力有限,本文中对中小学教师教学学术共同体的构建研究中多站在理论探讨的层面,尽管当下中小学校的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及名师工作室已经是教学学术共同体的现实存在方式,但这些组织并没有触及教学学术共同体的本质,无法体现教学学术共同体的核心表征。因此,对构建中小学教学学术共同体方面参考了当下盛行的名师工作室的运行方式与相关模式以及教研组、备课组等组织的日常运行模式,这实际上是对当下学术研究组织的一次大胆的理论探讨。本文中对教师、教学以及学术这几个主体之间的关系没有做到紧密的联系与分析,侧重对教师教学和学术两方面的考虑。其次,对构建中小学教学学术共同体的开发路径方面,还需要做进一步深层次的探究。最后,在提出构建中小学教学学术共同体支撑条件的层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成果检验。
改进建议: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建议构建中小学教学学术共同体方面,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学术观,中小学教师以及教育管理者要从思想上认同教学学术理念,加强对中小学教师教学学术研究的理性认知,认识到教学学术对中小学教师的重要性。其次,在制定对教师的评价及鼓励政策上,教育部门及学校教育管理者要制定促进教学学术在中小学校发展的政策,各级中小学校应该为鼓励教师开展教学学术研究制定规章制度,在对中小学教师评优评奖方面增加对中小学教师学术研究成果所占的比重,将教师的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进行考察,并对在教学学术研究方面有特长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从而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促进中小学教师教学学术的发展。最后,作为教学学术发展的主战场,学校要为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学术研究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环境,提供高端平台,开展多样化的交流活动,促进中小学教学学术共同体与专家的深度交流及指导,提高中小学教师教学学术的水平与素养,进而提升整个基础教育领域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