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H市县域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建构思考[教育教学论文]

  • 论文价格:10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56
  • 论文字数:42511
  • 论文编号:el2021111118583424297
  • 日期:2021-11-11
  • 来源:上海论文网

基础教育论文哪里有?笔者通过对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方面的文件及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对国内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状况进行了解。依据当前的研究,找出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的过程与方法,把握其中的关键点。

第 1 章 问题提出

2.1.2 国外教育信息化评价研究现状
国外信息化教育发展的比较早,在教育信息化评价方面的研究较多。国外的信息化评价研究由于经济、地理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的范围和角度有所不同。
(1) 欧洲 ICT 教育应用评价指标
2005 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电信联盟、联合国贸易发展论坛、经济合作发展组织、世界银行等十余个机构组成”ICT 促发展伙伴关系“联盟,制订并发布”ICT 核心指标“⑧。于 2010 年的 ICT 核心指标报告里列出了 9 项教育指标。ICT 核心指标如表 2-1 所示。

表 2-1 ICT 核心指标体系
表 2-1 ICT 核心指标体系

2010 年,欧洲委员会教育视听文化执行署在欧盟官网发布对欧洲中小学 ICT应用监控指标的研究报告。ICT 在信息化的应用中产生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教育的发展,ICT 并未引发大规模的教育变革。该指标缺乏学生能力与态度以及学习机会两方面的评价数据,为此,欧洲委员会教育视听文化执行署组织开展了国际监控指标研究,并定义出适合国际层面监控 ICT 教育应用以及教育决策最需要的维度与指标。
....................

第 3 章 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初步建构

3.1 评价指标体系本地化依据
本地化是指将已经成熟的经验或方法依据当前地区实际的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使得成熟的经验或方法更适合本地区。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是针对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而建立的层级式指标体系,可用于信息化建设的指导与参考。本章主要的研究是构建初步本地化的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文献分析法对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进行分析整理,建构出理论上的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 H 市教育信息化管理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了解本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并对指标体系提出修改意见以完成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本地化。
教育评价是在科学合理的收集分析教育信息的基础上,对教育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是为了客观评价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基础教育阶段,其中相对成熟的指标较多。其中在以区域为单位、以省为单位、以市为单位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上已有许多成熟度较高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对成熟的指标进行本地化时,需要考虑本地化需求的五种特性:可用性、准确性、适当性、定制性、有机统一①。其中五种特性在性质上循序渐进,为评价指标体系本地化提供依据。
......................

第 5 章 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以 H 市为例

5.1 指标体系实证研究调查维度
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我国基础教育所关注的首要问题之一。国务院于2012 年发布了文件《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文件中提到”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还存在明显差距,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高质量教育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提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从文件发布至今每年都有区县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加快区县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手段,对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评价指标体系共有两级指标及指标观察点,反映出基础教育信息化所要评价的方面。在现状调查过程中,区域性评价指标要从多维度进行研究。单从某一维度进行调查,所得到的数据与结果是不全面的。所以本研究从市、区县、学校、教师、学生五个维度进行调查,结合各维度在指标体系中对应的指标,对数据进行收集。数据的来源包括教育信息化管理工作平台,市级、区县级教育化管理工作者的访谈,依据指标体系建立的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人员问卷,以及教师、学生问卷。

基础教育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

5.2 H 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
通过对教育信息化管理人员的访谈,对校级信息化管理人员、教师、学生问卷的发放与回收以及对教育信息化管理工作平台的数据整理。可以了解 H 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从评价指标体系的五个维度对现状进行分析,找出评价指标体系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与不足。
5.2.1 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基础设施包括 6 个二级指标:多媒体教室、同频互动教室、功能教室、学生信息化终端、教师教学信息化终端、网络带宽。
从区县角度看,H 市多媒体教室建设率的方差为 0.006,标准差为 0.079,变异系数为 9.053%。表明数据的离散程度不高,平均值 0.869 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示 H 市多媒体教室的建设率。
从区县角度看,H 市教师教学信息化终端的方差为 24.534,标准差为 4.953,表明数据的离散程度较高。变异系数为 62.464%,表明数据沿平均值的波动较大,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较大。其中 S 区的每十人教师终端数最多,为每十人 20.33台;TZ 旗每十人教师终端数最少,为每十人 3.42 台,其余的区县每十人教师终端数总体比较均衡差距不大。
从区县角度看,H 市学生信息化终端的方差为 13.592,标准差为 3.678,表明数据的离散程度很高。变异系数为 39.447%,表明数据沿平均值的波动很大,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很大。H 市学生用终端总计 33198 台,每百名学生拥有终端数10.770 台,生机比 9.285:1。
.........................

第 6 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1.1 研究成效
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方法,是提高教育教学公平的有效手段。教育信息化评价是对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描述和指导的基础。对教育信息化评价的研究也成为了教育信息化研究方面的热点,教育信息化评价在理论和现实上对教育信息化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是教育信息化评价的一种展现形式,可以从上至下的对教育信息化评价进行完整的描述。(
1) 以县域为单位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体为学校。从区域的角度来看,基础教育学校信息化的建设并不是基础教育信息化内容的全部。基础教育信息化政策的制订情况及政策的执行情况也要考虑到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中来。在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过程中,要更加全面综合的进行考虑。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在能对基础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情况评价的同时,对基础教育信息化管理部门也要有相应的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区县是基础教育信息化政策执行的基本区域单位之一,所涵盖的维度也比较全面。本研究形成的基础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从县域的角度评价出各区县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从教育信息化管理者的角度对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出建议与意见。
(2) 以 H 市为例对评价指标体系检验
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所评价的具体内容及指标应随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情况进行随时的改进。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初期,由于经济因素的制约,基础设施和教学资源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方向,这一时期所占的时间较长。随着软硬件设施的完备,教育信息化 1.0 时期的主要建设方向转移到教育信息化应用情况和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培养上来。只有在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提高后,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效率才能更高。2018 年《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发布之后,教育信息化的建设重心由教师的信息素养培养转移到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上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新阶段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中心。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0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