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大班区域活动中幼儿求助行为思考[教育教学论文]

  • 论文价格:10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91
  • 论文字数:42155
  • 论文编号:el2021090114083824294
  • 日期:2021-11-02
  • 来源:上海论文网

幼儿教育论文哪里有?针对大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求助行为现状分析,探讨区域环境创设时应依据什么、体现什么,考虑区域中材料,区域活动的主题及开展的形式和组织的形式,以及教师和同伴在其中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幼儿自身的影响,从而赋予大班区域活动更为丰富的含义。

一、绪论

1.求助行为的研究
基于国内外文献的检索,如图 1 研究者发现有关心理求助和学业求助研究比较多,集中于青少年的心理求助和学龄前儿童的学业求助,而以幼儿求助行为为主题进行检索,论文仅有 16 篇。
学业求助行为是指学生由于学业上遇到困境不能自行解决,向教师或同伴寻求解决或指发生在学校环境中,学生除了考试以外的教学实践中采取语言表达的形式,向求助对象教师或同伴发起求助信号。①从查阅的书籍和文献来看,关于学业求助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学业求助的概念、学业求助的类型、学业求助的特点和学业求助的影响因素,其中,学业求助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国内外也针对学业求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较多的研究,获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研究表示,学业求助与求助者的年龄、态度、性别等有着重要的联系。
国内关于心理求助的起步较晚,主要集中于青少年的心理求助的相关因素影响的研究,包括了心理求助者的性别、态度、意图、行为等。研究重点主要在哪些是高校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意图把影响因素的作用降低,提升和改善高校。
国内外的研究重点都在关于心理求助行为的相关影响因素方面,并得到了许多成果,但在理论上还需进一步的考察。

幼儿教育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

三、大班区域活动中幼儿求助行为的总体情况分析

(一)幼儿发生求助的区域
研究者在大班朵朵班二个月的观察期间,共收集到 138 个案例,对发生求助区域、幼儿的求助对象、求助起因、求助方式、求助对象的回应、求助的结果、求助者的反馈类型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本研究以幼儿园室内区域为研究的背景,主要研究的区域为美工区、益智区、建构区、角色区和阅读区。通过对大班朵朵班的观察发现,每个区域活动中幼儿发生求助行为的次数有着显著的不同。其中,幼儿在益智区发生求助信号的次数居多,有 39 次,达到 28%;幼儿在美工区和建构区发出求助信号的次数少于益智区中,依次是有 34、30 次,占 25%和 22%;其次是角色区幼儿发出求助信号的次数为 22 次,占 16%,阅读区中幼儿发出信号的次数最低,有 13 次,占 9%。如下表 5 所示。

表 4 求助行为发生的区域统计表
表 4 求助行为发生的区域统计表

......................

四、大班区域活动中幼儿求助行为差异的原因分析

(一)幼儿求助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
1.区域活动类型的特点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它不同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①在区域活动中,环境与幼儿始终共存,幼儿通过区域环境来实现自我的探索。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课程的一个补充,幼儿园依据教育目标,综合班级幼儿的年龄特征、整体发展的需要及个体差异等多方面的情况,合理的利用班级室内空间创设科学、适宜的室内区域环境。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课程的一个补充,幼儿园依据教育目标,综合班级幼儿的年龄特征、整体发展的需要及个体差异等多方面的情况,合理的利用班级室内空间创设科学、适宜的室内区域环境。在区域活动中,活动内容的选择是幼儿建构知识的依托,教师根据环境和幼儿承载各个区域的内容。教师在创设活动内容时如果没有依据区域环境、幼儿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发展,很容易导致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兴趣短暂,导致幼儿去玩别的游戏,去和其他小朋友争抢区域发生同伴的求助。区域内容体现单一和无趣或不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可能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发生突发事件而向求助对象发起求助。观察发现,首先大班区域活动中存在区域活动的选择和开展参差不齐,在开放活动区域时,没有开放所有的区域,甚至有时只开放一个,区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严重影响幼儿游戏体验感,而幼儿为了争抢一个活动区域而发生求助。
2.教师的指导和支持策略
相较于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更强调幼儿的自由、自主,但并不是让幼儿任意的活动,《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的角色定位确定了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感受幼儿的需求,以至于及时的指导幼儿,成为一种启发合作的师幼互动。教师的教育观念对其实际教育行为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会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教师对教育过程中各种要素的理解和看法,不涉及情感态度和具体的教育行为。②教师为了促使区域活动的顺利进行,实现幼儿的差异性发展,在活动过程中需要多次的引导幼儿,以确定区域活动的顺利进展。教师在指导时需要依据幼儿不同的活动情况帮助幼儿解决问题。
...........................

(二)幼儿求助对象差异形成的原因
1.幼儿的性别差异
研究发现幼儿求助表现一定的性别差异,大班男性幼儿求助的次数高于女性幼儿,根据幼儿性别角色认识的发展阶段中,幼儿在 5-7 岁时会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①大班幼儿认识性别角色还停留在刻板状态,认为男孩是勇敢、大胆的,女孩是温柔、内向的。男孩更喜欢操作性比较强的区域,比如建构区拼玩具车,女孩更喜欢环境温馨的区域,如角色区的娃娃家。男性幼儿大多比女性幼儿更外向,喜欢问问题,遇到问题时经常想他人求助,及时求助对象的态度不好,或被拒绝,男性幼儿的求助积极性仍然很高。女性幼儿求助存在依赖性和从众的特点,当其他同伴向老师求助时,女性幼儿也会去向老师求助。在选择求助对象的距离上也存在不同,女性幼儿求助时倾向于求助身边的人,离自己距离近的人,男性幼儿求助时倾向区于选择比自己能力强的人,比如教师。女性幼儿求助时求助过程会更加丰富、仔细,这是因为女性幼儿的表达能力高于男性幼儿。且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在向同伴求助时选择同性幼儿居多,这是因为同性幼儿存在一致的兴趣爱好,更容易产生交流和互动。
2.空间亲近性和心理亲近性的影响
这种影响发生在幼儿与同伴的互动过程中,空间亲近性指空间距离近,两个人之间距离近,心理亲近性指心理距离近,与好朋友之间的距离近。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在向同伴进行求助时,往往喜欢向离自己比较近的幼儿求助,例如向同桌的同伴、同一区域的同伴等。且幼儿大多数喜欢向好朋友寻求帮助,而不是任何一个同伴,例如在区域活动组队时幼儿都会和好朋友组成一队,遇到困难时也多向好朋友寻求帮助,幼儿的好朋友大多数是和自己性别一样的同伴,出现一些分歧或意见不一致时更加能够互相包容、调解问题。
......................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幼儿在益智区、美工区和建构区求助的次数较多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益智区锻炼幼儿思维能力,开发幼儿的智力。益智区包含数学知识的学习和一些益智小游戏,教师有目的的投放一些活动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进行操作。观察发现,一些幼儿在益智区中不了解游戏规则,不知道游戏的玩法,有的益智活动超出了幼儿的能力,创设太复杂,幼儿不能达到活动的目标,如迷宫游戏,幼儿在玩游戏时经常发生找不到出口,没有兴趣再继续,放弃活动转向其他的游戏,但其他游戏有同伴,因此发生同伴冲突。美工区中的活动主要是绘画、手工等,材料的选择比较丰富,要求幼儿有一定的操作能力,幼儿在操作时经常出现问题向求助对象寻求帮助,比如在《剪纸》活动中,教师先做了示范,但有的幼儿还不能很好地掌握技巧,操作过程比较困难,因此发生求助行为。美工区材料不足也是幼儿求助的主要原因,例如在《蛋糕》活动时需要纸杯、彩笔、彩带等材料,有些幼儿在操作时常会出现彩笔、彩带不够等求助行为。建构区中需要幼儿动手去进行搭建,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的求助行为主要来自材料的运用不熟练和同伴的交流不顺利等。角色区和阅读区中幼儿求助的次数较少,因为区域中活动内容简单贴近生活,幼儿大多数都知道活动的规则和玩法,求助发生的少。
2.大班幼儿倾向于向教师求助
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具有局限性,幼儿在进行活动时互动的对象主要是教师和同伴,观察发现,大班幼儿在区域活动时求助的对象主要是教师,较少向同伴求助,首先教师的能力比幼儿强,大多数幼儿知识技能有限。其次教师作为区域活动中的辅助者,对幼儿的指导贯穿整个活动过程。在活动时教师往往只在区域中进行观察有着更多的时间去帮助幼儿,而同伴也在进行游戏活动,不能分配出大量的时间去帮助幼儿,因此教师相比于同伴能更好的解决幼儿的困难。再次向教师求助的内容更加丰富、难度更高,比如活动材料、技能方面,人际交往及其他的事情,教师都能进行合适的回应,且教师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在幼儿心中享有独特的权威,部分幼儿对教师有一种情感的依赖,信任教师,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和赞扬。在遭遇问题时经常询问教师,教师可以及时的给予幼儿支持和帮助,满足幼儿的物质需要和情感需求。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0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