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2.1 国外研究现状
教育家裴斯泰洛奇非常明确地提出“生活教育”的概念,指出教育应该适应自然。教育家杜威和帕克等人提出:“教育即是生长”“教育即是生活”“教育即是经验的不断改造”等观点。美国在 2012 年出版了《为生活的地理:国家地理课程标准》,强调生活化地理的重要性[1]。
在芬兰,生活教育是学生的必修课,芬兰生活教育课最吸引人的是它传递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用心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并激发学生对家庭、对生活和对职业的热爱。芬兰对学习内容有更宽泛的定义:学习不局限于存储学业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知识的过程,习得生活技能、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社会情感技能,以及获得优秀品格和建立价值观[2]。这七大方面的最终都还是回到了生活教育——在做中学的精髓上来,所以波兰的学生素质才会在全世界的学生中都显得比较高。德国作家莉安纳.施奈德所著的《德国幼儿生活教育绘本》讲述了科妮第一次体验农场生活的故事,这给当时的德国带来了生活教育的气息,通过对科妮到农场体验劳作的描写,展现出一副儿童热爱动物,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科妮在乡村获得与城市生活完全不同的感受,使其在成长时感受到快乐与爱,在克服一个个成长道路上的问题中,自由健康地享受着童年。这对德国的生活教育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除了上述著名教育家和国家对生活教育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外,国外众多学者也发表了多篇论文来阐述生活化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方式方法。Ming zhiSun 在第三届当代教育、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国际会议中发表了《生活化德育及其实践》,阐述了生活化德育的内涵及其四个特征:社会性、实践性、真实性和有效性。然后重点转向生活化德育的实践,从生活化德育的目标设置、方法和途径入手,指出生活化德育目标应注意的问题包括体验、相互契约、实践锻炼,讨论或辩论等[3]。
生活教育论文
3 生活化课程资源在南充市部分高中的开发应用现状分析
3.1 学生问卷分析
3.1.1 学生问卷结构分析
本问卷一共有 18 个题目。其中包括了 16 个单项选择题、一个多项选择题和 1个开放式的问答题。其中,单项选择题一般有 2-5 个选项,多项选择题有 7 个选项。主要从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对地理教材的看法、学生对地理课程的态度、学生对生活化的地理课程的态度和学生对生活化课程资源的建议这 5 个方面进行调查。具体情况如下表:
表 3.1 学生问卷结构表
4 生活化课程资源的应用策略及案例分析
4.1 地理课程生活化的策略
4.1.1 教材知识生活化
地理教材是地理知识的载体,教材上的知识比较系统、基础,但趣味性不强。教材上的知识也是来自于生活,也是人们从生活中提取总结出来的,我们每个人不可能把每个知识所做的试验、所经历的过程都做一遍。那么如何使教材上的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地理知识更加生动形象就是我们需要攻克的难题。在课堂上多使用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化的课程资源,可使学生有更为直观的感受,甚至所用到的生活案例正是学生所经历过的。在旅游地理中,经常会讲到需要带什么物品,需要做什么准备?有的同学去高原旅游过,自己准备过物品,就算他不学旅游地理,他也会知道要带什么东西。没有什么学习方式比自己亲身经历来的更直接,把教材上的知识在生活中找到相对应的事例进行讲解,使教材内容生活化、具体化,是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的有效手段。
4.1.2 生活现象地理化
生活中有很多地理现象。将这些地理现象背后的地理知识与地理规律揭示出来,是学生在平时日常生活中可以做的关于地理的活动。用地理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现象,总结现象背后的地理规律,培养在生活中运用地理知识的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肯定地理学科的价值。举一个例子,夏季的午后,经常会下雨,但是下的时间一般比较短,这蕴含了什么地理知识呢?这个问题可以拆成 3 个部分:一是为什么下雨?二是为什么在午后?三是为什么时间比较短?为什么下雨就与下雨的条件---“水汽、降温过程、凝结核”联系起来,满足了降水的条件,就会降雨。什么时候满足条件就决定了降水的时间点,降水的时间持续看水汽的多少和凝结成雨的速度。水汽少,降温过程快,降水的时间就短。午后若无明显天气过程的干扰,是一天中温度最高的时候,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使空气中的水汽在高空集聚,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温度也在下降,水汽凝结,形成对流雨。但是由于温度达到最高值后就会下降,强上升气流持续的时间较短,且水汽是来自于城市空气中的水汽,没有大型的水域蒸发,所以降水时间短。用地理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现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用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用地理规律解决地理问题。
............................
4.2 适用于生活化课程资源的教学方法
4.2.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将教学主体与案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学生创造教学情境,并带领学生探究教学知识。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学科知识[48]。案例教学法关键在于选取合适的案例,同一个知识点,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下,所使用的案例可能就会有区别,要考虑课时的长短,听课学生的知识水平等。
4.2.2 情景式教学法
通过设置或引入有着一定情感色彩的、真实自然的、生动活泼的场景,让学生主动探究,积极体验,使其从中获取知识,形成情感,提高能力[49]。情景的设置一定要贴近真实生活,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否则设置的情景反而会阻碍学生的认知。
4.2.3 实验教学法
教师创设情境、设计指导,或是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过程,在课堂中或课下让学生亲自进行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的模拟、探究,完成对地理现象的认识和对地理规律的理解的教学活动过程[50]。实验教学方法适合操作性比较强的地理知识,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实验教学法。火山的形成原理,水土流失的形成,这样的知识点比较适合实验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切身感受,加强对过程性知识的理解。
...........................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生活化的课程资源总体来说就是取之于生活,用之于教育,再指导于生活。在“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实施的地理课堂更加的生动活泼,贴近生活,更加的真实,符合现在高考命题材料的选择更加生活化的趋势。组织生活化的地理课堂需要教师有一定的“生活教育”的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理解“生活教育”的内涵,积累生活经验,将地理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使地理知识生活化,生活现象地理化。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有开发和运用生活化地理课程资源的意识,尽可能多的运用生活化的地理课程资源,以提高生活化地理课程资源的运用程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联系实际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学校应该多组织地理课外实践,让教师和学生在真实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中教学和学习,切身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力和地理实践力。经教学案例实践佐证,生活化的地理课堂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的地理学习成绩也得到明显的提高,地理学科也就更加接地气。多开发更加贴近现代生活的课程资源,多运用现有的生活化的课程资源,有利于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师生关系也更加的融洽。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