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4-6岁幼儿一一对应的发展状况及其在抑制控制与数概念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93
  • 论文字数:40822
  • 论文编号:el2021082822294223971
  • 日期:2021-08-28
  • 来源:上海论文网
本文是教育教学论文,实验研究中发现,在非遮蔽任务中,同时呈现两集合,幼儿除了采用对应图式也会采用数数来进行集合比较,无法完全排除“计数策略”,也无法判断幼儿的对应图式是否真正形成。在遮蔽任务中,在建立对应关系的阶段同时呈现两个集合,而在判断幼儿是否能够利用对应图式阶段仅呈现一个集合,这样避免了幼儿的“计数策略”。在Piaget(1952)看来,发展受四个因素的共同影响,分别是成熟、自然经验、社会经验和平衡化。幼儿的对应发展属于数理—逻辑的发展范畴,随着幼儿智力发展在其不断的建构中逐渐成熟。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也会教授一些简单的对应知识给幼儿,如成套的碗筷等,且幼儿在进入幼儿园之后,拥有更多的对应方面的练习经验,如分发教具时每人一个,排队时成一一对应的两列。因此,幼儿对于两个集合的元素的对应关系的发现与利用的能力是逐渐发展的。本研究围绕对应图式而展开,在如下三个方面有所创新。综上所述,由于幼儿脑功能还在发育和成熟的过程中,幼儿自身抑制无关刺激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在出现无关刺激干扰的情况下,幼儿很容易受到影响。而对应是数概念形成的关键,在思想上保持对应关系本身也需要应对知觉上的冲击。在经典皮亚杰数守恒任务中,当两排原本对应的物件之间的对应关系被破坏,两者在所占空间的长度上不一致时,知觉冲击即发生。这时幼儿需要抑制长度不一致引起的优势兴奋才能作出客观的判断。对应影响着数概念的形成,对应又受抑制控制的影响。对应在抑制控制与数概念之间可能存在中介效应。抑制控制作为幼儿自身内部因素,其对于对应的影响则从另一个方向为对应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幼儿的抑制控制能力处在不断发展之中,它影响着幼儿对应的发展。

.......

 

第1章研究综述

 

不论是前期对于对应的研究还是现在的研究,研究者们更多的关注于对应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如研究材料的选择、呈现和研究设计的方式等。由于对应本身的特殊性,使其不能像计数一样作为一种可以将具体的数字作为依托的图式,对应作为一种依靠逻辑推理的认知图式,需要借助感觉信息进行判断,因此它也更加容易受到无关的感觉刺激的干扰,这一点也为许多研究者所发现。有许多研究考察了控制无关刺激对对应发展的影响。研究者们或是利用感觉刺激提供线索引导幼儿发现对应关系,或是将感觉刺激作为自变量进行研究。在对应的研究方面,大部分的研究借助集合比较来设计相应的任务,即研究者给幼儿呈现两个集合,考察幼儿在比较两个集合包含的元素的数量时如何使用对应,也有极少研究采用了分配任务,如Frydman和Bryant(1988)考察幼儿将物体平均分配的能力,或者幼儿是否能够意识到平均分配的两集合的数量相等。在对应研究材料的选择方面,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图片(包括加点、图形等)。早期关于对应的研究中,有一些研究者使用含有不同排列方式的圆点或图形的图片来进行对应的研究,通过圆点或图形的不同排列方式来对其他变量如长度、密度等进行控制(Cowan,1984;Cowan,1987;Siegel,1974)。一类是实物(包括玩具、用具等),现在的大多数对应研究更倾向于使用与幼儿日常生活更为相关的物品或物品图片。包括具有成套关系的物品,如,钥匙和锁,Tirosh等(2020)研究中使用了杯子和盖子等。以及没有成套关系的物品,如不同颜色的纽扣。Solter和Mayer(1978)使用娃娃和相对应的几套物品,要求幼儿对娃娃和物品的匹配情况做判断或是使用不同颜色的筹码引导幼儿建立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Tirosh等(2020)在进行对应的研究设计时,采用概念上自然成对的物品,如盘子和勺子,要求幼儿进行集合比较。
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

 

第2章问题的提出与研究设计

 

2.1问题的提出
目前,对对应图式的测验,往往嵌套在数量大小比较的任务中。对应图式一旦形成,意味着对应关系恒定不变,主体由此可以直接比较并判断两个集合等值与否。要判断两个集合(比如杯与盖)在数量上是否等值,可以将两个集合的元素(杯与盖)进行对应。这也就是对对应的测验一般嵌套在数量大小比较任务中的原因。其具体过程是,给出数量比较任务,看被试是否直接利用对应关系。利用对应关系则表明采用了对应图式;被试如果绕过可直接利用的对应关系,机械地计数然后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称之为“计数策略”),则表明则表明被试未能理解并利用对应关系,对应图式未真正形成,被试只是机械地套用“计数策略”。有效的对应测验任务应该排除“计数策略”。曾有研究者指出要想证明对应在幼儿进行集合比较中的作用,必须能够排除幼儿的计数行为Gelman(1982)。Gelman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却未能就测验任务在排除计数策略上的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对应是数概念形成的关键,而在思想上保持对应关系本身又需要应对知觉上的冲击带来的无关的优势兴奋。在经典皮亚杰数守恒任务中,当两排原本对应的筹码之间的对应关系被破坏,两者在所占空间的长度上不一致时,由知觉冲击带来的无关的优势兴奋即产生。这时幼儿需要抑制优势兴奋才能作出客观的判断。抑制优势兴奋则是抑制控制的功能。对应影响着数概念的形成,对应又受抑制控制的影响。由此可推断:对应在抑制控制与数概念之间可能存在中介效应。就目前所搜集到的文献来看,还未有对这一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的研究。本文在实证研究2中试图检验这一可能的中介效应。

 

2.2研究内容
本研究围绕幼儿对应测验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而展开,其实证研究包括三部分:预研究对应测验任务之有效性的比较与筛选在文献检索和与幼儿初步接触的基础上,设计两个对应的测验任务,分别是遮蔽任务和非遮蔽任务。比较它们在排除“计数策略”上的差异,然后选取更有效排除“计数策略”而只有基于对对应的理解与利用才能进行判断的测验任务。实证研究14—6岁幼儿对应的发展状况研究运用预研究所筛选的对应测验任务对4—6岁幼儿进行施测,探讨4—6岁幼儿的对应发展年龄趋势及转折年龄。实证研究2对应在抑制控制与数概念发展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采用筛选出的对应测验任务测量对应,采用颜色stroop任务测量抑制控制,采用围棋子数守恒的任务测量数概念的发展。对于对应在抑制控制与数概念发展之间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通过对比实验研究,证实了遮蔽任务更有利于排除“计数策略”,更有效地测验到被试对应图式是否形成。所筛选出的遮蔽测验任务,可用于对幼儿对应图式的实际测验。通过实证研究所发现的对应发展的年龄趋势与转折年龄,以及对应与抑制控制、数概念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为幼儿教育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实践信息,有利于教育工作者把握转折年龄,利用好相关因素,从而有效促进儿童数理—逻辑知识的发展。幼儿作为被试要对这些外在变量的影响进行控制,涉及到抑制控制能力。较小的幼儿受其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其抑制控制能力发展还不成熟,对于无关刺激干扰的抑制较弱。随着幼儿抑制控制水平的发展,幼儿对于无关刺激的抑制能力逐渐增强,幼儿将两集合元素间建立成对关系后,对于对应关系的不变性认知也有所发展。本研究发现,抑制控制影响对应,抑制控制表现较好的幼儿,其对应的表现也较好。

 

第3章预研究:对应测验任务之有效性的比较与筛选...................17
3.1研究目的....................................................17
3.2研究假设....................................................17
3.3研究方法....................................................17
第4章实证研究4-6岁幼儿对应的发展状况研究...................24
4.1研究目的....................................................24
4.2研究假设....................................................24
4.3研究方法....................................................24
第5章实证研究2对应在抑制控制与数守恒发展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29
5.1研究目的....................................................29
5.2研究假设....................................................29
5.3研究方法....................................................29

......

 

第5章实证研究2对应在抑制控制与数守恒发展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5.1研究目的
对应是数守恒到来(数概念形成)的核心,对应关系的建立与抑制优势兴奋、排除知觉干扰有关。同时,也有研究表明,抑制控制影响数守恒的形成。本研究在这一部分考察对应在抑制控制与数守恒之间的中介效应。本研究进行了对应对抑制控制与数守恒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对应在抑制控制与数守恒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即抑制控制对数守恒的影响一部分是通过对应起作用的。一方面,抑制控制对数守恒有直接效应,即抑制控制水平更高的幼儿,其数守恒发展得更好。另一方面,抑制控制通过对应对数守恒有间接效应,即抑制控制水平更高的幼儿,其对应发展得更好,而对应的发展会影响数守恒,使得数守恒的发展更好。在幼儿的对应图式尚未完全发展之前,对于守恒任务中破坏对应关系之后元素之间对应关系的认识也会受到影响,无法在思想上保持元素间的对应关系。Houdé和Borst(2015)认为,抑制控制对于较为简单的自发性认知活动的抑制,是对于更高水平的概念或策略的获得的关键。对于对应图式的形成,幼儿需要在对无关刺激的干扰进行排除的情况下,保持集合间元素与元素对应关系的恒定,才能够建立对应图式。对应图式的建立,使得幼儿能够保持两集合中元素与元素之间的成对关系,这种关系不会因位置的改变而受影响。幼儿在两集合之间建立个体不变性的关系,而这种个体不变性的关系可以推知集合数量上的等量不变性关系。因此,有助于幼儿数守恒图式的构建。本研究发现,抑制控制对对应的回归显著,本研究证实,对应对数守恒存在显著回归。抑制控制与对应的关系的研究为对应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以往所关注的影响因素都是关于长度、密度等刺激本身特点,这些都是外在的影响因素。

 

5.2研究假设
假设一:抑制控制对于对应有影响。假设二:对应在抑制控制对数守恒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采用颜色stroop任务(陶静,2019),实验程序由E-prime2.0编制,使用电脑呈现。如图5-1,在每个试次中,首先在屏幕上呈现“+”,呈现时间为1000ms,随后在屏幕中央随机呈现蔬菜图片,呈现时间为1600ms,被试的任务是对呈现的蔬菜图片进行按键反应。实验共4个block,在第1个block和第3个block中,要求被试根据图片中蔬菜实际颜色按键,当出现西红柿按F键,出现黄瓜按J键。在第2个block和第4个block中,要求被试根据看到的蔬菜颜色按键,当出现红色黄瓜、红色西红柿按F键,出现绿色黄瓜、绿色西红柿按J键,在键盘的F键上贴红色贴纸,J键上贴绿色贴纸,方便幼儿理解。正式实验前让被试进行练习实验,练习设有正误反馈,直到被试熟悉实验规则。整个实验包括48个试次。每完成12个试次休息一次,休息时间1分钟。本研究直接使用具体的颜色stroop任务测量幼儿的抑制控制能力,然后将其与幼儿在对应任务的表现进行分析。从研究结果可知,幼儿的抑制控制对对应存在显著回归,抑制控制水平较高的幼儿在数守恒任务上的表现更好。以往对于对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幼儿执行对应任务中受到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多属于外在影响因素,主要集中于对于长度和密度等对于幼儿在完成对应任务时的干扰作用的研究,但并没有研究者直接对幼儿的抑制控制能力与对应的关系进行研究。如Millar和Mackay(2011)使用含有不同排列方式的圆点或图形的图片来进行对应的研究,通过圆点或图形的不同排列方式对其他变量如长度等无关变量对幼儿对应的影响进行研究。
教育教学论文格式
颜色stroop任务流程图

......

 

第6章总结与展望

 

首先,对应测验任务的有效性问题进行探讨,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验证遮蔽任务更有效地测验对应图式是否真正形成。对应图式一旦形成,意味着对应关系恒定不变,主体由此可以直接比较并判断两个集合等值与否,而不需计数;即使在遮蔽情况下,也能利用对应关系进行判断。在中外关于对应图式的测验中,遮蔽任务与非遮蔽任务都被采用。当然,也有研究者指出,要有效测验对应图式的形成,必须排除对“计数策略”的依赖(Gelman,1982)。Gelman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却未能就其排除计数策略的有效性的测验任务进行实证研究。本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验证了遮蔽任务更有效地测验对应图式是否真正形成。其二,在已有的对应研究中,少有关注年龄趋势的研究。大多数关于对应发展的研究,主要关注对应和计数到来的时间先后次序(Hudson,1983;Russac,1978),却少见关于年龄发展趋势的研究。同时,有些研究对测验任务的有效性未能进行充分考察,导致不同的研究所得的结论不尽相同。本文在预研究的基础上,选取能有效排除“计数策略”并只有基于对应图式都能完成任务的测验任务,对4—6岁幼儿进行施测,发现5岁是对应图式形成的转折年龄。其三,本研究将对应放在与其他因素(抑制控制、数概念)的关系之中进行探讨,考察了对应在抑制控制与数概念之间的中介作用。对应图式是数概念形成的关键,而在思想上保持对应关系本身又需要应对知觉上的冲击带来的无关的优势兴奋。以往的研究更多地是关注对应的外在相关因素,很少将对应与主体内在因素的发展放在一个整体研究。这也是本文的创新点之一。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