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国文学课程设置与中国现代化进程分析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59
  • 论文字数:50224
  • 论文编号:el2021062309143422318
  • 日期:2021-06-23
  • 来源:上海论文网
本文是教育教学论文,二者均设置了以研究文学作品为主的课程,旨在通过研读外国文学作品培养学生阅读外文原著的能力,增加对世界各国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对比两个时期的课程设置也可以发现,改革开放初期的课程设置中对于中国文化的研究也有所体现,《中国现代文选与习作》《中国古代诗文选与汉语写作》是当时的必修课程内容。但是分析现今的课程设置可以发现,在现在的课程设置中出现了少量将中西方文化进行对比研究的课程,例如《中日文学比较专题研究》《中日语言比较专题研究》等课程,对于中国文化本身进行研究的课程却不断减少甚至完全消失。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也不容忽视。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媒体开始进入大众的生活,信息更新换代速度急速提升,受此影响,目前的外国文学课程设置中对于古代外国文学的研究日益缩减,研究深度较改革开放初期有明显下降。课程设置在关注学生多样化发展的同时不应抛弃对经典古代名著的研究学习。总体来说,相较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外国文学课程设置情况,当今的外国文学课程设置有一定的继承与发展。首先,为了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课程设置更加全面化,语言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也出现了理科课程,课程设置覆盖面广。其次,外国文学课程以文学作品、文学体裁为切入点进行分类研究,研究视角微观化,对外国文学的研究更加细致。

.........

 

第一章绪论

 

本论文旨在梳理改革开放以来高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外国文学课程设置的发展脉络以及中国现代化进程对外国文学课程设置的影响,深化学科史的研究领域,夯实教育史料基础。本文将通过对改革开放之后的上海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以及北京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外国文学课程设置的考察,主要解决以下两大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有哪些重要表现?现代化进程中高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外国文学课程设置的变革有哪些特点?本论文试图梳理自改革开放以来高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外国文学课程设置变革,主要研究上海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以及北京师范大学三所高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外国文学课程设置的内容概况;在对近代史、教育史包括翻译史研究的基础上,明晰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外国文学课程设置改革的原因,解读其文学倾向,探讨现代化背景下的外国文学课程发展变革过程。第一,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出发,本研究有助于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进程在文学界的影响,反思外国文学课程在各个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现有的相关研究多关注改革开放初期的“外国文学”刊物、教材史,鲜有关注外国文学课程设置的,本文将以现代化进程为背景,探究外国文学课程设置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变革。第二,从教育史的角度出发,本研究有助于拓宽教育史的研究领域,研究视角化宏观为微观。现有的教育史相关研究多关注教育发展过程中发生的核心事件和重要政策,研究视角偏向宏观。本文以外国文学课程设置为切入点,细化研究角度,将该课程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变迁作为研究的重要领域。第三,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出发,溯源学科史对于该领域的完善和成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后续研究该领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第二章文献综述

 

2.1关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研究
在中国近代,现代化就是工业化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伴成长的过程,其本质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这一过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力从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转变;二是生产方式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三是政治体制由封建专制向资本主义民主共和转变。[4]政治体制的转变是我国现代化的根本,生产方式以及生产力的转变推动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只有兼顾政治与经济两大命脉,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才能稳步推进。中国现代化的特征表现为:从目标形式上看,中国要实现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必须以社会主义为根本价值取向;从现代化类型上看,中国是后发外生型的现代化,只有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才有可能尽快实现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和赶上发达国家的目标;从中国国情来看,中国是一个人口多、底子薄、历史悠久的超大规模社会,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它对中国社会政治结构的需求必然是特殊的,这是我们理解政党在中国现代化中的作用的关键所在;从所处时代来看,中国的现代化自十九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就已开始启动,但是确有实效的现代化运动却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所以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时常处于机遇与挑战共存的发展环境中。[1]在世界现代化的潮流中,中国在保留本民族文化的前提下,学习接受着西方近代文学的优良品质,走上了独具特色的近代化发展道路。

 

2.2关于国内外课程设置的研究
目前,学术界对于对于外国文学课程设置的研究相对较为薄弱。通过知网、维普等数据库对外国文学课程的相关内容进行检索发现,迄今为止尚未有直接探讨现代化背景下高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外国文学课程设置的相关研究。在中国知网中以篇名为检索项,对“外国文学”和“改革开放”进行检索,仅有三篇期刊论文以及一篇硕博论文(《改革开放以来高中语文教材外国文学选文取向演变研究——以人教版为例》)。学术界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研究相对较多,但将外国文学课程置于现代化背景下的研究较少。同时,对于外国文学课程的研究多以外国文学课程教学、普及手段、存在问题等方面为切入点,虽然有部分对外国文学课程设置的研究,但也聚焦在教育部所颁布的纲领性文件中,因此本文将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高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外国文学课程设置的变革过程进行梳理研究。一门学科的发展与成熟离不开对其学术史的追溯。相较于“中国文学”,学术界对“外国文学”课程的梳理稍显滞后。从现有的论著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大部分关于“外国文学”课程的研究都以教学方式作为研究重点,对于学科发展史的研究则较少。对于“外国文学”这一学科而言,学术史有待于完善。最后,从课程本身的角度出发,有助于总结经验教训,对当代外国文学课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方面通过历史研究呈现跨度半个多世纪的高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外国文学课程概况和运作形式,厘清其变迁过程和影响因素;另一方面,重在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利弊得失,为当代外国文学课程设置提出具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圣经与西方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第三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国文学课程设置的现代化背景..............................................................................14
3.1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现代化....................................................................................................................15
3.2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现代化....................................................................................................................17
3.3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思潮........................................................................................................................19
3.4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学现代化....................................................................................................................22
3.5小结............................................................................................................................................................25
第四章1978年至二十世纪末高校外国文学课程设置.........................................................................................26
4.11978—1989年思想解放时期.............................................................................................................26
4.21990—2000年逐步发展时期...............................................................................................................34
4.3小结............................................................................................................................................................38
第五章二十一世纪高校外国文学课程设置..........................................................................................................39
5.1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课程设置........................................................................................................39
5.2南京大学英语专业课程设置....................................................................................................................46
5.3北京师范大学英语专业课程设置............................................................................................................49

 

第五章二十一世纪高校外国文学课程设置

 

5.1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课程设置
二十世纪末期,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发展政策中断政策延续,在指导思想上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从‘基本稳定’飞越到了‘积极发展’”。[1]受经济高速发展的影响,稳定的高等教育机制已开始逐渐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推进高等教育发展是新世纪教育界的重点之一。自此开始,高等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开始发生转变。在满足政治、经济等社会需求的同时开始重视人文教育,“以人为本”成为高等教育全新的关注点。除了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对高校人文教育产生的促进作用,学术界自身的发展也是高校关注点转变的因素之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出现的理论研究热潮在二十世纪末期开始逐渐消退,学术界对于外国文学的研究走入成熟阶段。《外国文学评论》的编者在2001年的编后记中提到虽然关于外国文学理论的文章投稿数量依然很多,但是期刊对于理论类文章的刊发数量却是呈下降趋势的。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源于学术界缺乏理论研究的新观点,热点问题不足。这就导致外国文学的相关理论研究开始退热。在课程设置方面反映为课程内容与二十世纪相比明显细致化,理论研究类课程与其他文学研究类课程相比比重较小,人文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章选取语言类高校上海外国语大学、综合类高校南京大学以及师范类高校北京师范大学三所高校,对二十一世纪不同类型高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外国文学课程设置进行分析研究。新世纪以来,上海外国语大学对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就外国文学课程而言课程内容更加丰富,研究角度更加细致。除了语言类高校对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外,综合类高校、师范类高校的课程设置也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不断变革着。本文将以综合类高校南京大学及师范类高校北京师范大学为例,通过与上海外国语大学新时期的课程设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不同类型高校在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外国文学类课程设置上的异同。
教育教学论文格式
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专业教学计划(2015年)

 

5.2南京大学英语专业课程设置
就通识课程而言,南京大学与上海外国语大学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一,上海外国语大学作为一所语言类高校更加重视语言的学习,这其中当然包括汉语语言文化,所以在其通识教育课程中存在《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等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课程,而南京大学的课程中仅有《大学语文》一门课程与中国文化有关。但这一课程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仍有一定的上升空间。如前文所述,新世纪以来随着大众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高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也成为语言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虽然两所高校在传统文学课程设置上存在一定的区别,上海外国语大学的中国文学类课程数量明显高于南京大学,但总体来说均体现了新世纪以来高等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第二,南京大学作为一所综合类高校,在通识课程中设置了大学数学、军事技能训练等课程,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而作为语言类高校的上海外国语大学更加注重对语言文学的学习,在通识课程中并未涉及数理类课程。新世纪以来,为了适应社会需求,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往往会为学生提供多角度的教学课程,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均衡发展的目的。从这一角度出发,南京大学为学生提供的课程内容相比较而言更为丰富一些,为学生提供了涉及经济学等多方面的选修课程。除综合类高校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作为一所具有师范特色的知名学府,其在新世纪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与上海外国语大学也有所区别。北京师范大学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将所有课程分为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两大类,其中值得关注的是所有的通识教育课程又被划分成了不同的模块(国家情怀与社会责任、国际视野与文明对话、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数理基础与科学素养、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以及社会发展与公民责任),这些课程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囊括了文化、数理、艺术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内容,体现了人文教育的重点,对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发展的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

..........
 

第六章结语

 

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外国文学课程设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方面进行改革,积极推动社会发展。本文以现代化为背景,对二十世纪上海外国语大学的课程设置以及新世纪以来上海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三所高校的课程设置进行研究分析,追溯外国文学课程的设置及发展,厘清中国现代化进程与外国文学课程之间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适应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各项建设要求,外国文学课程的开设以语言教学与我国政治历史教育为主。同时,为了更好地学习苏联共产主义思想理念,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以及开设的相关课程均以俄语语言文化研究为主。经过近十五年的发展,到“文化大革命”前,外国文学课程的设置已趋向成熟化。以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例,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学校除了最初开设的俄语语言文化专业外,增设了英语、日语、阿拉伯语等多种语言学习专业方向。开设的课程内容也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只有政治历史学习和基础语言学习拓展到政治、历史、汉语、体育、语言实践、语言理论、文学和其他相关专业课程在内的比较完整的高等外语教学课程体系。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受到极“左”思想的影响,教育教学开始脱离正常轨道,学校教师开始出现“重政轻文”的现象,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外国文学课程教育发展速度出现减缓甚至倒退的现象。这样的情况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才得以缓解。在现代化背景下对外国文学课程设置的变革历程进程分析,有利于探讨现代化对高校课程设置的影响。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