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教育教学论文,在互动的过程中,小学新任教师不断谋求通过角色的履行,将自己身份的位置放置于显著性层级中位置比较高的地方,以寻求在自我和他人眼中的“合法性”。通过5位小学新任教师的真实故事,对自我的经历进行了深度描述和反思性理解。作为社会中的个体,小学新任教师通过互动与社会建立联系,这决定了教师的“自我”与“他者”是不可分割的。通过与“他者”互动,小学新任教师在多重身份间谈判与对话,进而思考“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教师”。在身份认同建构的过程中,教师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要为“他者”负责,还要为教育负责。本研究试图探讨小学新任教师的身份认同,反思身份认同的教育社会学理论,进一步深化教育社会学理论。就最大差异性原则和分层目的原则来说,笔者首先依据研究内容将研究对象确定为小学新任教师。
....
第一章绪论
小学新任教师身份认同的建构体现着教师职业社会化的过程,其中A教师毕业于某师范大学非师范专业,B教师、C教师、D教师和E教师均毕业于师范大学毕业师范专业,满足非师范专业与师范专业的差异。B教师和C教师都属于新任教师,且都还在“新任”期间又新转为班主任。不同的是B教师管理经验较少,而C教师是一位已经相对不太“新”的新教师,和B教师相比有着更多的经验。在更细一级的分层下,借以B教师和C教师的对比实现最大差异。D教师和E教师主要是依据典型个案和关键个案原则选出,同时在A教师、B教师和C教师更宏大的身份研究相比,D教师和E教师将会关注具有影响性和代表性的具体事件。虽然5位研究对象不能代表所有小学新任教师,但本研究遵照“目的性”抽样的原则,能够较为全面地呈现小学新任教师身份的现实状态。
.......
第二章小学新任教师身份认同的教育社会学解释
第一节小学新任教师身份认同的互动性特征
无论是库利提出的“镜中自我”(lookingglassself),还是米德的“角色领会”,都传达出“他者”对“自我”认同的重要意义。他者的姿态充当了镜子,从中看到并衡量自身,正如教师在社会环境中看待和衡量其他事物一样。因为他者的存在,小学新任教师身份认同才具有意义。教师在看自我的同时也就是以他者的视角看自己,教师通过“镜子”达到认识自我的目的。他者并不是时刻直接“在场”的,在教育场域中,小学新任教师经常遇到“应该成为一个好教师的样子”。对于这种情形,其实也是教师自我与想象中的他者进行互动的过程。当小学新任教师在教育场域中试图确认自我身份时,总是通过与他者的互动来实现。通过他者的姿态的解读和解释,教师实现交往和互动。互动论者强调这种角色领会的过程是互动行为发生的基本机制,也就意味着教师身份认同的构建需要得到他者的承认,如果无法达到他者的承认,教师自我的身份认同就会受到影响,甚至受到阻碍。
第二节小学新任教师身份认同的层级性特征
因此,教师个体角色身份存在一个显著性层级问题,这种层级因其环境而具有变动性和可塑性,但仍然倾向于在任何给定的互动中存在。实际上,除了与教师互动最频繁的学生,新任教师还不断与同事、家长等教育场域中的他者时刻互动。新任教师常常为“怎样成为一个更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而苦恼,在与学生不断的互动过程中,新任教师通过角色履行的调整,将合适的身份置于显著性层级较高的位置,以取得无论在自己还是学生那里的合法性。总的来说,小学新任教师身份的“层级性”体现在:一种是社会的支持与肯定,例如社会对教师预期的形象标准。当新任教师身份越符合社会价值观与文化定义时,该身份越被积极评价,该身份在显著性序列中位置越高,教师也就越趋向于做出与该身份相一致的行为。另一种是新任教师个人的一种价值追求,例如教师自我的价值观和追求。小学新任教师的自我身份认同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当教师在回答“我怎样做可以更好”时,就是在将身份进行层级的比较。如此,身份认同存在一个高与低的层级性特征。
第三章小学新任教师身份认同的故事..................................17
第一节A教师:从辅导机构教师到民办教师的努力...................17
第二节B教师:中途上任的“新手”班主任.........................21
第四章分析与讨论..................................................30
第一节小学新任教师身份认同的互动性............................30
第二节小学新任教师身份认同的层级性............................32
第三节小学新任教师身份认同的多重性............................33
第五章更大背景下的深入讨论........................................36
第一节小学新任教师身份的实在性观念............................36
第二节小学新任教师身份认同的多重结构..........................37
第三节面向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38
.........
第五章更大背景下的深入讨论
第一节小学新任教师身份的实在性观念
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5位小学新任教师却产生了不同的追求,为什么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身份认同?一方面原因是每位小学新任教师有着不同的生活际遇;另一方面,从小学新任教师主体角度来讲,说明了教师原来的教育境况和生活形式已不再适合,而将另一个观念看作一种实在性观念,进而认同了新的身份。至此,回答了为什么每位教师追求各异、身份各异。小学新任教师在与他者的互动中个人的需要转化为实在性观念,这些实在性观念决定了小学新任教师的身份认同。对于认同和身份的社会学研究,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理论体系,但关于教师身份认同的研究还正处于发展阶段甚至是起步状态,教师身份认同的意义与建构等仍需更深入的研究。教育社会学中对于教师的研究,主要是借助社会学的有关理论和分析框架,探讨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进而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与途径。新时代小学新任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对身份认同的社会学考察,笔者借鉴教育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和已有研究成果,从而形成本研究的研究思路和理论基础。
第二节小学新任教师身份认同的多重结构
小学新任教师身份的有效定义超出了教师自我的范围,从而涵盖了重要的他人、社会角色、面对面的群体以及更广泛的社会类别。以上的研究发现:小学新任教师身份认同过程是社会行动的过程,其中涉及教师个人和群体的大量有意识的转变行为。例如,教师寻求潜在的目标、价值和信念,并致力于一种或多种考虑的选择,通常被定义为个人做出的有意识、有目的和理性的选择。小学新任教师身份被视作一种动态现象。就这个意义上来讲,教师身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实践中作为“正在进行的互动的一部分”持续地建构,这既不是静态的,也不是脱离社会的。因此,小学新任教师身份表现为教师根据他们在特定教育场景中与他者持续互动而将自己视为教师的方式。在互动中小学新任教师不断体验多重身份,获得身份履行的“合法性”感觉。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每个人面临新的情况,他都会有一种身份特征的张力。由此,小学新任教师身份认同体现出了三个特征:一个是互动性特征,一个是层级性特征,一个是多重性特征。三个特征紧密相连、层层推进,在互动过程中,小学新任教师达到多重身份的统一,即多重结构。
.......
第六章结论
个体总是以某种身份存在于社会中,教师凭借着职业的特殊性,在教育场域中扮演着多重的身份。小学新任教师作为小学教师群体中特殊的存在,其身份的认同也就成为本研究关注的对象。小学新任教师实践内容的复杂性决定了其身份的多重性,教师通过对“他者”的解读,感受并理解“他者”,以进行交往和互动。这就将小学新任教师身份的认同置入了更大的社会背景中,新时代提出的“面向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要求小学新任教师成为变革的行动者,自觉担负起时代的责任。总而言之,小学新任教师身份认同是一种多重的建构,“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社会背景,促使小学教师形构自己的教师身份,诉说自己的时代故事。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