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教育教学论文,在研究中,研究者联合了康复师和班主任,初步形成了提高智力障碍学生手写能力的合力。在合作过程中,虽存在一些问题,但总体来说为被试提供了较为专业的干预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康复师和班主任来说,亦增进了对彼此领域的了解,学习了基础的康复技能和教育教学技能。如今的特殊教育学校,重视特殊学生的康复,设置了感统室、言语治疗室、物理治疗室和作业治疗室等。但这些教室和教具的使用对教师来说,具有较大的难度。对于团队如何去运作,需要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加以实施。如本研究中体现在对特殊学生精细运动能力的评估和制定个别化康复计划中,以及在实施过程中的督导。
.....
1绪论
手写能力是精细运动能力的部分反应,涉及手部小肌肉的运动与整合,是一项习得性的技能,需要通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和练习,才能逐渐形成相对熟练与稳定的手写能力。“手写运动包括书写和绘画,是人类特有的一项动作技能,书写者以手执笔,带动笔尖运动,将所要表达的思想通过文字或图像在纸上呈现出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数字环境下,虽然很多与手写相关的活动都通过鼠标和键盘来完成,但手写仍然是人们进行记录、表达与沟通的重要形式”[4]。本文中的手写能力是指以各式各样的笔为中介,儿童通过执笔,在纸上写字和绘画的能力,它是精细运动能力的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儿童精细运动的水平。被试的手写能力是从儿童精细运动能力测试量表(FMFM)中选取了十项有关执笔的手写项目,通过对十项技能的测试得以体现和反应。从研究内容上来说,大多研究着重于整体的精细动作训练,过于宽泛而缺乏聚焦性、针对性。比如与我们学校生活密切相关的手写能力,和与我们生活相关的生活自理能力的研究较少。
......
2研究设计
2.1研究问题
问题一:被试的手写能力评估情况如何?问题二:医教结合视域下手写能力训练对智力障碍学生手写能力的干预效果如何?问题三:干预效果和被试的手写能力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2.2研究理论基础
本研究采用单一被试实验的跨被试多基线实验设计,探讨医教结合视域下的作业治疗对学龄段智力障碍儿童手写能力的成效研究。选取的目标能力为手写运动的能力,选取的原因是在研究者的观察中发现,儿童参与课堂时手写的任务较多,若儿童能发展出这种能力,就能更好地参与课堂,提高其学习能力。本研究是在医教结合理念的指导下进行,以某特殊教育学校为物理环境,通过研究者的积极链接,初步形成医教结合团队,包括康复师、教师、家长和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在研究过程中,医教结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体现在评估工具的选用;研究各选取了医疗和教育领域常用来评估儿童精细运动能力的量表,双溪量表和儿童精细运动能力测试量表(FMFM):双溪量表的评估包括了认知、感知觉、粗大动作、精细动作等领域的发展情况,有利于全面了解被试。FMFM评估包括了操作能力、手眼协调能力、抓握能力等领域的精细运动能力发展情况,有利于全方位地了解被试的手部功能和视觉统整能力。二是体现在手写能力训练方案的制定;基于评估结果,研究者、康复师和被试的班主任共同进行了被试手写能力训练方案的制定。三是体现在干预过程中,康复师和班主任为干预课程的督导,根据督导和被试的反馈,进行课程的适当调整。
.......
3研究实施过程..........................................................................................................16
3.1干预前的教育评估........................................................................................16
3.2干预前的医疗评估.......................................................................................19
3.3被试的十项手写项目测试...........................................................................19
3.4实验实施过程...............................................................................................21
4研究结果..................................................................................................................27
4.1被试手写能力数据统计结果.......................................................................27
4.2教育评估—双溪量表精细动作部分前后测结果.......................................31
4.3医疗评估—FMFM前后测结果......................................................................33
4.4十项手写项目干预结果...............................................................................34
5.分析与讨论............................................................................................................44
5.1运用医教结合方式的可行性分析与讨论...................................................44
5.2干预效果分析与讨论...................................................................................47
5.3手写能力训练方案的分析与讨论...............................................................48
.......
5.分析与讨论
5.1运用医教结合方式的可行性分析与讨论
通过对教师的访谈可知,在了解学生的障碍程度和能力发展情况时,通常是通过查看学生家长所提供的医学诊断书,但也存在没有查看,且没有与医院就学生情况进行交流的情况。在本研究中,研究者、康复师和班主任参与并分别主导了双溪心智障碍个别化教育课程评估和FMFM评估。在评估过程中,康复师和班主任就被试的发展情况、评估内容和目的进行了交流与沟通,以医教结合的评估为契机,促成了教师和康复师在同一时空进行交流,打破了以往的无交流或是隔空交流形式。双溪量表的评估结果显示了被试在认知、感知觉、粗大动作、精细动作等领域的发展情况,对于制定训练方案中强化物的设置、活动时长的安排和活动难度的调整等方面具有指导意义,对于训练方案实施过程中教学策略的使用、教学元素的融入等方面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FMFM评估结果显示了被试在操作能力、手眼协调能力、抓握能力等领域的精细运动能力发展情况,对于制定训练方案中活动的设置,训练流程的安排和活动时间的分配、难度调整等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训练方案实施过程中活动时间和难度的调整、研究者使用活动的注意事项等方面具有指导意义。在郑樱的研究中也证实了,根据FMFM测量结果指导制定的个别化治疗方案,与常规治疗相比可获得更佳的临床治疗效果[1]。
5.2干预效果分析与讨论
由图3和表14可以看出,被试B手写项目基线期A1的水准全距为11-14,平均水准为11.9,阶段内水准变化为3,呈稳定下降趋势,水准稳定度为40%,故进入干预期B1。进入干预期后,平均水准为17.8,阶段内水准变化为11,呈稳定的上升、进步趋势,水准稳定度为42%,被试B的手写项目分数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从基线期A1到干预期B1,重复率为10%,平均水准变化为+5.9,趋向变化与效果为正向。由此可知,手写能力训练对提升被试B手写能力具有立即成效。由于干预期B1最后两个资料点及手写项目分数已达到预定标准,故进入基线期A2。进入基线期A2后,被试B手写项目分数呈稳定下降趋势,平均水准为20.8(基线期A1平均水准为11.9),阶段内水准变化为3,水准稳定度为100%。由此可知,精细动作训练对提升被试B手写能力具有维持成效。因基线期A2呈稳定下降趋势,故进入干预期B2,进入干预期后,平均水准为23.6(干预期B1平均水准为17.8),阶段内水准变化为3,呈稳定的上升、进步趋势,水准稳定度为83%。由此可知,被试B在干预期B2得到的提高比在干预期B1的幅度更大。从基线期A2到干预期B2,重复率为10%,阶段间水准变化为3,平均水准变化为2.8,趋势变化与效果为正向,故手写能力训练对提升被试B手写能力具有显著成效。
.....
6.结论与建议
不管是单独的教育评估还是医疗评估,都无法形成对评估对象全面、充分的认识。而医教结合式的精细动作评估,不仅能对评估对象能力精细动作发展水平和功能障碍有着准确、专业的认识,也对评估对象的发展潜能、教育潜能有着充分、全面的认识。在对此基础上制定的手写能力训练方案也更具有可行性与有效性。根据图3的数据显示,被试A和被试B进行训练后,手写项目分数逐步提升,C统计结果均为显著,说明干预训练对提升被试A和被试B的手写能力具有显著成效。基于在特殊学校充分、有效地使用康复室,研究建议学校可链接周边医疗资源,形成医教结合的康复团队,充分利用康复师和教师的专业能力为特殊学生提供服务,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参考文献(略)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