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本文是教育教学论文,本论文围绕新版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民俗文化内容选文与其教学联结性进行讨论,着重研究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民俗文化选文的分类、编排特点以及解读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作用。在分析了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对于民俗文化内容的选文在教学时的原则和策略后,得出了针对隐形和显性民俗文化选文的教学策略。并收集了同一篇课文在不同名师的课堂实录中,针对民俗文化内容的教学实录,简作分析后得知民俗文化在实际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可学习的教学经验。在进行具体分析后,进行典型课例设计,将前面的内容加以结合,使本论文具有操作性。但因收集到的有效课例较少,对于其课堂实录的分析结果总结可能不够全面,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会继续进行思考研究。
......
引言
民俗文化选文是中华传统文化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载体,对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民俗文化选文进行研究,首先是可以落实课标对于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要求,也可以更好地掌握民俗文化选文在语文教学中的功能,其次由于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刚刚投使用数月,对于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民俗文化选文的研究寥寥无几,同时,这些研究中虽然有对于民俗文化内容的教学策略研究,但大多是抛开教材,只谈策略,与教材的结合性,所以本文将对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进行梳理,总结出真对民俗文化内容选文的教学策略,有利于推动教学目标的达成。民俗文化内容在教材中以不同样式呈现出差异,也凸显不同的教育功能。在现行的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含有民俗文化内容的篇目占有比例相对之前其他版本语文教材更加合理,而且有了比较固定的种类,在编排方面,针对不同年级规划也有不同。我认这些改变不仅仅是教材的改变,更多的是一个民族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提升和民族文化自豪感的增强。仅有教材是不够,做好民俗文化内容的教学才能锦上添花基于此,本文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民俗文化选文研究》为题,着重研究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民俗文化选文内容和分类,对其中民俗内容教育功能、呈现形式、进步性进行研究,并针对现行教材提出合适的教学环节设计建议。
.........
第一章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民俗文化选文内容分析
第一节教材中民俗文化存在比例分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统编语文教材选文中民俗文化内容所占比例较大,尤其是七年级上下册,所占篇目达比例三分之一。可以得知民俗文化在语文教材中地位还是很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利用民俗文化促进传统文化教学是特别可行的方法。现行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分别为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三个年级共六本。以下对于统编民俗内容的研究也是以这6本里的包含民俗文化内容的文章来作为研究对象。
第二节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民俗文化分布表释
经过对六册课本中民俗文化内容篇目的整理,总结出这类选文有着分散的特点,只有很小一部分是整篇描写,种类繁多的民俗文化与教材中其他文化内容结合在一起,增强文章表达,为学生提供了适宜的文化环境和学习氛围。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为改革后的新教材,民俗文化内容的增加,也是它的修改后一大特点。本文将大部分采用陈启新先生在《中国民俗学通论中》①对民俗的分类标准,再结合钟敬文在《民俗学概论》中的分类,根据新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民俗文化选文的具体内容,将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现存所有的民俗文化选文大致分为岁时节令民俗、神话传说民俗、服饰民俗和建筑民俗等10类。一、语言民俗言民俗在广义上就是各个地区和民族自己的语言,也就是指他们的方言。语言民俗狭义上指一个地区或者民族习惯性的民俗语言,例如谚语、方言、俗语、歇后语、歌谣、流行语等,通常带有地域特色。在教材中涉及到语言民俗的内容主要以方言和谚语为主。比如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朱自清的《春》中出现的“一年之计在于春”②。谚语是民间对于生活经验的总结,有口语性的特点。除了谚语,教材中语言民俗的另一部分就是方言,方言是一个地域生活文化的一部分,在文章中出现方言的语句,可以让文章快速的包裹上浓厚的地方气息,情景意象很容易的就浮现在眼前
.....
第二章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民俗文化选文的特征和价值....................................24
第一节民俗文化选文的特征................................................................................24
第二节民俗文化选文的文化价值功能................................................................25
第三章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民俗文化教学策略分析............................................30
第一节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民俗文化教学原则....................................................30
第二节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民俗文化教学策略....................................................31
第三节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民俗文化内容教学案例分析....................................33
结语.............................................37
.......
第三章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民俗文化教学策略分析
第一节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民俗文化教学原则
民俗文化是中华民俗几千年文明中历久弥新的文化遗产,将传统的民俗文化与统编教材相融合,给了民俗文化更多的存在样式。教材中的民俗文化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是多次教材改革选择出来的,是历史遗留的好东西,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起推动性的作用,因此,对于他的保护和传承需要我们不断的运用和发展。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现今的教材中各种应用,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古为今用”,我国劳动人民在数千年农业耕作中总结出的一些列民俗,如陆游《游山西村》中“萧鼓追随春社近”,其中“春社”是中国古代新一年,在万象更新的春日里第五个戌日祭祀土地神的节日,一个词汇,不仅代表着春天的开始,也包含着作为劳动人民对一年的期盼;又如教材中对自古流传的神话故事,中国古代传统神话故事往往表达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想象,既有表达美好爱情向往的“牛郎织女的鹊桥相见”,也有《女娲造人》对人类起源的想象,正是有对这些的“古为今用”,才能让传统文化中与人文息息相关的各类民俗内得以让后辈了解。
第二节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民俗文化教学策略
在《社戏》中主要描写的是文章中写到,在鲁镇未当家的妻子大多都在夏季回娘家消夏,我去跟母亲到外祖母家归省期间回到故乡鲁镇看戏,作者在他的文章中描写了大量民俗事象。主要就是对社戏的描写,还有对于社戏表演的周围环境的描写,在文章中作者大量的描写了在去看社戏和看完社戏回来的路上发生的点点滴滴的事情,社戏是民间戏曲民俗通过对此民俗的描写可以看出大众淳朴的审美。在文章中涉及到的大量民俗文化内容中,社戏的“戏”指的是年规戏,主要的种类有黄冈社戏,绍兴社戏,安顺社戏等,戏曲从城市中逐渐扩展到农村,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对于农村的文化活动,祈福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又如《阿长与山中一些民俗文化内容,比如鲁迅经常以他的童年视角来回忆他的生活,在这篇文章中,常妈妈经常说一些古怪的规矩和讲究,比如生孩子的屋子不能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捡起来等。又如其中一些对于信仰的迷信民俗,比如说新的一年,早晨第一句话要说恭喜要吃福橘。
.......
结语
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民俗内容在大多文章中都能寻得一丝痕迹,民俗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增强民俗文化知识,提升教材文本解读,促进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的作用,民俗文化内容也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资源。在教材中往往分布在角角落落,在教学中容易被忽略,或者是讲解不够深入,分析停留在表面,到达不了文化层面和审美层面,这样也对教材教学起不到促进作用。主要因素是教师与学生对民俗文化的不重视,在阅读文本时不够细心,不能将民俗文化内容与教学结合起来,忽略了民俗对于文章主旨的深化,人物的塑造,背景的构建和情节的推动作用,由此可知,将民俗文化的解读部分变成语文教学的常态,既可以丰富教学方法,与能提升教学价值。在把民俗文化引入到实际教学中时,要秉着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将对教学活动有益的部分延伸讲解,并引导学生甄别糟粕文化。教师要学会吸收以往教学的经验,自己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来进行调整,避免在文章中错误的运用民俗内容进行教学。要发挥民俗文化对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兴趣的培养能力,利用民俗来联结课内外课堂,同时也要勤于反思自己的教学,比如忽略民俗文化内容的语句,或是一带而过,丝毫没有与文章本身联结,要在反思中加强民俗文化解读。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