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建筑学论文,建筑学是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学科,建筑的技术和艺术密切相关,相互促进。技艺在建筑学发展史上通常是主导的一方面,在一定条件下,艺术又促进技术的研究。(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建筑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第 1 章 绪论
小学教学空间是小学校建筑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我国关于小学教学空间一直没有系统的理论研究。直至近年来,我国开放“二胎政策”,国家也开始大力投入小学的教育资金,小学教学空间的研究才又开始引起关注。笔者查阅了 2010-2017 年的建筑学报杂志,世界建筑杂志,时代建筑杂志等核心期刊以及研究了小学建筑设计的相关文献,发现关于寒地小学教学空间的研究并不多,关于小学教学空间的设计建议及物理环境研究也寥寥无几。这些情况说明,我国关于小学教学空间的研究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因此,笔者探讨寒地小学教学空间的设计策略,对今后寒地小学建筑教学空间的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指导方向。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来源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核心阶段就是小学的教育,对儿童来说,小学阶段的生活、学习经历对他们将来的人生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基于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的发展,小学的教学空间也发生着对应的改变。小学教学空间不仅仅是传播知识的容器,更是学生童年的回忆,儿童的童年王国里不应该的单一教室空间,不变的课桌排布,更应该是一个让儿童们随处撒欢的快乐王国,在这个快乐王国里,知识的学识应该是自主的,潜移默化的输入到他们的脑海。由于我国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学龄儿童的比例下降。根据我国教育部 2015年统计数据:我国小学 2015 年招生人数比 2014 年增加了 70 多万人;在校生人数比 2014 年增加了 241 多万人,如图 1-1。我国目前的教学模式为“编班授课”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应的教学空间是单一的教学空间。通常以教学纪律、教学准则以及矩形的教室空间制约学生的发展。学生学习课程、课后作业、课堂要求以及对学生的评价标准都是一个标准。忽略了小学生特有的心理特征的差异和不同的行为偏好。往往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个性的发展、自主学习,并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素质教育的模式直面传统教育带来的问题。既考虑到小学儿童由于年纪差异,心理生理的分层,由注重个体发展,以 “因时施教,因材施教”为指导,最终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中国的小学教学空间的发展却比较缓慢,甚至停滞不前。新的教学理念逐渐学生和家长接受,但是于新理念相适应的小学教学空间却没有更多的研究。
..........
1.2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本文研究的目的
(1)本文试图探索基于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的策略,并研究对现存的小学教学空间模式进行优化的可能性。(2)本文实际调研我国寒冷地区小学教学空间的使用现状和存在问题,从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对小学教学空间提出的要求出发,探索教学空间未来的发展方向。(3)对小学教学空间物理环境进行调研,在教学空间的色彩、温度、尺度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争取设计出来更符合当代小学生学习的教学空间。
1.2.2 本文研究的意义
我国目前小学普通教室设计很少重视到儿童的行为及心理特征,关于教室内部物理环境方面更是没有深入的研究。本文通过科学的研究及深入的分析,并对空间内物理环境的设计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并得出结论,提出更适合儿童生长生活的普通教室内设计方法及策略。对今后小学普通教室空间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意义,创造出更适合儿童成长的教室空间。
...........
第2章 开放式教学模式对寒地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的影响
2.1 开放式教学模式
对教学空间设计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大力发展,我国小学基础教育也在不断的改革,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模式的局限性日益显现出来。面临如此严峻的现实情况,更需要学校的教育专家,小学老师和设计师们一起在教学的实践中进行探索和创新,虞候检出符合时代发展的教学模式和空间结构。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习方式上:学生被动学习;讲课内容上:课程内容单调;考核方式上:教师的考核评价体制单一等等诸多弊端。因此,引进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提出开放式的教学空间设计是很有必要的研究方向。
2.1.1 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特征
最开始提出开放式教学模式理念的是英国人尼尔在 1921 年创办的 SummerHill School(夏山学校)。夏山学校教育的方式是“在游戏中学习”,培养儿童自由、平等、互助、自信的理念。夏山学校的教学方法现已逐渐被当今小学采用,我们现在提倡的开放式教学理念就是源于“从游戏中学习”的模板。我国的教育模式受到应试教育,社会经济条件,社会发展状态的影响,出现了很多传统的,片面性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方式表现出来:“满堂灌”、“教条式”、“苛严管束”等等的明显的弊端。导致国际上对我国学生的评价往往是“基础知识扎实”、“运算能力强”但是“创新思维较差”、“实验操作能力差”等等。传统的教育模式更注重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多少,学生能力和实践操作往往被忽视了;现代的教育发展情况下,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能力,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静止不动的密闭式的教学方式已经向着开放式的动态教学模式转变,在探索跟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完善与改进新的教学方式,也是我国教育学家面对的巨大挑战。
..........
2.2 寒冷地区气候特征对教学空间设计的影响
为了满足人类舒适度的热环境设计,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对建筑热舒适度设计有着不同的影响。“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2016)着眼于设计标准的区分,把我国的地区分为五个分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布的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编号为 GB 50176-2016,把我国的气候被划分成五个分区,即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和温和地区。我国建筑气候划区图把我国建筑气候分为一级区和二级区两级:一级区划分为 7 个区,即:Ⅰ、Ⅱ、Ⅲ、Ⅳ、V、Ⅵ、Ⅶ区。根据规范《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50178-2016)中对不同气候区气候特点的描述。本文研究的陕西西安地区属于寒冷地区Ⅱ类气候区。综上所述,陕西西安地区的气候特征总结为:夏季温度比较高,炎热天数时间也较长,雨水较少,天气干燥,夏季的高温天气存在对人的热舒适性有比较明显的影响。一年之中气候的温差变化比较大,有明显的季节过渡。西安地区冬季寒冷日数时间比较长,降雨量较少,空气比较干燥。冬季寒冷气候对人体热舒适也有比较明显的影响。
...........
第 3 章 寒地小学教学空间的现状调研.....28
3.1 小学教学模式调研....28
3.1.1 小学校的发展历程.....28
3.1.2 教学模式的发展与变革.....28
3.2 寒地小学教学空间现状调研........31
3.3 小学教学空间现状调研分析........46
3.4 本章小结........54
第 4 章 基于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策略....55
4.1 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策略的基本原则........55
4.2 寒地小学教学空间布局设计策略....56
4.3 寒地小学教学空间尺度设计策略....61
4.4 寒地小学教学空间物理环境设计策略....64
4.5 本章小结....66
第 5 章 寒地小学建筑教学空间设计的实践.....67
5.1 小学项目概况........67
5.2 设计理念........69
5.3 设计目标........70
5.4 教学空间的设计实践......74
5.5 本章小结........81
第 5 章 寒地小学建筑教学空间设计的实践
5.1 小学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西安航天小学教学楼项目(2)基本情况 西安航天小学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县,西安市南北中轴线以东,距离钟楼 1.2 公里;北长安街东侧,航天大道以南;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凤栖东路南侧;航天西路东侧。西安市航天小学建设用地情况:建设用地东侧是住宅小区;西侧为原有小学航天小学与航天中学公用的运动场;南侧为原有校园内的辅助用房;北侧为航天中学。规划用地内地势平坦,存在原有未拆除的小学建筑,基地内部有七棵大树,笔者跟团队在进行前期场地调研时从航天小学教师那里了解到,校园内的七棵大树与老师学生有着深厚的情谊,是老师学生一起呵护了很长时间,树苗才茁壮成长起来,老师跟学生一直想要保留校园内的树木。西安航天小学规划用地面积为4179 ㎡。#p#分页标题#e#
..........
总结
随信息时代的来临,小学的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转变,而教学空间的设计理念,也随着教学理念的变迁而产生了不同的思维。教学方式由传统以教师为主的单向方式,转为强调多元化、开放化的教学模式,面对这样的冲击,大部分的传统教学空间应变能力有限、空间使用也暴露了缺乏弹性的窘境而在新的教学空间规划方面,小学教学空间开始尝试符合教学需要营造型态与功能复合性的教学空间。笔者调研了陕西省西安市及其县、区内大量的小学教学空间,统计分析了大量数据,从教学空间布局,教学空间尺寸,教学空间物理环境这三方面进行分析,统计,实践,提出关于小学教学空间的设计策略。设计的理论和策略在实际的投标项目中得到了运用,并取得了使用者(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很高的满意度。小学教学建筑是教育建筑中最基础的建筑类型,也是儿童成长过程中长时间生活的空间,小学建筑设计的优劣不仅影响着教学模式的发展,更影响着儿童的成长发育。笔者在文章提出研究的结论与建议,并期望作为引发后续相关研究的种子,协助教育者、建筑设计者等,对于校园空间设计有使命与责任感的专业者,具有先备的论证参考依据,以利往后更多关于教学空间设计的研究进行。未来的小学的教育模式在不断地发展,教学空间的也会有相应的变化,对我国小学教学空间的研究不是一时的事情,更是建筑师终身的事业,少年强,则国强,最后由衷的希望我国教育建筑体系会发展的更加完善。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