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内蒙古藏传佛教召庙转经道空间转译方法探讨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
  • 论文字数:75666
  • 论文编号:
  • 日期:2024-07-22
  • 来源:上海论文网

建筑学论文哪里有?论文针对地域性建筑转译这一研究视角,选择藏传佛教召庙中的典型路径作为出发点,分析路径的体验与物质特征,并从“形”与“意”两个方面论述基于路径的转译方法,延续地域性建筑文化。

第一章 绪论

1.4.1国外研究现状

(1)内蒙古藏传佛教召庙转经道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建筑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André Alexander(2005)[3]调研了拉萨市的藏传佛教召庙建筑,以期保护这些历史建筑,指出西藏后弘期藏传佛教寺院,如桑耶寺乌策大殿、小昭寺、扎塘寺措钦大殿中都有环绕佛殿的室内转经廊。Campbell Aurelia(2011)[3]论述了明代早期汉藏边境中央与地方的赞助对于召庙建筑的影响,提出了安多地区的佛殿转经道构成。卡罗琳· 汉弗莱(Caroline Humphrey)(2013)[3]对于梅力更召以及土默特西部召庙的研究,讨论了单体案例的建筑结构与建造工艺。Jiayu Wu(2016)[4]等从文化景观遗产的角度对内蒙古藏传佛教召庙的特征与价值加以研究,并提出保护建议。Charleux Isabelle(2017)[3]分析了额尔德尼召的建筑特点,就转经廊道的演变提出新的观点。Wang(2018)[6]就呼和浩特、包头与鄂尔多斯三市现存的召庙在地环境研究,探求召庙选址与建立背景的关系与选址原则。Tuo Ya(2019)[7]以乌素图召三座不同时期修建的主殿为例,解析空间原型及其组合形式,研究蒙古喇嘛庙结合汉藏风格的建筑风格。Chen W(2020)[8]研究汉蒙藏三角关系的政治和宗教竞争中建立起来的阿尔坦汗寺,提出阿尔坦汗式措钦,并考察结构、空间特征、工艺和布局,揭示阿尔坦汗与大延汗贵族修道院的联系。国外近些年的研究从历史、政治、文化、建筑本体等多个角度对藏传佛教召庙加以解读,相关研究日趋完善,但目前来说对于召庙建筑空间的体验及召庙建筑的当代表达等相关研究尚不多见,相关量化研究方法也需进一步引入这一领域。

第三章 藏传佛教召庙转经道调研

3.1室内转经道

3.1.1转经道概况

当下学界对席力图召护法殿的研究较丰富,宿白提出席力图召护法殿的转经道是内蒙地域甬道类型的转经道,陈未根据调研推测小召东院的三大依祜主佛殿和美岱召的西万佛殿也是此类型。除了甬道之外,美岱召大雄宝殿佛殿内的转经道则呈现环绕佛像的方式,论文选择这两座建筑为案例进行调研。

(1)席力图召护法殿及其转经道概况

席力图召建筑群分为左、中、右三路,左路是佛殿。中路是主要建筑群,右路是喇嘛住所。左路建筑群沿南北轴线对称布置,形成了3进院落,美岱庙、古佛殿、护法殿依此落在轴线上(如图3-1)。护法殿立于6层高的台阶上,附有前廊,面阔5间,进深4间,硬山顶,内部有2道墙将室内划为3部分,中间部分面阔和进深都是3开间,作为佛堂供奉佛像,左右都是长条形的长间,现在也供奉着佛像(如图3-2、4、5、6)。关于护法殿的转经道有诸多研究。宿白认为护法殿原先殿内存在一道转经廊道(如图3-3),后期经过变动,两侧的转经甬道后部被封住,用作小佛堂,正面的甬道做成柱廊,形成现在的室内情况[79]。陈未认为护法殿内的转经道从结构与尺度上和蒙古国额尔德尼召三殿内的转经道类似[42](如图3-7、8、9),故而论文于此采用蒙古国额尔德尼召三殿的现状估计席力图召护法殿转经道。

建筑学论文怎么写

第五章 藏传佛教召庙转经道路径转译方法研究

5.1藏传佛教召庙转经道路径原型特征总结

建筑学论文参考

转经道这一路径作为转译的对象,第四章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综合论述了藏传佛教召庙转经道的物质性与体验特征,在物质性分析的时候侧重与路径片段的分析,视觉体验量化分析讨论了整条路径的体验,这一体验与路径片段又是分不开的,故而在接下来研究建筑尺度转经道的转译时,只从它的物质性要素进行讨论即可。同时也可以看到对召庙尺度转经道进行了定性的物质性与感知体验分析,感知体验占据主要的内容,对召庙尺度转经道的转译侧重于感知体验层面。即从“形”的出发,构建建筑的转译方法,组织逻辑转译说明了新建筑中空间的衔接,尺度转译解释了空间的变化,界面转译应对外部的环境,光影转译塑造了内部的明暗特征。从“意”出发,探究建筑与环境的转译方法,仪式性转译针对两种不同环境下,建筑群落的仪式塑造,日常性转译涉及建筑单体之间的联系与场地规划,构建建筑外部环境的关系。两者各为整体的一部分,完成整个转经道转译的研究。

5.2转经道“形”的转译

5.2.1路径组织逻辑转译

组织逻辑转译针对原型的两种路径组织逻辑,通过对其空间构成要素点空间与线空间的组合方式进行同构、异构,呈现为当代的建筑空间,将这组织逻辑,转译为当代建筑空间的组织方式。

(1)组合同

 藏传佛教召庙转经道路径原型的组织逻辑存在整体闭合循环与内部单向延展两种形式,细分后由点式空间与线式空间构成,转译的研究也是从这方面出发,从路径构成的元素空间出发延续原有的路径组织,并对现有组织逻辑进行丰富(如表5-2)。

① 闭合循环

线性空间——线性空间 路径主体由线性的空间构成,服务于周边的功能空间。转经道中的单一循环的线性空间是最基本的形式(如图5-1),可以对这种线性空间循环模式进行拓展,比如说多个闭合循环线性空间的叠加,例如BIG设计的哥本哈根熊猫馆。整个建筑有两条参观路径,其一自起点开始登上围绕熊猫生活场地的屋顶路径,其二则是屋顶路径结束,回到起点,下到地面层,逆时针旋转的路径,沿途可以进入餐厅,也可以观看另一侧的大象馆,再绕回起点处,离开园区。两条闭合循环的路径在起点处叠合,服务于不同环境的空间,构成一上一下两种参观体验(如图5-2)。

建筑学论文怎么写

结论与展望

2)创新点

① 视角创新:论文针对地域性建筑转译这一研究视角,选择藏传佛教召庙中的典型路径作为出发点,分析路径的体验与物质特征,并从“形”与“意”两个方面论述基于路径的转译方法,延续地域性建筑文化。

② 方法创新:相较于传统定性的空间描述,论文运用Isovist视域分析方法,获取建筑空间中的路径原型视觉属性数据,将空间的表述量化,并结合转经道的物质性描述,使得论文的分析更为全面、可靠。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